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汪舜華來說,還有件值得高興的就是開展靖海行動,徹底掃清了為患東南沿海多年的倭寇。


    為了這一天,汪舜華已經等待得太久。


    事實上,早在建極三年,朝廷就已經進行了針對倭寇的軍事行動。當時主要是為了給對外開放掃清障礙、肅清航道。


    當時戰果豐碩,但很快,倭患再起,而且愈演愈烈。


    一些奸商和士紳為了抵製朝廷改革,和倭寇勾結,襲擊城池,甚至殺戮居民,妄圖迫使太後重新閉關鎖國進而終結一切改革。


    內外勾結,而且是和倭寇勾結,朝野上下自然同仇敵愾,汪舜華更不用說,很大方的將涉案人員全部處斬。


    然而這仍然不能阻礙倭寇的猖獗,原因很簡單:海關開放了,但是關稅實在太高,高到商人們肉痛。因此在最初的興奮勁頭之後,大家就想著怎麽逃稅了。廣州走私案不是個案,日子久了,當初的廉政教育再怎麽醍醐灌頂都可能被消磨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金錢麵前守住的。


    這些想偷逃稅款、想打劫來往商船甚至就是想整點新聞逼迫朝廷重新禁海以便繼續壟斷的各色人等,在遼闊的海麵上縱橫馳騁,與明朝水師鬥智鬥勇,劫掠商船甚至打劫各國朝貢使臣。


    汪舜華自然震怒,下令採取措施,徹底盪清倭寇。


    沒那麽容易。


    歷史上的倭寇長期存在,有多方麵的原因。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後,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在戰爭中失敗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明朝建立後,張士誠等南方殘餘勢力以及沿海走私商與日本海賊合作,以日本島嶼為基地,在中國和朝鮮沿海進行侵擾。


    有鑑於此,明朝開始實行長期的海禁政策,嚴禁私人海外貿易。


    導師的那句話怎麽說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外貿巨大的利潤,足以讓一切資本鋌而走險乃至踐踏一切法律。


    也因此,建極三年以來外貿走私極為猖獗,而且愈演愈烈。


    天南地北各行業的商人們糾集到一起,互相縱容包庇,隻為了少交一點稅款,多得一點利潤。


    為患海域的盜匪,除了日本浪人,更多的是本國的走私商人和海盜,甚至包括官員乃至勛貴——他們得了好處,自然要幫助遮掩;甚至有膽大的麵對不肯妥協的糧食商人,還會主動出擊,威脅他們給好處。


    正是因為有這些保護傘撐著,倭寇們十分猖獗,不僅在外海為盜,甚至敢侵擾州府,更有甚者,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沿海港口城市出現,而一些百姓則爭相將孩子送到船上。


    廣州海關的問題暴露後,朝廷加大了對海關的管理力度,但這不可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好在轉機終於還是到來了——去年,黔國公沐琮南征,為了得到當地華商的支持,允許納入版圖後免除海關關稅。


    今年正月,朝廷正式頒布法令,取消內地各省往來新省的關稅。


    明朝畢竟是農業社會,而且經歷過多年的禁海,商船跑的再快再遠,景泰省就已經是極限,更遠的地方還有待進一步的開拓;因此可以說,目前商人們能到的地方,基本都在免稅範圍內。


    既然關稅免徵,那麽以前孜孜追求的逃稅也就完全沒有必要——雖然進出港口還是要繳納一筆手續費,但實在微不足道,不值得冒身家性命的危險。


    商人們重新選擇堂堂正正的出海做生意,甚至曾經加入過倭寇的也金盆洗手。


    對此,朝廷的態度是——沒有態度。


    朝臣們在朝堂上吵成一團,汪舜華沒有表態,原因很簡單——如果說嚴格查處,絕不漏網,那麽商人們必然驚慌失措,重新組織起來偷稅漏稅甚至淪為海盜;但如果公然說既往不咎,肯定會形成破窗效應,以後大家都群起效仿,看著高稅率就躲甚至公然抗稅,然後逼著朝廷出政策降低稅率。


    所以以前的事,隻要不是太嚴重,或者被人挖出來,朝廷就當不知道;但一旦被舉報,該怎麽辦還怎麽辦。


    大部分的商人消停了,但總還有不願意消停的——千裏萬裏風浪滔滔倒賣點東西實在太辛苦,就守在這裏打劫一下就能獲取巨額財富不好嗎?


