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以山西等地久旱不雨,遣官祭西海、河瀆、媧皇帝、堯帝舜商湯王、中鎮、霍山、白彪山、馬跑泉、晉祠聖母九處大神。
同一天,景帝禦奉天門策試舉人吳匯等。製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農黃帝,德莫如堯舜,功莫如禹湯文武。此數聖人者,萬世仰之不能易也。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之事著於易,禹湯文武之跡存乎書。其所以為道為德為功者,朕欲究其心術之精微,其推以治教養天下。所尚雖殊,然不出乎耕桑、貢賦、學校、禮樂、征代、刑辟之外。朕欲參其製作之會通,夫無所酌於古,將何以準於今。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拳拳於心,亦惟以古聖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養自勵。茲欲盡驅天下遊談之惰,以事耕桑,使各衣食其力。盡約天下浮冗之徵,以歸貢賦,使學校、使各復還其善。盡陶天下粗鄙之陋,以由禮樂,使各移易其俗,而無或違於教。盡作天下庸怯之兵,以奮征伐,使各銷沮其凶。盡化天下爭斷之訟,以遠刑辟,使各崇尚其恥,而無或外於治。皆何施而可也。施之有效,民得治教養矣。於古聖人之道德功有可以庶幾乎。伏羲神農黃帝曰皇、堯舜曰帝、禹湯文武曰王,其稱號之所以異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養有隆替而然乎。茲欲措天下之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稱惟一,而無隆殺之別,亦必有其道乎。子大夫習之於師而得之於已,宜無不悉其說者,今茲承有司賓興而來,其具為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是景帝第一次主持殿試,自然格外認真。這個題目,是他深思熟慮,和於謙等人反覆商量後拿出來的。既是宣言書,也是動員令。
一般來說,殿試皇帝也就露個臉,但這回景帝很有興致的從頭看到尾,當然期間還要繼續處理政務,主要是今年確實天旱,於是命總督大同糧儲侍郎並巡按禦史等官,給官銀八千兩,同總兵官委官領赴有收地方糴買穀種,均散貧難軍餘,及時播種;同時,減四川永寧宣撫司稅課局鈔本局原額歲辦。
殿試結束,讀卷官們連夜批閱試捲去了,景帝卻把於謙請過來商量軍機要事,撫寧伯朱謙去世,宣府沒有主將,絕對不行。商量了半天,命宣府左參將右都督紀廣佩鎮朔將軍印,充副總兵;都指揮使楊能升都督僉事,充左參將,鎮守宣府。
第二天,景帝駕幸文華殿,身穿吉服的12名讀卷官各拿著一份自認為最好的試卷伺立於文華門外侯旨。等憲宗就座,傳命讀卷官進殿,各官才小跑至丹陛前,行叩頭禮。入殿之後,分東西立。於謙進讀完,司禮監接過試卷,放置禦案上,叩頭畢,起身回班;然後依次進讀,三卷為一輪,如果皇帝沒有喊停,就要再次讀下去,等他喊停,各官奉旨,執卷同至禦前下跪。司禮監官依次接過試卷,放置到禦案上,各官叩頭起,列班。傳旨各官退,出至丹陛,行叩頭禮畢,出至文華門外等候。
景帝很快選定名次,取筆批了前三名,傳諭讀卷官進來,將其餘各卷交由內閣決定名次,賜讀卷官宴,宴畢賜鈔。酒足飯飽的讀卷官們退到東閣拆看第二甲、三甲的試卷。逐一抄寫名次,封送到內閣填寫皇榜。
次日在中極殿舉行傳臚儀式。文武百官整齊肅立於中極殿內,鍾鼓未鳴。先開左掖門,讀卷及提調並執事官到中極殿門外。吉時到,景帝具皮弁服升座。百官進殿朝賀畢,分列左右。讀一甲三卷者執卷立於東,其餘讀卷官立於西。眾讀卷官跪奏拆卷,聖旨準奏,起身鞠躬。今年第一名柯潛,其次劉昇、王與,二甲第一吳匯、三甲第一曹衡。
