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雖是留都,卻是真正的全國經濟和文化中心。按照計劃,皇帝開始了忙碌的行程。不過看到城池堅固,衣冠風流,景致秀麗,大有太平盛世的景象,皇帝也未免高興起來,甚至饒有興致的寫了幾首詩,還讓群臣唱和。
還是有商人接待,這回換成了徽商。
汲取了揚州鹽商的教訓,這回沒有急著露財,而是相當風雅。雖然還是有珍羞具陳,水陸畢集;還是金花紫翠,錦繡綺羅;還是歌舞雙行,吹彈並舉。但好歹精細雅致,什麽黃山燉鴿、清蒸石雞、楊梅丸子,味道雖然不俗,但都是常見的食材,都是整個兒的,不用擔心暴殄天物。
徽商汪樹立略帶自嘲的說起徽州的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皇帝饒有興致的聽他說著經商的艱難:「徽州四麵皆山,土地貧瘠,畝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隻能流落四方,經商為業。」
生計如此艱難,飲食自然也與別地不同。
皇帝品嚐著石頭粿,聽汪樹立說:「因為路途遙遠,口糧就成了問題。先輩將油酪麵擀開填餡,然後煎烙,然後將石頭放在餅上反覆按壓,將油脂逼出來,便攜頂飽,味道醇厚,是行商在外必不可少的口糧。」
再比如火腿。因為生活艱辛,百姓一年到頭隻有靠殺年豬來改善夥食。於是宋朝以來,百姓用鹽醃製豬肉,讓肉經冬至夏,終年不會變質。
皇帝停箸不語。
徽商曆來以儒商自居,敬獻給皇帝的禮物中,有大量書籍,其中不乏宋元珍本乃至孤本。皇帝很高興,《四庫全書》的編纂遙遙無期,但是前期工作已經全麵展開,因此命翰林官收了,許諾等抄錄了副本,即便歸還;賞賜了先帝的禦製書籍,還很給麵子的親自題詩,甚至給獻書五百部以上的題寫了匾額。
隻是一路浩浩蕩蕩,前呼後擁的,還覺得不盡興。喚了戴荃、陳文偉等,換了青衣小帽,準備出去看看。
戴荃不肯,跪在地上極力勸諫,皇帝隻說走出去看看,讓陳文偉帶了一百個禁軍好手,跟在後麵;又讓人喚上禮親王公錫、安國公於冕,吩咐錦鸞也換了身衣服,這才依了。
錦鸞還想勸說,皇帝一揮手:「你一直悶在宮裏,如今隨我去走走,好好看看這太平盛世。」
錦鸞看了一眼父親,也就不多說了;隻是問:「要不喚董貴妃、杜貴妃、賈淑妃同行,孩子們還小,就讓他們待在宮裏。」
皇帝點頭,這才招了幾位妃子來,都是歡喜不盡。
帝後嬪妃坐著馬車,於冕和戴荃帶著一眾侍衛騎馬。鍾山、棲霞山、雨花台之類的江山勝跡都已經去了,今天去了秦淮河,感受這裏的風俗民情。
當年諸葛亮前往江東遊說孫權,睹秣陵山阜,嘆道:「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從東吳開始,先後有十個王朝定都南京。
明朝的南京城,東連鍾山,西據石頭,南貫秦淮,北帶玄武,規模盛大,氣勢磅礴。
太祖用了21年時間,來構築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曾經飽含深情濃墨重彩的描繪這座城市的巨大規模、山川形勝、人文風俗、市井集市,畫船簫鼓不絕的秦淮河、碧瓦朱甍的古寺新廟、隨處可見的茶社酒樓、繁華擁擠的聚寶門,令人神往。
如今,帝後微服私行來到這裏。隻見到店鋪林立,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gg標牌林林總總。佛寺、官衙、戲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門,層層疊疊;茶莊、金銀店、藥店、浴室、雞鴨行、豬行、羊行、糧油穀行,應有盡有。
貴人們眼中,是比吳敬梓更盛大、更熱鬧的都市;是比《南都繁會圖》更繁華、更生動的市井圖景。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秦淮河。
