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很尷尬,太祖餘怒未消,找了個話題:「你怎敢膽大妄為,亂我法度。」


    這一關是躲不過去的。


    世宗還想說話,汪舜華擋住,笑道:「就要看太祖爺,到底是想要祖宗之法,還是要祖宗之業。」


    太祖臉色凝重:「怎麽說?」


    都知道太祖怒氣已消,隻是舍不下這張臉,需要台階。


    汪舜華道:「您知道明朝是怎麽滅亡的?」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汪舜華道:「沒錢,窮死的。」


    太祖愕然:「你說什麽?」


    汪舜華道:「當年您定下了規矩,田賦多少,商稅多少,這麽些年來土地兼併,災荒連年,商稅又不認真收繳,朝廷能收到的稅逐年遞減;同時,宗室官員的俸祿、河工、賑濟、軍費,哪一樣不是逐年遞增?開頭還能寅吃卯糧,最後實在揭不開鍋,上下一起餓肚子,可不得揭竿而起?」


    「我也是個母親,我不想給兒子女兒最好的?可我不但是母親,還是太後,我拿得出來,後人也拿得出來?」


    語氣很沖,太祖黑著臉。


    「四年前皇帝南巡,中央和地方支出總不下800萬兩,他倒也幹了不少事,比如修繕水利、查抄鹽商、平反冤案等等,但是我以為最大的收穫不是這些,而是他講的一個故事。」


    太祖麵色不善:「什麽故事?」


    汪舜華道:「是他在河北下鄉走訪民情的時候碰到的。」


    祖宗們皺著眉頭。都不是傻子,別說路線都是定死的,就算皇帝臨時起意改變路線,為了確保安全肯定也是前呼後擁黃土飛揚。真要是白龍魚服微服私訪有個什麽三行兩短,隨扈的官員宗室不說刺駕,就一個護駕不力,殺頭都是輕的!甚至可以說,皇帝即將南巡的決定剛剛出爐,沿途以及臨近的府縣就已經行動起來;尤其皇帝駐蹕期間,隻怕全民枕戈待旦睡覺都得睜一隻眼睛。


    這種情況下,皇帝下鄉走訪,能看到什麽?


    汪舜華語氣很平淡:「不是什麽要緊的事。就是到一戶老農家,見他家生計艱難,還生了六個兒子,有些感嘆;問他怎麽生那麽多,養那麽多。」


    ——這年頭生幾個不能控製,但生太多養不活可以處置,賣掉,送走,或者溺死。


    「結果老農告訴他,多個人不過是多副碗筷的事,讓大的帶小的,也不費力;但是兒子少了,日子才不好過。他家原本也還算富裕,父親還是個秀才,可惜死得早,隻有他一個兒子,族人欺負他的母親不能主事,下麵的佃戶也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侵占田界,拖欠田租,他娘想不過,病死了,為了治病,免不得又要賣地,就這樣家道徹底中落。村裏誰兒子多,誰喘氣就痛快,誰說話就硬氣。就算那幾畝地養不活人口,好歹賣為奴婢,或者去給人幫傭,總還有口飯吃。」


    「皇帝回來跟我說,從前不明白為什麽要發展工商業,為什麽要開放海禁,那天聽了老頭的話,算是明白了。」


    「這老漢的問題其實也是朝廷麵臨的問題。疆域這麽大,北方要防守,南方要改土歸流,都需要人口,否則即便打了幾場勝仗,甚至冠了個宣政省、承政省的名分,也不過自欺欺人,甚至有可能強支弱幹,中心空虛,再次釀成五胡亂華的悲劇。」


    「可是有人口又怎麽樣?田地就這麽點產出,我們拿什麽來養活這麽多人口?好,就算南方可以調糧,就算可以引進大量高產的作物,又能怎樣?土地就那麽多,那些無地的人怎麽辦?總得給他們一碗飯吃、一條出路吧?總得給他們找點事吧?否則無事生非,流民嘯聚,朝廷派兵征討,然後糧餉不夠,加派賦稅——多少王朝就是這樣沒了?」


