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揭幕的是武廟。
唐朝皇帝追尊薑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歷代簡稱為武廟,以張良為配祀,以十哲和古今六十四名將為從祀。宋朝仍尊薑太公為武廟主神,並追諡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
元朝時期,繼續以薑太公為武廟主神,但從祀規模大減,很多人都被剔除了,隻以孫武、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為從祀。
明朝初期,太祖廢除薑太公的武廟祭祀,直到萬曆年間,追尊關羽為武廟的主神,設立關帝廟。
聽說太祖因為薑子牙是帝師,就下令移除;汪舜華不免又想到孟夫子。他老人家一句「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也把太祖氣得夠嗆,下旨罷其配享,不容稍議。
不過孟夫子的信徒多,刑部尚書錢唐冒死上諫:「臣為孟柯死,死有餘榮。」終於讓太祖收回成命;但是《孟子》一書慘遭刪節。
不過子牙兄運氣更差,被太祖趕出去以後,就被關公取而代之。
汪舜華心說朱八八真是…耿直。
如今汪舜華搬出朱熹的話:「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提出恢復武廟,讓內閣和禮部、兵部商討人選。十個人太少,七十二人太多,那就按照星宿,取二十八人。仍以薑子牙為首,左右祀孫武、張良,傳統的十哲樂毅、白起、司馬穰苴、韓信、諸葛亮、李靖,吳起殺妻求將,李勣私己畏禍,均降為從祀,換成衛青、霍去病;加上孫臏、王翦、廉頗、李牧、蒙恬、馬援、班超、竇憲、周瑜、薛仁貴、蘇定方、郭子儀、狄青、嶽飛、徐達、常遇春、沐英、張輔。
顯而易見有汪舜華的私心,大家肚子裏誹謗一下,也沒說什麽,畢竟張懋、沐琮、徐俌能當駙馬,是因為家世顯赫;不是因為當了駙馬,才家世顯赫。
不過前麵還有可以爭取的。比如衛青霍去病,其實很不得文人喜歡,大家反倒更同情喜歡難封的李廣。王維就曾經嗟嘆:「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蘇軾說的更刻薄:「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現在傳統觀念還比較重。刑部主事何喬新就援引王維、蘇軾詞句,提出:「衛霍皆以外戚進,無足道也,可以李廣替代。」
但是汪舜華聽不得這個:「如果衛霍都不足道了,古今名將還有幾個人足道?衛霍上位是靠了衛子夫,但是人家拜將封侯那是憑自己本事;倘若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都不能得到祭祀,那誰配受到祭享?否則同樣是外戚,李廣利怎麽就一敗塗地?——別說李廣難封,漢武帝也不是沒給你機會,自己不認路連張騫帶路都要迷路不能建功立業能怎麽辦?說愛護士卒,當年殺霸陵尉的時候也沒眨眼。好吧,就算李廣是守城將軍,走錯了地方,他兒子李敢呢?不弄清楚就敢擊傷大將軍衛青!這是要幹什麽?自毀長城嗎?我說你是匈奴的內應可能有點過分,但是說你做到了匈奴人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有錯嗎?更別說他的兒子李陵投降匈奴,別說真降假降,當時部下勸你,你不投降;部下全部戰死,你可倒爽快投降了,還娶了匈奴公主,還去勸降蘇武!還帶兵攻打漢朝!最後讓你回來你還不肯——說什麽漢武帝殺了你全家,全是被你坑的好嗎?」
下麵看汪舜華說得唾沫橫飛,甚至連蘇軾都被批判了一番;進而洋洋灑灑的批判宋朝重文輕武,才導致靖康之變,一定要引以為戒,文武並用,覺得女人就是感情用事——你喜歡衛霍,讓他們進武廟,咱們可以理解也不反對,但直接躋身十哲,這步子跨的有點大吧?這十哲可是從唐朝就定下來的!
