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前往河南賑災的李賢回到北京,奏告了開封水患的處理情況。因為朝廷及時撥付了大批糧食,再加上瘟疫防治到位,雖然也有傷亡,倒是沒有發生大規模死人事件。
汪舜華鬆了口氣,她是不相信天人感應的,隻是在這種時候,很難不被人拿來做文章,說上天對你的政策不滿意,還不趕緊改回去!
到時候麵子是小,幾年的努力全白費,那才叫欲哭無淚!
李賢還特別提到了:「在這次疫病防治中,通許王出力很多,不僅捐獻了大批草藥,還搭建了許多臨時避難所,帶領侍衛家人前去救濟。」
猶豫了一下,看汪舜華並沒有不快的意思,他接著往下說:「早在正統六年,通許王就開辦惠民施藥局兩處,為百姓免費施藥治病,人稱通許善首;前幾年又在宋遺宮後花園擴建藥田120頃,將親手組織種植、栽培、收穫、炮製之藥派發各需之地。」
汪舜華很是感嘆,也就和閣臣們商議一件事:「去年削藩,8位藩王犯罪奪爵,3位藩王無嫡除國,其中周王、趙王都是元後嫡出,趙王係曾經造反不說,周王係名聲是真的很好,何況去年受到了那樣的衝擊,也老老實實。現在人馬上就要到北京了,就算他什麽都不說,朝廷也應該旌表,用以安慰宗室。」
閣臣們沉默了一下,去年削藩的成果之豐碩,其實也出乎他們的意料;整整八位親王,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還包括六個孺子。雖然現在削得痛快,但這仇恨也確實拉得太大。現在外頭多少人明裏暗裏再說汪太後就是呂雉武則天轉世,要大殺宗室,甚至有鼻子有眼的說把宗室集中安排在十王府一帶,就是準備趁夜放火,接著不知怎麽又說到當年太祖皇帝「火燒功臣樓」的民間傳說——當然大家不會說這些,隻是說要考慮到以後見了太祖皇帝,怎麽說話。
何況,汪舜華自己也是有兒子的。
江山是大兒子的(次子),這沒什麽可說的;但是如果眼看著小兒子因為無嫡除國,當媽的還真不是滋味。
因此,針對汪太後提出的,秦王、晉王、周王、趙王、襄王和齊王六位元後嫡出的親王,如果確實沒有嫡子,允許庶子襲位——當然,僅限於朝廷冊封的二夫人,大家爭論了一下,也就同意了,隻是有點捨不得秦晉齊周趙的名號——這些可都是大國啊!
汪舜華暫時到沒有想到這些,隻是覺得現在外頭流言蜚語實在不少,自己這回得罪的人又太多,還是要注意區別對待,打擊一部分,拉攏一部分,別真的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尤其仁宗皇帝所出的襄王,輩分高,名聲好,支脈又近,萬一有什麽,還得他出來擔著;現在三下五除二痛快了,人家到時候穿上你做的嫁衣罵你一通都算輕的,就怕矯枉過正,把所有的政策全廢了,那才是不可承受之重。
提到了嫡庶,免不得又想到了朱八八的規定。
汪舜華在心裏吐槽,朱重八真是想的說得多做得多錯的也多,這種隻立嫡子的規定,隻給藩王宗室就行了,還可以少養一波閑人;加諸皇帝,如果皇後生不出來兒子,皇帝是選擇廢皇後還是把皇位傳給弟弟或者血緣更遠的同宗?顯然不靠譜!
——好聖孫就打著皇後不能生的藉口把人家趕了下來。要知道當時胡皇後還不到三十,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很難說不會生個嫡子出來。到那時,哪有左護法什麽事?——這位真是跌破了下線,不可能比他更糟了。
——活該好聖孫挨罵!
後來呢?隱帝勉強算嫡子,土木堡之後,群臣難道要因為先帝不是嫡出放棄宣宗係,從他的兄弟後代裏找?就算想,瓦剌給你那個反應時間嗎?