九曲青溪,十裏繁華。與半個月前在轎輦中看到的整齊劃一、肅穆莊嚴、不同,眼前的南京城是如此生動的、熱鬧的,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來往的行人衣著光鮮,神氣高軒,宣示著這裏的繁榮富足。
到秦淮河畔的孫楚酒樓坐下,這裏現在已經改名為太白樓了。西晉太守孫楚喜歡喝酒,常登高吟詠;隻是沒想到幾百年後有個比他更喜歡登樓豪飲賞景、棹歌秦淮的李白,留下了「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的千古名句,於是「孫楚酒樓」也就成了「太白酒樓」。
冠名權輸了,不過能輸給李白,想來也是人生一大暢快事。
因為有女眷,因此設了屏風。後妃在裏間說話,皇帝與禮親王等在外頭憑欄遠眺,看浩浩千帆,百澗潺潺;看兩岸柳蔭夾道,隔湖畫閣爭輝;花欄竹架,繡戶珠簾,端的是繁華盛地,富貴名邦。
皇帝嘆道:「真是六朝歌舞地,千古帝王州。」
上茶的堂倌早看他們一群人浩浩蕩蕩,氣勢非凡,又是北京口音,料想是京城的貴客。他也是見識過世麵的人物,一張嘴舌燦蓮花,笑道:「客官說這話可還早了,這裏要到晚上才真是好看。尤其元宵中秋,花燈點亮,流光溢彩、槳聲燈影,人湧如潮、鑼鼓喧天,那才叫熱鬧呢。就算平日裏,一到晚上,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的人都不用帶燈籠。還有船上細吹細唱的,那叫一個動聽。兩邊河房裏的姑娘,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隻等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裏焚的香霧一齊噴出來,與河裏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月裏的嫦娥也不過如此了。」
皇帝還沒聽明白,於冕很是難堪,斥道:「胡言亂語,朝廷早有旨意,關閉青樓妓館,哪裏有娼門女子來?」
堂倌看他五十來歲,氣質剛直,以為是哪家老學究,沒見過世麵的樣子,笑道:「客官,您真是在書齋裏呆久了,沒見過秦淮風月。這旨意是旨意,執行是執行。這六朝煙月之地,金粉薈萃之所,又是太平盛世,哪裏是幾句言語就能禁的?」
皇帝聽明白了,畢竟事關朝廷臉麵,他麵色不虞:「青樓妓館,有礙風化,不是早就關了嗎?」
堂倌道:「關了青樓妓館,又開了繡樓畫舫,換個名目罷了,掛羊頭賣狗肉。」
皇帝道:「官府不去查嗎?」
堂倌道:「查,經常查,缺錢的時候就查。都是明事理的,誰會跟錢過不去?」
皇帝聽明白了:「我朝早有製度,官員士子宿娼,必然革去功名,永不敘用。怎麽,他們不怕?」
堂倌笑道:「怕,怎麽不怕?要不從前象姑館那麽火?便是這秦淮河兩岸也不少,還是汪太後看不得,青樓隻是不讓士子去,象姑館是全關了,但凡拿著了,罪加一等,這才稍微消停了些。」
皇帝問:「既然怕,為什麽還來?」
堂倌笑道:「怕歸怕,但也不是說來了就被抓。到南京來考試的,幾個不到秦淮河畔走一遭?又有幾個不動心?都不幹淨,怎麽好說別人?」
皇帝問道:「難道就沒幾個幹淨的?他們就不敢站出來?」
堂倌笑道:「客官好天真,這飲食男女,風花雪月,人之常情,又不幹礙天理倫常,即便有潔身自好的,誰肯出頭?——這天下的進士,少說有三成出自江南貢院。舉報貪墨,舉報偷稅,都還可說為民請命,偏這風流官司,破壞了反倒成了罪人。何苦來?」
皇帝的臉色凝重起來,還是戴荃勸道:「今兒難得出來,就不去想這些了。」一邊吩咐堂倌上菜。
堂倌一溜煙兒去了。
