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能跑能跳能找事的基本上都走了,甚連翰林院和國子監都空了,連兩朝實錄都停了;剩下詹事府還有幾個留守,每天堅持給皇帝上課。
——因為通政司和六科沒人,汪舜華批準從國子監找了三百號太學生去幫忙抄奏疏,回頭又從國子監找了百二十號人去翰林院抄聖旨——國子監此前已經被削藩、清丈、查鹽連著抽了三次,基本就空了!
翰林院同樣隻剩小貓兩三隻,領導隻有倪謙留守,其他包括丘浚,都去地方了。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沒辦法,把劉定之調了回來,幫忙寫聖旨。這人雖然脾氣臭,但是才學是真的好;那天她和於謙等人商量政務,這邊說完,他的聖旨也就擬好了;有的時候甚至一天要寫二三十道聖旨,他筆不停書,一揮而就,汪舜華簡直要懷疑,這人是不是早有腹稿。
此外,錢溥和劉吉也要回來幫忙,脾氣不好沒啥,磋磨了一年多,應該收斂了;棉花也沒啥,老老實實幹活就行。沂王和德王都交給萬安,他喜歡畫小黃書,拿去教這倆人,汪舜華倒是不反對;其他的事情,下麵的人多擔待些,甚至派往各地軍營的巡按也調回來幫忙。
汪舜華最近很忙,忙得很酸爽:盤算了多年的事情終於順利推進了,而且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些年來她一直拿王莽王安石的例子來警示自己,自己不是位麵之子,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騖遠,貪大求快,否則很容易扯到蛋,雖然她也沒有蛋;但是一定要穩,穩中求進,這是總基調。她是朱家的媳婦,是替兒子掌管家業,如果操之過急,宗室們集體發難,甚至地主階級群起反擊,那麽她和孩子們會死無葬身之地。
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麵前,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便她堪稱國家的臉麵,一旦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也有可能被國家機器碾壓過去。
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沒有自己獨立的階級支持,就不可能徹底背叛所屬的階層,隻是盡可能的緩和階級矛盾,同時施行對外開放,強國富民而已;至於其他的,那需要一代代的後人努力完成。
過猶不及,這個猶,不是如同,而是不如;這一步順利走過去,她成了女中堯舜,後人就可以沿著她開闢的道路一步步前進;但跨得太大,勢必矯枉過正,連她所有的成果一併抹去,徹底杜絕在這個時代復興的希望。
汪舜華又拿起筆,開始批閱奏疏。剛剛司禮監搬來了八麵大屏風,搬到了文華殿,將內閣學士,六部和各院、司、寺以及各省三司衙門中層以上領導,府縣主要負責人並此次出去辦差的勛貴和文武官員的名字製成竹牌,掛了上去,十天一換。
不破藩籬,誓不收兵。
現在北京城人很少,事情很多,半點容不得懈怠;朝會已經取消了,反正隻剩幾張老臉,當然每天在文華殿議事是免不了的。
宗人令石璟前來報告宗室的情況。
蜀王朱椿庶六子永川王悅烯死了,他的獨子友埐早就去世,沒有兒子,追諡莊簡,除國;去年,寧獻王朱權庶四子新昌安僖王盤炷去世,無子除國;前年,太穀懷僖王鍾鋐去世,無子除國;同一年,周憲王庶八子子垗,還沒冊封就死了,也是無子除國。
當然,無子除國其實不是什麽遺憾的事情,沒有嫡子除國,才真的是讓人糾結。
按照新出台的政策,有一大批等著襲爵的親王郡王無法上位,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周王係。周靖王子垕景泰七年去世,無子,至今未封;他的兩個弟弟都是庶出,而且整個周王係,都沒有符合要求的,必須除國。
周藩始祖朱橚是太祖嫡五子,太宗皇帝的同母弟弟,有十五個兒子十個女兒。他最初封吳王,後來因為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才改封周王。建文時期肯定受到牽連,被廢為庶人;但親哥即位後馬上就恢復了他的王位,考慮到汴梁有河患,準備把他改封到洛陽。周橚言汴堤牢固,不要加重百姓負擔,這才打住。後來又推辭所賜在城稅課;而且主動把自己的三護衛獻還朝廷。仁宗繼位後,加周王歲祿至二萬石,死後追諡定王。
周定王不僅有政治敏感性,而且確實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他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延年益壽,所以組織編撰過一堆書籍。其中《袖珍方》收錄3000多方,編著嚴謹,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餘次;《普濟方》是一部巨著,共128卷,保存了大量文獻;《救荒本草》不僅在救荒方麵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開創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
