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話他不能公開說,否則汪舜華固然千夫所指,他自己也難逃同黨嫌疑;於是隻好強打起精神繼續處理政務。
昨天打死了王振的餘黨,王振的家產也在緊張查抄,眾人心中的濁氣一掃而空,開始聚精會神的思考如何禦敵的問題。
陳鎰首先匯報昨天會同督察院、戶部、錦衣衛查抄王振及其餘黨家產的情況,幾百號人折騰了一晚上,總算弄清楚了,得金銀六十庫,玉盤數以百計,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株,其他各種珍玩無數;其他王山等人家產也不少。
郕王呆了,他拿著清單,眼前的文字一直飛。
真的沒想到,王振居然這樣有錢,他這個親王簡直不夠看,他才當國多少年?
但現在,這些都不是重點。郕王下令,這些不義之財,全部充作軍費,用以撫恤傷亡將士,籌辦糧餉。眾人叩謝。
按照兵部尚書於謙的推薦,升都督楊洪為昌平伯、朱謙為右都督,遣右都禦史陳鎰往順天府通州等處撫安軍民,升閘官羅通為兵部員外郎,往居庸關;遣四川按察使曹泰往紫荊關,廣東左參議楊信民往白羊口,會同軍職守備關隘、撫恤軍民。
戶部又說,今歲運糧旗軍已留操備,然各軍初起程時不意久居,於此及至沿途遇淺盤剝,俱自陪辦;況今官覓車輛,車價高貴,既無從出,亦無軍裝號衣。乞令每軍原運三十石以上者,內除五石;不及石者,除四石五鬥,與作車錢,仍各除二石,與置衣裝,庶得糧儲易完,操備不誤。郕王點頭同意了,馬上就要九月了,北京天氣一天比一天冷,確實這是個大問題。
就在這時,天上月亮居然出現了,大白天的,太陽月亮一起出現,大家都呆了。
這不是什麽好天象。
郕王也動了一下。
這一天,也先裹挾英宗到了威寧海子。
郕王沒有回王府,專心留在宮裏料理政事。
第二天,接到伊王係沁源王妃黃氏的訃告,要遣官致祭營葬;升都督石亨為武清伯,充總兵官,管軍操練;召前大理寺少卿薛瑄、監察禦史程富乘傳詣京,這兩人都是曾經和王振硬抗過得,薛瑄還是當代名儒;同時令各路官軍來居庸關外駐劄,為京師聲援。
言官們繼續上表彈劾,這次對象換成了隨扈的公侯駙馬伯。鎮遠侯顧興祖等無謀無勇、不義不忠,受製奸臣,但求阿附,貽憂聖主,遂致蒙塵,流血成河,暴屍遍野,磔其屍不足以舒列聖在天之憤,食其肉不足以慰四海切齒之心。乞將各官明正典刑,籍沒家產;武臣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文臣尚書侍郎都禦史學士等官王佐等,同時扈從,並無協濟之功,未審存亡,難逃悖棄之罪。亦應挨究,以警其餘。
郕王嘆了口氣,沒有和歷史上一樣,申討這些人的責任,然後大度表示先這樣吧,又在廷臣堅持下將顧興祖下獄;那天英宗發怒的場景,一直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裏。
他擠出一個苦笑,王振擅權獨立,蒙蔽聖君,連孤也不得不口稱翁父,王妃汪氏為社稷計,懇請車駕不要輕出,聖上根本聽不進去;等她直陳王振罪惡,幾乎被處死,我兒也被其毒害。連我都不能保全妻子,更何況他人?算了吧。
眼淚掉了下來。
身為親王,不得不對一個太監禮敬三分,卻還是不能保全妻子。
屈辱、不甘、痛心。
百官聞言,麵麵相覷,都忍不住掉下淚來。
禮部尚書胡濙問,王妃還好嗎?世子的後事是否也該辦了?