接著就是發榜,新狀元帶著進士到長安左門外觀榜,然後順天府尹用傘蓋從儀,送狀元回府;當晚,宴進士於禮部,命陳懋侍宴。
接下來幾天,賜寶鈔、上表謝恩,詣國子監、文廟行釋菜禮,然後正式授官,第一甲進士柯潛為翰林院修撰,劉昇、王與為編修,接著,吳匯等28人為庶吉士,俱於東閣讀書。
景帝回宮興高采烈的說此次選了一大批俊才,汪舜華也很配合的恭喜。但不管是景帝,還是汪舜華,都沒有想到,這次科考,其實是質量相當高的一屆,產生了一大批國家肱骨棟樑,學者柯潛、楊守陳,良臣林鶚、秦紘、鍾同,還有四位兵部尚書馬文升、徐廷璋、餘子俊,以及王越。
不知道也不要緊,景帝很高興的說起了殿試時的小插曲:有個叫王越的貢生寫著寫著,不知怎麽突然颳起一陣旋風,居然把他的試卷颳走了。還是他親自下旨,再給他一份試卷,才讓他答完。
景帝其實隻是當成一件笑話來說,但汪舜華卻張大了嘴——王越,那可是相當有名的。以前逛論壇,看到他被人稱作明朝中期第一名將,成化年間所有拿的出手的戰役尤其是外戰,基本上都是他的手筆,貌似北方那個什麽汗的那彪悍的老婆,也是他幹掉的?他也是明朝因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的兩個,一個是老熟人王驥,另外一個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
真是棟樑之才啊。汪舜華想著,果然沒事多看書還是有用的,當年那帖子貌似是爭論明憲宗和孝宗到底誰比較優秀,結果有人提到了王越是難得的將才;後來在另外一個帖子裏,有人說因為有王越,所以不能把憲宗給換了,否則成化犁庭就沒了;這才知道那個和萬貞兒談戀愛的憲宗原來不是不管事,甚至比他的癡情兒子還要靠譜一點。
此前,巡按禦史塗謙奏:永樂初嚐取進士曾棨等二十八人為庶吉士,儲養教育,自後相繼蔚為名臣。乞將今科進士中,選其材質英敏、文詞優贍者,俾進學中秘,仍命文學大臣提調勸課,成其才器,以待任用。
景帝很是嘉許,於是讓陳循等辦理,連同三位鼎甲,俱於東閣讀書,給紙筆飲饌膏燭第宅,悉如永樂初例。
這些事還沒有料理完,就接到給事中林聰的彈章,彈劾皇後的父親汪泉縱家奴楊俊等占武清縣官田民田六千餘頃,及招納無藉禁民樵採,擅榷商賈貨等罪,乞治之。
景帝皺了皺眉頭,沒有理會;林聰等繼續上書,強烈要求懲治汪家,否則有損皇後聲譽;景帝這才讓戶部勘其所占田畝,林聰等堅持要將楊俊等下獄。
景帝沒有理會。
隻是事情鬧得實在太大,很快汪舜華就知道了,她實在沒有想到,汪家父子竟然如此大膽,一口氣鯨吞了2000多頃土地!
明朝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也就是說,汪家一口氣鯨吞了20多萬畝土地!
即便刨開古今度量的差異,這仍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至少汪舜華想像不出來,這到底是多大一片地方。
她不禁拍案而起:知道汪家不省心,沒想到居然這樣吃相難看!這才什麽時候,就敢一口氣吃掉20萬畝土地,再不剎住這股風氣,那還了得!
馬上把汪家父子叫進宮來大罵了一通,汪瑛開始不承認,說是林聰胡亂告狀;汪舜華冷笑了一聲,到底是不是,聖上已經派人去勘察,很快就會有結果。
汪泉這才鬆了口,殿下,臣知道你賢德,你總要為家裏考慮。家裏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要吃飯。
汪舜華果斷截住話頭,賢德?你怕是認為我閑的沒事吧?我竟不知道,我不做皇後,汪家上下就餓死了?你養了多少人,一口氣吃了20多萬畝土地,真不怕撐死!