朱橚的長子周憲王朱有燉也是人才。他不但繼承了老爹的才華,著有雜劇30餘種,被視為明一代冠冕;也繼承了老爹的情懷,為人仁厚、誠心向善,同情底層百姓。臨死之前,上書懇求不要殉葬。雖然因詔書下遲,還是造就了一批殉葬者;但也間接促使殉葬製的廢除。
周憲王沒有兒子,死後四弟朱有爝襲位,他沒有父兄的才華,但處事簡明、生活簡樸,死後被諡為簡王。他有十三個兒子,不過全是庶出。
長子朱子垕景泰六年即位,他愛好文學,嗜酒如命,次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歷史上弟弟通許王子埅接位,他是著名的賢王。
但是如今周簡王的兒子們沒資格,那就隻能上推到他的父親定王那裏,可是定王雖然有十五個兒子,卻隻有長子憲王和次子汝南王有爋是嫡出,但這位汝南王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葩。建文初,誣陷父親造反,害得父親丟了爵位,太宗繼位後,把他踢到雲南大理;他不思悔改,宣德初,又多次誣告兄長憲王造反,甚至聯合五弟新安王有熺,假借四弟祥符王有爝私通趙王高煦的書信,係在箭上,丟到彰德城外,宣宗查明真相,又得到有熺掠食生人肝腦等不法罪狀,於是這把這兩個混帳廢為庶人,並撤除封國。
老三順陽王有烜早亡,無子,所以才輪到老四有爝接位。
不僅周王要受到影響,宗室也受到很大的衝擊。朱橚庶六子洪武三十五年封永寧王,年歲自然不小,膝下一堆兒子,不過沒有嫡出,照他的年紀,估計沒有奇蹟發生了;他的七弟汝陽王有煽、八弟鎮平王有爌、九弟宜陽王有炥,都是同一天冊封的,同樣沒有嫡子;十一弟封丘王有熅、十三弟內鄉王有炯小不了幾歲,也沒有嫡子。此外,周簡王還沒來得及冊封的四個兒子子墟、子圪、子垵、子磚,都隻有周王府自己養著了。
原本準備接位的通許王子埅膝下已經有同鑣、同鏺等四個兒子,全都是庶出,全省了。
周王係是明朝最能生的一支。整個明朝共實封親王28位,追封22位,12位親王因事被廢除封(不含復封),18位親王因絕嗣除封,至明亡,共有親王32位;各王府先後封222位郡王,最多的就是周府38個,然後益府20,其他20以上的,包括韓府32,代府21,晉府28、沈府28,岷府23,徽府、遼府22,魯府23,蜀府21,慶府、楚府20。
養不起,真不是一句空話。
同樣王位不保的還有楚王。楚王季埱是太祖第六子昭王朱楨的孫子。朱楨出生的時候,平定武昌的捷報送進宮裏,太祖大喜,說:「這孩子長大了,就把楚地封給他。」果然七歲的時候就封他做了楚王。
朱楨不僅運氣好,才華也不錯,曾經和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討平地方叛亂;最初擔任右宗人,後來又進宗正。隻是太宗即位後,加強對藩王的防範和控製,朱楨在鬱悶中和太宗死在同一年。
朱楨死後,嫡三子莊王孟烷即位,接著傳給庶長子憲王季堄,無子;傳給次弟康王季埱,到現在十多年,還是沒有兒子;而且王妃楊氏早在正統九年剛剛跟著老公升職後就不幸去世,這意味著楚王將不可能再有嫡子。
朱楨有十個兒子,但隻有莊王是嫡出,而莊王的四個兒子全是庶出。這也意味著,季埱死後,楚王係就沒有符合要求的接班人,必須除國。宗室中朱楨庶七子通城莊靖王孟燦景泰六年薨,不過兒子是嫡出,這個郡王位得留著。
肅王的王位也可以預訂下來。肅藩始祖肅莊王朱楧是太祖庶十四子,最初封為漢王,後來改封肅王,就藩甘州府,後移蘭州府。
如今的肅王贍焰永樂二十二年襲封,但是如今還沒有嫡子,肅王妃陳氏今年已經五十四,不可能有奇蹟了。不過宗室目前看不出什麽影響。
風評很差的伊王係王位同樣保不住。伊王是太祖庶二十五子伊厲王朱彝之後,如今的伊王顒炔沒有嫡子,長子已經死了,孫子諟釩是嫡出,王位肯定沒份了;而且伊王人丁相當單薄,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郡王,這也意味著,隻要伊王掛了,就得除國。
淮王除國也是早晚的事。淮藩始祖淮靖王瞻墺是仁宗庶七子,宣德四年就藩韶州府,正統元年移饒州府,正統十一年去世,他的嫡長子祁銓接位,如今年輕,但王妃李氏感染患風疾,不能生子,因此早在景泰六年,他的母親蕭妃上書,懇求自備財禮,於本境地方官員軍民良家子女內選娶一妾。景帝答應,冊立了杜氏為夫人。淮靖王還有兩個庶子,不過沒有繼承王位資格。
這真是個好政策,居然能直接秒殺周王、楚王、肅王、伊王、淮王五位親王。
汪舜華實在高興,下麵的大臣同樣高興:這五個都是大藩,尤其周王和楚王具有相當重要的政治意義,肅王封在邊疆,淮王占據膏腴之地,伊王則是名聲太臭,大家早就想幹翻他了。
真是開門大吉!