住在南京紫禁城,一應的飲食,與在北京又有不同,但也得按照太祖的規定來;這些天大宴小宴的,除了規定的菜單和商人敬獻的宴席,也上了不少南京菜,主要是鴨饌,什麽叉烤鴨、老鴨湯、片皮鴨、鹽水鴨,還有江鮮、湖鮮、海鮮,一股腦兒都呈上來,禦廚不敢上河豚,萬一皇帝吃壞了,那是掉腦袋的大事,但什麽大閘蟹、梁王魚、愈灸魚、彭城魚丸、河魚燉參、徐州三鯉、四孔鯉魚、太湖三白、長江三鮮、溱湖八鮮應有盡有。皇帝簡直不知道居然有這麽多名目,免不得想到了那句說老的話。
遊人隻合江南老。
難得出來,自然是要品一下南京的特色小吃。
吃了飯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招呼了一艘畫船,感受一下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皇帝帶人上了二樓,後妃則在艙房裏,捲起畫船的竹簾,看到兩岸金粉樓台,鱗次櫛比;商賈雲集,積貨如山;畫舫淩波,槳聲燈影;紅袖飄香,笙歌伴宴,一片歌舞昇平的盛世氣象。
然而這樣的場景,在皇帝看來,有點不是滋味。
他忘不了當年師傅教的那首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樣的紙醉金迷,是不合適的,往往和聲色犬馬、國將不國聯繫起來;尤其朝廷已經有旨意,嚴禁士子狎妓,甚至關閉所有象姑館。
一邊是高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邊是聲色犬馬、花天酒地。
嗬嗬,有趣,真有趣。
已經深秋了,夜裏風大,戴荃勸說著下了樓來,站在甲板上憑欄遠眺。
畫船的船夫告訴他們:「這些天已經收斂很多了,聽說皇帝來南京了,官員士子們都不敢朝這裏來,怕被錦衣衛抓到,來往的多是商賈;這要擱往常,更加熱鬧。」
皇帝道:「他們都不以學業為重嗎?」
船上送茶點的婆子道:「官人哪裏知道,那些士子也不容易,現在還算好,聽說太後娘娘愛賢,貢院都是重建的,寬敞明亮,考完一科就出考場,還算輕鬆;以前每次鄉試,考生要在貢院三天三夜不出一步門,那考棚低矮,勉強容身,吃的喝的也十分粗糙不堪。所以考完之後,都跑到秦淮妓館放浪形骸,縱情聲色。前些年太後禁娼,朝廷拿問的緊,冷清了些年頭,那時候來往的都是商人;後來看著風氣要過去,士子們這才悄悄出來。」
皇帝麵色不虞。
婆子似乎有些懷念:「那時候還流行花榜,現在都低調了,就怕被朝廷知道,幹礙前程。」
皇帝身在九重,聽不大懂:「什麽是花榜?」
婆子道:「就是品評妓女。開頭是用名花來品評比擬名妓,評選花魁;後來學科舉,用功名頭銜來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三甲,第一甲第一名自然是狀元,後麵還有榜眼、探花。當時還有《嫖經》,就是介紹哪家院裏的姑娘什麽特色,很流行了一陣。」
皇帝麵色已經十分難看,戴荃教人擺設了屏風,進艙房坐下。
婆子還在推銷:「客官,您要有興致,也可去瞧瞧。不是我吹,走遍天下,再沒有第二個這樣的風流去處了。」
戴荃道:「你住嘴,汙了我家公子的耳朵。」
婆子眼珠子一轉,笑道:「喲,正經人呢。」
她笑道:「老身在這裏呆了幾十年,說句不中聽的話,這兩岸院裏的姑娘們,可比正經人家的小姐還正經呢。」
她的眼睛咕嚕嚕的轉,餘光瞟到了屏風後,一副「老娘早就看穿了、你就別裝了」的表情,讓皇帝很不舒服。
也不知她怎麽打開了話匣子,說這秦淮河最初的姑娘,大多是抄家抄來的,現在朝廷不搞這些,也不許搞了,都是私人悄悄地搞。住在南岸的姑娘通常以藝事人,隻唱曲起舞、陪酒侍奉,絕不輕易賣身。除非遇到如意郎君,才會以身相許,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她們住的地方潔淨幽雅,還有丫鬟伺候;絕不比大戶人家的小姐差了。
禮親王問道:「所有的姑娘都能過這樣的日子?」
