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病好了,倒是瑞王大病了一場,太醫院的輪流去走了一遭,最後還是周王親自出馬,救了他一命。
事實上,瑞王從去年年底以來,身體一直不適;今年本來應該給他配二夫人,也不能成禮。
大家當然不知道,歷史上的申鈘就是死於五月三十日,年僅22歲。好歹這回勤奮習武,身體底子好了一些;兼之得了位絕代佳人,又生了兒子,有了盼頭,因此小日子過得相當愜意。當時臥病,瑞王妃衣不解帶,精心照料,瑞王心裏感念,上表說願和王妃長相廝守,不再冊封側妃。
汪舜華很是感嘆,人生的際遇真是難料。做了皇後,卻被棄若敝履;做了王妃,卻被視若珍寶。真可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於是允了所請,下旨重賞。
稍後,鄭王也上表,他和王妃李氏伉儷情深,有此賢妻,於願足矣,不必再立側妃。
新婚燕爾說這種話,很多人認為鄭王純粹被老婆的美色迷惑了;但是汪舜華知道,鄭王說這話,並不是突然心血來潮。父母的事情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不願意自己的後院再有這樣慘烈的爭鬥;何況李妃名門之後,端莊秀麗,性子也活潑,兩口子成婚之後,鶼鰈情深,恩愛逾常。
隻是太僕寺卿張諫和戶部尚書張睿同在五月十六日去世,不能不讓汪舜華痛心,接著翰林學士孫賢因病致仕;於是下旨廣東左布政使薛遠回京接任戶部尚書——丘浚畢竟還是年輕。
太皇太後神祖剛祔太廟,就傳來侍讀學士孫賢和廣寧伯劉安的訃告,接著文華殿大學士李賢、武英殿大學士彭時、弘義閣大學士姚夔相繼臥病,讓汪舜華簡直懷疑人生,但是沒辦法,一邊讓商輅堅持料理政務,一邊讓太醫盡力調治。
七月上旬,杭貴妃去世,追諡莊恭,葬德陵妃園。榮王大哭了一場,帶著王妃去守孝了。
杭貴妃的死,讓汪舜華難免有點兔死狐悲的傷感,因此後事還算隆重。
但汪舜華並不知道,噩夢還沒有結束。
杭貴妃的後事還在辦理,就接到淮王去世的訃告。歷史上淮王高壽,弘治十五年去世,在位五十四年,享年六十八歲;但這回王妃李氏、夫人杜氏相繼去世,另外一位生了長女的夫人陳氏前些年也過世了,膝下一個兒子也沒有,實在憂心忡忡,一不小心,憋屈死了。
汪舜華說難過肯定不是真的,但也高興不起來,隻是追諡康王。
康王沒有兒子,兩個弟弟鄱陽王祁鑌、永豐王祁鉞都是庶出,整個淮王係沒有一個正子嫡孫,必須除國。
隻是淮王的獨女才四歲,她的母親陳氏是從宮裏出來的,曾經在尚宮局辦事。汪舜華對她還有點念想,命接進宮來,交李賢太妃撫養。李太妃並不受寵,又無所出,突然得了個粉嫩的女兒,自然是喜不自勝,隻恨不能含在嘴裏、捧在手裏。
這也成為定製,宗室或者重臣去世,孤女沒有母親而且年幼,接進宮交無子的太妃太嬪撫養,對宗室、對太妃,都是寬慰。當然兒子就養到皇後那裏,年滿六歲就進學。