太宗嫡三子趙簡王高燧這一支也可以期待一下。趙王祁鎡是嫡長子,父輩已經沒人,六個弟弟臨漳王祁鋆、湯陰王祁金芮、襄邑王祁鋥、雒川王祁鋹、南樂王祁鉷、平鄉王祁鏓,都是庶出;膝下也都是庶出,不過趙王才三十,還說不準。
此外,慶王秩煃的三個兒子,邃欻、邃塀、秩煃年齡都很不小,應該封郡王,現在自然省了;不僅如此,慶王係也是嫡庶之別的重災區,真寧莊惠王景泰六年薨,等著襲爵的兒子邃垿是庶出,安化王妃早就去世,嫡子也沒份,隻是可惜,慶王暫時還要留著。
不是大家得隴望蜀,而是這個王位,其實也可以省下來,隻能說慶王手腳太麻利。
慶王朱栴是太祖皇帝第十六子,追諡靖王。靖王有六個兒子,長子早死,按說應該冊封次子真寧王秩熒;可是靖王寵愛側室湯氏,在王妃孫氏去世後,請求冊立她為次妃,她的兒子老四秩煃為世子。早在永樂十九年,就將兒子們的名分全部搞定。結果朱秩熒及其兒子不服,前後鬧騰了四十年,最後惹得憲宗大怒,罰了一大筆錢,又把屬官治罪,這才消停。
雖然是次妃,也是冊封過的,所以這個王位,暫時不能省;當然大家都沒有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太祖嫡二子秦王一係沒受什麽影響。秦康王誌堩景泰六年薨,世子公錫還沒襲位,但他是嫡出,這個王位是跑不了的;隻是興平莊惠王景泰八年薨,兒子公鑠是庶出,這個郡王位可以免了。
太祖嫡三子晉王朱棡一係受到的影響不小。晉王鍾鉉是庶出,但人家正統七年就襲封了,現在膝下有嫡子奇源,都十多歲了;不過次子奇渶、三子奇溶、四子都是庶出。
太祖庶十子魯荒王朱檀一係倒還好。魯王肇輝是荒王庶長子,但是他的兒子泰堪是嫡出;宗室中目前也還看不出來。
太祖庶十一子蜀獻王朱椿一係倒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現在的蜀王是朱椿庶五子,兒子友垓是嫡子,友垓的兒子申鈘同樣是嫡出,這父子倆才學據說相當好;但蜀王還沒有來得及冊封的三個庶子前途就不好說了。
太祖庶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一係目前看不出什麽影響。代王自己是庶出,但是有嫡子成煉;朱桂的庶二子廣靈榮虛王建極元年去世,但是他有嫡子。
太祖庶十七子寧王係暫時還看不出影響。寧王的兒子覲鈞已經十歲,雖然庶出,但是他還年輕得很,以後會不會有嫡子不好說。
太祖庶十八子岷莊王朱楩一係受到的影響不大。現任岷王徽煣自己是嫡子,膝下還有嫡子音埑,王位應該沒問題;隻有江川王徽煝生不出嫡子,這個郡王位保留不了多久。
太祖庶二十子韓憲王朱鬆的後代也還不好說。如今的韓王征釙沒有嫡子,但他今年才20,說這事太早;宗室目前也還看不出來。
太祖庶二十一子沈簡王朱模一係不要肖想。沈康王佶焞景泰八年去世,但是他有嫡子,而且不止一個,此前報上名來的,除了三個早夭的,其他七個全是嫡出!
