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方多省嚴重水災。


    現在沒有天氣預報,抗洪力量也和後世無法同日而語,但這些年來朝廷在防治災害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汪舜華親自主持製定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行文全國各地實施;尤其物資儲備相當充足,況且今年因為北方大捷免除了田賦。


    水災後,汪舜華即刻派遣重臣到地方指揮抗洪——主要是防止災後出現大疫,同時命翰林官奔赴各縣查探災情,言官更是全數動員到地方監督,自然也就沒人說大水是因為老天爺對你窮兵黷武或者牝雞司晨不滿意;當然主要還是怕瘟疫傳播或者出現趁機囤積居奇、官商勾結,同時戶部大量調撥糧食,地方政府也及時開倉賑濟,因此雖然有不少人死於洪災,好歹沒有出現「千裏不復成村」的慘景,一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黃河洪水來勢洶洶,好在沒有決口。當年徐埕治理黃河盡心盡力,疏浚很徹底,修築也很牢固,其後還開展了大規模植樹活動,總算讓黃河安全度汛。


    端午節,汪舜華很有興致的和帝後宗室群臣看《鍘美案》。這齣在後世街知巷聞的戲,最早被萬曆年間的安遇時寫進《龍圖公案》,如今自然是沒有的,遑論附會順治年間的清官。


    年初汪舜華看《琵琶記》,突然提出「蔡伯喈如此忘恩負義,合該萬死!」命樂府和文林館另外編排一出新戲,要讓清官將負心漢處死。


    蔡伯喈的名字就別用了,他是漢朝著名文學家,當時也沒科舉,平白被潑了這麽盆汙水,倒也可憐;就放在宋朝,由清官包拯監斬!


    太後點了名,姚茂良等磕頭,意味深長的看了眼英親王:要想被包拯大張旗鼓的斬,那要麽親、要麽貴啊!


    明白了!狀元、駙馬、忘恩負義,怕百姓看不懂,糟糠原配因為丈夫久不歸,不僅含辛茹苦撫養兒子,還每日跪地祈求神靈庇佑,結果哭瞎了一隻眼,瘸了一條腿;好不容易得到鄉人消息,說你丈夫考中狀元了,趕緊帶著兒子千裏來尋夫,負心漢不僅不認,還要殺妻滅嗣,掩人耳目,幸好被義士所救,告到包拯那裏。包拯勸他相認,他卻利慾薰心死不承認!欺君之罪,罪不容誅!皇帝還捨不得女兒守寡,皇太後拍板,這等狼心狗肺之徒,該殺!


    好了,這樣狗血外加劇烈的情節衝突,配上才子們的生花妙筆,果然剛一上演就轟動京華,傳唱不衰。


    隻是德親王看了戲,臉色很不好;忻親王等也好不到哪裏去。


    不久得到好消息——於皇後懷孕了!


    汪舜華很高興,皇帝也很高興,都賞賜了一堆東西,然後接著聽取各地處理報告,商討下一步措施。


    賑災的事情還在辦理,中秋節還是要過的。裏子裏怎麽樣不好說,麵子一定要敷的光滑,否則都該懷疑朝廷撐不住了。


    本來打算輕鬆一天,回頭接著幹活;哪知道有人不答應,鬧出了動靜。


    太後皇帝母子和好,皇帝皇後關係轉暖,皇後也懷孕了,大家都很高興。


    隻是有人不高興,不僅不高興,還會趁機發難。


    歷史上天順五年七月,發生了著名的曹欽之亂。這回因為朝廷預先計劃,曹吉祥和曹欽早在景泰八年的奪門之變中被殺。


    但是有人想到和曹吉祥一樣的辦法:利用番兵和太監內外接應謀反。


    德親王。


    其實他最初的想法是挑動皇帝對太後不滿,讓他交結群臣向太後發難,逼迫太後還政;但北方平定後,這個想法已成泡影;緊接著向勸說皇帝下密詔勤王,但也是不可能了;更嚴重的是,皇帝似乎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必須當機立斷。


    德親王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汪舜華要改革,自然會觸動很多既得利益,有贊成的,也就會有反對的;尤其眼下又提出讓女人參加科舉,讓很多人的發條緊了起來。


    宗室不能擅自結交朝臣,也不能擅自結交遊俠,或者說無業遊民。以前天高皇帝遠,隻要不被發現,也不是大事;但現在天子腳下,多少眼睛看著,德親王還真不敢輕舉妄動。


    好在機會總是有的。


    這些年來朝廷武德充沛,幾乎橫掃天下;各國的遺老遺少很多被遷到了北京,帶來了新氣息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帶來了怨恨;尤其此次北伐,大量能征善戰的韃靼人被俘虜,他們的首領被殺,但也有很多人被編進了衛所甚至放進了禁軍,其中有不少人懷揣國讎家恨。


    德親王打算利用他們舉事。


    他的計算很完整:趁著現在重臣都到外地,朝廷力量空虛;中秋節太後皇帝在西苑設宴,守備相對薄弱,衝進會極門,先殺太後皇帝,然後宣布登基。


    又一個遭遇現實迎頭痛擊的人。


    曹欽造反,有都指揮馬亮偷偷告訴正在朝房值班準備次日出征的孫鏜和吳瑾,通知英宗。英宗得報,綁了曹吉祥,封閉皇城和京城九門。狗急跳牆的曹欽被孫鏜帥兵擊潰,投井而死。


    而這一回,其實沒那麽麻煩:因為曹欽好歹宮裏還有曹吉祥接應,隱帝係這些年深居簡出,談不上與世隔絕,但在宮裏也實在沒有多少熟人;何況德親王深刻汲取前幾位造反失敗的教訓,不敢提前走漏風聲,因此隻是打著想要了解海外風俗民情的口號,交結各國的王族和降將,假稱皇帝不滿太後,想要親政,許諾事成之後,即便撤兵,允許他們復國;他還煞有其事的拿出了皇帝的密詔。


    這些人大多到北京不久,連漢語都說的不全,聽說可以讓他們復國,很是痛快地答應了;看得懂的更是哭得泣不成聲——懂漢語的基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信奉君君臣臣那一套,如今皇帝有難,怎能不救?——馬上大家就想到了漢獻帝。


    嗯,太後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的曹操!


