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都海不知道這些,她隻知道拿下這裏,也就拿下了大同,可以大量搶奪財物,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打到北京城下。


    現在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今年草原上大旱,糧食不夠吃,山西是軍事重鎮,繁榮富庶,這回一定能滿載而歸。


    她想著。


    她已經打聽清楚了,守備陽和的叫田疇,去年才剛上任,一個新兵蛋子。


    她的情報是正確的,陽和指揮使確實是名不見經傳的田疇;但不夠準確,因為現在還有一個人在附近:王越。


    已經料到敵人南侵,畢竟這是每年的保留項目;但是不知道敵人在哪裏突破,於是三路大軍分別部署在大同、宣府和遼東,其中宣府五萬,大同三萬、遼東兩萬;相約有了軍情,就點燃烽火。


    現在王越就在距離陽和60公裏外的大同等待決戰到來的時刻。


    在明朝將士熱切的期待中,滿都海來了,帶著她的小老公,帶著十萬大軍。


    前幾年進兵不順,這次她決定來個大的,多搶點。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斷然沒有隱藏不被發現的道理,何況明朝準備已久,探聽消息的斥候已經派了好幾撥,確定是往這邊來,但是突破點在哪裏就不確定了。


    戰鬥很快打響。


    出乎滿都海的意料,陽和這種小地方,兵力薄弱,一般而言都是閉門不出,但這回居然選擇了主動出擊。


    得到探馬的消息,滿都海覺察到不對,下令大軍改道,急轉向南;對方居然也作出了部署調整,直接撲上來。


    簡直不要命了!


    滿都海簡直想笑,這是要送人頭嗎?那我就笑納了。


    明朝先鋒是一個叫江華的年輕人,歷代都是武將,後來通過武舉拿到了進士資格,在武學學習了幾年,被派到邊關,多次和韃靼交手,得到王越的賞識,這次就任用了他。


    江華知道對方是個女人,為了保衛國家,同時彰顯爺們的風采,他沒有等到王越的命令就斷然出擊。而且戰鬥一開始,就下令猛衝;明軍火炮實在強悍。汪舜華高度重視軍備建設和技術研發,飛彈什麽的隻能想想,但上萬優良工匠潛心研究二十年,不管是大炮還是炸藥的質量都有相當的提升;尤其連珠銃雖然不像戴梓可連發28槍那樣逆天,但是16發也足夠看了。


    現在江華就帶著八千精兵,先是大炮猛轟,靠近了又是一陣掃射。別說達延汗,連滿都海也被這威力震懾住了——一裏之外炮彈就打過來了,兩百來步子彈就上來了,太他媽嚇人了。


    當然畢竟是刀口上長大的,滿都海很快回過神來,不管來者善不善,反正都是要打的,而且這麽個小地方,能有多少人?——轉念一想,有這樣精良的裝備,那肯定就是明軍的精銳主力。


    於是不敢拚命,而是下令以守代攻,準備避過了鋒芒、等對方炮彈拚光了再戰。雙方激戰了一整天,等到了黃昏,滿都海這才發現,自己被迷惑了,對方至多一萬人。


    滿都海十分憤怒:一萬人就來對付我十萬人,看不起我咋的?


    於是下令全軍出動,把明軍包圍起來。不過此刻已是夜晚,考慮到安全,她命令軍隊等天亮看得見時再進攻。


    滿都海在等天亮,江華也在等,原因很簡單:炮彈不足。不管裝備怎麽精良,個人能夠隨身攜帶的炮彈總是有限的;現在對方被打蒙了,但是畢竟敵眾我寡,真要硬碰自己占不到便宜,那就等援軍。


    雙方很有默契的停住了手。


    春末夏初,正是沙塵暴肆虐的時候。明朝的環境問題不如後代嚴重,但風力太大,捲起塵埃,遮天蔽日。


    江華借這個機會,帶領軍隊從包圍圈的縫隙中鑽了出來,溜進了應州城,補充能量。


    明軍閉門不出,滿都海意識到之前隻是困獸之鬥。


    於是她下令攻城。


    可是還沒等她準備好,明軍居然再次主動出擊,滿都海隻有迎戰。


    王越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那就是滿都海親率大軍,估計至少十萬之眾,決定好好調教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於是親自帥兵前來,下令主動出擊,準備前後夾擊韃靼軍。


    發現敵軍的消息昨晚已經傳出去,馬上朱永就率兵前來接應,遼東那邊就沒辦法了,鞭長莫及;但是王越已經示意他們準備好,隨時出關。


    滿都海是優秀的軍事人才,在極短的時間內,她就作出了判斷:敵軍雖然得到增援,但兵力還是不足。


    於是冷靜地下令:「部隊分成兩部,分頭作戰,並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兩支明軍合流。」


    江華昨天得了甜頭,今天故技重施,再次率部出關。雙方交火異常猛烈,隻是滿都海知道對方人馬不超過一萬,自然很有底氣;韃靼部隊也反應過來,畢竟槍炮都不是什麽新鮮物件,大不了火力兇猛一點,對方人這麽少,隻要熬過最初,等他們炮彈用完了,自然就沒力氣了,到那時候不僅可以搶過這些新奇的玩意,還可以盡數殲滅敵軍,然後扮作明朝軍隊返回應州城內,直奔北京!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江華確實有點無可奈何的感覺,他已經被被分割包圍,炮彈消耗殆盡。