太祖庶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說不好。唐王芝址目前沒有嫡子,不知能以後會不會人品爆發。
襄王瞻墡是仁宗嫡五子,在朝野很有聲望。他有嫡子祁鏞、寧鄉王祁鐄,但是還沒有嫡孫。
仁宗庶二子鄭王瞻埈也還在,他的兒子祁鍈是嫡出,孫子見滋也是嫡出,這個王位就不要想了;此外,朝邑王祁鎔也是嫡出。
仁宗庶六子荊憲王瞻堈已經去世,如今是嫡子祁鎬在位,而且有了嫡孫見潚、見溥;荊憲王還有嫡子都昌王祁鑒,估計王位得給他留著。
另外,太祖皇帝的侄子靖江王一係,在位的佐敬是庶出,他的嫡長子相承景泰八年去世,不過有嫡孫規裕,也沒什麽影響。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因為目前藩王基本上隻有正妃,沒有配置二夫人,郡王更是如此;如果將來藩王進京,肯定會要求朝廷兌現承諾,這當然不會產生新的親王,但是會滋生很多郡王、將軍。
要想打白條是不太現實的。人無信不立,何況是朱家媳婦削朱家,如果敢違約,估計下麵都得跳腳;普通百姓也會認為太後太過刻薄。
因此,這個承諾必須兌現,朝廷隻能想怎麽最大限度的減小損失。
集賢院學士陳循建議:「按照藩王子女的出生順序來冊封,取最年長的兩人的生母,如果已經死了,也不要跳過去,因為死人就不能生孩子了;不能讓藩王自己推薦,否則大家肯定要推薦生的最多的。」
於謙提到:「目前確實是削藩的最佳時候,隱帝世宗的五個兒子都還小,藩王中極具影響力的秦王、周王、沈王前幾年去世,能不能接位先不說,在位的和預備役的世子總歸不是一回事。就目前看來,削藩難度比較大的,除了周王係可能會不滿,就是寧王、蜀王、肅王等幾支。寧王係對朝廷積怨已久,被舉報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回兩回;現在又麵臨除國的危險,很難說不會狗急跳牆;肅王在寧夏,那裏臨近邊關,民風彪悍,萬一來個內外勾結,引狼入室,誰也吃不了兜著走;蜀王在四川,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萬一他吃了豹子膽想要豎旗造反,割據一方,那也是麻煩事。」
不僅中央政府安靜多了,北京城裏同樣清淨了不少,當然富商們罵聲震天是免不了的——首先商業稅率就升了,當然這也不算啥大事,畢竟以前雜稅比正稅高,如果以後隻收正稅不收雜稅,那麽大家也認了;關鍵朝廷九月份停寶鈔,可是從五月份起就停止用寶鈔納稅!現在都是真金白銀或者實物了!——去重臣那裏疏通,五位閣老和六部尚書侍郎整天在加班,家人不管事不會客,就算翰林院的,也是大門緊閉!
順天府在嚴格收稅——現在不興與民爭利的那一套。翰林院的文曲星們都說了,民是小民,農民;這些腰纏萬貫的,能算小民嗎?嚴格收稅就叫「與民爭利」?你咋不說偷稅漏稅是坑朝廷坑百姓呢?合著窮人才該出大頭是吧?你到底是為奸商說話還是為朝廷為百姓說話?你去翻翻歷代史書,哪家商業稅是定的二十稅一?隻有大明朝!別的都是一成以上!還叫呢?知道「羞恥」兩個字怎麽寫嗎?
翰林院都這麽說了,戶部更是理直氣壯——我們的農業稅都和洪武年間看齊了,人丁稅也取消了,還叫搜刮民脂民膏?知道「搜刮」兩字怎麽寫的?二十稅一的商業稅,攤下來比農業稅都低了,要不你們去種地?
看實在沒有迴旋的餘地,商人們也就消停了——現在還是抓緊時間搶占先機要緊。朝廷已經開放海禁了,趕緊準備船隻出海,雖然說稅率高了,但是有錢可賺!以前雖然海禁,但說沒有人出海絕對是假的,大家都借著官方出海,利潤有多大很清楚,隻是太冒險,一般人不敢去——不隻是怕因為走私被抓,還有就是海上不平靜,倭寇海盜什麽的時不時出沒一下,現在兵部馬上就要出船滅海盜護航了,還有啥說的?雖然利潤要比以前低一點,但安全多了不是嗎?