    「我說他說得對,就這一點,再多八百萬銀子,也值了。鹽商那幾千萬銀子,早晚是留給他的,他不去做,我也會提醒他,不過是讓他直觀見識了什麽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罷了;修繕水利,工部尚書會跟他提;反腐肅貪、平反昭雪,百姓喜聞樂見,那也不過是刑部督察院的事,冠個名目罷了;徽州府的士紳多年互相呼應,抗拒朝廷,瓜田案不過是個引子,除非他那裏不死人,否則朝廷早晚能抓住時機。這些都不過錦上添花,無關緊要;隻這一樣,事關國家根本、國家前途,如果不想明白,朝廷二十年之功,就有可能毀於一旦。」


    「太祖,您當年開創了洪武盛世,給與了兒孫優厚的待遇,可也就是在您執政期間,不過二十年,便大幅削減宗室待遇,其中親王由年俸五萬降至一萬,當時國庫收入多少、支出又是多少?宗室人數、官員人數比今天如何?便是軍隊,您當年可以號稱不用朝廷一粒米,養活二百萬軍隊;但是今天,朝廷隻軍士糧餉,每年不會少於四百萬,還有武器配備等諸多用項,哪個不是錢?對,人口是越來越多,但是朝廷能收稅的土地卻越來越少。朝廷花了三年時間重新清理土地,結果比起洪武年間隻多了10萬,其中軍屯少了三成!什麽原因?這些土地不是被賞賜了,就是被藏匿了,甚至被侵吞了。我不能冒著譁變甚至政變的危險,把這些蛀蟲全部揪出來!這種情況下,您還要我們固守著當年的製度,隻靠著田賦過日子,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是不是太天真了?」


    太祖發怒,還想說話,到底忍住了。


    汪舜華看向太宗:「太宗當永樂盛世,照說是朝廷最好過的,可就是永樂年間,朝廷發給官員的俸祿都需要用胡椒、蘇木乃至大明寶鈔來替代,那麽幾十年後的子孫又該怎麽過日子?朝臣和宗室可以糊弄,難道國防水利賑濟這些也可以糊弄?」


    「我當然可以什麽都不管、什麽都不做,就老實在深宮裏養老,死後還能得個『女中堯舜』的評價,不好嗎?為什麽寧可和祖宗家法為敵,和全天下為敵?還不就是為了子孫能過上好日子?」


    道理被這麽多年來的名臣們一次次講過,大家多少能夠明白汪舜華的意思;隻是太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如今人走到眼前,看著汪舜華果決的樣子,聽著她的改革思路和規劃,到底閉上了眼睛:「你確定,照這條路走下去,我大明就能千秋萬代?」


    「哪有什麽千秋萬代的王朝?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隻盼置之死地而後生罷了——至於早死晚死,誰能知道?」


    「你?!——豈有此理!」


    「德音!」


    「盡人事,聽天命吧;您管不了子孫的事,我也管不了身後的事。」


    時辰不早了,汪舜華動身。


    臨走前,太祖問了句:「到底是誰滅亡了大明,處置了沒有?」


    汪舜華道:「外患已除,內憂嘛…懿文太子說得對,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朝廷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真正做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自然天下太平無事;否則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自然是盜賊蜂起,天下不安。殺了一個,還有另一個,哪裏能夠殺得禁絕?——就算是外患,那也是割了一茬又起一茬的事。」


    太祖看著汪舜華,沒有說話。


    世宗等送汪舜華出門,一路無話,直到大門口,汪舜華轉過身對世宗說:「我要回去了,你也回去吧。」


    隱藏在心間這麽些年的秘密揭開,看向世宗,帶著釋然。


    於謙等行禮,百感交集;汪舜華看著他們:「你等好生保重,後會有期。」


    當下準備上路,世宗突然抓住汪舜華:「德音,為什麽不早告訴我?」


    他的話裏帶著哭腔。


    汪舜華本想說「我說了,你信嗎?」到底忍住,擠出一個笑:「我隻怕嚇倒了你。」


    世宗泣道:「我怎麽會害怕——我,我沒想到我哥竟會做出這樣的事。」


    汪舜華嘆息了一聲:「誰曾想天下竟會有這樣的人呢。」


    世宗泣道:「我隻恨沒有早聽你的話。」


    汪舜華笑道:「不一樣,我是看過史書的人,又跟他國讎家恨,隻想著徹底解決問題;你畢竟是他弟弟,有兄弟的名分,也有兄弟的情分。如果你能輕易下手,就不是你了。」


    世宗哭出聲來:「德音,對不起。」


    汪舜華知道他說的是什麽,到底忍住淚:「你沒有什麽對不起我的。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我。」