汪舜華很不以為然:「衛霍確實沒有留下軍事著作,作戰風格也並不相同,但帝國雙壁,雙子將星,共同成就了漢武帝的赫赫武功,成就了漢民族永遠的光榮和驕傲;何況衛青的大兵團作戰,霍去病的運動戰,都是現在全軍上下必須苦心研究的戰略戰術。如果他們不入武廟,這武廟也要光華失色——我就是要昭示天下,不管你是什麽出身,將門虎子也好,普通百姓也罷,哪怕是奴隸、是私生子是叛民招安,甚至是外族歸附,隻要為朝廷效力、能保家衛國,就有你的用武之地。否則這個不能用,那個也不能用,天下竟無人可用了!敵人還沒來,自己就把手腳捆起來,活該被按在地上摩擦!」
其實衛青霍去病也還好,畢竟沒有什麽黑點。就算司馬遷,也隻能說衛青「和柔媚上」,霍去病「不恤軍士」而已;何況「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口號實在響亮。現在國勢危急,大家沒工夫傷春悲秋顧影自憐,還是對能打仗的有好感。
不過漢朝另外一位名將竇憲是因為有謀反嫌疑被賜死的,雖然說冤枉的成分比較重,但他性格飛揚跋扈應該也不假。
汪舜華嘆息了一聲:「燕然勒功啊,自古武將的最高追求,正好也做個警戒,即便是有不世的戰功,也應該勤儉小心,否則跨越了界限,誰也救不了你。」
隻是以張懋、沐琮、徐俌等人為首的勛貴武將凝視著最新出爐的武哲名單,看著父輩的靈位,百感交集;聽著史官介紹歷代名將的生平,都忍不住熱血沸騰——
大丈夫故當如是!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祀,不是為了祈求上天眷佑,而是表明一種態度。
旌忠祠如此,武廟如此,以後的帝王廟如此,科學院的祭祀名單同樣如此。
科學院是汪舜華親自規劃的,占地麵積極其廣大,從木樨地到公主墳,北到玉淵潭公園,差不多1萬畝。當然一期工程實在有限,隻是進行了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他的留待將來慢慢開發。
科學院總體上分為北院和南院。北院從東到西,大體分為宿舍區、實驗室、醫院等幾部分,中間隔得很不近,建築麵積不多;南院說是實驗基地,其實種的各種糧食、藥材之類作物。
其中最宏偉的建築,就是在北院正中,玉淵潭以南,後代世紀壇的地方,在九層台階上,興建一座麵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名人堂,炎黃夫婦居中,供奉歷代科學家;門前廣場上放著一台日晷。
讓大家受不了的是,裏麵供奉的人。嫘祖、聽訞和炎黃並坐也就罷了,誰讓人家是原配;墨子蒙恬諸葛亮畢升等發明家我們認了,魯班李冰鄭國杜詩白英等建築家我們認了,張衡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蘇頌等天文學家我們忍了,華佗扁鵲葛洪陶弘景張仲景孫思邈等醫學家我們不說什麽,劉徽趙爽祖沖之祖暅張丘建秦九韶朱世傑賈憲楊輝等數學家隨你便,裴秀酈道元南宮說樂史賈耽朱思本晏謨王士性於欽等地理學家你開心就好,張騫班超法顯玄奘鄭和有開拓之功,氾勝之賈思勰王禎等是農業學家,劉向蔡倫沈括是什麽鬼?名聲很臭的好嗎?另外,黃道婆是怎麽進來的?