——因為通政司和六科沒人,汪舜華批準從國子監找了三百號太學生去幫忙抄奏疏,回頭又從國子監找了百二十號人去翰林院抄聖旨——國子監此前已經被削藩、清丈、查鹽連著抽了三次,基本就空了!
翰林院同樣隻剩小貓兩三隻,領導隻有倪謙留守,其他包括丘浚,都去地方了。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沒辦法,把劉定之調了回來,幫忙寫聖旨。這人雖然脾氣臭,但是才學是真的好;那天她和於謙等人商量政務,這邊說完,他的聖旨也就擬好了;有的時候甚至一天要寫二三十道聖旨,他筆不停書,一揮而就,汪舜華簡直要懷疑,這人是不是早有腹稿。
此外,錢溥和劉吉也要回來幫忙,脾氣不好沒啥,磋磨了一年多,應該收斂了;棉花也沒啥,老老實實幹活就行。沂王和德王都交給萬安,他喜歡畫小黃書,拿去教這倆人,汪舜華倒是不反對;其他的事情,下麵的人多擔待些,甚至派往各地軍營的巡按也調回來幫忙。
汪舜華最近很忙,忙得很酸爽:盤算了多年的事情終於順利推進了,而且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些年來她一直拿王莽王安石的例子來警示自己,自己不是位麵之子,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騖遠,貪大求快,否則很容易扯到蛋,雖然她也沒有蛋;但是一定要穩,穩中求進,這是總基調。她是朱家的媳婦,是替兒子掌管家業,如果操之過急,宗室們集體發難,甚至地主階級群起反擊,那麽她和孩子們會死無葬身之地。
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麵前,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便她堪稱國家的臉麵,一旦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也有可能被國家機器碾壓過去。
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沒有自己獨立的階級支持,就不可能徹底背叛所屬的階層,隻是盡可能的緩和階級矛盾,同時施行對外開放,強國富民而已;至於其他的,那需要一代代的後人努力完成。
過猶不及,這個猶,不是如同,而是不如;這一步順利走過去,她成了女中堯舜,後人就可以沿著她開闢的道路一步步前進;但跨得太大,勢必矯枉過正,連她所有的成果一併抹去,徹底杜絕在這個時代復興的希望。
汪舜華又拿起筆,開始批閱奏疏。剛剛司禮監搬來了八麵大屏風,搬到了文華殿,將內閣學士,六部和各院、司、寺以及各省三司衙門中層以上領導,府縣主要負責人並此次出去辦差的勛貴和文武官員的名字製成竹牌,掛了上去,十天一換。
不破藩籬,誓不收兵。
現在北京城人很少,事情很多,半點容不得懈怠;朝會已經取消了,反正隻剩幾張老臉,當然每天在文華殿議事是免不了的。
宗人令石璟前來報告宗室的情況。
蜀王朱椿庶六子永川王悅烯死了,他的獨子友埐早就去世,沒有兒子,追諡莊簡,除國;去年,寧獻王朱權庶四子新昌安僖王盤炷去世,無子除國;前年,太穀懷僖王鍾鋐去世,無子除國;同一年,周憲王庶八子子垗,還沒冊封就死了,也是無子除國。
當然,無子除國其實不是什麽遺憾的事情,沒有嫡子除國,才真的是讓人糾結。
按照新出台的政策,有一大批等著襲爵的親王郡王無法上位,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周王係。周靖王子垕景泰七年去世,無子,至今未封;他的兩個弟弟都是庶出,而且整個周王係,都沒有符合要求的,必須除國。
周藩始祖朱橚是太祖嫡五子,太宗皇帝的同母弟弟,有十五個兒子十個女兒。他最初封吳王,後來因為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才改封周王。建文時期肯定受到牽連,被廢為庶人;但親哥即位後馬上就恢復了他的王位,考慮到汴梁有河患,準備把他改封到洛陽。周橚言汴堤牢固,不要加重百姓負擔,這才打住。後來又推辭所賜在城稅課;而且主動把自己的三護衛獻還朝廷。仁宗繼位後,加周王歲祿至二萬石,死後追諡定王。
周定王不僅有政治敏感性,而且確實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他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延年益壽,所以組織編撰過一堆書籍。其中《袖珍方》收錄3000多方,編著嚴謹,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餘次;《普濟方》是一部巨著,共128卷,保存了大量文獻;《救荒本草》不僅在救荒方麵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開創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
