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矚目的是四川石柱土司馬黼的遺孀齊如玉。丈夫馬黼五年前去世,兒子馬澄年幼,由她代為管事。她膽智過人,擅長騎射。


    當時播州土司楊輝起兵造反。楊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結,很想獨霸一方,這回朝廷改土歸流,正好給了他藉口,於是帥部作亂。播州就是後代的貴州遵義,石柱則地處重慶東南,兩地相隔不遠。


    不久廣順等地土司相繼響應作亂,黔江千戶所自然不能抵擋。楊輝和他們互相應援,又把目標對準石柱。孤兒寡母不欺負白不欺負,於是他派部將前往收服,結果被殺,大怒;本來想親自去討伐這個不識相的女人,但沐琮實在太厲害,他在建極六年九月底到貴州,幾個叛亂的土司都被幹掉,他正準備聯合相鄰的幾位土司集合兵馬,和沐琮決一雌雄,於是派兒子楊顯前往征討這個女人,安定後方。


    齊如玉也沒有到此為止,她率領部下出擊,相繼攻克丁山、銅鼓、嚴村,進而直搗楠木、山羊、簡台三個山洞。這裏地勢險要,楊輝部將穆照等數千人在此連營紮寨。齊如玉兵力不夠,於是放火燒山,然後追擊,在李漢壩大敗叛軍,活捉叛軍頭目,其餘叛黨逃入山洞。齊如玉乘勝連克三關,直搗洞前,放火燒洞,叛軍傷亡慘重。三個山洞全部攻克,活捉穆照和匪徒頭目吳克華。


    不久楊顯統帥兩萬精銳前來,準備由鬆坎、魚渡、羅古池分三路進攻。這時沐琮和薛輔相繼帥兵到來,就準備拿下楊輝這塊最硬的骨頭。於是齊如玉在羅古埋伏,迎擊鬆坎來敵;薛輔在軍營外埋伏,迎擊魚渡的來敵;沐琮為策應。敵人果然到來,伏兵四起。沐琮等率部轉戰出擊,斬首數千人,追擊逃敵五十裏。匪徒聚集石虎關防守,沐琮也挖戰壕守備。


    建極七年二月,四人帥兵翻過夜郎舊城,攻克匪徒把守的滴淚、三坡、瓦窯坪、石虎各關隘,直抵婁山關。


    婁山萬峰競立,直插雲天,莽莽林草叢中,隻有一條寬僅數尺的小道可通。匪徒設置木柵欄十四座,柵欄兩旁都挖有深溝,異常險要。


    沐琮讓齊如玉統領大軍從關前佯攻,自己和薛輔分左右兩路奇兵,從小路直插關隘背後,奪取婁山關,追擊叛軍到永安莊,三路軍馬匯合。


    齊如玉擔心敵軍衝擊突圍,要求將各軍營連在一起:一部據守婁山關作為大本營,一部據守白石口作為中間營,一部據守永安莊為前鋒營。薛輔年少,打了幾次勝仗就有了輕敵之心,獨自在鬆門埡衝要之地紮營,距離大軍營防有幾裏路遠。


    匪徒得知薛輔孤軍駐防,於是趁夜來襲,軍中大亂。沐琮得報,親率軍馬前去營救,部將李世英、沐建成分兵兩路夾攻,匪徒潰逃,追到養馬城方回。楊顯幾乎被俘,不敢窺探婁山關。沐琮總結教訓,在靠近關前設置柵欄,堅壁清野。


    十多天後,攻克後水囤,直逼楊輝老巢海龍囤下,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兼之楊家屢代經營。官軍使用大炮轟擊,到六月初六日,楊輝見敗局已定,與妻妾關門自縊,兒子楊顯等死於亂軍。


    此次播州之戰,前後歷時128天,殺敵18800人。這不僅意味著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建立的楊氏世襲統治徹底結束,也宣告西南地區最具實力的土司破產。接下來,沐琮、薛輔、齊良玉等分路進兵,追亡逐北,所向無敵;加上朝廷宣布德音,土司們知道之前都是流言,於是沒有硬抗,到九月底,戰事基本平息。


    齊如玉準備回石柱接著鎮守,但是她立下了這樣的大功,沐琮等自然要奏告朝廷。


    汪舜華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麽一位女將軍,想想明末女將秦良玉好像也是那一帶的,她似乎就是馬家的媳婦,還參加了播州之戰?