那婆子變了色:「怎麽可能?百個裏頭有一個就不錯了。那些河北院裏的,住的民房,二十文錢就可以過夜,客官這樣的體麵,怎麽瞧得上?」
皇帝哼了一聲。
還是有商人接待,這回換成了徽商。
汲取了揚州鹽商的教訓,這回沒有急著露財,而是相當風雅。雖然還是有珍羞具陳,水陸畢集;還是金花紫翠,錦繡綺羅;還是歌舞雙行,吹彈並舉。但好歹精細雅致,什麽黃山燉鴿、清蒸石雞、楊梅丸子,味道雖然不俗,但都是常見的食材,都是整個兒的,不用擔心暴殄天物。
徽商汪樹立略帶自嘲的說起徽州的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皇帝饒有興致的聽他說著經商的艱難:「徽州四麵皆山,土地貧瘠,畝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隻能流落四方,經商為業。」
生計如此艱難,飲食自然也與別地不同。
皇帝品嚐著石頭粿,聽汪樹立說:「因為路途遙遠,口糧就成了問題。先輩將油酪麵擀開填餡,然後煎烙,然後將石頭放在餅上反覆按壓,將油脂逼出來,便攜頂飽,味道醇厚,是行商在外必不可少的口糧。」
再比如火腿。因為生活艱辛,百姓一年到頭隻有靠殺年豬來改善夥食。於是宋朝以來,百姓用鹽醃製豬肉,讓肉經冬至夏,終年不會變質。
皇帝停箸不語。
徽商曆來以儒商自居,敬獻給皇帝的禮物中,有大量書籍,其中不乏宋元珍本乃至孤本。皇帝很高興,《四庫全書》的編纂遙遙無期,但是前期工作已經全麵展開,因此命翰林官收了,許諾等抄錄了副本,即便歸還;賞賜了先帝的禦製書籍,還很給麵子的親自題詩,甚至給獻書五百部以上的題寫了匾額。
隻是一路浩浩蕩蕩,前呼後擁的,還覺得不盡興。喚了戴荃、陳文偉等,換了青衣小帽,準備出去看看。
戴荃不肯,跪在地上極力勸諫,皇帝隻說走出去看看,讓陳文偉帶了一百個禁軍好手,跟在後麵;又讓人喚上禮親王公錫、安國公於冕,吩咐錦鸞也換了身衣服,這才依了。
錦鸞還想勸說,皇帝一揮手:「你一直悶在宮裏,如今隨我去走走,好好看看這太平盛世。」
錦鸞看了一眼父親,也就不多說了;隻是問:「要不喚董貴妃、杜貴妃、賈淑妃同行,孩子們還小,就讓他們待在宮裏。」
皇帝點頭,這才招了幾位妃子來,都是歡喜不盡。
帝後嬪妃坐著馬車,於冕和戴荃帶著一眾侍衛騎馬。鍾山、棲霞山、雨花台之類的江山勝跡都已經去了,今天去了秦淮河,感受這裏的風俗民情。
當年諸葛亮前往江東遊說孫權,睹秣陵山阜,嘆道:「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從東吳開始,先後有十個王朝定都南京。
明朝的南京城,東連鍾山,西據石頭,南貫秦淮,北帶玄武,規模盛大,氣勢磅礴。
太祖用了21年時間,來構築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曾經飽含深情濃墨重彩的描繪這座城市的巨大規模、山川形勝、人文風俗、市井集市,畫船簫鼓不絕的秦淮河、碧瓦朱甍的古寺新廟、隨處可見的茶社酒樓、繁華擁擠的聚寶門,令人神往。
如今,帝後微服私行來到這裏。隻見到店鋪林立,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gg標牌林林總總。佛寺、官衙、戲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門,層層疊疊;茶莊、金銀店、藥店、浴室、雞鴨行、豬行、羊行、糧油穀行,應有盡有。
貴人們眼中,是比吳敬梓更盛大、更熱鬧的都市;是比《南都繁會圖》更繁華、更生動的市井圖景。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秦淮河。