朱橚的長子周憲王朱有燉也是人才。他不但繼承了老爹的才華,著有雜劇30餘種,被視為明一代冠冕;也繼承了老爹的情懷,為人仁厚、誠心向善,同情底層百姓。臨死之前,上書懇求不要殉葬。雖然因詔書下遲,還是造就了一批殉葬者;但也間接促使殉葬製的廢除。
周憲王沒有兒子,死後四弟朱有爝襲位,他沒有父兄的才華,但處事簡明、生活簡樸,死後被諡為簡王。他有十三個兒子,不過全是庶出。
長子朱子垕景泰六年即位,他愛好文學,嗜酒如命,次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歷史上弟弟通許王子埅接位,他是著名的賢王。
但是如今周簡王的兒子們沒資格,那就隻能上推到他的父親定王那裏,可是定王雖然有十五個兒子,卻隻有長子憲王和次子汝南王有爋是嫡出,但這位汝南王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葩。建文初,誣陷父親造反,害得父親丟了爵位,太宗繼位後,把他踢到雲南大理;他不思悔改,宣德初,又多次誣告兄長憲王造反,甚至聯合五弟新安王有熺,假借四弟祥符王有爝私通趙王高煦的書信,係在箭上,丟到彰德城外,宣宗查明真相,又得到有熺掠食生人肝腦等不法罪狀,於是這把這兩個混帳廢為庶人,並撤除封國。
老三順陽王有烜早亡,無子,所以才輪到老四有爝接位。
不僅周王要受到影響,宗室也受到很大的衝擊。朱橚庶六子洪武三十五年封永寧王,年歲自然不小,膝下一堆兒子,不過沒有嫡出,照他的年紀,估計沒有奇蹟發生了;他的七弟汝陽王有煽、八弟鎮平王有爌、九弟宜陽王有炥,都是同一天冊封的,同樣沒有嫡子;十一弟封丘王有熅、十三弟內鄉王有炯小不了幾歲,也沒有嫡子。此外,周簡王還沒來得及冊封的四個兒子子墟、子圪、子垵、子磚,都隻有周王府自己養著了。
原本準備接位的通許王子埅膝下已經有同鑣、同鏺等四個兒子,全都是庶出,全省了。
周王係是明朝最能生的一支。整個明朝共實封親王28位,追封22位,12位親王因事被廢除封(不含復封),18位親王因絕嗣除封,至明亡,共有親王32位;各王府先後封222位郡王,最多的就是周府38個,然後益府20,其他20以上的,包括韓府32,代府21,晉府28、沈府28,岷府23,徽府、遼府22,魯府23,蜀府21,慶府、楚府20。
養不起,真不是一句空話。
同樣王位不保的還有楚王。楚王季埱是太祖第六子昭王朱楨的孫子。朱楨出生的時候,平定武昌的捷報送進宮裏,太祖大喜,說:「這孩子長大了,就把楚地封給他。」果然七歲的時候就封他做了楚王。
朱楨不僅運氣好,才華也不錯,曾經和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討平地方叛亂;最初擔任右宗人,後來又進宗正。隻是太宗即位後,加強對藩王的防範和控製,朱楨在鬱悶中和太宗死在同一年。
朱楨死後,嫡三子莊王孟烷即位,接著傳給庶長子憲王季堄,無子;傳給次弟康王季埱,到現在十多年,還是沒有兒子;而且王妃楊氏早在正統九年剛剛跟著老公升職後就不幸去世,這意味著楚王將不可能再有嫡子。
朱楨有十個兒子,但隻有莊王是嫡出,而莊王的四個兒子全是庶出。這也意味著,季埱死後,楚王係就沒有符合要求的接班人,必須除國。宗室中朱楨庶七子通城莊靖王孟燦景泰六年薨,不過兒子是嫡出,這個郡王位得留著。
肅王的王位也可以預訂下來。肅藩始祖肅莊王朱楧是太祖庶十四子,最初封為漢王,後來改封肅王,就藩甘州府,後移蘭州府。
如今的肅王贍焰永樂二十二年襲封,但是如今還沒有嫡子,肅王妃陳氏今年已經五十四,不可能有奇蹟了。不過宗室目前看不出什麽影響。
風評很差的伊王係王位同樣保不住。伊王是太祖庶二十五子伊厲王朱彝之後,如今的伊王顒炔沒有嫡子,長子已經死了,孫子諟釩是嫡出,王位肯定沒份了;而且伊王人丁相當單薄,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郡王,這也意味著,隻要伊王掛了,就得除國。
淮王除國也是早晚的事。淮藩始祖淮靖王瞻墺是仁宗庶七子,宣德四年就藩韶州府,正統元年移饒州府,正統十一年去世,他的嫡長子祁銓接位,如今年輕,但王妃李氏感染患風疾,不能生子,因此早在景泰六年,他的母親蕭妃上書,懇求自備財禮,於本境地方官員軍民良家子女內選娶一妾。景帝答應,冊立了杜氏為夫人。淮靖王還有兩個庶子,不過沒有繼承王位資格。
這真是個好政策,居然能直接秒殺周王、楚王、肅王、伊王、淮王五位親王。
汪舜華實在高興,下麵的大臣同樣高興:這五個都是大藩,尤其周王和楚王具有相當重要的政治意義,肅王封在邊疆,淮王占據膏腴之地,伊王則是名聲太臭,大家早就想幹翻他了。
真是開門大吉!