郕王閉了眼睛,不說話。
百官都是唏噓感嘆。
胡濙於是奏道,世子乃是王妃嫡出,又值沖齡,如今已近十日,該準備後事了。
吏部尚書王直等人也這樣說,郕王這才點頭,這件事,就交給禮部去辦,如今大敵當前,一切喪儀從簡。
胡濙領旨。
這一天,也先裹挾英宗到了九十九個海子。
第二天,封靖江王府輔國將軍替偕第二庶子法澄為奉國將軍。
重點還是應敵。首先是人事,升吏部右侍郎趙新為本部尚書,仍於山東等處撫安軍民;升山東左布政使洪英、河南左布政使王來俱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仍食二品俸;山西布政使朱鑒為右副都禦史,俱仍於本處巡撫。
然後是堅持立場,諭昌平伯楊洪等,今得爾等差人送原來黃紙文書一張,眾辨此文委係詐偽,或復有文書與人來到,不問真偽,一切拒之,毋墮奸計。
接下來是車馬、運輸等各方麵的安排。
第二天,升禮部尚書胡濙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王直為太子太保,仍兼尚書。直再上啟懇辭,郕王說:國家多難,正當委任老成,不必固讓。
接下來又是人事調整,並發布殺敵宣言,安排後勤保障,順便下令罷各處收車船鈔。
這一天,英宗到了黑河。
第二天,安排完地方人事,就是令成安侯郭晟掌中軍都督府事,建平伯高遠掌左軍都督府事,駙馬都尉薛桓掌右軍都督府事。
接著,鎮守大同廣寧伯劉安上書,匯報了當天出城麵見英宗的情況。
英宗對他說:也先想將妹妹嫁給我,送我回京,仍然做皇帝。
又讓他麵見皇太後,朕雖虜中,身體無恙,若再遣使臣,多齎表裏物貨前來給賞,可得早回,如來遲,恐深入虜地。
媽的智障!
連郕王都想叫罵了,這樣的血海深仇,你還想著娶仇敵之妹?還想被也先送回來當皇帝,當他的傀儡皇帝嗎?還多給賞賜?不就是贖金嗎?你怎麽不想想這次損兵折將,朝廷損失多少,還有多少錢糧?再說,這些東西怎麽送出去?人家萬一趁機攻城怎麽辦?
郕王第一次覺得,他這哥哥,簡直腦子裏都是漿糊,這樣拎不清,為了活命連祖宗社稷、帝王臉麵都不顧了,還不如死了好!
他想到汪舜華的那句話,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強行收住思想,下旨:虜圍擁一人,稱是至尊,爾等俱出朝見,及與銀兩叚匹賞眾。此蓋虜寇設計詐誘爾等!爾等無知無謀,至於如此,朝廷用爾鎮守何為?中國惟知社稷為重,今後但有此等,不分真偽,爾等決不可聽信,以誤國家!近者虜寇詐誘楊洪三次,洪皆不聽。如爾等日後再聽詐誘,罪不容誅!
然後下令將此意遍諭沿邊諸將。
郕王不想廢話,下令取南京內庫所貯軍器三分之二,來備急用;同時下令籍沒王振黨羽太監郭敬、內官陳璵、內使唐童、欽天監正彭德清等家產,命當然也別要了。
他現在恨透了王振,隻可惜這孫子死了,那就把跟他有牽連的全部處死。
群臣同仇敵愾,自然是很贊成。
第二天,八月二十九日,郕王難得回府,今天長子入殮,無論如何,他也要回來看看。
也就是這一天,文武百官聯名向孫太後上表:聖駕北狩,皇太子幼沖,國勢危殆,人心洶湧。古雲: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定大計,以奠宗社。
昨天,左都禦史王文已經上表提過,今天是群臣聯名。
王文字千之,號簡齋,原名王強,京師束鹿人,永樂十九年進士,授監察禦史。父王緒,原籍鳳陽府霍邱縣,後入贅束鹿彭家。宣德末,宣宗賜名王文。英宗即位後,歷任陝西按察使、右副都禦史,兼寧夏巡撫、大理寺卿、右都禦史、左都禦史。歷史上,官至吏部尚書、少保、東閣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深得景帝寵信。英宗復位,把他和於謙一起處斬,兒子充軍。王文雖然含冤而死,但因為他一向刻薄固執,並在奉迎英宗還朝及景泰帝復儲等事上有違眾人,所以眾人並不同情。直到成化五年其子王宗彝伏闕替父陳冤,憲宗予以平反,特進太保,諡毅湣。