盡管是君臣,也是父女,汪瑛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汪舜華會這樣對他說話,愣愣的回不過神。
汪舜華實在是痛心疾首,她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沒想到汪家真的膽大了上天!——她現在十分有理由懷疑,歷史上景帝之所以廢後,就是汪家這群不爭氣的親戚鬧的,吃相太難看了!
我跟你們說了多少次,要老老實實循規蹈矩,就是聽不進去!汪家有祖上的功勞,聖上也很體貼眷顧你們,去年賞了皇莊,又封了伯爵,你們該知足了,怎麽填不飽呢?你們以為我容易,還是聖上容易?難道他做了皇帝,天下就都是他的嗎?你們當太上皇是什麽,當文武官員是什麽?我還沒能耐到可以橫著走呢,你們倒是先上天了!
孕婦本來就容易激動,汪舜華這些日子又高度緊張,自然口氣很不好,大罵了一通,然後就覺得腹痛難忍,劉金等慌了,趕緊吩咐傳太醫,汪泉父子也嚇壞了,本來以為皇後說一頓就過去了,誰知道鬧成這樣,連忙磕頭請罪,然而汪舜華根本沒法聽他們說話了。
太醫很快趕過來,說是動了胎氣,沒有大礙,隻是需要靜養;景帝正在和於謙、王直等人商量軍機要事,聽後宮來人奏報說皇後動了胎氣,大驚失色,連忙起身回宮。
於謙等人麵麵相覷:汪皇後是因為被拂了麵子生氣嗎?
當然不是。
景帝匆忙到坤寧宮,看到嶽父父子跪在地上,也沒心思多想;進屋看到汪舜華躺在床上大喘氣,滿頭都是汗,連忙過去扶著她,梓童,到底怎麽了?怎麽動了胎氣?你們怎麽伺候皇後的?
語氣帶著怒,劉金等連忙跪下。
汪舜華忍著痛,不關他們的事,不要怪他們。
劉金等這才起來,眼觀鼻鼻觀心,裝死。
景帝看到屋外跪著的嶽父父子,這才想起來,是為了武清田地的事?你現在安胎要緊,別的不要操心。我讓戶部回來,等以後再說。
聖上,汪舜華勉強支起身子,我肚子裏的孩子固然要緊,但百姓的冷暖、聖上的名聲更加要緊。我實在沒有想到,汪家竟然這樣大膽,一口氣兼併了20多萬畝土地,如果不馬上製止這種行為,他們以後還會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汪瑛父子聽清楚了,馬上磕頭,娘娘息怒,臣再也不敢了。
汪舜華臉色很冷,不敢?你們有什麽不敢的!我跟你說了多少次,要循規蹈矩,謹慎從事。你們可曾有一句放在心上!
汪瑛真的嚇壞了,連汪泉也變了臉色,連連磕頭請罪。
景帝也冷著臉,雖然在朝上他沒有發作,但心裏其實不是沒有想法,那是2000多頃土地!本來這些年流民問題就很嚴重,大肆兼併土地的問題日漸突出,去年說到財政問題,大臣就強烈要求嚴禁土地兼併,沒想到汪家竟然頂風作案!隻是想到汪舜華苦心孤詣的為他謀劃,現在又懷了身孕,不好發作;沒想到汪皇後自己先發火了。
一邊是心疼,老婆果然賢惠;一邊是憤怒,動了胎氣,萬一孩子有什麽不好,誰擔當得起!
