女兒傷重至此,做母親的豈會不怪?但現在已知鄭家有內鬼作祟,這一點卻也不能忽略。而此刻母女相對,兩顆心從未貼得這麽近,柳氏亦是能體會女兒之意的。
女人麽,嫁了丈夫,與他生出情愛,就算被傷得體無完膚,也終究會給那人留一片餘地。
「娘當時是生氣,但自始至終也沒有責問他什麽,如今更不會與他多說。世間夫妻相離,一則出妻,二乃和離,三是義絕。你既想與他留顏麵,那便擬了放妻書請他簽下,和離吧。」
和離,和離——雲安忽想起新婚之夜與鄭夢觀三擊掌定下的誓約,其中要義便是「不離婚」,然則造化輾轉,竟也到了這樣的地步。她的眼中泛起了淚意,卻也隻是淡淡流露。
其實,發生了這許多駭人聽聞的事,雲安都隻在乎一個鄭夢觀。她的從容平靜,也不過是因為她不怨。
不論是尚未相愛時,鄭夢觀給予她的善待,還是表明心意後,鄭夢觀奉上的真情,雲安都視若瑰寶。她一直以來都是滿足的,現在,她願意用這份滿足來抵消一切仇怨苦痛。
「好,就和離,放妻書娘幫我寫。」幽思糾纏於胸臆,一時放出口來,已不再摻雜任何情緒。寂靜一陣後,雲安用力閉了閉發澀的眼,再抬向柳氏時,卻是略帶慶幸的,道:
「好在,我和他不曾有孩子。」
柳氏因這一句垂下淚來,雙唇顫抖,斷續著道:「娘當初不應該讓你替瑤兒遠嫁的。」
雲安尚未告訴柳氏自己替嫁的初衷,但她也不必告訴了。她與母親經年累積的隔閡,已被這場禍事消解了。
「這不是娘的錯。」雲安替柳氏拭淚,音容恬淡,話意卻是深切的,「娘十五年前生下我便被人趕出了家門,不要三年衣糧,不求半點金銀,隻帶走了我。娘比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愛子,深恩大如天。」
柳氏當年與韋令義離婚,非是雲安這般和離,而是被丈夫出妻。隻因韋令義認為柳氏必不願離婚,未免其間多事,更不忍他心愛之人再多流離,所以一紙休書扔去,讓柳氏再無餘地。
而那時,柳氏剛剛生下女兒半月,是生女未生男,便也成了休書上重要的因由——無子。可,柳氏十七歲嫁入韋家,生下雲安時是二十五歲,八年間不曾生養,竟是她一人之故麽?
她二十歲那年,韋珍惠便出生了。
出乎韋令義意料的,柳氏不爭不鬧,平平靜靜地接了休書。然後便像雲安所言,隻問丈夫要了女兒。韋令義這才生出一絲慚愧,要用錢財彌補柳氏,也被柳氏拒絕。
柳氏離開韋家那日,正是女兒彌月。本該熱熱鬧鬧為孩子辦一場宴席,卻隻由她冷冷清清給女兒取了名字。雲安的名字,出自前朝一首催妝詩,詩中描述了一位集萬千寵愛的公主出嫁時的情形,這位公主的邑號便是「雲安」。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未成,東方欲曉霞。
可憐的嬰孩一出生便失了父愛,隨母親遠走風霜。柳氏是想借一借這位雲安公主的好命道,希望女兒也能得到萬千寵愛。
然則,命運隻給了她們母女一個輪迴。
柳氏的淚水漸漸收幹,雲安又一笑:「阿娘,我隻是覺得,若有個孩子,我不會做得比阿娘好,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柳氏無言,將心中痛楚深埋,傾身輕輕地抱住了女兒。
這日薄暮,柳氏搬來筆墨小案,在雲安的注目下寫好了放妻書。
……
在小宅安頓下的第三日,柳氏留下鍾娘、素戴照料雲安,單叫白肅駕車,隻主僕兩人去了鄭府。自然不為別的,就是要鄭夢觀在放妻書上具名畫押。
尋常的放妻書都是由男家手立,故而柳氏這份放妻書不過是取其名義,實則該叫斷婚書,是不容鄭家轉圜的。
柳氏便是這樣決絕而來。
鄭家連日烏雲密布,又才送葬了周仁鈞,未得半日喘息。忽聽門吏稟報柳氏到來,長房夫妻唯是倉皇出迎,可行至前庭,卻見鄭夢觀已先到了。
二郎其實是要出門,往申王府去,卻巧與嶽母迎麵相逢。他不敢說話,愣怔了一時,腳步再三後退,然後便跪下了。柳氏既答應了雲安不會責問,便雖決絕,卻不動怒。
她的心裏亦是不屑的。
「二公子不必跪我,我也不是到貴府做客的。」
柳氏端正地平視前方,從袖中取出放妻書遞給身後的白肅,白肅接過便舉到了二郎麵前。白肅麵上卻是慍色,隻是身為僕人不好發言。
這間隙,鄭楚觀與崔氏已小跑過來,一併鄭濡、鄭修吾都聞訊而至。而遠處的廊廡下,還有周燕閣一雙幽幽目光。戴孝之人原不便理會俗務,但她按捺不住觀望之心。
倒是黃氏,任憑外頭雨打風吹,依舊穩坐釣魚台。
見鄭家人來得齊全,柳氏更好開言了,便轉對長房說道:「鄭侯與夫人既是二公子的兄嫂,是當家之人,便是能替他做主的。裴鄭兩家的婚事雖是先人約定,但夫妻之間隻論情義綱常。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如今的事態想也不必我再多說,那麽就請二公子簽下這道放妻書,讓我的女兒歸回本家。從此兩不相幹,互不相欠。」
放妻離婚,這原是鄭家早想到的,然則事情臨頭,誰也不願輕易相信。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聚在白肅手中的紙卷上。