可以想像,雙方進行了坦率深入的交流,爭論的激烈程度甚至超過武廟。
汪舜華也很堅持:「這裏是名人堂,不是孔廟,紀念的是對科學技術發展有貢獻的人,不管他什麽身份。我倒是想把孔孟老莊都送進去,但他們是抬高了科學的地位,還是有什麽重要的發現發明?」
群臣自然是憤恨而退,到底沒有反對到底。在他們看來,科學院就是搞奇技淫巧的地方,祭祀也是淫祀,時間到了廢了就行。
建極二年九月初一,汪舜華親自到科學院視察揭幕。
科學院本身是正四品衙門,雖然傳說中最傑出的院士可以享受正一品待遇,但顯然沒有人會相信。
在高官滿地走的京城,四品官可以忽略,所以汪舜華命女婿英國公張懋親自提督科學院,院長則是景泰二年進士張鵬。
汪舜華對張懋說:「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後,你不僅能用累累碩果告慰先帝和你的父親,大明火器天下無敵;而且能昭示天下:成立科學院的決策沒有錯,因為天下人都享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
張鵬字騰霄,淶水人。授禦史。他是傳統的儒生,很不能理解汪舜華為什麽如此重視科學,因此一力抨擊。
話很不動聽,但這代表了當下主流的民意。汪舜華並沒有惱怒,隻是讓人把他帶到校場。讓他騎馬射箭,拿著一石的重弓實在太為難人,好在馬上就有人教他火器,這回就容易多了。
張鵬似有所悟。
會展中心下是寬闊的磚石大道,左右兩邊陳列著歷代重要的發明,有很多隻有名字,沒有實物——比如丁緩的七輪扇、張衡的地動儀、蘇頌的水運儀象台,還有記裏程車,都已經失傳了。
汪舜華看著,很不是滋味。
往南走五十米,就是半徑十米、高三層的問道論壇,以後天下名流可以約定時間,就各方麵的話題進行公開探討辯論。
汪舜華很想弄個噴泉,但是現在基本都是對天然水的利用,很少人工造成動態水。擔心被罵勞民傷財,放棄了。
再往南,直到論道廣場。
入口處本是開放式廣場,做成了牌坊,上麵懸著匾額,是從先帝的禦筆裏扒出來的,照例無論貴賤,到此都要下馬;開門是一塊影壁,上麵是汪舜華的題詞:實事求是、開拓進取。
汪舜華嘆了口氣,科學院的場館建起來容易,但是興起來太難。
唐朝皇帝追尊薑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歷代簡稱為武廟,以張良為配祀,以十哲和古今六十四名將為從祀。宋朝仍尊薑太公為武廟主神,並追諡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
元朝時期,繼續以薑太公為武廟主神,但從祀規模大減,很多人都被剔除了,隻以孫武、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為從祀。
明朝初期,太祖廢除薑太公的武廟祭祀,直到萬曆年間,追尊關羽為武廟的主神,設立關帝廟。
聽說太祖因為薑子牙是帝師,就下令移除;汪舜華不免又想到孟夫子。他老人家一句「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也把太祖氣得夠嗆,下旨罷其配享,不容稍議。
不過孟夫子的信徒多,刑部尚書錢唐冒死上諫:「臣為孟柯死,死有餘榮。」終於讓太祖收回成命;但是《孟子》一書慘遭刪節。
不過子牙兄運氣更差,被太祖趕出去以後,就被關公取而代之。
汪舜華心說朱八八真是…耿直。
如今汪舜華搬出朱熹的話:「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提出恢復武廟,讓內閣和禮部、兵部商討人選。十個人太少,七十二人太多,那就按照星宿,取二十八人。仍以薑子牙為首,左右祀孫武、張良,傳統的十哲樂毅、白起、司馬穰苴、韓信、諸葛亮、李靖,吳起殺妻求將,李勣私己畏禍,均降為從祀,換成衛青、霍去病;加上孫臏、王翦、廉頗、李牧、蒙恬、馬援、班超、竇憲、周瑜、薛仁貴、蘇定方、郭子儀、狄青、嶽飛、徐達、常遇春、沐英、張輔。