因此趁著汪舜華大喘氣的功夫,他也破口大罵了一通,把汪泉汪瑛嚇得連連磕頭請罪。
景帝看著汪舜華臉色慘白,到底心疼老婆,於是安慰她,讓汪家把土地退還,也就是了。
汪舜華搖頭,這連罰酒三杯都算不上。如果鯨吞了這麽多土地不受到懲罰,那麽別人肯定也會一哄而上;如果皇後的父親可以為所欲為,那麽太後貴妃公侯伯駙馬大臣是不是也可以?長此以往,必然是民不聊生,國將不國。
景帝沉默了,作為皇帝,他自然知道這個風氣一開,必然群起效仿,敗壞社會風氣。
於是他冷著臉,那就罰固安伯俸祿一年,將楊俊等有關人員問罪,以儆效尤。
汪舜華閉了眼,聖上處置便是。
汪瑛等人奪爵下獄都不為過,但畢竟是她的父親,汪家丟臉,她也抬不起頭來,而且做得太過分,不僅汪家離心離德,別人也會認為她故意賣直沽名,包藏禍心。
皇後難為,賢後更難為。
突然想起一件事,等事情查清楚後,那個舉報的林聰,一定要重賞,這樣群臣才敢積極建言。
景帝點頭,汪舜華於是命劉金傳旨,等事情查清楚後,賞林聰金二十兩,銀五十兩,絹一百匹。
——林聰是什麽人,她其實不知道,隻是想到了長孫皇後獎勵魏徵的典故;汪家做出了這樣的醜事,百官肯定會議論,隻有這樣,才能修復自己的形象,平復輿論。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皇後這樣震怒,戶部的動作也很麻利,比歷史上快了近一個月,四月初就拿出來,林聰所奏並不完全屬實,因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2000多頃,而是12320頃!120多萬畝土地!此外,還有私抽柴葦三萬餘。
汪舜華氣壞了,這是真的要上天啊!
這回自然不僅是閑住思過,而是直接剝奪了汪瑛的爵位,四個弟弟全部免官,在家閉門思過;所有土地,全部退回原主;同時捉拿楊俊等人,判了死刑,以皇後即將臨盆,杖一百,發配遼東;其他有關涉案人員,一律嚴懲;舉報的林聰則連升三級,破格提拔為督察院右僉都禦史。
不僅是林聰呆了,所有的朝臣都傻了,畢竟最初景帝的處理態度很是曖昧,都知道皇後臨盆在即,後麵又動了胎氣,搞不好會遷怒,誰知道竟是這樣的結果!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皇帝雖然尊重皇後,但是輕重緩急還是能分得清楚的。
林聰還沒回到辦公室,就聽說皇後宮裏的大太監來傳旨,賞賜金銀絹帛,並勉勵他:聖上將效法聖君,開張聖聽,卿當進思竭誠、退思補過,直詞正諫、論道佐時,將順其美、規救其惡,不可怠慢。
林聰傻了,還要推辭,劉金笑道,你且收下吧,這是皇後特意賞的,聖上也知道。她囑託你要一如既往,不必有所顧忌。
林聰磕頭謝恩。
眾人也都麵麵相覷:皇後還真的是賢後啊。
汪舜華並不知道,林聰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林聰字季聰,號見庵,年三十七,福建寧德人。正統四年進士,官刑科給事中。土木之變後,林聰多次上疏,抨擊宦官擅政;歷史上,代宗廢皇太子,立己子為太子,眾人唯唯,獨林聰認為不可。也先放還太上皇,代宗欲薄接禮,獨林聰請求備鑾接回,並要求將王振亂政與黨惡之罪昭示天下。林聰剛正不阿、聲望日隆,遭人嫉恨。禦史黃溥等彈劾林聰死罪,後在大學士高穀、禮部尚書胡瀅等人挽救下,貶國子學正。太上皇復位,升左僉都禦史。受命前往山東賑饑,開倉濟民,救活128萬人。回朝升右副都禦史;鑑於苛刑峻法下冤獄不斷,上《乞緩重獄疏》,提出春判秋決的主張,使死刑犯得有時間上訴覆審,減少冤獄。曹欽謀反,官府鎮壓時累及無辜,林聰急令製止,並為無辜者辯冤。成化二年,江淮饑荒,林聰前往賑災,回京後升任右都禦史;後來巡撫大同,整飭軍務,加強邊備。因積勞成病,於成化八年辭官。兩年後,病癒後應召,掌南京都察院事。成化十三年,升任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雖已年過六旬,但仍夙夜匪懈,詳核案件,為蒙冤的死囚平反,總數不下200人。成化十五年,與宦官汪直、定西侯蔣琬往遼東查辦案件。三年後,病逝於任上,享年六十八歲。朝廷誥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諡莊敏。