    而現在大家要做的,就是誅殺暴虐的太後,扶持皇帝,匡扶正義!


    當然,已經有心思玲瓏的朝鮮等地遺老規勸:「太後畢竟是皇帝的母親,殺了她,隻怕將來皇帝不會放過咱們,倒不如…」


    德親王露出一個微笑。


    然而沒那麽複雜。


    當日淩晨,當德親王率領糾集起來的一千人馬沖向會極門,想在群臣朝賀之前搞定一切,還沒等他們撞門,城樓上一聲炮響,兩側增援的部隊一同殺出;火光中,汪舜華居高臨下,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她的身邊,站著眉頭深鎖的皇帝。


    降兵降將們滿懷著國破家亡的仇恨和復國的渴望,戰鬥力是相當強的;尤其蒙古人戰鬥力極為彪悍。明朝前中期,投降的蒙古人是朝廷重要的兵力。


    然而沒什麽用。大炮轟過之後就是槍聲,降兵們彪悍的戰鬥力還沒來得及展開,就倒在血泊之中。


    廝殺激烈的時候,正是上朝的時候,官員們三三兩兩的都到了,遠遠地聽到殺聲一片,有膽小的停在原地觀望;武將和勛貴以及大膽的文官則拍馬而上搶人頭,一時打成一鍋粥。


    德親王心知中計,心有不甘,拍馬狂奔,被陳士偉一槍射中馬屁股,那馬受驚狂奔,迎麵衝過來的新寧伯譚祐抄起從死者手裏搶過的長矛,直取德親王;德親王一驚,慌忙調轉馬頭,卻是被甩到地上,還沒容得及他拔劍自刎,就被官軍鎖拿;餘部多被官軍擒獲,還有漏網的,全力緝捕。


    直到此時,德親王才聽到人群中有人在喊:「哥,你在做什麽?」


    是吉親王的聲音。


    都不重要了,他閉了眼睛。


    一場鬧劇總算收場。


    看著曙光熹微,宮門打開,群臣依次入朝,後事也有條不紊的開展,劉金提醒:「太後,該上朝了。」


    汪舜華點頭。


    但直到在涵元殿接受完宗室群臣的朝賀,汪舜華都不發一語。


    皇帝看著母親:「母後,臣實在沒有想到,德王居然狼子野心。」


    汪舜華道:「豈止你沒有想到,我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想明白德親王為什麽要造反。」


    德親王是被生擒的,審問的時候肯定要賣慘裝無辜說自己虐待了他求得輿論的同情,雖然得不到多少同情,但可能有對自己不滿的人跳出來誹謗攻擊,要自己早點還政。


    所以必須先把大旗立起來。


    她問皇帝:「你說這些年我有什麽對不起德親王嗎?」


    轉臉問宗室大臣:「你們說我有什麽對不起隱帝係嗎?他為什麽要造反?」


    眾人默默無語。


    該怎麽說呢?他們固然懷疑太後想篡權自立,但至少目前,她對宗室都還算不錯,尤其隱帝係的。雖然有打壓的意思,但明麵上的待遇也從沒剋扣過,選的王妃不是順著你們的意思就真是絕代佳人;駙馬更是人中龍鳳,薛輔早亡也不是太後坑的,人家功勞擺在那裏的。


    那德親王怎麽想不通要造反?


    德親王被押了上來,他頭髮零散,甲冑破敗,一身都是血跡,傷口被胡亂的處理。


    吉親王已經雙目失明,但還是一路牽著哥哥,途中還兩次摔倒在地,十分狼狽。


    德親王被重重的踢倒在地,吉親王也跪下了。


    以齊親王為首的宗室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皇帝同樣握緊了拳頭:母後已經表態不會篡位了,雖然說還政的具體時間沒有定,但他實在不想在橫生枝節、惹母親生氣了!


    ——都怪自己之前沒有發現德親王的狼子野心,反而和他走得近!


    ——想起來了,自己之前是跟他抱怨過母後專權。他還問自己要過聖旨。當時就應該警覺的!


    ——萬一德王觸怒了母後,她改變主意怎麽辦?


    忻親王首先站出來,痛斥德親王辜負君恩,率眾作亂,辱沒祖宗;要求嚴肅處置,以平民憤、以謝祖宗。


    畢竟是親兄弟,忻親王咬牙切齒,眼中含淚。


    接著其他的親王宗室也狠狠地罵了一通,齊親王尤其言辭激烈。


    德親王等他們罵夠了,才淡淡的開口:「罵完了嗎?罵完了可以殺我了。」


    吉親王哭道:「不,哥,你隻是一時糊塗。」


    他也不知道方向,胡亂的在地上砰砰砰磕頭,直到鮮血淋漓:「太後,聖上,我哥隻是一時糊塗,他真不是造反,求你饒他一命吧。」


    德親王道:「見浚,不要哭了,不要求她。」


    吉親王嚎啕大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