    世宗抱著妻子,哭出來。


    於謙等掩麵而泣。


    崔判官見他夫妻難捨難分的,帶著鬼差退出幾步。


    汪舜華摸著世宗:「你一個人在這裏,好好照顧自己;可能我也要不了多久,就來了。」


    世宗點頭:「不急,你慢慢來,我等你。」


    一邊小心翼翼的問:「你上輩子是…女人?」


    汪舜華嗯了一聲,世宗放下心,卻還是不放心:「你成婚沒有?」


    汪舜華白了他一眼,你管的也太寬了!


    看世宗也有點不好意思,又好氣又好笑,說了句:「還沒呢。」


    世宗露出笑來,問起皇帝:「他還好嗎?」


    汪舜華道:「好,他已經親政了,勤政愛民,崇儒重道,你該放心了。」


    世宗點頭:「有你在,我放心,你一定把他教養的很好,他一定會是個好皇帝,不會像我一樣。」


    汪舜華垂下淚來:「別這樣說。」


    她看著崔判官等:「不要太為難他們,我該回去了。」


    世宗點頭:「我再送你一程,我再多陪你一會。」


    他吩咐於謙等:「你們先退下吧,我送送她便好。」


    當下牽著手一路往前,汪舜華問:「似乎不是舊路?」


    崔判官道:「正是。陰司有去路,無來路。如今送太後自轉輪藏出身,一則請太後遊觀地府,一則教太後轉託超生。」


    果然是《西遊記》裏的情節,不知道是唐太宗遊了地府,還是吳承恩夢裏走了一遭。


    世宗問起後代的事,汪舜華含糊過去:「如今都不一樣了,糾結這些,也沒什麽意思,將來有時間,我慢慢跟你講。」


    前方一座高山,陰雲垂地,黑霧迷空,便是幽冥背陰山;往前又便是一十八層地獄,一處處悲聲振耳,惡怪驚心。


    前方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便是橋樑使者來接;那便是著名的奈河橋,河裏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橋上亦有幢幡接引,問了崔判官,俱是前朝賢良中正之臣,聞得明朝清明,前往託身。


    當時依依作別,鬼差搖動引魂幡,領汪舜華出了枉死城,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回陽而去。


    調皮一下:


    隱帝:不對啊,閻君說祁鈺命中無子,那皇帝哪來的? ?


    世宗:╰(`□′)╯有話直說,什麽意思?


    隱帝:沒什麽意思,就是隨便問問。


    太祖太宗:→_→←_←


    仁宗宣宗:→_→←_←


    李賢:臣覺得,隱帝可以問問孫太後,或許可以知道原因。


    隱帝:╰(`□′)╯你放肆,什麽意思?


    世宗:∑(°Д°;≡;°д°你把話說清楚!


    李賢:┌( ′_ゝ` )┐


    隱帝、世宗:→_→←_←說!!!


    於謙:→_→他是想說,當年朝鮮遺臣來朝,帶來了《朝鮮實錄》,裏麵提到了宣宗皇帝後宮爭妒,宮人所出,潛相殺之。


    李賢:←_←宣宗皇帝後宮有,難保世宗皇帝後宮沒有吶;否則,怎麽汪皇後杭貴妃入宮前都能生育,入宮以後就不能生育了呢?


    世宗:!!!


    宣宗:???


    世宗:(╯-_-)╯╧╧


    宣宗:(╬ ̄皿 ̄)=○#( ̄#)3 ̄)


    仁宗:(╯‵□′)╯︵┴─┴


    太宗:┴─┴︵╰(‵□′╰)


    太祖:┴┴︵╰(‵□′)╯︵┴┴


    隱帝:(┬_┬)↘(>﹏<)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