顯而易見有汪舜華的私心,大家肚子裏誹謗一下,也沒說什麽,畢竟張懋、沐琮、徐俌能當駙馬,是因為家世顯赫;不是因為當了駙馬,才家世顯赫。
不過前麵還有可以爭取的。比如衛青霍去病,其實很不得文人喜歡,大家反倒更同情喜歡難封的李廣。王維就曾經嗟嘆:「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蘇軾說的更刻薄:「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現在傳統觀念還比較重。刑部主事何喬新就援引王維、蘇軾詞句,提出:「衛霍皆以外戚進,無足道也,可以李廣替代。」
但是汪舜華聽不得這個:「如果衛霍都不足道了,古今名將還有幾個人足道?衛霍上位是靠了衛子夫,但是人家拜將封侯那是憑自己本事;倘若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都不能得到祭祀,那誰配受到祭享?否則同樣是外戚,李廣利怎麽就一敗塗地?——別說李廣難封,漢武帝也不是沒給你機會,自己不認路連張騫帶路都要迷路不能建功立業能怎麽辦?說愛護士卒,當年殺霸陵尉的時候也沒眨眼。好吧,就算李廣是守城將軍,走錯了地方,他兒子李敢呢?不弄清楚就敢擊傷大將軍衛青!這是要幹什麽?自毀長城嗎?我說你是匈奴的內應可能有點過分,但是說你做到了匈奴人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有錯嗎?更別說他的兒子李陵投降匈奴,別說真降假降,當時部下勸你,你不投降;部下全部戰死,你可倒爽快投降了,還娶了匈奴公主,還去勸降蘇武!還帶兵攻打漢朝!最後讓你回來你還不肯——說什麽漢武帝殺了你全家,全是被你坑的好嗎?」
下麵看汪舜華說得唾沫橫飛,甚至連蘇軾都被批判了一番;進而洋洋灑灑的批判宋朝重文輕武,才導致靖康之變,一定要引以為戒,文武並用,覺得女人就是感情用事——你喜歡衛霍,讓他們進武廟,咱們可以理解也不反對,但直接躋身十哲,這步子跨的有點大吧?這十哲可是從唐朝就定下來的!
汪舜華很不以為然:「衛霍確實沒有留下軍事著作,作戰風格也並不相同,但帝國雙壁,雙子將星,共同成就了漢武帝的赫赫武功,成就了漢民族永遠的光榮和驕傲;何況衛青的大兵團作戰,霍去病的運動戰,都是現在全軍上下必須苦心研究的戰略戰術。如果他們不入武廟,這武廟也要光華失色——我就是要昭示天下,不管你是什麽出身,將門虎子也好,普通百姓也罷,哪怕是奴隸、是私生子是叛民招安,甚至是外族歸附,隻要為朝廷效力、能保家衛國,就有你的用武之地。否則這個不能用,那個也不能用,天下竟無人可用了!敵人還沒來,自己就把手腳捆起來,活該被按在地上摩擦!」
其實衛青霍去病也還好,畢竟沒有什麽黑點。就算司馬遷,也隻能說衛青「和柔媚上」,霍去病「不恤軍士」而已;何況「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口號實在響亮。現在國勢危急,大家沒工夫傷春悲秋顧影自憐,還是對能打仗的有好感。
不過漢朝另外一位名將竇憲是因為有謀反嫌疑被賜死的,雖然說冤枉的成分比較重,但他性格飛揚跋扈應該也不假。
汪舜華嘆息了一聲:「燕然勒功啊,自古武將的最高追求,正好也做個警戒,即便是有不世的戰功,也應該勤儉小心,否則跨越了界限,誰也救不了你。」
隻是以張懋、沐琮、徐俌等人為首的勛貴武將凝視著最新出爐的武哲名單,看著父輩的靈位,百感交集;聽著史官介紹歷代名將的生平,都忍不住熱血沸騰——
大丈夫故當如是!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祀,不是為了祈求上天眷佑,而是表明一種態度。
