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得到消息:都督僉事周泉去世,年五十五歲。
景帝追贈一品都督,下旨厚葬,並遣官祭祀。
周泉是皇後汪舜華的大舅舅。
汪舜華的外祖父周常,也是跟著太宗靖難起家的,不過普通人,沒攢下什麽功勞,永樂十四去世,年四十七歲,子孫世襲千戶。他生了四子一女。女兒玉蘭,也就是汪舜華的母親,景泰元年追封固安伯夫人,後來進侯夫人,不受丈夫汪瑛職位的影響。她上麵兩個哥哥,下麵兩個弟弟。
周常的長子周泉,是個非常本分的人,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大哥。母親早逝,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才十七歲,最大的弟弟十二歲,最小的兩個弟弟,一個四歲,一個一歲,還有個七歲的妹妹;另外還有父親留下的小媽,兩個弟弟的生母,也該他養。
自己還沒成婚,反倒給一群弟弟妹妹又當爹又當媽,辛苦可想而知;也因此二十五歲才結婚,娶的還是非常普通的士兵之女。好在妻子韓氏賢德,夫妻倆含辛茹苦的養大了四個兒女:長女適容、次女雲容,和汪舜華年齡相當,還曾經到汪家來瞧她,但是沒有她的際遇,都嫁給普通人;兩個兒子明德、明亮。
汪舜華聽說周泉的事,很是感嘆,有回在郕王麵前提了一嘴,郕王就資助了周家二百兩銀子,讓他送兩個兒子進學;在景泰元年秋封賞外戚的時候,還破格將周泉提拔為正二品都督僉事;同時明德、明亮都授了正六品百戶。
周常的次子周應,授正四品錦衣衛指揮僉事。他有一子二女,兒子明理,自己發奮讀書,景泰初考中了秀才,可惜不久就撒手人寰;兩個女兒,華容和麗容算是趕上好時候,華容被許配成國公朱勇次子朱佶;麗容則被堂姐夫許配了新鮮出爐的懷遠侯常寧。
周勝的兒子明誌才八歲,也想讀書,就讓他去了順天府學。
周岫原配早逝,沒有兒子。
周常的三子周勝,授正五品錦衣衛千戶,不久去世。生一子一女,女兒春容,許了臨淮侯李俊嫡長子李濂;兒子明誌,當時才八歲,汪舜華召他進宮勉勵了一番,從此發奮讀書。
周常的幼子周岫,授正五品錦衣衛千戶,原配早逝,隻生了個女兒玉容;因為外甥女做了皇後,身價飛升,續娶了襄城伯李瑾的妹妹,生子明成。
周泉是老實人,沒建立什麽功勞,隻是恪守長兄如父的教誨,照顧弟弟妹妹,也因此得到了不錯的名聲,兼之玉蘭生得美麗,在燒香時被汪瑛一眼看中,鬧著求娶;汪泉本來不答應,但是聽人說周家名聲不錯,這倒是汪家最欠缺的——汪家敢一口氣吃下一百多萬畝土地,自然平時也沒少幹吃拿卡要的事情,也就許了。
周泉聽說過汪家的名聲,曾經不想答應這門婚事;但是玉蘭勸說兄長同意了——咱們家這麽重的擔子都壓在哥哥身上,太重了,該有人分擔;當然,也不否認,汪瑛長得還不壞,少女情懷總是詩,就這樣陷下去。
隻是進門之後,並不如意。丈夫最初的新鮮勁頭過去,拈花惹草的事暫時沒有,睡丫頭討小妾自是順理成章;公婆原就嫌棄她家境貧寒,更看不上她;好不容易生了個女兒,得,還不如不生;憋著一口氣生了個兒子,連命都斷送了。
穿越過來的汪舜華對周泉其實沒什麽印象,自然也就不知道這一檔子事;隻是當時鬧著出家當道姑,汪泉為了讓她死心,讓她舅媽和表姐前來瞧她,好說歹說的,就提到當年她母親為兄分憂,主動出嫁的事;又唏噓妹子走得早,如今見到你成人了,該瞑目了。後來婚後又走動過,她們說的不那麽真切,但汪舜華聽的明白,對汪家更生了幾分厭惡。
如今周泉去世,後事相當隆重,朝野上下頗有些側目。這年頭推恩一般隻推恩父係,周家以皇後舅家的身份拿到恩封,實在是異乎尋常的恩典。
六月初,忠勇伯蔣信去世。他原名把台,忠勇王金忠之甥,跟著金忠投降,授都督僉事。宣德初,賜姓名蔣信。正統中,封忠勇伯。在土木堡跟著被俘,也先把他派到隸賽罕王帳下。蔣信雖居朔漠,卻想念中國。經常到太上皇那裏慟哭,後來被一起放還,景帝詔復給其祿。現在去世,贈侯,諡僖順,讓他的兒子也兒索忽襲爵,賜名蔣善。
太上皇很是傷感,在南宮也祭了一回。
隻是景帝沒有這樣的感受,陪汪舜華過了千秋節,就匆忙去料理政務去了。今年又是雨雪連綿,又是大風冰雹,接著又是洪水泛濫,得趕緊安排救災。
隻是宮裏多少有點不安的情緒,七月裏,趙王瞻塙去世,年四十三,他的繼妃邵氏自縊殉節,諡貞順。
雖然說是自縊,誰知道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這還是明媒正娶的正室,何況一般的妾室!