女人麽,嫁了丈夫,與他生出情愛,就算被傷得體無完膚,也終究會給那人留一片餘地。
「娘當時是生氣,但自始至終也沒有責問他什麽,如今更不會與他多說。世間夫妻相離,一則出妻,二乃和離,三是義絕。你既想與他留顏麵,那便擬了放妻書請他簽下,和離吧。」
和離,和離——雲安忽想起新婚之夜與鄭夢觀三擊掌定下的誓約,其中要義便是「不離婚」,然則造化輾轉,竟也到了這樣的地步。她的眼中泛起了淚意,卻也隻是淡淡流露。
其實,發生了這許多駭人聽聞的事,雲安都隻在乎一個鄭夢觀。她的從容平靜,也不過是因為她不怨。
不論是尚未相愛時,鄭夢觀給予她的善待,還是表明心意後,鄭夢觀奉上的真情,雲安都視若瑰寶。她一直以來都是滿足的,現在,她願意用這份滿足來抵消一切仇怨苦痛。
「好,就和離,放妻書娘幫我寫。」幽思糾纏於胸臆,一時放出口來,已不再摻雜任何情緒。寂靜一陣後,雲安用力閉了閉發澀的眼,再抬向柳氏時,卻是略帶慶幸的,道:
「好在,我和他不曾有孩子。」
柳氏因這一句垂下淚來,雙唇顫抖,斷續著道:「娘當初不應該讓你替瑤兒遠嫁的。」
雲安尚未告訴柳氏自己替嫁的初衷,但她也不必告訴了。她與母親經年累積的隔閡,已被這場禍事消解了。
「這不是娘的錯。」雲安替柳氏拭淚,音容恬淡,話意卻是深切的,「娘十五年前生下我便被人趕出了家門,不要三年衣糧,不求半點金銀,隻帶走了我。娘比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愛子,深恩大如天。」
柳氏當年與韋令義離婚,非是雲安這般和離,而是被丈夫出妻。隻因韋令義認為柳氏必不願離婚,未免其間多事,更不忍他心愛之人再多流離,所以一紙休書扔去,讓柳氏再無餘地。
而那時,柳氏剛剛生下女兒半月,是生女未生男,便也成了休書上重要的因由——無子。可,柳氏十七歲嫁入韋家,生下雲安時是二十五歲,八年間不曾生養,竟是她一人之故麽?
她二十歲那年,韋珍惠便出生了。
出乎韋令義意料的,柳氏不爭不鬧,平平靜靜地接了休書。然後便像雲安所言,隻問丈夫要了女兒。韋令義這才生出一絲慚愧,要用錢財彌補柳氏,也被柳氏拒絕。
柳氏離開韋家那日,正是女兒彌月。本該熱熱鬧鬧為孩子辦一場宴席,卻隻由她冷冷清清給女兒取了名字。雲安的名字,出自前朝一首催妝詩,詩中描述了一位集萬千寵愛的公主出嫁時的情形,這位公主的邑號便是「雲安」。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未成,東方欲曉霞。
可憐的嬰孩一出生便失了父愛,隨母親遠走風霜。柳氏是想借一借這位雲安公主的好命道,希望女兒也能得到萬千寵愛。
然則,命運隻給了她們母女一個輪迴。
柳氏的淚水漸漸收幹,雲安又一笑:「阿娘,我隻是覺得,若有個孩子,我不會做得比阿娘好,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柳氏無言,將心中痛楚深埋,傾身輕輕地抱住了女兒。
這日薄暮,柳氏搬來筆墨小案,在雲安的注目下寫好了放妻書。
……
在小宅安頓下的第三日,柳氏留下鍾娘、素戴照料雲安,單叫白肅駕車,隻主僕兩人去了鄭府。自然不為別的,就是要鄭夢觀在放妻書上具名畫押。
尋常的放妻書都是由男家手立,故而柳氏這份放妻書不過是取其名義,實則該叫斷婚書,是不容鄭家轉圜的。
柳氏便是這樣決絕而來。
鄭家連日烏雲密布,又才送葬了周仁鈞,未得半日喘息。忽聽門吏稟報柳氏到來,長房夫妻唯是倉皇出迎,可行至前庭,卻見鄭夢觀已先到了。
二郎其實是要出門,往申王府去,卻巧與嶽母迎麵相逢。他不敢說話,愣怔了一時,腳步再三後退,然後便跪下了。柳氏既答應了雲安不會責問,便雖決絕,卻不動怒。
她的心裏亦是不屑的。
「二公子不必跪我,我也不是到貴府做客的。」
柳氏端正地平視前方,從袖中取出放妻書遞給身後的白肅,白肅接過便舉到了二郎麵前。白肅麵上卻是慍色,隻是身為僕人不好發言。
這間隙,鄭楚觀與崔氏已小跑過來,一併鄭濡、鄭修吾都聞訊而至。而遠處的廊廡下,還有周燕閣一雙幽幽目光。戴孝之人原不便理會俗務,但她按捺不住觀望之心。
倒是黃氏,任憑外頭雨打風吹,依舊穩坐釣魚台。
見鄭家人來得齊全,柳氏更好開言了,便轉對長房說道:「鄭侯與夫人既是二公子的兄嫂,是當家之人,便是能替他做主的。裴鄭兩家的婚事雖是先人約定,但夫妻之間隻論情義綱常。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如今的事態想也不必我再多說,那麽就請二公子簽下這道放妻書,讓我的女兒歸回本家。從此兩不相幹,互不相欠。」
放妻離婚,這原是鄭家早想到的,然則事情臨頭,誰也不願輕易相信。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聚在白肅手中的紙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