九曲青溪,十裏繁華。與半個月前在轎輦中看到的整齊劃一、肅穆莊嚴、不同,眼前的南京城是如此生動的、熱鬧的,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來往的行人衣著光鮮,神氣高軒,宣示著這裏的繁榮富足。
到秦淮河畔的孫楚酒樓坐下,這裏現在已經改名為太白樓了。西晉太守孫楚喜歡喝酒,常登高吟詠;隻是沒想到幾百年後有個比他更喜歡登樓豪飲賞景、棹歌秦淮的李白,留下了「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的千古名句,於是「孫楚酒樓」也就成了「太白酒樓」。
冠名權輸了,不過能輸給李白,想來也是人生一大暢快事。
因為有女眷,因此設了屏風。後妃在裏間說話,皇帝與禮親王等在外頭憑欄遠眺,看浩浩千帆,百澗潺潺;看兩岸柳蔭夾道,隔湖畫閣爭輝;花欄竹架,繡戶珠簾,端的是繁華盛地,富貴名邦。
皇帝嘆道:「真是六朝歌舞地,千古帝王州。」
上茶的堂倌早看他們一群人浩浩蕩蕩,氣勢非凡,又是北京口音,料想是京城的貴客。他也是見識過世麵的人物,一張嘴舌燦蓮花,笑道:「客官說這話可還早了,這裏要到晚上才真是好看。尤其元宵中秋,花燈點亮,流光溢彩、槳聲燈影,人湧如潮、鑼鼓喧天,那才叫熱鬧呢。就算平日裏,一到晚上,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的人都不用帶燈籠。還有船上細吹細唱的,那叫一個動聽。兩邊河房裏的姑娘,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隻等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裏焚的香霧一齊噴出來,與河裏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月裏的嫦娥也不過如此了。」
皇帝還沒聽明白,於冕很是難堪,斥道:「胡言亂語,朝廷早有旨意,關閉青樓妓館,哪裏有娼門女子來?」
堂倌看他五十來歲,氣質剛直,以為是哪家老學究,沒見過世麵的樣子,笑道:「客官,您真是在書齋裏呆久了,沒見過秦淮風月。這旨意是旨意,執行是執行。這六朝煙月之地,金粉薈萃之所,又是太平盛世,哪裏是幾句言語就能禁的?」
皇帝聽明白了,畢竟事關朝廷臉麵,他麵色不虞:「青樓妓館,有礙風化,不是早就關了嗎?」
堂倌道:「關了青樓妓館,又開了繡樓畫舫,換個名目罷了,掛羊頭賣狗肉。」
皇帝道:「官府不去查嗎?」
堂倌道:「查,經常查,缺錢的時候就查。都是明事理的,誰會跟錢過不去?」
皇帝聽明白了:「我朝早有製度,官員士子宿娼,必然革去功名,永不敘用。怎麽,他們不怕?」
堂倌笑道:「怕,怎麽不怕?要不從前象姑館那麽火?便是這秦淮河兩岸也不少,還是汪太後看不得,青樓隻是不讓士子去,象姑館是全關了,但凡拿著了,罪加一等,這才稍微消停了些。」
皇帝問:「既然怕,為什麽還來?」
堂倌笑道:「怕歸怕,但也不是說來了就被抓。到南京來考試的,幾個不到秦淮河畔走一遭?又有幾個不動心?都不幹淨,怎麽好說別人?」
皇帝問道:「難道就沒幾個幹淨的?他們就不敢站出來?」
堂倌笑道:「客官好天真,這飲食男女,風花雪月,人之常情,又不幹礙天理倫常,即便有潔身自好的,誰肯出頭?——這天下的進士,少說有三成出自江南貢院。舉報貪墨,舉報偷稅,都還可說為民請命,偏這風流官司,破壞了反倒成了罪人。何苦來?」
皇帝的臉色凝重起來,還是戴荃勸道:「今兒難得出來,就不去想這些了。」一邊吩咐堂倌上菜。
堂倌一溜煙兒去了。
住在南京紫禁城,一應的飲食,與在北京又有不同,但也得按照太祖的規定來;這些天大宴小宴的,除了規定的菜單和商人敬獻的宴席,也上了不少南京菜,主要是鴨饌,什麽叉烤鴨、老鴨湯、片皮鴨、鹽水鴨,還有江鮮、湖鮮、海鮮,一股腦兒都呈上來,禦廚不敢上河豚,萬一皇帝吃壞了,那是掉腦袋的大事,但什麽大閘蟹、梁王魚、愈灸魚、彭城魚丸、河魚燉參、徐州三鯉、四孔鯉魚、太湖三白、長江三鮮、溱湖八鮮應有盡有。皇帝簡直不知道居然有這麽多名目,免不得想到了那句說老的話。