東風吹雪弄餘寒,樸或歌來興未闌。
聖世誰雲輕冷職,菲林元不稱言官。
蠹芸香暖圖書靜,爐篆煙銷午漏殘。
自笑此身宜懶散,敝冠塵土不須彈。
——林聰《書懷》
同一天,景帝禦奉天門策試舉人吳匯等。製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農黃帝,德莫如堯舜,功莫如禹湯文武。此數聖人者,萬世仰之不能易也。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之事著於易,禹湯文武之跡存乎書。其所以為道為德為功者,朕欲究其心術之精微,其推以治教養天下。所尚雖殊,然不出乎耕桑、貢賦、學校、禮樂、征代、刑辟之外。朕欲參其製作之會通,夫無所酌於古,將何以準於今。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拳拳於心,亦惟以古聖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養自勵。茲欲盡驅天下遊談之惰,以事耕桑,使各衣食其力。盡約天下浮冗之徵,以歸貢賦,使學校、使各復還其善。盡陶天下粗鄙之陋,以由禮樂,使各移易其俗,而無或違於教。盡作天下庸怯之兵,以奮征伐,使各銷沮其凶。盡化天下爭斷之訟,以遠刑辟,使各崇尚其恥,而無或外於治。皆何施而可也。施之有效,民得治教養矣。於古聖人之道德功有可以庶幾乎。伏羲神農黃帝曰皇、堯舜曰帝、禹湯文武曰王,其稱號之所以異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養有隆替而然乎。茲欲措天下之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稱惟一,而無隆殺之別,亦必有其道乎。子大夫習之於師而得之於已,宜無不悉其說者,今茲承有司賓興而來,其具為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是景帝第一次主持殿試,自然格外認真。這個題目,是他深思熟慮,和於謙等人反覆商量後拿出來的。既是宣言書,也是動員令。
一般來說,殿試皇帝也就露個臉,但這回景帝很有興致的從頭看到尾,當然期間還要繼續處理政務,主要是今年確實天旱,於是命總督大同糧儲侍郎並巡按禦史等官,給官銀八千兩,同總兵官委官領赴有收地方糴買穀種,均散貧難軍餘,及時播種;同時,減四川永寧宣撫司稅課局鈔本局原額歲辦。
殿試結束,讀卷官們連夜批閱試捲去了,景帝卻把於謙請過來商量軍機要事,撫寧伯朱謙去世,宣府沒有主將,絕對不行。商量了半天,命宣府左參將右都督紀廣佩鎮朔將軍印,充副總兵;都指揮使楊能升都督僉事,充左參將,鎮守宣府。
第二天,景帝駕幸文華殿,身穿吉服的12名讀卷官各拿著一份自認為最好的試卷伺立於文華門外侯旨。等憲宗就座,傳命讀卷官進殿,各官才小跑至丹陛前,行叩頭禮。入殿之後,分東西立。於謙進讀完,司禮監接過試卷,放置禦案上,叩頭畢,起身回班;然後依次進讀,三卷為一輪,如果皇帝沒有喊停,就要再次讀下去,等他喊停,各官奉旨,執卷同至禦前下跪。司禮監官依次接過試卷,放置到禦案上,各官叩頭起,列班。傳旨各官退,出至丹陛,行叩頭禮畢,出至文華門外等候。
景帝很快選定名次,取筆批了前三名,傳諭讀卷官進來,將其餘各卷交由內閣決定名次,賜讀卷官宴,宴畢賜鈔。酒足飯飽的讀卷官們退到東閣拆看第二甲、三甲的試卷。逐一抄寫名次,封送到內閣填寫皇榜。
次日在中極殿舉行傳臚儀式。文武百官整齊肅立於中極殿內,鍾鼓未鳴。先開左掖門,讀卷及提調並執事官到中極殿門外。吉時到,景帝具皮弁服升座。百官進殿朝賀畢,分列左右。讀一甲三卷者執卷立於東,其餘讀卷官立於西。眾讀卷官跪奏拆卷,聖旨準奏,起身鞠躬。今年第一名柯潛,其次劉昇、王與,二甲第一吳匯、三甲第一曹衡。