事到如今,孫太後也沒有辦法,兒子被俘了,孫子還小,她不懂軍務,兒媳婦更是整天隻知道哭,哭到讓她心慌;也隻有郕王能主持大事了,至於其他的,以後再說吧。
於是下旨:命郕王即皇帝位,禮部具儀,擇日以聞。
群臣到郕王府的時候,他正和王妃汪舜華一起安排兒子後事。
雖然上次不歡而散,但經過這麽些天沒日沒夜的折騰,郕王其實對兄長已經有了很大意見,尤其想到兒子的死,覺得這個哥哥簡直混帳之極;又看到汪舜華一副身無可戀的表情,實在感同身受。
因此,臉色好了很多。
汪舜華沒有注意丈夫的表情。她生性淡漠,沒想過結婚,也沒有期待什麽地老天荒,也沒有想一定要把基因傳下去的意思。但對這個前世今生兩輩子的第一個孩子,她不可能說沒有一點感情,尤其這孩子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又因為自己慘遭橫死。
喪子之痛,無以言表。
見濟才兩歲,還沒有立為世子,隻是大家都這樣稱呼而已;郕王本來想如果打贏了官司,能讓兒子以世子身份下葬,也就算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了;隻是昨天進宮稟告孫太後,順便說了左順門的事情,她猶豫了很久,見濟是被王振加害的,算是為國而死,就以親王之禮下葬吧。
古代沒有成年的孩子下葬,都是很簡單的,即便是皇親國戚也不例外;現在孫太後下旨,郕王憂勞國事,郕王妃直言進諫,嫡長子又係奸臣加害,著以親王禮下葬。
這就和別的皇子公主喪葬,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也正因為如此,禮儀相當繁瑣,光是找地方挖墳就要準備好些日子。按照正統十三年的規定,親王塋地五十畝,房十五間。
現在大軍壓境,各種事情又多,實在沒有功夫安排,但也不能這樣一直躺著,隻能先入殮,然後請點和尚道士做法。
隻是這些,都不過是給別人看的,孩子已經回不來了,而且以後如果就國,連到墳前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倆口子默默的看著下麵忙來忙去,都不做聲。
一切都收拾好,就準備蓋棺,汪舜華忍不住跑上前,扶棺痛哭。
聽說百官上門,郕王愣了一下,以為是來給兒子送別的,反正都這樣了,也顧上避嫌,於是招呼他們進來。
見濟還小,雖然偶爾跟父母進宮參加宮宴,但百官還真不熟悉。這會兒看著棺材裏的小小人兒,因為冰塊保鮮,還是最初的模樣,五官精緻,晶瑩剔透,想來如果沒有意外,也是個聰明伶俐的主兒,大家都忍不住落淚,同時請郕王、王妃節哀順變。
郕王還了禮,道謝。
棺材蓋上,汪舜華這才收住悲聲,默默飲泣。
但現在不是哭的時候。
太監金英宣布了孫太後的旨意,命郕王擇日即皇帝位。
汪舜華愣了一下,馬上回過神來,轉過頭,這一天到底是來了。
郕王卻驚呆了,他老半天才回過神來,雙目圓睜,聲音顫抖:你們這是做什麽?我有何才何德,敢當此重任!快退下,這事找別人去吧!
王直、於謙等人上前,再三勸說,懇求郕王以社稷為重。
郕王還是搖頭,不行,不行!皇太子在,卿等怎敢亂法?
群臣停頓了一下,麵麵相覷,但還是上前接著說:皇太後有命,殿下豈可固違?
兵部尚書於謙朗聲開口: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以慰人心。
他聲情悲壯,幾乎下淚,郕王也受到感染,猶豫良久,群臣一起上言,郕王這才點頭同意了。
百官伏地齊呼萬歲,郕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好在金英替他解圍,請郕王殿下立刻入宮覲見太後,商量大事。
郕王點頭,眾臣簇擁著出來,走到門口,突然聽見有人喊道殿下!