——另一個次元的自己因為沒兒子外加反對庶子上位,被廢了,沒啥說的,自找的;憲宗的兩任炮灰皇後都沒生出來——估計皇帝碰沒碰過、碰過幾次都不好說,後麵孝宗不就是庶出?老媽還是反賊的女兒。怎麽著,誰敢說他沒資格接班?武宗倒是嫡子,當然因為張皇後奇葩到了一定境界,生生把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帝王愛情變成了孝宗一個人的獨角戲,不僅噁心了明朝人民,也影響了後代群眾,所以大家寧願他是被抱來的,不過絕後;嘉靖的三位皇後貌似也沒有生出兒子,萬曆肯定是庶出,還看不起同樣是庶出的大兒子,爭國本爭了幾十年,大家全是輸家,後麵的天啟、崇禎也都不是嫡出。
所以,不要太早立flop,否則規矩讓位於現實,還是很打臉的。
——汪舜華有時候會想,是不是上輩子欠了景帝的,所以這輩子要還債,老光棍拐賣女大學生還有逃出去的機會,自己卻被禁錮在這個時空了;不過馬上打住,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條政策得該,但現在不是時候,還是等皇帝親政再說吧。
忙碌的間隙,汪舜華撥冗去了趟京營慰問官軍,了解官軍生活情況尤其是學習情況;如今禁軍很多去了地方辦差,但越是如此,越要重視京城的保衛工作。
客觀的說,官軍的生活條件比兩年前改善了一些有限,不過整潔多了,也規整多了,連被子疊的也有模有樣——並不是整齊劃一的豆腐塊。
汪舜華倒是知道,這反而更好。以前軍訓的時候就知道,因為曬後鬆膨的棉被不易控製尺寸,很難疊成標準豆腐塊;所以很多軍人平時都不敢曬被子,被子大多都是潮濕的,反而導致睡眠不好。
尤其令她高興的是,將士們如今的新裝扮——經過反覆的試驗和演練,將士們一致認同了自己攜帶單兵攜行具,很多人捆被子又快又好;鐵水壺很燙,刷漆不要想,太貴,那就在外頭裹一層布用布袋背著,關鍵時刻還能做繃帶;隻是挎包在戰鬥過程中,會隨著將士運動左右搖擺,不利於快速行軍;汪舜華恍然大悟,難怪後來就沒見到戰士使用那種軍用挎包了,於是很爽快的同意他們在上衣腰間縫製口袋,拉鏈就不要想了,好在紐扣都會釘,免得東西掉出來。兜裏根據需要,會配置有火摺子和應急的藥品,這倒不那麽容易。除了雄黃等野外作戰驅趕蛇蟲的藥,還要有止血、破傷風的藥。拜各種gg所賜,汪舜華也隻知道止血化瘀的雲南白藥,補血的驢膠,還有治療痔瘡的馬應龍,但是具體的配方真不知道,於是交代太醫院會同軍醫研究,製成藥丸或者顆粒泡水——這個難度更大。
同時強調:「以後官軍野外作戰,尤其是深入敵境作戰,一定不能隨便飲用河流或者湖水,必須重新挖掘水井。」——諸葛亮征討孟獲時誤飲毒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霍去病英年早逝很可能就是誤飲了敵軍用人畜屍體汙染過的水源,這個教訓一定要警戒。
太後這樣關愛大家,將士們都很感激,隻是還是有老兵訴苦:「識字真的不容易,俺好不容易學會了幾個字,隔天又忘了。太後娘娘,俺笨,不是讀書的料子,俺也不求榮華富貴,隻要能養活一家老小就好。您就別讓俺讀書認字了吧。」
汪舜華看著他:「你這廝好沒出息,像是我大明的兵嗎?我都沒嫌你笨,自己到先放棄了。幸虧你沒上戰場,否則是不是見了敵人強大,自己就先投降了?」
老兵仿佛收到了侮辱:「太後,俺雖然不識字,但也知道保家衛國的道理。隻要上了戰場,就隻會奮勇殺敵,您怎麽可以說俺要投降。」
他滿臉通紅,仿佛要哭出來,汪舜華道:「這不結了,你若把那些字當成敵人,一個個砍過去不就行了?——這些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可不比凶神惡煞的敵人可愛?」
老兵摸摸頭。
光說道理是沒用的,汪舜華還說了幾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官兵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即便是禁軍,但朝廷顯然沒有多餘的財政預算來供大頭兵們學習;因此不僅書沒有,甚至基本的筆墨紙硯這些學習用具也沒有。
但這不是放棄的理由,汪舜華掰著手指頭:「紙沒有,但是布料還是有的;每天軍隊用一麵專門的旗幟,用石灰或者什麽書寫一個字;然後每個戰士背上別一塊布,也寫這個字,這樣一個傳一個,哪怕走在最後麵,也能看清楚;筆沒有,但是坐下來,還可以用石子什麽的在地上練習。」
還要鼓勵:「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你們知道歐陽修嗎?——那是連蘇東坡都敬仰的大文豪,他小時候家窮,母親就畫荻教子,也就是拿著荻草在地上寫寫畫畫,教他認字。前人能做到,你們也能做到。我不信,我大明的將士,會是孬種。」
汪舜華鬆了口氣,她是不相信天人感應的,隻是在這種時候,很難不被人拿來做文章,說上天對你的政策不滿意,還不趕緊改回去!
