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府的唐王瓊炟趕在十月底來到了北京。他是太祖第二十三子朱桱的嫡二子,比皇帝高了三輩;他哥哥朱瓊烴死後無子,所以在宣德三年襲封,在位三十三年,今年正好五十。他的王妃宋氏在景泰七年去世,有兩個兒子:長子芝壐被冊封為世子,可惜正統十三年去世,年十五,追諡悼簡,還沒結婚,自然無子;次子舞陽王芝址,娶妻高氏,早亡,繼娶辛氏,都沒有兒子;唐王年初還得了一個庶子芝垝。


    因為膝下荒涼,沒多少可爭的,唐王也就很老實,當然還是希望能夠冊封剛給他生了兒子的焦氏為夫人;汪舜華點頭,表示知道了。


    其實唐王年輕時候也是一樣的橫。馬中錫救父的事很長一段時間在朝野傳頌。馬中錫小小年紀,孝順的名聲便傳遍海內,與此同時,唐王也就成為混球的代名詞。


    中州之地,敢鬧事的不多,但一出事就是大事,加上流民比較多,君臣很擔心削藩的時候出麽蛾子,於是特地把恭順侯吳瑾派來坐鎮,還讓都督孫鏜協助他。他在歷史上死於曹欽之亂,這回因為曹吉祥早就被滅,因此得以安然無恙。吳瑾雖然是蒙古人,但幾代忠良,為人機警,在京營操練任勞任怨,提出了不少建議,汪舜華倒是很信任他。


    歷史上,吳瑾幹過兩件非常漂亮的事:於謙去世後,邊境告急。吳瑾說:「如果於謙在,一定不會這樣。」英宗無言以對。石亨恃寵而驕,朝臣敢怒不敢言。吳瑾趁著陪英宗登高望遠的機會,說石亨建築超標,其宅第是王府,惹怒了英宗,為石亨失寵埋下伏筆。


    景帝考慮到他是忠良之後,親自把汪皇後身邊的大宮女夏玉蓮賜他為妻,生下兒子吳鑒。


    汪舜華曾經想讓他守備甘肅,他推辭說:「臣,外人,若用臣守邊,恐外裔輕中國。」


    但是汪舜華很放心,笑道:「你雖不是漢人,但幾代忠良。先帝和我都沒有把你當成外人,你又怎麽能把自己當成外人?」


    吳瑾叩謝。


    倒是於謙認為吳瑾畢竟年輕,此前一直在三大營操練,缺少獨當一方的經驗,汪舜華點頭,這才打消了主意,當然辦好了這件事,就順理成章讓他坐鎮薊州了。


    開封府的周王之弟通許王子埅和家人幾乎同一時間來到了北京。如果說削藩對他沒有一點心理影響,那絕對是說假話,但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既然沒有力量和朝廷對抗,那就老老實實的呆著;何況前些年兄弟之爭瞞不過明眼人的耳目。因此他提倡「百行孝悌為先、萬事仁善為重」;提倡佛教無欲,斥身外物慾;他信天信地、信萬物有靈、因果必報,歷史上因德美仁善被追諡為「懿」,史稱周懿王。


    可以說,周王係幾代都是賢王。去年前去削藩的勛貴和言官都是讚不絕口。當然周藩在整個明朝宗室中,也是極其優秀的一支。家傳學問,書香永繼,產生了一大批學者。


    通許王匯報了這些年在開封的情況,尤其是惠民施藥局的運行狀況。看他滿頭白髮還憂國憂民的樣子,汪舜華很是感嘆,下旨賜璽書褒獎,同時讓他好好回去準備明年的考試。


    通許王愣了一下:「臣已經成婚,兩個兒子都是庶出,按例不必參加此次的考試。」


    汪舜華噗嗤一聲笑了,劉金笑道:「太後的意思是,殿下若是通過來年的考試,就進位為周王。」


    通許王還沒轉過神來:「臣是庶出,按律不能承襲王位。」


    汪舜華笑道:「那也有例外嘛。周王係本身與別的不一樣,是太祖嫡子之後,與太宗皇帝一母同胞;通許王這些年來積德行善,治病救人,更非普通宗室所能比。朝廷要規範宗室的行為,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但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隻要願意報效朝廷、能夠報效朝廷,朝廷自然會嘉賞;即便是才力普通,隻要循規蹈矩,該有的尊榮和體麵,也斷不會剝奪。」