李賢等三人歷史上都沒活過20歲,何況此番多年勞神,嚴重損傷了身體健康,此次又傷了元氣,入秋以後病情反覆。姚夔在八月九日永遠閉上了雙眼,比歷史上早一年半,年僅88歲,贈太傅,追諡文敏;彭時在九月二十二日與世長辭,比歷史上剛好早了三年半,年僅82歲,贈太傅,追諡文憲;李賢則在十二月十四日溘然長逝,他倒還好,沒被羅倫罵的狗血噴頭找不到北,心理壓力不算大,比歷史上晚五年,享年22歲,贈太傅,諡文達。
半年內,汪舜華三次出宮到重臣府上探病,看著一幕幕熟悉的生死告別場景,聽著一句句相似的臨終感言,簡直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應該再去探視病人,否則人家是不是不好意思不去見太祖。
還沒完。
左通政陳鑒羽化,追贈通政使。他歷史上很不得誌,但這回比他更能說的不是沒有,何況翰林官實在寶貴,因此倒是一直留在北京。建極十二年下半年還去了一趟朝鮮,回來就升了職。
陳鑒去朝鮮,辦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查勘或者說破壞人家的風水。
雖然長在紅旗下,但攤上穿越這種玄幻的事情,汪舜華對很多事情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她早就聽說棒子的青瓦颱風水有點問題,很想找人確認一下;何況朝鮮雖然是個邊陲小國,但畢竟曾經獨立稱王,貌似朝鮮王朝持續的還挺久,倒是需要好好看看,壓一壓王氣。
汪舜華覺得有點不好開口,但明朝大臣卻很坦然——既然決定了要把朝鮮作為屬地,那麽自然要考慮如何長治久安。
何況受命前去朝鮮的地方官也主動申請——換地方。漢城現在不是首都了,但也是南方重鎮,肯定是要設府的。那邊本來就不富裕,汪舜華想著減輕財政負擔,衙門就先用他們的王宮,反正朝鮮就是個郡王級,還要朝廷特許,才給親王服飾,那麽王宮估計級別也不高,網上看也就是個地主大院,不算僭越,先湊活著吧。
但是她忘了一件事:這年頭講究三教合一,所以即便是儒家子弟,也是懂風水的!
很快知府喬鳳就上表,說那是偽王的王宮,臣不敢居,宜拆除,另擇地興建府衙。
當時被閣臣們大罵了一通;倒是去過朝鮮的黎淳提了出來:「朝鮮畢竟自立為王很久,為了那裏的長治久安,最好派人去堪稱地輿。」
——出京給宗室挖墳,翰林院要派官。黎淳得到方家的指點,遵化縣和易縣兩處地方,可都是實打實的龍脈!安葬皇帝都不過分的!
但這樣的好風水,太旺了也不行,否則真埋對了旺子孫出個皇帝,誰受得了?
不過即便是埋在龍脈上也不可能都出真龍天子,否則十三陵區埋的各色人等多了,也沒見都成龍成鳳的,隻有能挖出龍砂的土地才是真龍穴。
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不知扶桑不稱風水。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差之毫厘,謬諸千裏。」不許找真龍穴,找個好位子還是可以的,太後也希望大家子孫爭氣不是。
汪舜華點頭,就吩咐陳鑒去了。
哪知陳鑒回來,說:「景福宮風水也還行,隻是命中犯火,建成200年內必遭火災。」
汪舜華暗暗好笑,土木建築不怕火才叫見鬼,紫禁城不也被火少了好幾次——景福宮現在就有了,居然能用到20世紀,已經算是勞苦功高了好嗎?