到時候麵子是小,幾年的努力全白費,那才叫欲哭無淚!
李賢還特別提到了:「在這次疫病防治中,通許王出力很多,不僅捐獻了大批草藥,還搭建了許多臨時避難所,帶領侍衛家人前去救濟。」
猶豫了一下,看汪舜華並沒有不快的意思,他接著往下說:「早在正統六年,通許王就開辦惠民施藥局兩處,為百姓免費施藥治病,人稱通許善首;前幾年又在宋遺宮後花園擴建藥田120頃,將親手組織種植、栽培、收穫、炮製之藥派發各需之地。」
汪舜華很是感嘆,也就和閣臣們商議一件事:「去年削藩,8位藩王犯罪奪爵,3位藩王無嫡除國,其中周王、趙王都是元後嫡出,趙王係曾經造反不說,周王係名聲是真的很好,何況去年受到了那樣的衝擊,也老老實實。現在人馬上就要到北京了,就算他什麽都不說,朝廷也應該旌表,用以安慰宗室。」
閣臣們沉默了一下,去年削藩的成果之豐碩,其實也出乎他們的意料;整整八位親王,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還包括六個孺子。雖然現在削得痛快,但這仇恨也確實拉得太大。現在外頭多少人明裏暗裏再說汪太後就是呂雉武則天轉世,要大殺宗室,甚至有鼻子有眼的說把宗室集中安排在十王府一帶,就是準備趁夜放火,接著不知怎麽又說到當年太祖皇帝「火燒功臣樓」的民間傳說——當然大家不會說這些,隻是說要考慮到以後見了太祖皇帝,怎麽說話。
何況,汪舜華自己也是有兒子的。
江山是大兒子的(次子),這沒什麽可說的;但是如果眼看著小兒子因為無嫡除國,當媽的還真不是滋味。
因此,針對汪太後提出的,秦王、晉王、周王、趙王、襄王和齊王六位元後嫡出的親王,如果確實沒有嫡子,允許庶子襲位——當然,僅限於朝廷冊封的二夫人,大家爭論了一下,也就同意了,隻是有點捨不得秦晉齊周趙的名號——這些可都是大國啊!
汪舜華暫時到沒有想到這些,隻是覺得現在外頭流言蜚語實在不少,自己這回得罪的人又太多,還是要注意區別對待,打擊一部分,拉攏一部分,別真的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尤其仁宗皇帝所出的襄王,輩分高,名聲好,支脈又近,萬一有什麽,還得他出來擔著;現在三下五除二痛快了,人家到時候穿上你做的嫁衣罵你一通都算輕的,就怕矯枉過正,把所有的政策全廢了,那才是不可承受之重。
提到了嫡庶,免不得又想到了朱八八的規定。
汪舜華在心裏吐槽,朱重八真是想的說得多做得多錯的也多,這種隻立嫡子的規定,隻給藩王宗室就行了,還可以少養一波閑人;加諸皇帝,如果皇後生不出來兒子,皇帝是選擇廢皇後還是把皇位傳給弟弟或者血緣更遠的同宗?顯然不靠譜!
——好聖孫就打著皇後不能生的藉口把人家趕了下來。要知道當時胡皇後還不到三十,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很難說不會生個嫡子出來。到那時,哪有左護法什麽事?——這位真是跌破了下線,不可能比他更糟了。
——活該好聖孫挨罵!
後來呢?隱帝勉強算嫡子,土木堡之後,群臣難道要因為先帝不是嫡出放棄宣宗係,從他的兄弟後代裏找?就算想,瓦剌給你那個反應時間嗎?