    轉頭交代劉金:「正式進封前,通許王一應供奉,比照親王世子;包括冊立二夫人,和相應的子女考試。」


    劉金稱是。


    通許王呆了,他是真沒想到竟有這樣的意外之喜。盡管還要通過考試才能襲爵,但還是伏在地上忍不住痛哭流涕,叩謝天恩。


    汪舜華忙命於謙扶起他,好歹祖父輩了,說:「我不是不顧念宗族情誼,去年那樣做也是不得已,看看清理出多少混帳東西!再不整治,大明遲早要敗在這些人手裏!」


    通許王點頭稱是,王室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不肖子孫辱沒家聲他也很生氣;隻是規矩太嚴心裏不是沒有計較,何況又是朱家的媳婦動手,實在不能不聯想到前麵兩個彪悍的太後,現在太後這樣說,那就什麽也別說了,回去好好讀書、好好報效朝廷才是正事。


    汪舜華同時讓他帶一句話:「很多宗室都關心的側室問題,宗人府早就根據你們此前的呈報造好了名冊,隻是目前人還沒有到齊,沒有正式宣布。你去跟他們說,稍安勿躁,我言出必行,答應過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通許王磕頭。


    幾乎立刻之間,消息就傳遍了北京城,大家實在難以相信,汪太後居然捨得割肉——那是周王,與秦晉齊楚並稱的周王!居然就這樣給了!


    大家都認為汪太後是重感情的人,也認為通許王值得這樣的對待——如果其他藩王也規規矩矩,要少了多少事!宗室們也開始竊竊議論,原來汪太後也不是要把我們全弄死才甘心,既然這樣,也沒有必要膽戰心驚,老老實實讀書上進、不給朝廷惹麻煩就成。


    冬月初一是頒朔日,汪舜華帶著皇帝在奉天門舉行了隆重的典禮,頒布明年曆法,今年參加的除了文武官員,還有已經抵京的宗室。


    沒幾天,湖廣武岡州的岷王朱徽煣就到了。他是太祖十八子岷莊王朱楩的兒子,同樣是皇帝的曾祖父輩。岷王的輩分高,但年齡不算大,還不到五十歲,王妃李氏生嫡長子音埑,妾吳氏生次子南渭王徽煣。


    讓汪舜華感嘆的是,世子音埑自己是嫡長子,四個兒子全是嫡子,另外還有一個女兒,也是嫡女!當時去削藩的定西侯蔣琬是個能人,有點不相信,特地查了,岷世子和世子妃湯氏感情確實好,所有孩子全是嫡出。定西侯很感慨,汪舜華也很是感嘆——要都像他一樣隻有嫡子能省了多少事!可是現在他這麽多嫡子,要出去多少爵位!


    但是沒辦法,規矩擺在那裏,別讓人戳脊梁骨。


    岷王父子身體都不大好,岷王長年患病打報告問朝廷要藥材,景帝和汪舜華都給了;岷王世子腿腳也很不方便,不過他身邊一串兒子,雖然年齡不大,倒都是一臉英氣。汪舜華心裏想著,以後藩王回國了,大門關上,誰知道孩子是嫡出是庶出?宗人府怎麽監督他們?地方官更不可能跑到王府後院去監督。看來得和大臣們好好商量。


    首任岷王朱楩的名聲很不好,不尊王法,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曾經三次被廢為庶民,甚至一度被幽禁,好在活得夠久,等到了重建王府的那一天,直到景泰元年薨,在位六十年,壽七十二。


    岷王從莊王以後開始收斂了。除了朱楩的兒子廣通王朱徽煠、陽宗王朱徽焟景泰初年曾勾結苗民企圖謀反叛亂未遂外,沒有產生過大奸大惡之輩。——廢話,朝廷開始收緊藩王政策了,多少藩王就因罪除國了,當年為了拿回王位,棺材錢都快貼出去了;現在的岷王本身有多病,常年臥床,歷史上天順七年就去世了,拿到了「恭」的諡號;他的兒子更是戰戰兢兢,乖巧聽話,最後拿到了「順」的諡號。


    比岷王更年輕身體更健康的楚王季埱沒有等到朝覲的那一天,車駕剛出武昌,他就永遠閉上了眼睛,比歷史上早了半年,應該是憋屈死的。畢竟他一死,楚王係就得除國,當然也確實如此。雖然還是拿到了「康」的追諡,但必須除國;所有田宅土地都要收歸國有,金銀細軟除了陪葬,還要賞給他的侍妾和族人,畢竟是麵子工程,麵子還是要到位的。


    楚國是有影響力的大國。楚王除國,自然大臣們很高興,但在宗室們看來,多少有點不是滋味。


    甘肅平涼府的韓王征釙也到了。征釙是太祖第二十子憲王朱鬆之後,最初定在遼東開原,不過還沒就藩就翹了。朱鬆雖然短命,但名聲不錯,為人謹慎,聰慧機敏,博覽群書,通古今。


    韓憲王有四個兒子,隻有長子恭王朱沖火或是嫡子,他去世後,庶長子懷王範圯接位,無子;弟弟靖王範土昂接位,也就是征釙的老爹;靖王同樣沒有嫡子,征釙初封高陵王,景泰二年襲封,史稱惠王。