    ——也許一切都是天意。


    汪舜華大喜之餘,命她進京。


    齊如玉才二十七歲,雖然說不上美貌,但是英姿颯爽,光彩奪目。汪舜華牽著她的手,說:「沒想到如今居然有不亞於平陽公主的巾幗英雄!」


    問她的姓名,笑道:「似這般巾幗不讓鬚眉,本就是良玉,何必如玉!」


    因此賜名良玉。


    宣撫使是從四品武官,如今授正二品都督僉事,統帥皇宮禁軍,其子馬澄送宗學進學。


    齊良玉本來想帶著兒子回石柱,汪舜華笑:「如今建功立業之際,何必困守一座小城?」


    彭時等出列:「齊良玉一個女子,用正二品官服,似乎不妥;似以誥命為宜。」


    汪舜華笑道:「我用她,並不是因為她是宣撫使的母親,既然如此,又何必按照命婦給賞?」


    隻是這話在朝臣們聽來,覺得有點難受;尤其想到剛剛授職的李阿婆,覺得真是快要「國將不國」了。


    汪舜華看著齊良玉,不知道當年的平陽公主、梁紅玉、冼夫人和後來的秦良玉,是不是也一樣的神采飛揚?不由自主地想到崇禎賜秦良玉的詩: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齊良玉拜謝,汪舜華這才發現剽竊了崇禎,心裏實在過意不去,心說崇禎大大,齊良玉也是女中豪傑,借用一下,您別見怪——人家保衛的也是你朱家的天下。


    當然,對於沐琮和薛輔,還是要說道的。汪舜華還好,說了幾句就罷了;太皇太後和周貴妃是真的擔驚受怕,尤其聽他們兩人說起這次征戰的經歷,都是心驚肉跳的,太皇太後沉著臉說:「以後不許這樣冒失了,萬一出了什麽事怎麽辦?」


    說完才想起來,沐琮是黔國公,以後要鎮守雲南,萬一下麵土司叛亂,他是必須前往征討的。


    果然沐琮從他曾祖沐英十二歲跟著太祖皇帝征戰四方說起:「沐家世受皇恩,理當精忠報國;何況當時情勢危急,隻能趁勢而發。」


    他又說到如今的形勢:「早晚有一天,朝廷是要興兵報仇的,如果他當時坐觀成敗,任由西南糜爛,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天下太平;何況現在不好好錘鍊自己,等朝廷真要用人的時候,又怎麽能擔當重任呢?」


    又說:「唐朝大將渾瑊也是十二歲上陣殺敵,勇冠諸軍,我難道比不上古人?」


    太皇太後嘆了口氣,抹了抹淚。


    汪舜華也嘆息著,她辛苦,周圍人也很累,就連沐琮這樣的少年都不能不背負起富國強兵、保家衛國的重任。


    她不知道這是對還是不對。


    那邊周貴妃看著薛輔,也是眼淚婆娑的,汪舜華吩咐薛輔:「有時間多去看看你嶽母,他母子這兩年沒少替你操心,聽說重慶公主把京城各大寺院都求遍了。」


    薛輔很是動容,周貴妃倒有點不好意思:「不說這個。」


    汪舜華笑道:「正想說這事呢,明年重慶公主就二十了,我想就讓兩個孩子把事情辦了,你覺得呢?」


    周貴妃自然是歡喜不盡,連忙拜謝;薛輔也跟著磕頭。


    汪舜華忙讓人扶起來。


    重慶公主生於正統十二年正月,明年才十八周歲,說二十歲並不算錯,但如果她要再拖兩年,也名正言順;隻是自己也有三個女兒,永寧公主還好,永安公主、永康公主和丈夫都差了好幾歲,雖然說十三四歲結婚太早,但是十七八歲結婚也不算過分,否則這樣一直拖下去,駙馬家嘴上不說,心裏也犯嘀咕,以後有了嫌隙,隻怕孩子受委屈——明朝的平均年齡也就三十多歲,不用駙馬催,恐怕公主就急著為開枝散葉,壓力太大,反而不好。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已經到這個地步了,何必互相為難。


    太皇太後也是這樣想的。


    她原本看周貴妃母子很不順眼,但這麽些年汪舜華忙著處理朝政,身邊的人來來去去,連世宗留下的嬪妃們也日漸凋零,而孩子們漸漸長大,都要去進學,身邊能說話的倒不多了;周貴妃時常進宮請安,倒是個熟麵孔,又想起當年張太皇太後錢皇後在日,對自己還是比較眷顧的,就算孫太後,明麵上也還過得去,也就把芥蒂放下了。


    汪舜華想做好人,她也不想做惡人,已經是贏家,何必在這種事情上計較,沒得引人說是非。


    汪舜華看太皇太後喜歡,就讓周貴妃經常帶公主們進宮,陪她老人家說話。公主們年齡都差不多,親親熱熱的,太皇太後看著也高興——當然沂王等人就不必常進宮了,學業要緊。當然周貴妃知道,太皇太後最喜歡的嫡長孫懷獻太子如果還在,比沂王還年長;如果他繼位,也許不至於汪太後一手遮天。


    但這個念頭馬上就被掐滅了,她提醒自己:「安分度日,不要胡思亂想,否則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和孩子們會很慘。」


    這次獻俘,不僅標誌著西南邊陲的土司叛亂勢力被剪除,也標誌著內地趨於穩定。各種能夠威脅到地方安全穩定的流民匪患基本被平息,即便還剩下零星盤踞一方的土司和嘯聚山林的土匪,也掀不起風浪。距離路不拾遺還是太遠,但是基本已經實現暢行無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