    打這個主意的人叫汪澄,世代為商。開始還是做外貿商人,從國內倒騰些茶葉絲綢,再在海外買些珍珠珊瑚捎帶點糧食回來;但是外貿利潤太驚人,關稅稅率也太驚人,他不滿意了,糾集同鄉以及福建、浙江等地和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為了逃避朝廷的追查,他們以寧波外海的雙嶼港為基地,但他還不是主要的大老闆,當時的大老闆是王麻子、李鬍子。


    建極六年,雙嶼港的走私商和海盜兵部侍郎李震率領軍隊剿滅。王麻子、李鬍子等人被擒殺,汪澄便自立為船主,以金塘島馬跡山為據點,收攏海商、海盜殘部。


    當然,朝廷緝捕力度很大,一味地抵抗並不是辦法,還是要想辦法——一邊跟朝廷表忠心,正大光明做生意;一邊壯大自己的力量,仍舊做殺人越貨的買賣。海域這麽寬廣,風浪這麽大,偶爾翻個船淹死個人不算大事,對吧?


    於是汪澄主動配合官軍,消滅了海盜趙七、孫九,吞併了在浙江活動的福建海盜首領吳仁,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


    狡兔三窟。敢這樣見不得人的勾當,總是要留夠後路的。為了避免被朝廷抓住,汪澄把基地設在日本福江島;他帶來的堅船利炮和滾滾財源,自然也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


    當時他手下有幾大船隊,包括浙江人陳海峰、許元亮,安徽人張惟學、福建人顧宗滿。


    但是盜匪有組織有紀律,那就不叫盜匪了。


    福建的陳顯、文俊、林川、沈達,廣東的何亞等,以及汪澄的部下徐洋等,四處劫掠過往客商,甚至帶著倭寇襲擊內地。


    軍改相繼完成後,明朝國防力量大幅增強,其中一些人被剿滅,一些人投奔了實力最強的汪澄。


    朝廷也因此知道了汪澄的底細。


    但是朝廷沒有立刻動手。因為這些海盜太狡猾,來去如風的,朝廷不好收拾;還不如讓他們聚到一起,圍而殲之。


    汪澄的勢力在短期內迅速擴張,但隨著關稅的取消,泡沫迅速破滅。


    大量的海盜被招撫,其中相當多的水手被招入朝廷水師,派往南洋執行任務;一些首領則被分撥到各地水師衙門。


    別人都可以放過,但汪澄作為首惡,是決不能放過的;何況,有太多的人,急切的拿著汪澄的腦袋去給朝廷表功;也有太多的人,急切的剷除汪澄,讓他永遠的閉嘴;更多的商人,深切痛恨這群盜匪——現在大家都想好好做生意過日子了,這種劫匪誰會喜歡?


    在這種情勢下,八月初六,朝廷派遣新寧伯譚祐率領指揮使戚諫等三萬水師,對沿海進行徹底的清剿。


    有熟悉的商人做內應,預先將汪澄船隊帶進包圍圈。沒有任何意外,在隆隆的炮火中,倭船灰飛煙滅,倭寇沉屍大海。


    但這僅僅是一部分。汪澄知道風雲變幻,朝廷又搞了這樣打的陣仗,行事很是小心。此次派人出擊,也是為了試探朝廷。


    如今猜測被證實,再去劫掠不過是送死,老老實實做生意也不行,已經在朝廷那裏掛了號。


    那就再等等,過幾年朝廷氣消了,汪太後也還政了,再打點一下,估計還有搞頭。


    於是汪澄把伸出去的拳頭縮了回來,專心在日本經營,不僅福江島,甚至鄰近的久賀、奈留、若鬆和中通諸島也成為他的勢力範圍。


    但是他低估了汪舜華和朝野上下的決心。


    前些年倭寇猖獗,沒少禍害官軍和沿海地區,現在報仇的時候到了。


    按照俘虜的指引,新寧伯譚祐親自率師追擊到福江島。汪澄率部還擊,然而在明朝強大的火力麵前根本無濟於事。甚至明明還有五六裏的路程,火龍出水就已經從天而降,炸出朵朵煙花。


    那一刻,汪澄想到了曹丞相,想到了陳友諒。


    但是沒辦法,朝廷沒有留給他懷古傷今的時間,隻能帶著家小心腹趕緊跑。


    他在前麵跑,戚諫在後麵追。


    長期在海上漂是不行的,還得上岸。福江島汪澄經營多年,熟悉環境,便於藏匿;但是戚諫不放棄。


    他找到當地官員,要求他們說出汪澄的下落。


    當地官員和汪澄互相勾結多年,怎麽敢供出他來,萬一連自己的事一起捅出來怎麽辦?