    韓王妃石氏無子,侍妾生下兩個兒子,都還不到十歲。不過韓王夫婦都還年輕,君臣也就不敢奢想會有奇蹟。不過去年為了順利拿下韓王,大家沒少費心思——那裏可是前線,不能亂!最後是把毛忠派去坐鎮,總算平平安安。


    饒州府的淮王趕在襄王之前來到北京。淮王祁銓,看名字就知道和先帝一輩人,是皇帝的叔叔。首任淮靖王朱瞻墺是仁宗皇帝庶七子,李賢妃所生,原來在韶州府,後來改到饒州府;祁銓是父親的嫡長子,正統十三年襲封,歷史上稱為康王,不過還沒有兒子,隻有幾個女兒。


    歷史上淮王有七個兒子,除了老四德興莊僖王見、老七崇安榮穆王見洵是庶出,老大淮安王見濂、老二清江端裕王見澱、老三南康莊惠王見湁、老六順昌恭懿王見漽都是嫡子,但那是因為淮王先後立了三位正妃。他的原配李氏,南城兵馬指揮進之女,成化二年去世;早在景泰六年,他的母親蕭妃上書「李妃結婚以後,染患風疾無子,恐誤宗嗣,乞自備財禮,於本境地方官員軍民良家子女內選娶一妾。」景帝答應,杜氏生下了兩個女兒;李妃去世後,杜氏被冊為繼妃,成化六年正月去世,仍然沒有留下子嗣;後來侍妾崔氏生下五個兒子,被冊立為次妃,幾個兒子也就升級成為嫡子。


    淮王家族大多昏庸腐敗,無政績美德可敘。第四世淮王朱祐棨,遊戲無度,橫徵暴斂,為禍一方;不過現在也隻能說平庸,違法亂紀的是自然有,大奸大惡還真說不上。


    襄王進京的時候,得到了很大的禮遇。體仁閣大學士姚夔和禮部尚書章綸親自帶隊在城門口迎接,送他們到十王府下榻不說;他們父子進宮朝見的時候,汪舜華還帶著皇帝下階相迎,這是其他藩王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也是超出典章的待遇。


    不僅世子郡王們感動得淚流滿麵,襄王同樣老淚縱橫。去年其他王府的遭遇他多少聽說了,可是自己府裏基本沒有受到什麽影響。自己說什麽,顧淳就聽什麽;隻可惜世子妃李氏無子,獨孫見淑庶出,這個真沒法作弊——都已經十歲了,朝廷那裏早就有記載。


    雖然按製度世子可以有兩位側妃,但這得等世子通過考試以後再說;更重要的是,側妃生的兒子,隻能降等襲爵。


    行完禮,各敘寒溫,汪舜華特意問起了見淑的情況。他的母親虞氏還沒有得到冊封,因此沒有繼承權,也就沒有跟隨進宮。


    汪舜華笑道:「王叔太多慮了,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皇帝的族兄,再說,你家的情況與別人不同。」


    確實不同,早在景泰二年,襄王奏報說「世子祁鏞妃及第二子寧鄉王祁礦妃俱患痼疾,不可以承宗祀,欲選官宦及良家二女以侍二子,用廣嗣續」,景帝也聽了。


    劉金很是乖覺,馬上派人去請見淑。十來歲的孩子正是最可愛的時候,虎頭虎腦,汪舜華摸了摸他的頭,交代他:「好好聽爺爺和爹爹的話,好好讀書上進,以後報效國家。」


    見淑應了一聲,便退到一邊了。


    襄王聽出了汪舜華話裏的意思,但心裏多少不相信的,畢竟長孫將來如果承襲郡王,隻能榮養。然而襄王府今後還會有其他的庶出,不能不長遠打算。


    他就說起了王府這些年來的事。王室繁衍無度,導致太後痛下殺手,他是知道的;不過畢竟是同宗,犯了事的不能含糊,真有才華的也要用,不求能夠優待他們,也不要過多防範。


    汪舜華點頭,去年褫奪一大批宗室的爵位,現在能站在檯麵上的,基本都是能看的,其中襄王、晉王、韓王還有準備接班的通許王等幾人名聲尤其不錯。該收拾的要收拾,該用的人也要用,文官、武將、太監、宗室,相互利用、相互牽製,才能拱衛王權,否則任由一家獨大,反而容易威脅皇權——歷史上土木之變後,文臣一家獨大,逼得皇帝隻能退回宮裏。


    這還算好,明朝的文臣雖然喜歡內鬥,但除了最後東林黨那波人有家無國,前麵還是有很多人能幹事的,關鍵骨頭也夠硬;真遇到宋朝那幫軟骨頭,才真的讓人吐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