    王越親率大軍,自陽和出發,向應州挺進。


    包圍圈內的江華已經絕望了,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天亮了,韃靼軍再次發動衝鋒,江華率部抵抗,但還是抵不住。危急關頭,王越前部定襄伯郭嶽趕到,下令大軍立刻向韃靼軍衝擊,韃靼軍猝不及防,全線撤退。


    江華終於脫困,還想要率部追擊,郭嶽攔住:「我們的支援大軍還沒有趕到,再等等。」


    滿都海這時候也有點蒙,對方這是來者不善啊。既然如此,就隻有決一死戰了。


    第二天一早,韃靼大軍布好陣型,準備做最後的衝擊。等大霧散開,滿都海驚奇的發現,城牆上明軍早已旌旗招展,正虎視眈眈的等待著她。


    看著韃靼人睡醒了,明朝的炮火鋪天蓋地的射下來,韃靼陣勢大亂,開始撤退。城樓上的王越拔出佩劍,大喊:「衝鋒!」跨上戰馬,率師出關。


    滿都海明白,這回真的遇上勁敵了,隻能拚盡全力,韃靼士兵也意識到,決定生死的時候到來了,顧不得對方的槍炮,像潮水一樣衝過來,雙方在應州城外展開殊死拚殺。


    王越作為現場總指揮,親自擂響戰鼓;郭嶽則率師衝鋒在前,連殺三人,明軍士氣大振,始終占據著戰場的主動權。


    到了午後,朱永率領五萬大軍趕到。宣府離這裏不過150裏,大半天就到了。還沒進城就得到雙方正在激烈交火的消息,暗罵一聲「王越真是立功心切,也不等等自己」;但也沒什麽話說,直接往外沖。


    勝敗到此已定。


    麵對著越戰越勇而且人數越來越多的明軍,韃靼軍隊終於頂不住了,到了下午,滿都海實在撐不住了,隻有下令退兵,然後率師撤退。


    但王越等人根本不可能給她逃走的機會,明朝三萬騎兵全力追擊韃靼七萬殘軍敗將。數量不占優勢,但是士氣很足。河套地區水草肥美,這裏的弼馬溫朱英是明代名臣,養出的馬也夠勁道。尤其幾年前引進了天方馬,經過繁衍馴化,和蒙古馬以及從西域進貢的好馬進行雜交,竟然培育出的新型馬種。這種馬匹不僅外貌俊秀、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而且耐力持久,腳步輕快,抗寒能力強,耐粗飼,很少得病。


    汪舜華聽說過英純血馬的名聲,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不過眼前的馬一看就是好馬,於是賜名「天河馬」。


    這麽多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沒有白做,明朝軍隊現在士氣很旺,簡直到了勢如破竹的地步。三萬人緊追著七萬人在對方的地盤上跑,越過草原,穿過戈壁,翻過高山,中途多次交手,竟然絲毫不落下風;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挺慘重,別的不說,馬就受不了,出征的時候,每個騎兵配了三匹馬,如今隻剩下一匹。


    距離韃靼的腹地越來越近,韃靼的援兵也就越來越多,天氣也越來越冷,但是朱永和王越鼓舞士氣:「要麽成功,要麽死亡,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兩個多月後,七月二十五日,在距離出發地四千多裏外的涿郡山上,明朝軍隊終於趕上了韃靼軍隊,並趁夜發起了猛攻。炮彈鋪天蓋地,烈火熊熊燃燒,韃靼軍隊倉惶敗走,留下了不少老弱病殘,其中就包括滿都海。她實在太顯眼了,盡管當時她已經是個老太太,卻依然英氣逼人;自然接受了明朝軍隊最多的炮火。


    身負重傷的滿都海凝視著丈夫離去的方向,自知突圍無望,選擇了用死亡捍衛自己的尊嚴。


    她一死,手下的軍隊立刻崩潰,親兵割下她的頭顱,來向朱永表功請降。


    朱永同意了對方的投降,約定第二天舉行受降儀式;當天晚上,韃靼人準備趁夜突圍,卻發現明朝軍隊喊聲震地,接著又是連綿不絕的炮火。韃靼人崩潰了:「不是說投降了就給出路嗎?」


    你們是真投降嗎?


    何況皇太後這回的目的不是抓幾個俘虜。


    猝不及防的韃靼人隻有拚死決戰,然而經過幾場大戰,十萬大軍隻剩下兩三萬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殘兵敗將,抵抗註定是徒勞的,尤其現在明朝士兵饑寒交迫。朱永甚至沒有留下來親自督戰,留下一部分士兵,就帶著大軍繼續前進,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達延汗和傳國玉璽。


    得知達延汗突圍的消息,王越沒有停留,直接上馬追擊而去;朱永如今就去尋找可汗大帳。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