接著就是發榜,新狀元帶著進士到長安左門外觀榜,然後順天府尹用傘蓋從儀,送狀元回府;當晚,宴進士於禮部,命陳懋侍宴。
接下來幾天,賜寶鈔、上表謝恩,詣國子監、文廟行釋菜禮,然後正式授官,第一甲進士柯潛為翰林院修撰,劉昇、王與為編修,接著,吳匯等28人為庶吉士,俱於東閣讀書。
景帝回宮興高采烈的說此次選了一大批俊才,汪舜華也很配合的恭喜。但不管是景帝,還是汪舜華,都沒有想到,這次科考,其實是質量相當高的一屆,產生了一大批國家肱骨棟樑,學者柯潛、楊守陳,良臣林鶚、秦紘、鍾同,還有四位兵部尚書馬文升、徐廷璋、餘子俊,以及王越。
不知道也不要緊,景帝很高興的說起了殿試時的小插曲:有個叫王越的貢生寫著寫著,不知怎麽突然颳起一陣旋風,居然把他的試卷颳走了。還是他親自下旨,再給他一份試卷,才讓他答完。
景帝其實隻是當成一件笑話來說,但汪舜華卻張大了嘴——王越,那可是相當有名的。以前逛論壇,看到他被人稱作明朝中期第一名將,成化年間所有拿的出手的戰役尤其是外戰,基本上都是他的手筆,貌似北方那個什麽汗的那彪悍的老婆,也是他幹掉的?他也是明朝因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的兩個,一個是老熟人王驥,另外一個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
真是棟樑之才啊。汪舜華想著,果然沒事多看書還是有用的,當年那帖子貌似是爭論明憲宗和孝宗到底誰比較優秀,結果有人提到了王越是難得的將才;後來在另外一個帖子裏,有人說因為有王越,所以不能把憲宗給換了,否則成化犁庭就沒了;這才知道那個和萬貞兒談戀愛的憲宗原來不是不管事,甚至比他的癡情兒子還要靠譜一點。
此前,巡按禦史塗謙奏:永樂初嚐取進士曾棨等二十八人為庶吉士,儲養教育,自後相繼蔚為名臣。乞將今科進士中,選其材質英敏、文詞優贍者,俾進學中秘,仍命文學大臣提調勸課,成其才器,以待任用。
景帝很是嘉許,於是讓陳循等辦理,連同三位鼎甲,俱於東閣讀書,給紙筆飲饌膏燭第宅,悉如永樂初例。
這些事還沒有料理完,就接到給事中林聰的彈章,彈劾皇後的父親汪泉縱家奴楊俊等占武清縣官田民田六千餘頃,及招納無藉禁民樵採,擅榷商賈貨等罪,乞治之。
景帝皺了皺眉頭,沒有理會;林聰等繼續上書,強烈要求懲治汪家,否則有損皇後聲譽;景帝這才讓戶部勘其所占田畝,林聰等堅持要將楊俊等下獄。
景帝沒有理會。
隻是事情鬧得實在太大,很快汪舜華就知道了,她實在沒有想到,汪家父子竟然如此大膽,一口氣鯨吞了2000多頃土地!
明朝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也就是說,汪家一口氣鯨吞了20多萬畝土地!
即便刨開古今度量的差異,這仍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至少汪舜華想像不出來,這到底是多大一片地方。
她不禁拍案而起:知道汪家不省心,沒想到居然這樣吃相難看!這才什麽時候,就敢一口氣吃掉20萬畝土地,再不剎住這股風氣,那還了得!
馬上把汪家父子叫進宮來大罵了一通,汪瑛開始不承認,說是林聰胡亂告狀;汪舜華冷笑了一聲,到底是不是,聖上已經派人去勘察,很快就會有結果。
汪泉這才鬆了口,殿下,臣知道你賢德,你總要為家裏考慮。家裏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要吃飯。
汪舜華果斷截住話頭,賢德?你怕是認為我閑的沒事吧?我竟不知道,我不做皇後,汪家上下就餓死了?你養了多少人,一口氣吃了20多萬畝土地,真不怕撐死!
盡管是君臣,也是父女,汪瑛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汪舜華會這樣對他說話,愣愣的回不過神。
汪舜華實在是痛心疾首,她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沒想到汪家真的膽大了上天!——她現在十分有理由懷疑,歷史上景帝之所以廢後,就是汪家這群不爭氣的親戚鬧的,吃相太難看了!