汪舜華想起青瓦台是景福宮的後院,看了地圖,圈了一下:「既然犯火,那就另外找地方吧。在這裏建館怎麽樣,就取名為青瓦台?」
陳鑒用關愛弱智的眼神看了她一眼:「那壓根不是活人居住的地方。」
可能覺得口氣有點過火,耐著性子解釋:「青瓦台這名字就很孤寒。青主木,瓦主土,木克土。瓦是燒過的土,更堅硬,木沒法徹底克土,相剋更激烈,爭鬥不休,隻有沖主。景福宮背後北嶽山雖為靠山,可山呈為拉弓之形,背後拉弓,暗箭傷人,按照呼形喝象之理,這是大忌諱。前麵雖有左青龍駱山,右白虎王仁山,但二山靠北嶽山太近,且格局雜亂,說是山,其實是亂石丘,是典型的陰宅風水。」
陳鑒下了結論:「作為權力中心,白虎主權利,右邊王仁山斜對青瓦台,呈白虎崢嶸之相,白虎得勢,逢巳酉醜之年必有克。」
——好巧不巧,建極十二年,正是己醜年,所以朝鮮被大明所滅,也可以說是天意。
這套說辭,居然和網絡上的不謀而合,看來真不是個好地方。
又想起網上說棒子的國旗很有問題,八卦隻有四卦,經典黑白二色變成了藍紅兩色,偏偏這兩種顏色在政治上是有寓意的;更要命的是兩條魚有眼無珠,沒有陰陽交融的兩個圓點。
看來,這些事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士。
朝鮮那邊風水的處理交給了陳鑒,釘釘子之類的事明朝做不出來,但其他的辦法多了去,想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王氣,都能被太祖一座鍾樓鎮壓下去,小小的漢城,不在話下。
如今陳鑒去世,汪舜華還是有點難受的,下旨安排後事;隻是沒幾天,太常寺卿邢讓去世;不久,傳來都督劉玉的訃告。
巡撫遼東的右僉都禦史徐瑄也去了,也不過六十。
沒多久,兵部尚書羅琦去世,也就六十出頭。
汪舜華真的覺得太皇太後崩逝以後,諸事不順。
但朝廷還有太多的事情等著做。
內閣先不管,兵部事情多,刑部尚書程信調兵部,左都禦史陸瑜調刑部。
接著得到南方戰報:安南攻占占城。
占城是明朝藩屬,每年遣使來貢。但是今年,安南國王黎灝令占城向其進貢,占城不從,黎灝遂發兵破其國,俘其國王盤羅茶全及家屬五十餘人。盤羅茶全之弟盤羅茶悅逃到山中,遣使到京告難。
汪舜華自然大怒,她早就想收拾安南了,現在總算有藉口了。
隻是朝臣顯然不想輕啟戰端,認為應當遣使往諭黎灝還占城王,以掃安南跋扈之誌。
畢竟國喪期間,不能動手。
汪舜華於是命給事中陳峻、行人李珊前往以封盤羅茶悅為王。等行至占城新州港,守者拒其進入,方知占城已被改為安南的交南州。不得已還朝。後安南又遣兵俘盤羅茶悅,占城滅亡。
事實上,瑞王從去年年底以來,身體一直不適;今年本來應該給他配二夫人,也不能成禮。
大家當然不知道,歷史上的申鈘就是死於五月三十日,年僅22歲。好歹這回勤奮習武,身體底子好了一些;兼之得了位絕代佳人,又生了兒子,有了盼頭,因此小日子過得相當愜意。當時臥病,瑞王妃衣不解帶,精心照料,瑞王心裏感念,上表說願和王妃長相廝守,不再冊封側妃。
汪舜華很是感嘆,人生的際遇真是難料。做了皇後,卻被棄若敝履;做了王妃,卻被視若珍寶。真可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於是允了所請,下旨重賞。
稍後,鄭王也上表,他和王妃李氏伉儷情深,有此賢妻,於願足矣,不必再立側妃。
新婚燕爾說這種話,很多人認為鄭王純粹被老婆的美色迷惑了;但是汪舜華知道,鄭王說這話,並不是突然心血來潮。父母的事情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不願意自己的後院再有這樣慘烈的爭鬥;何況李妃名門之後,端莊秀麗,性子也活潑,兩口子成婚之後,鶼鰈情深,恩愛逾常。
隻是太僕寺卿張諫和戶部尚書張睿同在五月十六日去世,不能不讓汪舜華痛心,接著翰林學士孫賢因病致仕;於是下旨廣東左布政使薛遠回京接任戶部尚書——丘浚畢竟還是年輕。