旌忠祠如此,武廟如此,以後的帝王廟如此,科學院的祭祀名單同樣如此。
科學院是汪舜華親自規劃的,占地麵積極其廣大,從木樨地到公主墳,北到玉淵潭公園,差不多1萬畝。當然一期工程實在有限,隻是進行了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他的留待將來慢慢開發。
科學院總體上分為北院和南院。北院從東到西,大體分為宿舍區、實驗室、醫院等幾部分,中間隔得很不近,建築麵積不多;南院說是實驗基地,其實種的各種糧食、藥材之類作物。
其中最宏偉的建築,就是在北院正中,玉淵潭以南,後代世紀壇的地方,在九層台階上,興建一座麵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名人堂,炎黃夫婦居中,供奉歷代科學家;門前廣場上放著一台日晷。
讓大家受不了的是,裏麵供奉的人。嫘祖、聽訞和炎黃並坐也就罷了,誰讓人家是原配;墨子蒙恬諸葛亮畢升等發明家我們認了,魯班李冰鄭國杜詩白英等建築家我們認了,張衡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蘇頌等天文學家我們忍了,華佗扁鵲葛洪陶弘景張仲景孫思邈等醫學家我們不說什麽,劉徽趙爽祖沖之祖暅張丘建秦九韶朱世傑賈憲楊輝等數學家隨你便,裴秀酈道元南宮說樂史賈耽朱思本晏謨王士性於欽等地理學家你開心就好,張騫班超法顯玄奘鄭和有開拓之功,氾勝之賈思勰王禎等是農業學家,劉向蔡倫沈括是什麽鬼?名聲很臭的好嗎?另外,黃道婆是怎麽進來的?
可以想像,雙方進行了坦率深入的交流,爭論的激烈程度甚至超過武廟。
汪舜華也很堅持:「這裏是名人堂,不是孔廟,紀念的是對科學技術發展有貢獻的人,不管他什麽身份。我倒是想把孔孟老莊都送進去,但他們是抬高了科學的地位,還是有什麽重要的發現發明?」
群臣自然是憤恨而退,到底沒有反對到底。在他們看來,科學院就是搞奇技淫巧的地方,祭祀也是淫祀,時間到了廢了就行。
建極二年九月初一,汪舜華親自到科學院視察揭幕。
科學院本身是正四品衙門,雖然傳說中最傑出的院士可以享受正一品待遇,但顯然沒有人會相信。
在高官滿地走的京城,四品官可以忽略,所以汪舜華命女婿英國公張懋親自提督科學院,院長則是景泰二年進士張鵬。
汪舜華對張懋說:「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後,你不僅能用累累碩果告慰先帝和你的父親,大明火器天下無敵;而且能昭示天下:成立科學院的決策沒有錯,因為天下人都享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
張鵬字騰霄,淶水人。授禦史。他是傳統的儒生,很不能理解汪舜華為什麽如此重視科學,因此一力抨擊。
話很不動聽,但這代表了當下主流的民意。汪舜華並沒有惱怒,隻是讓人把他帶到校場。讓他騎馬射箭,拿著一石的重弓實在太為難人,好在馬上就有人教他火器,這回就容易多了。
張鵬似有所悟。
會展中心下是寬闊的磚石大道,左右兩邊陳列著歷代重要的發明,有很多隻有名字,沒有實物——比如丁緩的七輪扇、張衡的地動儀、蘇頌的水運儀象台,還有記裏程車,都已經失傳了。
汪舜華看著,很不是滋味。
往南走五十米,就是半徑十米、高三層的問道論壇,以後天下名流可以約定時間,就各方麵的話題進行公開探討辯論。
汪舜華很想弄個噴泉,但是現在基本都是對天然水的利用,很少人工造成動態水。擔心被罵勞民傷財,放棄了。
再往南,直到論道廣場。
入口處本是開放式廣場,做成了牌坊,上麵懸著匾額,是從先帝的禦筆裏扒出來的,照例無論貴賤,到此都要下馬;開門是一塊影壁,上麵是汪舜華的題詞:實事求是、開拓進取。
汪舜華嘆了口氣,科學院的場館建起來容易,但是興起來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