我跟你們說了多少次,要老老實實循規蹈矩,就是聽不進去!汪家有祖上的功勞,聖上也很體貼眷顧你們,去年賞了皇莊,又封了伯爵,你們該知足了,怎麽填不飽呢?你們以為我容易,還是聖上容易?難道他做了皇帝,天下就都是他的嗎?你們當太上皇是什麽,當文武官員是什麽?我還沒能耐到可以橫著走呢,你們倒是先上天了!
孕婦本來就容易激動,汪舜華這些日子又高度緊張,自然口氣很不好,大罵了一通,然後就覺得腹痛難忍,劉金等慌了,趕緊吩咐傳太醫,汪泉父子也嚇壞了,本來以為皇後說一頓就過去了,誰知道鬧成這樣,連忙磕頭請罪,然而汪舜華根本沒法聽他們說話了。
太醫很快趕過來,說是動了胎氣,沒有大礙,隻是需要靜養;景帝正在和於謙、王直等人商量軍機要事,聽後宮來人奏報說皇後動了胎氣,大驚失色,連忙起身回宮。
於謙等人麵麵相覷:汪皇後是因為被拂了麵子生氣嗎?
當然不是。
景帝匆忙到坤寧宮,看到嶽父父子跪在地上,也沒心思多想;進屋看到汪舜華躺在床上大喘氣,滿頭都是汗,連忙過去扶著她,梓童,到底怎麽了?怎麽動了胎氣?你們怎麽伺候皇後的?
語氣帶著怒,劉金等連忙跪下。
汪舜華忍著痛,不關他們的事,不要怪他們。
劉金等這才起來,眼觀鼻鼻觀心,裝死。
景帝看到屋外跪著的嶽父父子,這才想起來,是為了武清田地的事?你現在安胎要緊,別的不要操心。我讓戶部回來,等以後再說。
聖上,汪舜華勉強支起身子,我肚子裏的孩子固然要緊,但百姓的冷暖、聖上的名聲更加要緊。我實在沒有想到,汪家竟然這樣大膽,一口氣兼併了20多萬畝土地,如果不馬上製止這種行為,他們以後還會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汪瑛父子聽清楚了,馬上磕頭,娘娘息怒,臣再也不敢了。
汪舜華臉色很冷,不敢?你們有什麽不敢的!我跟你說了多少次,要循規蹈矩,謹慎從事。你們可曾有一句放在心上!
汪瑛真的嚇壞了,連汪泉也變了臉色,連連磕頭請罪。
景帝也冷著臉,雖然在朝上他沒有發作,但心裏其實不是沒有想法,那是2000多頃土地!本來這些年流民問題就很嚴重,大肆兼併土地的問題日漸突出,去年說到財政問題,大臣就強烈要求嚴禁土地兼併,沒想到汪家竟然頂風作案!隻是想到汪舜華苦心孤詣的為他謀劃,現在又懷了身孕,不好發作;沒想到汪皇後自己先發火了。
一邊是心疼,老婆果然賢惠;一邊是憤怒,動了胎氣,萬一孩子有什麽不好,誰擔當得起!