——另一個次元的自己因為沒兒子外加反對庶子上位,被廢了,沒啥說的,自找的;憲宗的兩任炮灰皇後都沒生出來——估計皇帝碰沒碰過、碰過幾次都不好說,後麵孝宗不就是庶出?老媽還是反賊的女兒。怎麽著,誰敢說他沒資格接班?武宗倒是嫡子,當然因為張皇後奇葩到了一定境界,生生把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帝王愛情變成了孝宗一個人的獨角戲,不僅噁心了明朝人民,也影響了後代群眾,所以大家寧願他是被抱來的,不過絕後;嘉靖的三位皇後貌似也沒有生出兒子,萬曆肯定是庶出,還看不起同樣是庶出的大兒子,爭國本爭了幾十年,大家全是輸家,後麵的天啟、崇禎也都不是嫡出。
所以,不要太早立flop,否則規矩讓位於現實,還是很打臉的。
——汪舜華有時候會想,是不是上輩子欠了景帝的,所以這輩子要還債,老光棍拐賣女大學生還有逃出去的機會,自己卻被禁錮在這個時空了;不過馬上打住,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條政策得該,但現在不是時候,還是等皇帝親政再說吧。
忙碌的間隙,汪舜華撥冗去了趟京營慰問官軍,了解官軍生活情況尤其是學習情況;如今禁軍很多去了地方辦差,但越是如此,越要重視京城的保衛工作。
客觀的說,官軍的生活條件比兩年前改善了一些有限,不過整潔多了,也規整多了,連被子疊的也有模有樣——並不是整齊劃一的豆腐塊。
汪舜華倒是知道,這反而更好。以前軍訓的時候就知道,因為曬後鬆膨的棉被不易控製尺寸,很難疊成標準豆腐塊;所以很多軍人平時都不敢曬被子,被子大多都是潮濕的,反而導致睡眠不好。
尤其令她高興的是,將士們如今的新裝扮——經過反覆的試驗和演練,將士們一致認同了自己攜帶單兵攜行具,很多人捆被子又快又好;鐵水壺很燙,刷漆不要想,太貴,那就在外頭裹一層布用布袋背著,關鍵時刻還能做繃帶;隻是挎包在戰鬥過程中,會隨著將士運動左右搖擺,不利於快速行軍;汪舜華恍然大悟,難怪後來就沒見到戰士使用那種軍用挎包了,於是很爽快的同意他們在上衣腰間縫製口袋,拉鏈就不要想了,好在紐扣都會釘,免得東西掉出來。兜裏根據需要,會配置有火摺子和應急的藥品,這倒不那麽容易。除了雄黃等野外作戰驅趕蛇蟲的藥,還要有止血、破傷風的藥。拜各種gg所賜,汪舜華也隻知道止血化瘀的雲南白藥,補血的驢膠,還有治療痔瘡的馬應龍,但是具體的配方真不知道,於是交代太醫院會同軍醫研究,製成藥丸或者顆粒泡水——這個難度更大。
同時強調:「以後官軍野外作戰,尤其是深入敵境作戰,一定不能隨便飲用河流或者湖水,必須重新挖掘水井。」——諸葛亮征討孟獲時誤飲毒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霍去病英年早逝很可能就是誤飲了敵軍用人畜屍體汙染過的水源,這個教訓一定要警戒。
太後這樣關愛大家,將士們都很感激,隻是還是有老兵訴苦:「識字真的不容易,俺好不容易學會了幾個字,隔天又忘了。太後娘娘,俺笨,不是讀書的料子,俺也不求榮華富貴,隻要能養活一家老小就好。您就別讓俺讀書認字了吧。」
汪舜華看著他:「你這廝好沒出息,像是我大明的兵嗎?我都沒嫌你笨,自己到先放棄了。幸虧你沒上戰場,否則是不是見了敵人強大,自己就先投降了?」
老兵仿佛收到了侮辱:「太後,俺雖然不識字,但也知道保家衛國的道理。隻要上了戰場,就隻會奮勇殺敵,您怎麽可以說俺要投降。」
他滿臉通紅,仿佛要哭出來,汪舜華道:「這不結了,你若把那些字當成敵人,一個個砍過去不就行了?——這些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可不比凶神惡煞的敵人可愛?」
老兵摸摸頭。
光說道理是沒用的,汪舜華還說了幾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官兵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即便是禁軍,但朝廷顯然沒有多餘的財政預算來供大頭兵們學習;因此不僅書沒有,甚至基本的筆墨紙硯這些學習用具也沒有。
但這不是放棄的理由,汪舜華掰著手指頭:「紙沒有,但是布料還是有的;每天軍隊用一麵專門的旗幟,用石灰或者什麽書寫一個字;然後每個戰士背上別一塊布,也寫這個字,這樣一個傳一個,哪怕走在最後麵,也能看清楚;筆沒有,但是坐下來,還可以用石子什麽的在地上練習。」
還要鼓勵:「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你們知道歐陽修嗎?——那是連蘇東坡都敬仰的大文豪,他小時候家窮,母親就畫荻教子,也就是拿著荻草在地上寫寫畫畫,教他認字。前人能做到,你們也能做到。我不信,我大明的將士,會是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