看著跟太上皇前來行禮的周貴妃等人的臉色,汪舜華心裏其實有點自責:廢除殉葬這是多麽人道的一件事,可就是因為自己的一點私心,居然沒有得到施行。
其實這已經不是景泰時代第一起王妃殉節的事。早在景泰元年閏正月十六日,韓靖王範抑去世,他的王妃劉氏和宮人於氏雙雙自盡,給與諡號。
此外,景泰二年十月,昌平侯楊洪去世後,他的妾葛氏自盡殉節,被追封淑人。
隻是當時汪舜華忙裏忙外,沒有顧及到這些。
——這是自欺欺人。
汪舜華很清楚,沒有提,是因為她害怕。
她沒有底氣,也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可替代。
她隻能安慰自己,這就是祖製。
說是祖製,其實也不是不可以改變。
汪舜華第一次覺得,自己有時候可能還不如太上皇。
至少,太上皇是廢除了殉葬的。
如今,她不能不去想,距離奪門之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當然歷史可能已經拐了個彎,但是她實在沒有必要把人都當賊防。一來景帝需要人望,二來他也需要兒子,再說她的地位已經很穩固了,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杜絕情敵。
八月初三是景帝二十六周歲壽誕。汪舜華就和景帝商量,希望廢除嬪妃殉葬製度;景帝顯然沒有想到她會提這件事,當時皺了皺眉頭。
汪舜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件事,我想了很多年,隻是開國以來,歷代先帝一直奉行,所以不敢妄陳,隻是人皆有惻隱之心。前些時候聽到一首宮詞: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龍馭上賓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荀子說: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殺生而送死謂之賊!人命關天,殺人害命,實幹造化之和。若迷信幽明,慘忍傷生,實非明君所為。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更何況如今朝廷元氣大傷、百廢待興,更要廣施仁政,繁衍人口,才能早日恢復。
景帝把她摟進懷裏,家有賢妻,勝過國有良相。這件事,我來日就和群臣商量。
次日,景帝果然和眾臣商量,群臣顯然沒有想到他會提出這件事,一聽是汪皇後的提議,都忍不住讚嘆,紛紛贊成,李賢等甚至忍不住痛哭流涕,稱頌皇帝聖明、皇後賢德。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萬壽聖節當天,景帝遣官祭祖先,又親到奉先殿焚香祝禱,然後晉謁兩宮太後,隨即到奉天殿接受朝賀,宣讀廢除嬪妃殉葬的詔書,自今日起,帝王宗室,嚴禁以生人殉葬,違者以殺人論處。
群臣三呼萬歲。
坐在一邊的太上皇也難得舒展,稱讚皇帝賢明。
景帝旋即宣布賜宴。
後宮則一片哭聲,不是悲泣,而是喜極而泣,包括杭貴妃、孫充妃等高級嬪妃,都到坤寧宮謝恩。
沒過兩天,雲南總兵官送思機發等至京師,盛大的獻俘儀式後,將思機發斬首示眾。
這回北京城是真的歡聲雷動:為了這父子,打了多少年仗,死了多少人!現在總算砍頭示眾,以後就有太平日子可以過了。
景帝的聲望因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皇後汪舜華自然也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讚譽,很多人甚至拿她比作長孫皇後、馬皇後。
這回景帝很是興致勃勃的和汪舜華談起這事,汪舜華擠出一個苦澀的笑,她知道,她的心結,她的不自信,其實不比景帝少。
好在,他們如今都站穩了腳跟。
但是未來,還會有無數的風雨。
景帝追贈一品都督,下旨厚葬,並遣官祭祀。
周泉是皇後汪舜華的大舅舅。