因此趁著汪舜華大喘氣的功夫,他也破口大罵了一通,把汪泉汪瑛嚇得連連磕頭請罪。
景帝看著汪舜華臉色慘白,到底心疼老婆,於是安慰她,讓汪家把土地退還,也就是了。
汪舜華搖頭,這連罰酒三杯都算不上。如果鯨吞了這麽多土地不受到懲罰,那麽別人肯定也會一哄而上;如果皇後的父親可以為所欲為,那麽太後貴妃公侯伯駙馬大臣是不是也可以?長此以往,必然是民不聊生,國將不國。
景帝沉默了,作為皇帝,他自然知道這個風氣一開,必然群起效仿,敗壞社會風氣。
於是他冷著臉,那就罰固安伯俸祿一年,將楊俊等有關人員問罪,以儆效尤。
汪舜華閉了眼,聖上處置便是。
汪瑛等人奪爵下獄都不為過,但畢竟是她的父親,汪家丟臉,她也抬不起頭來,而且做得太過分,不僅汪家離心離德,別人也會認為她故意賣直沽名,包藏禍心。
皇後難為,賢後更難為。
突然想起一件事,等事情查清楚後,那個舉報的林聰,一定要重賞,這樣群臣才敢積極建言。
景帝點頭,汪舜華於是命劉金傳旨,等事情查清楚後,賞林聰金二十兩,銀五十兩,絹一百匹。
——林聰是什麽人,她其實不知道,隻是想到了長孫皇後獎勵魏徵的典故;汪家做出了這樣的醜事,百官肯定會議論,隻有這樣,才能修復自己的形象,平復輿論。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皇後這樣震怒,戶部的動作也很麻利,比歷史上快了近一個月,四月初就拿出來,林聰所奏並不完全屬實,因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2000多頃,而是12320頃!120多萬畝土地!此外,還有私抽柴葦三萬餘。
汪舜華氣壞了,這是真的要上天啊!
這回自然不僅是閑住思過,而是直接剝奪了汪瑛的爵位,四個弟弟全部免官,在家閉門思過;所有土地,全部退回原主;同時捉拿楊俊等人,判了死刑,以皇後即將臨盆,杖一百,發配遼東;其他有關涉案人員,一律嚴懲;舉報的林聰則連升三級,破格提拔為督察院右僉都禦史。
不僅是林聰呆了,所有的朝臣都傻了,畢竟最初景帝的處理態度很是曖昧,都知道皇後臨盆在即,後麵又動了胎氣,搞不好會遷怒,誰知道竟是這樣的結果!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皇帝雖然尊重皇後,但是輕重緩急還是能分得清楚的。
林聰還沒回到辦公室,就聽說皇後宮裏的大太監來傳旨,賞賜金銀絹帛,並勉勵他:聖上將效法聖君,開張聖聽,卿當進思竭誠、退思補過,直詞正諫、論道佐時,將順其美、規救其惡,不可怠慢。
林聰傻了,還要推辭,劉金笑道,你且收下吧,這是皇後特意賞的,聖上也知道。她囑託你要一如既往,不必有所顧忌。
林聰磕頭謝恩。
眾人也都麵麵相覷:皇後還真的是賢後啊。
汪舜華並不知道,林聰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林聰字季聰,號見庵,年三十七,福建寧德人。正統四年進士,官刑科給事中。土木之變後,林聰多次上疏,抨擊宦官擅政;歷史上,代宗廢皇太子,立己子為太子,眾人唯唯,獨林聰認為不可。也先放還太上皇,代宗欲薄接禮,獨林聰請求備鑾接回,並要求將王振亂政與黨惡之罪昭示天下。林聰剛正不阿、聲望日隆,遭人嫉恨。禦史黃溥等彈劾林聰死罪,後在大學士高穀、禮部尚書胡瀅等人挽救下,貶國子學正。太上皇復位,升左僉都禦史。受命前往山東賑饑,開倉濟民,救活128萬人。回朝升右副都禦史;鑑於苛刑峻法下冤獄不斷,上《乞緩重獄疏》,提出春判秋決的主張,使死刑犯得有時間上訴覆審,減少冤獄。曹欽謀反,官府鎮壓時累及無辜,林聰急令製止,並為無辜者辯冤。成化二年,江淮饑荒,林聰前往賑災,回京後升任右都禦史;後來巡撫大同,整飭軍務,加強邊備。因積勞成病,於成化八年辭官。兩年後,病癒後應召,掌南京都察院事。成化十三年,升任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雖已年過六旬,但仍夙夜匪懈,詳核案件,為蒙冤的死囚平反,總數不下200人。成化十五年,與宦官汪直、定西侯蔣琬往遼東查辦案件。三年後,病逝於任上,享年六十八歲。朝廷誥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諡莊敏。
東風吹雪弄餘寒,樸或歌來興未闌。
聖世誰雲輕冷職,菲林元不稱言官。
蠹芸香暖圖書靜,爐篆煙銷午漏殘。
自笑此身宜懶散,敝冠塵土不須彈。
——林聰《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