    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找土著。


    能夠做到一方霸主,再怎麽窮凶極惡,麵子上也還過得去。汪澄也是如此。雖然在海上打劫,但是對身邊人還算不錯,對根據地周圍的百姓也還可以,公平交易,從不搞欺男霸女那一套;甚至此前為禍地方的武士浪人都被他收拾了,因此當地人對他的印象還不壞,尤其對比明朝的炮火連天,汪澄反而像個斯文人,因此當地人怎麽也不肯說出他的下落。


    這激怒了戚諫。


    果然都是一夥的!


    既然不肯說,那就不用說了。斬殺幾個不聽話的官員百姓,又拿家眷要挾,總算有人肯帶路了;結果把人帶進埋伏圈,人沒抓到,折損一隊官軍。


    戚諫大怒。但他還有理智,汪澄在此經營多年,根基深厚,不能強攻,隻能智取。


    於是他帶人收斂了戰友的遺骸,痛哭一場,率隊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土著們興高采烈的去跟汪澄報告,汪澄卻預感到大事不對——按照官軍的尿性,受到這樣的打擊,是一定要報仇雪恨找回場子的,怎麽可能就退了?


    他當即準備跑路。


    然而來不及了,土著們再小心,也比不過經過專業培訓的偵查人員的耳目。


    汪澄剛收拾好逃出來,戚諫也就率領兵馬到了。


    雙方混戰一場,明朝吃虧不小,汪澄同樣損失慘重。


    然而事到如今,都不可能回頭了。


    這場關乎生死的決戰,持續了整整一天,明朝以傷亡過千的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汪澄自殺,家眷心腹被俘,他們的部下和日本武士和浪人留下的屍體布滿了整條道路。


    汪舜華在十月底得到了戰報,悲喜莫名。


    群臣很不明白為什麽明明是捷報,太後為什麽淚流滿麵。


    難道是因為傷亡比較大?


    ——整場戰役,損失超過兩千人,相當於去年征服景泰省的損失人數。


    商輅隻能出班進諫:「死者已矣,太後不必過於傷感。」


    汪舜華哽咽著:「你們不懂。」???


    那你倒是說啊!


    汪舜華當然不可能說,隻是去了一個地方。


    盧溝橋。


    盧溝橋靜靜地矗立在永定河上,紅日初升,朝霞元光,清風徐來,水麵蕩漾,堪稱絕美。


    汪舜華踏上石橋,摸著石獅子,潸然淚下。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群臣實在看不懂汪太後什麽意思。


    難道人老了,就學會了傷感?


    然而感慨過後,就要處理相關問題了。


    汪澄已死,仍下旨梟首,傳首九邊,以儆效尤。


    犧牲的將士要撫恤,有功的將士要獎賞。


    新寧伯譚祐進侯爵,戚諫升一品都督。


    譚祐也是個奇人。他字元助,別號雲溪,滁州清流縣人。曾祖父譚淵,跟隨太宗靖難,歿於夾河之戰,追封崇安侯,諡壯節;父親譚璟奉命守浙,景泰二年卒於官。當時譚祐才六歲,被接進宮裏撫養。


    譚祐歷史上娶了安遠侯柳溥的女兒,這回娶了汪舜華的表妹周秀容;汪舜華見過秀容,溫柔嫻靜,知書識禮,是一對兒。


    譚祐在歷史上功績並不顯赫,但享年八十,從景泰到嘉靖,歷經六朝,也算人瑞;這會多次參加北方戰事,戰功還不錯。


    然後就是其他俘虜的處理,與北方不一樣。


    漢昌等省和中原山水相連,如今又已經納入版圖,算是人民內部矛盾,可以內部處理;日本國與明朝限山隔海,千裏迢迢跑過來打劫,甚至殺人放火,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病是絕對的敵我矛盾,必須嚴肅處理。


    除了汪澄等首惡,還有相當部分沾染明朝人民鮮血的海盜被處以極刑;餘下的,發各水師衙門使用,主要是朝廷真的很缺船員,尤其是汪舜華想出海,需要經驗豐富的船員,這些海盜雖然無惡不作,但是都是風裏浪裏跑過來的,比一般的海員有能力。此外,就是派遣楊一清去日本國嚴厲申斥,好好算算從開國以來倭寇襲擾沿海這筆帳。


    與此同時,命南陽伯葉思賢率領朝鮮水師南下,登陸日本,占領小國石見。1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