太宗嫡三子趙簡王高燧這一支也可以期待一下。趙王祁鎡是嫡長子,父輩已經沒人,六個弟弟臨漳王祁鋆、湯陰王祁金芮、襄邑王祁鋥、雒川王祁鋹、南樂王祁鉷、平鄉王祁鏓,都是庶出;膝下也都是庶出,不過趙王才三十,還說不準。
此外,慶王秩煃的三個兒子,邃欻、邃塀、秩煃年齡都很不小,應該封郡王,現在自然省了;不僅如此,慶王係也是嫡庶之別的重災區,真寧莊惠王景泰六年薨,等著襲爵的兒子邃垿是庶出,安化王妃早就去世,嫡子也沒份,隻是可惜,慶王暫時還要留著。
不是大家得隴望蜀,而是這個王位,其實也可以省下來,隻能說慶王手腳太麻利。
慶王朱栴是太祖皇帝第十六子,追諡靖王。靖王有六個兒子,長子早死,按說應該冊封次子真寧王秩熒;可是靖王寵愛側室湯氏,在王妃孫氏去世後,請求冊立她為次妃,她的兒子老四秩煃為世子。早在永樂十九年,就將兒子們的名分全部搞定。結果朱秩熒及其兒子不服,前後鬧騰了四十年,最後惹得憲宗大怒,罰了一大筆錢,又把屬官治罪,這才消停。
雖然是次妃,也是冊封過的,所以這個王位,暫時不能省;當然大家都沒有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太祖嫡二子秦王一係沒受什麽影響。秦康王誌堩景泰六年薨,世子公錫還沒襲位,但他是嫡出,這個王位是跑不了的;隻是興平莊惠王景泰八年薨,兒子公鑠是庶出,這個郡王位可以免了。
太祖嫡三子晉王朱棡一係受到的影響不小。晉王鍾鉉是庶出,但人家正統七年就襲封了,現在膝下有嫡子奇源,都十多歲了;不過次子奇渶、三子奇溶、四子都是庶出。
太祖庶十子魯荒王朱檀一係倒還好。魯王肇輝是荒王庶長子,但是他的兒子泰堪是嫡出;宗室中目前也還看不出來。
太祖庶十一子蜀獻王朱椿一係倒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現在的蜀王是朱椿庶五子,兒子友垓是嫡子,友垓的兒子申鈘同樣是嫡出,這父子倆才學據說相當好;但蜀王還沒有來得及冊封的三個庶子前途就不好說了。
太祖庶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一係目前看不出什麽影響。代王自己是庶出,但是有嫡子成煉;朱桂的庶二子廣靈榮虛王建極元年去世,但是他有嫡子。
太祖庶十七子寧王係暫時還看不出影響。寧王的兒子覲鈞已經十歲,雖然庶出,但是他還年輕得很,以後會不會有嫡子不好說。
太祖庶十八子岷莊王朱楩一係受到的影響不大。現任岷王徽煣自己是嫡子,膝下還有嫡子音埑,王位應該沒問題;隻有江川王徽煝生不出嫡子,這個郡王位保留不了多久。
太祖庶二十子韓憲王朱鬆的後代也還不好說。如今的韓王征釙沒有嫡子,但他今年才20,說這事太早;宗室目前也還看不出來。
太祖庶二十一子沈簡王朱模一係不要肖想。沈康王佶焞景泰八年去世,但是他有嫡子,而且不止一個,此前報上名來的,除了三個早夭的,其他七個全是嫡出!