遊人隻合江南老。
難得出來,自然是要品一下南京的特色小吃。
吃了飯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招呼了一艘畫船,感受一下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皇帝帶人上了二樓,後妃則在艙房裏,捲起畫船的竹簾,看到兩岸金粉樓台,鱗次櫛比;商賈雲集,積貨如山;畫舫淩波,槳聲燈影;紅袖飄香,笙歌伴宴,一片歌舞昇平的盛世氣象。
然而這樣的場景,在皇帝看來,有點不是滋味。
他忘不了當年師傅教的那首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樣的紙醉金迷,是不合適的,往往和聲色犬馬、國將不國聯繫起來;尤其朝廷已經有旨意,嚴禁士子狎妓,甚至關閉所有象姑館。
一邊是高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邊是聲色犬馬、花天酒地。
嗬嗬,有趣,真有趣。
已經深秋了,夜裏風大,戴荃勸說著下了樓來,站在甲板上憑欄遠眺。
畫船的船夫告訴他們:「這些天已經收斂很多了,聽說皇帝來南京了,官員士子們都不敢朝這裏來,怕被錦衣衛抓到,來往的多是商賈;這要擱往常,更加熱鬧。」
皇帝道:「他們都不以學業為重嗎?」
船上送茶點的婆子道:「官人哪裏知道,那些士子也不容易,現在還算好,聽說太後娘娘愛賢,貢院都是重建的,寬敞明亮,考完一科就出考場,還算輕鬆;以前每次鄉試,考生要在貢院三天三夜不出一步門,那考棚低矮,勉強容身,吃的喝的也十分粗糙不堪。所以考完之後,都跑到秦淮妓館放浪形骸,縱情聲色。前些年太後禁娼,朝廷拿問的緊,冷清了些年頭,那時候來往的都是商人;後來看著風氣要過去,士子們這才悄悄出來。」
皇帝麵色不虞。
婆子似乎有些懷念:「那時候還流行花榜,現在都低調了,就怕被朝廷知道,幹礙前程。」
皇帝身在九重,聽不大懂:「什麽是花榜?」
婆子道:「就是品評妓女。開頭是用名花來品評比擬名妓,評選花魁;後來學科舉,用功名頭銜來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三甲,第一甲第一名自然是狀元,後麵還有榜眼、探花。當時還有《嫖經》,就是介紹哪家院裏的姑娘什麽特色,很流行了一陣。」
皇帝麵色已經十分難看,戴荃教人擺設了屏風,進艙房坐下。
婆子還在推銷:「客官,您要有興致,也可去瞧瞧。不是我吹,走遍天下,再沒有第二個這樣的風流去處了。」
戴荃道:「你住嘴,汙了我家公子的耳朵。」
婆子眼珠子一轉,笑道:「喲,正經人呢。」
她笑道:「老身在這裏呆了幾十年,說句不中聽的話,這兩岸院裏的姑娘們,可比正經人家的小姐還正經呢。」
她的眼睛咕嚕嚕的轉,餘光瞟到了屏風後,一副「老娘早就看穿了、你就別裝了」的表情,讓皇帝很不舒服。
也不知她怎麽打開了話匣子,說這秦淮河最初的姑娘,大多是抄家抄來的,現在朝廷不搞這些,也不許搞了,都是私人悄悄地搞。住在南岸的姑娘通常以藝事人,隻唱曲起舞、陪酒侍奉,絕不輕易賣身。除非遇到如意郎君,才會以身相許,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她們住的地方潔淨幽雅,還有丫鬟伺候;絕不比大戶人家的小姐差了。
禮親王問道:「所有的姑娘都能過這樣的日子?」
那婆子變了色:「怎麽可能?百個裏頭有一個就不錯了。那些河北院裏的,住的民房,二十文錢就可以過夜,客官這樣的體麵,怎麽瞧得上?」
皇帝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