汪舜華的外祖父周常,也是跟著太宗靖難起家的,不過普通人,沒攢下什麽功勞,永樂十四去世,年四十七歲,子孫世襲千戶。他生了四子一女。女兒玉蘭,也就是汪舜華的母親,景泰元年追封固安伯夫人,後來進侯夫人,不受丈夫汪瑛職位的影響。她上麵兩個哥哥,下麵兩個弟弟。
周常的長子周泉,是個非常本分的人,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大哥。母親早逝,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才十七歲,最大的弟弟十二歲,最小的兩個弟弟,一個四歲,一個一歲,還有個七歲的妹妹;另外還有父親留下的小媽,兩個弟弟的生母,也該他養。
自己還沒成婚,反倒給一群弟弟妹妹又當爹又當媽,辛苦可想而知;也因此二十五歲才結婚,娶的還是非常普通的士兵之女。好在妻子韓氏賢德,夫妻倆含辛茹苦的養大了四個兒女:長女適容、次女雲容,和汪舜華年齡相當,還曾經到汪家來瞧她,但是沒有她的際遇,都嫁給普通人;兩個兒子明德、明亮。
汪舜華聽說周泉的事,很是感嘆,有回在郕王麵前提了一嘴,郕王就資助了周家二百兩銀子,讓他送兩個兒子進學;在景泰元年秋封賞外戚的時候,還破格將周泉提拔為正二品都督僉事;同時明德、明亮都授了正六品百戶。
周常的次子周應,授正四品錦衣衛指揮僉事。他有一子二女,兒子明理,自己發奮讀書,景泰初考中了秀才,可惜不久就撒手人寰;兩個女兒,華容和麗容算是趕上好時候,華容被許配成國公朱勇次子朱佶;麗容則被堂姐夫許配了新鮮出爐的懷遠侯常寧。
周勝的兒子明誌才八歲,也想讀書,就讓他去了順天府學。
周岫原配早逝,沒有兒子。
周常的三子周勝,授正五品錦衣衛千戶,不久去世。生一子一女,女兒春容,許了臨淮侯李俊嫡長子李濂;兒子明誌,當時才八歲,汪舜華召他進宮勉勵了一番,從此發奮讀書。
周常的幼子周岫,授正五品錦衣衛千戶,原配早逝,隻生了個女兒玉容;因為外甥女做了皇後,身價飛升,續娶了襄城伯李瑾的妹妹,生子明成。
周泉是老實人,沒建立什麽功勞,隻是恪守長兄如父的教誨,照顧弟弟妹妹,也因此得到了不錯的名聲,兼之玉蘭生得美麗,在燒香時被汪瑛一眼看中,鬧著求娶;汪泉本來不答應,但是聽人說周家名聲不錯,這倒是汪家最欠缺的——汪家敢一口氣吃下一百多萬畝土地,自然平時也沒少幹吃拿卡要的事情,也就許了。
周泉聽說過汪家的名聲,曾經不想答應這門婚事;但是玉蘭勸說兄長同意了——咱們家這麽重的擔子都壓在哥哥身上,太重了,該有人分擔;當然,也不否認,汪瑛長得還不壞,少女情懷總是詩,就這樣陷下去。
隻是進門之後,並不如意。丈夫最初的新鮮勁頭過去,拈花惹草的事暫時沒有,睡丫頭討小妾自是順理成章;公婆原就嫌棄她家境貧寒,更看不上她;好不容易生了個女兒,得,還不如不生;憋著一口氣生了個兒子,連命都斷送了。
穿越過來的汪舜華對周泉其實沒什麽印象,自然也就不知道這一檔子事;隻是當時鬧著出家當道姑,汪泉為了讓她死心,讓她舅媽和表姐前來瞧她,好說歹說的,就提到當年她母親為兄分憂,主動出嫁的事;又唏噓妹子走得早,如今見到你成人了,該瞑目了。後來婚後又走動過,她們說的不那麽真切,但汪舜華聽的明白,對汪家更生了幾分厭惡。
如今周泉去世,後事相當隆重,朝野上下頗有些側目。這年頭推恩一般隻推恩父係,周家以皇後舅家的身份拿到恩封,實在是異乎尋常的恩典。
六月初,忠勇伯蔣信去世。他原名把台,忠勇王金忠之甥,跟著金忠投降,授都督僉事。宣德初,賜姓名蔣信。正統中,封忠勇伯。在土木堡跟著被俘,也先把他派到隸賽罕王帳下。蔣信雖居朔漠,卻想念中國。經常到太上皇那裏慟哭,後來被一起放還,景帝詔復給其祿。現在去世,贈侯,諡僖順,讓他的兒子也兒索忽襲爵,賜名蔣善。
太上皇很是傷感,在南宮也祭了一回。
隻是景帝沒有這樣的感受,陪汪舜華過了千秋節,就匆忙去料理政務去了。今年又是雨雪連綿,又是大風冰雹,接著又是洪水泛濫,得趕緊安排救災。
隻是宮裏多少有點不安的情緒,七月裏,趙王瞻塙去世,年四十三,他的繼妃邵氏自縊殉節,諡貞順。
雖然說是自縊,誰知道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這還是明媒正娶的正室,何況一般的妾室!