太祖庶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說不好。唐王芝址目前沒有嫡子,不知能以後會不會人品爆發。
襄王瞻墡是仁宗嫡五子,在朝野很有聲望。他有嫡子祁鏞、寧鄉王祁鐄,但是還沒有嫡孫。
仁宗庶二子鄭王瞻埈也還在,他的兒子祁鍈是嫡出,孫子見滋也是嫡出,這個王位就不要想了;此外,朝邑王祁鎔也是嫡出。
仁宗庶六子荊憲王瞻堈已經去世,如今是嫡子祁鎬在位,而且有了嫡孫見潚、見溥;荊憲王還有嫡子都昌王祁鑒,估計王位得給他留著。
另外,太祖皇帝的侄子靖江王一係,在位的佐敬是庶出,他的嫡長子相承景泰八年去世,不過有嫡孫規裕,也沒什麽影響。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因為目前藩王基本上隻有正妃,沒有配置二夫人,郡王更是如此;如果將來藩王進京,肯定會要求朝廷兌現承諾,這當然不會產生新的親王,但是會滋生很多郡王、將軍。
要想打白條是不太現實的。人無信不立,何況是朱家媳婦削朱家,如果敢違約,估計下麵都得跳腳;普通百姓也會認為太後太過刻薄。
因此,這個承諾必須兌現,朝廷隻能想怎麽最大限度的減小損失。
集賢院學士陳循建議:「按照藩王子女的出生順序來冊封,取最年長的兩人的生母,如果已經死了,也不要跳過去,因為死人就不能生孩子了;不能讓藩王自己推薦,否則大家肯定要推薦生的最多的。」
於謙提到:「目前確實是削藩的最佳時候,隱帝世宗的五個兒子都還小,藩王中極具影響力的秦王、周王、沈王前幾年去世,能不能接位先不說,在位的和預備役的世子總歸不是一回事。就目前看來,削藩難度比較大的,除了周王係可能會不滿,就是寧王、蜀王、肅王等幾支。寧王係對朝廷積怨已久,被舉報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回兩回;現在又麵臨除國的危險,很難說不會狗急跳牆;肅王在寧夏,那裏臨近邊關,民風彪悍,萬一來個內外勾結,引狼入室,誰也吃不了兜著走;蜀王在四川,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萬一他吃了豹子膽想要豎旗造反,割據一方,那也是麻煩事。」
不僅中央政府安靜多了,北京城裏同樣清淨了不少,當然富商們罵聲震天是免不了的——首先商業稅率就升了,當然這也不算啥大事,畢竟以前雜稅比正稅高,如果以後隻收正稅不收雜稅,那麽大家也認了;關鍵朝廷九月份停寶鈔,可是從五月份起就停止用寶鈔納稅!現在都是真金白銀或者實物了!——去重臣那裏疏通,五位閣老和六部尚書侍郎整天在加班,家人不管事不會客,就算翰林院的,也是大門緊閉!
順天府在嚴格收稅——現在不興與民爭利的那一套。翰林院的文曲星們都說了,民是小民,農民;這些腰纏萬貫的,能算小民嗎?嚴格收稅就叫「與民爭利」?你咋不說偷稅漏稅是坑朝廷坑百姓呢?合著窮人才該出大頭是吧?你到底是為奸商說話還是為朝廷為百姓說話?你去翻翻歷代史書,哪家商業稅是定的二十稅一?隻有大明朝!別的都是一成以上!還叫呢?知道「羞恥」兩個字怎麽寫嗎?
翰林院都這麽說了,戶部更是理直氣壯——我們的農業稅都和洪武年間看齊了,人丁稅也取消了,還叫搜刮民脂民膏?知道「搜刮」兩字怎麽寫的?二十稅一的商業稅,攤下來比農業稅都低了,要不你們去種地?
看實在沒有迴旋的餘地,商人們也就消停了——現在還是抓緊時間搶占先機要緊。朝廷已經開放海禁了,趕緊準備船隻出海,雖然說稅率高了,但是有錢可賺!以前雖然海禁,但說沒有人出海絕對是假的,大家都借著官方出海,利潤有多大很清楚,隻是太冒險,一般人不敢去——不隻是怕因為走私被抓,還有就是海上不平靜,倭寇海盜什麽的時不時出沒一下,現在兵部馬上就要出船滅海盜護航了,還有啥說的?雖然利潤要比以前低一點,但安全多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