太皇太後神祖剛祔太廟,就傳來侍讀學士孫賢和廣寧伯劉安的訃告,接著文華殿大學士李賢、武英殿大學士彭時、弘義閣大學士姚夔相繼臥病,讓汪舜華簡直懷疑人生,但是沒辦法,一邊讓商輅堅持料理政務,一邊讓太醫盡力調治。
七月上旬,杭貴妃去世,追諡莊恭,葬德陵妃園。榮王大哭了一場,帶著王妃去守孝了。
杭貴妃的死,讓汪舜華難免有點兔死狐悲的傷感,因此後事還算隆重。
但汪舜華並不知道,噩夢還沒有結束。
杭貴妃的後事還在辦理,就接到淮王去世的訃告。歷史上淮王高壽,弘治十五年去世,在位五十四年,享年六十八歲;但這回王妃李氏、夫人杜氏相繼去世,另外一位生了長女的夫人陳氏前些年也過世了,膝下一個兒子也沒有,實在憂心忡忡,一不小心,憋屈死了。
汪舜華說難過肯定不是真的,但也高興不起來,隻是追諡康王。
康王沒有兒子,兩個弟弟鄱陽王祁鑌、永豐王祁鉞都是庶出,整個淮王係沒有一個正子嫡孫,必須除國。
隻是淮王的獨女才四歲,她的母親陳氏是從宮裏出來的,曾經在尚宮局辦事。汪舜華對她還有點念想,命接進宮來,交李賢太妃撫養。李太妃並不受寵,又無所出,突然得了個粉嫩的女兒,自然是喜不自勝,隻恨不能含在嘴裏、捧在手裏。
這也成為定製,宗室或者重臣去世,孤女沒有母親而且年幼,接進宮交無子的太妃太嬪撫養,對宗室、對太妃,都是寬慰。當然兒子就養到皇後那裏,年滿六歲就進學。
李賢等三人歷史上都沒活過20歲,何況此番多年勞神,嚴重損傷了身體健康,此次又傷了元氣,入秋以後病情反覆。姚夔在八月九日永遠閉上了雙眼,比歷史上早一年半,年僅88歲,贈太傅,追諡文敏;彭時在九月二十二日與世長辭,比歷史上剛好早了三年半,年僅82歲,贈太傅,追諡文憲;李賢則在十二月十四日溘然長逝,他倒還好,沒被羅倫罵的狗血噴頭找不到北,心理壓力不算大,比歷史上晚五年,享年22歲,贈太傅,諡文達。
半年內,汪舜華三次出宮到重臣府上探病,看著一幕幕熟悉的生死告別場景,聽著一句句相似的臨終感言,簡直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應該再去探視病人,否則人家是不是不好意思不去見太祖。
還沒完。
左通政陳鑒羽化,追贈通政使。他歷史上很不得誌,但這回比他更能說的不是沒有,何況翰林官實在寶貴,因此倒是一直留在北京。建極十二年下半年還去了一趟朝鮮,回來就升了職。
陳鑒去朝鮮,辦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查勘或者說破壞人家的風水。
雖然長在紅旗下,但攤上穿越這種玄幻的事情,汪舜華對很多事情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她早就聽說棒子的青瓦颱風水有點問題,很想找人確認一下;何況朝鮮雖然是個邊陲小國,但畢竟曾經獨立稱王,貌似朝鮮王朝持續的還挺久,倒是需要好好看看,壓一壓王氣。
汪舜華覺得有點不好開口,但明朝大臣卻很坦然——既然決定了要把朝鮮作為屬地,那麽自然要考慮如何長治久安。
何況受命前去朝鮮的地方官也主動申請——換地方。漢城現在不是首都了,但也是南方重鎮,肯定是要設府的。那邊本來就不富裕,汪舜華想著減輕財政負擔,衙門就先用他們的王宮,反正朝鮮就是個郡王級,還要朝廷特許,才給親王服飾,那麽王宮估計級別也不高,網上看也就是個地主大院,不算僭越,先湊活著吧。
但是她忘了一件事:這年頭講究三教合一,所以即便是儒家子弟,也是懂風水的!
很快知府喬鳳就上表,說那是偽王的王宮,臣不敢居,宜拆除,另擇地興建府衙。
當時被閣臣們大罵了一通;倒是去過朝鮮的黎淳提了出來:「朝鮮畢竟自立為王很久,為了那裏的長治久安,最好派人去堪稱地輿。」
——出京給宗室挖墳,翰林院要派官。黎淳得到方家的指點,遵化縣和易縣兩處地方,可都是實打實的龍脈!安葬皇帝都不過分的!