看著跟太上皇前來行禮的周貴妃等人的臉色,汪舜華心裏其實有點自責:廢除殉葬這是多麽人道的一件事,可就是因為自己的一點私心,居然沒有得到施行。
其實這已經不是景泰時代第一起王妃殉節的事。早在景泰元年閏正月十六日,韓靖王範抑去世,他的王妃劉氏和宮人於氏雙雙自盡,給與諡號。
此外,景泰二年十月,昌平侯楊洪去世後,他的妾葛氏自盡殉節,被追封淑人。
隻是當時汪舜華忙裏忙外,沒有顧及到這些。
——這是自欺欺人。
汪舜華很清楚,沒有提,是因為她害怕。
她沒有底氣,也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可替代。
她隻能安慰自己,這就是祖製。
說是祖製,其實也不是不可以改變。
汪舜華第一次覺得,自己有時候可能還不如太上皇。
至少,太上皇是廢除了殉葬的。
如今,她不能不去想,距離奪門之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當然歷史可能已經拐了個彎,但是她實在沒有必要把人都當賊防。一來景帝需要人望,二來他也需要兒子,再說她的地位已經很穩固了,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杜絕情敵。
八月初三是景帝二十六周歲壽誕。汪舜華就和景帝商量,希望廢除嬪妃殉葬製度;景帝顯然沒有想到她會提這件事,當時皺了皺眉頭。
汪舜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件事,我想了很多年,隻是開國以來,歷代先帝一直奉行,所以不敢妄陳,隻是人皆有惻隱之心。前些時候聽到一首宮詞: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龍馭上賓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荀子說: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殺生而送死謂之賊!人命關天,殺人害命,實幹造化之和。若迷信幽明,慘忍傷生,實非明君所為。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更何況如今朝廷元氣大傷、百廢待興,更要廣施仁政,繁衍人口,才能早日恢復。
景帝把她摟進懷裏,家有賢妻,勝過國有良相。這件事,我來日就和群臣商量。
次日,景帝果然和眾臣商量,群臣顯然沒有想到他會提出這件事,一聽是汪皇後的提議,都忍不住讚嘆,紛紛贊成,李賢等甚至忍不住痛哭流涕,稱頌皇帝聖明、皇後賢德。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萬壽聖節當天,景帝遣官祭祖先,又親到奉先殿焚香祝禱,然後晉謁兩宮太後,隨即到奉天殿接受朝賀,宣讀廢除嬪妃殉葬的詔書,自今日起,帝王宗室,嚴禁以生人殉葬,違者以殺人論處。
群臣三呼萬歲。
坐在一邊的太上皇也難得舒展,稱讚皇帝賢明。
景帝旋即宣布賜宴。
後宮則一片哭聲,不是悲泣,而是喜極而泣,包括杭貴妃、孫充妃等高級嬪妃,都到坤寧宮謝恩。
沒過兩天,雲南總兵官送思機發等至京師,盛大的獻俘儀式後,將思機發斬首示眾。
這回北京城是真的歡聲雷動:為了這父子,打了多少年仗,死了多少人!現在總算砍頭示眾,以後就有太平日子可以過了。
景帝的聲望因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皇後汪舜華自然也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讚譽,很多人甚至拿她比作長孫皇後、馬皇後。
這回景帝很是興致勃勃的和汪舜華談起這事,汪舜華擠出一個苦澀的笑,她知道,她的心結,她的不自信,其實不比景帝少。
好在,他們如今都站穩了腳跟。
但是未來,還會有無數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