但這樣的好風水,太旺了也不行,否則真埋對了旺子孫出個皇帝,誰受得了?
不過即便是埋在龍脈上也不可能都出真龍天子,否則十三陵區埋的各色人等多了,也沒見都成龍成鳳的,隻有能挖出龍砂的土地才是真龍穴。
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不知扶桑不稱風水。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差之毫厘,謬諸千裏。」不許找真龍穴,找個好位子還是可以的,太後也希望大家子孫爭氣不是。
汪舜華點頭,就吩咐陳鑒去了。
哪知陳鑒回來,說:「景福宮風水也還行,隻是命中犯火,建成200年內必遭火災。」
汪舜華暗暗好笑,土木建築不怕火才叫見鬼,紫禁城不也被火少了好幾次——景福宮現在就有了,居然能用到20世紀,已經算是勞苦功高了好嗎?
汪舜華想起青瓦台是景福宮的後院,看了地圖,圈了一下:「既然犯火,那就另外找地方吧。在這裏建館怎麽樣,就取名為青瓦台?」
陳鑒用關愛弱智的眼神看了她一眼:「那壓根不是活人居住的地方。」
可能覺得口氣有點過火,耐著性子解釋:「青瓦台這名字就很孤寒。青主木,瓦主土,木克土。瓦是燒過的土,更堅硬,木沒法徹底克土,相剋更激烈,爭鬥不休,隻有沖主。景福宮背後北嶽山雖為靠山,可山呈為拉弓之形,背後拉弓,暗箭傷人,按照呼形喝象之理,這是大忌諱。前麵雖有左青龍駱山,右白虎王仁山,但二山靠北嶽山太近,且格局雜亂,說是山,其實是亂石丘,是典型的陰宅風水。」
陳鑒下了結論:「作為權力中心,白虎主權利,右邊王仁山斜對青瓦台,呈白虎崢嶸之相,白虎得勢,逢巳酉醜之年必有克。」
——好巧不巧,建極十二年,正是己醜年,所以朝鮮被大明所滅,也可以說是天意。
這套說辭,居然和網絡上的不謀而合,看來真不是個好地方。
又想起網上說棒子的國旗很有問題,八卦隻有四卦,經典黑白二色變成了藍紅兩色,偏偏這兩種顏色在政治上是有寓意的;更要命的是兩條魚有眼無珠,沒有陰陽交融的兩個圓點。
看來,這些事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士。
朝鮮那邊風水的處理交給了陳鑒,釘釘子之類的事明朝做不出來,但其他的辦法多了去,想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王氣,都能被太祖一座鍾樓鎮壓下去,小小的漢城,不在話下。
如今陳鑒去世,汪舜華還是有點難受的,下旨安排後事;隻是沒幾天,太常寺卿邢讓去世;不久,傳來都督劉玉的訃告。
巡撫遼東的右僉都禦史徐瑄也去了,也不過六十。
沒多久,兵部尚書羅琦去世,也就六十出頭。
汪舜華真的覺得太皇太後崩逝以後,諸事不順。
但朝廷還有太多的事情等著做。
內閣先不管,兵部事情多,刑部尚書程信調兵部,左都禦史陸瑜調刑部。
接著得到南方戰報:安南攻占占城。
占城是明朝藩屬,每年遣使來貢。但是今年,安南國王黎灝令占城向其進貢,占城不從,黎灝遂發兵破其國,俘其國王盤羅茶全及家屬五十餘人。盤羅茶全之弟盤羅茶悅逃到山中,遣使到京告難。
汪舜華自然大怒,她早就想收拾安南了,現在總算有藉口了。
隻是朝臣顯然不想輕啟戰端,認為應當遣使往諭黎灝還占城王,以掃安南跋扈之誌。
畢竟國喪期間,不能動手。
汪舜華於是命給事中陳峻、行人李珊前往以封盤羅茶悅為王。等行至占城新州港,守者拒其進入,方知占城已被改為安南的交南州。不得已還朝。後安南又遣兵俘盤羅茶悅,占城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