是汪舜華的聲音。
郕王回過頭,看她立在那裏,身形消瘦,憔悴不堪,神情悽然,心頭有點痛。
百官也看著她,隻怕郕王妃不答應,畢竟現在把郕王扶上去容易,以後萬一皇帝回來,可就難了;但是,於今隻有先顧眼前了。
汪舜華冷眼看了很久,她註定無法改變歷史,至少目前如此。
隻是看著郕王慌慌張張的模樣,盡管知道結果,還是有點不放心。
她看了郕王很久,終於說了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殿下保重。
她的聲音嘶啞,目光渙散,甚至沒有多餘的表情,仿佛已經沒有生氣的木偶,隻是不知怎的,臉上一陣冰涼。
郕王怔了一下,百官也很意外,連於謙也愣了一下。
郕王點頭,賢妻之言,孤王記住了。賢妻也保重。
他走到妻子身邊,摸摸她的麵頰,準備掉頭就走。
汪舜華終究不放心,又拽住了,卻不知道該說什麽,老半天才吐出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她看著站在郕王身邊的那個瘦弱的老人,應該就是男神於謙了。
於謙也看著汪舜華,有點不可置信。
郕王看了眼妻子,又看了眼於謙,點頭,在百官的簇擁下,頭也不回的走了。
汪舜華終於跌坐到了地上。
昨天打死了王振的餘黨,王振的家產也在緊張查抄,眾人心中的濁氣一掃而空,開始聚精會神的思考如何禦敵的問題。
陳鎰首先匯報昨天會同督察院、戶部、錦衣衛查抄王振及其餘黨家產的情況,幾百號人折騰了一晚上,總算弄清楚了,得金銀六十庫,玉盤數以百計,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株,其他各種珍玩無數;其他王山等人家產也不少。
郕王呆了,他拿著清單,眼前的文字一直飛。
真的沒想到,王振居然這樣有錢,他這個親王簡直不夠看,他才當國多少年?
但現在,這些都不是重點。郕王下令,這些不義之財,全部充作軍費,用以撫恤傷亡將士,籌辦糧餉。眾人叩謝。
按照兵部尚書於謙的推薦,升都督楊洪為昌平伯、朱謙為右都督,遣右都禦史陳鎰往順天府通州等處撫安軍民,升閘官羅通為兵部員外郎,往居庸關;遣四川按察使曹泰往紫荊關,廣東左參議楊信民往白羊口,會同軍職守備關隘、撫恤軍民。
戶部又說,今歲運糧旗軍已留操備,然各軍初起程時不意久居,於此及至沿途遇淺盤剝,俱自陪辦;況今官覓車輛,車價高貴,既無從出,亦無軍裝號衣。乞令每軍原運三十石以上者,內除五石;不及石者,除四石五鬥,與作車錢,仍各除二石,與置衣裝,庶得糧儲易完,操備不誤。郕王點頭同意了,馬上就要九月了,北京天氣一天比一天冷,確實這是個大問題。
就在這時,天上月亮居然出現了,大白天的,太陽月亮一起出現,大家都呆了。
這不是什麽好天象。
郕王也動了一下。
這一天,也先裹挾英宗到了威寧海子。
郕王沒有回王府,專心留在宮裏料理政事。
第二天,接到伊王係沁源王妃黃氏的訃告,要遣官致祭營葬;升都督石亨為武清伯,充總兵官,管軍操練;召前大理寺少卿薛瑄、監察禦史程富乘傳詣京,這兩人都是曾經和王振硬抗過得,薛瑄還是當代名儒;同時令各路官軍來居庸關外駐劄,為京師聲援。
言官們繼續上表彈劾,這次對象換成了隨扈的公侯駙馬伯。鎮遠侯顧興祖等無謀無勇、不義不忠,受製奸臣,但求阿附,貽憂聖主,遂致蒙塵,流血成河,暴屍遍野,磔其屍不足以舒列聖在天之憤,食其肉不足以慰四海切齒之心。乞將各官明正典刑,籍沒家產;武臣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文臣尚書侍郎都禦史學士等官王佐等,同時扈從,並無協濟之功,未審存亡,難逃悖棄之罪。亦應挨究,以警其餘。
郕王嘆了口氣,沒有和歷史上一樣,申討這些人的責任,然後大度表示先這樣吧,又在廷臣堅持下將顧興祖下獄;那天英宗發怒的場景,一直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裏。
他擠出一個苦笑,王振擅權獨立,蒙蔽聖君,連孤也不得不口稱翁父,王妃汪氏為社稷計,懇請車駕不要輕出,聖上根本聽不進去;等她直陳王振罪惡,幾乎被處死,我兒也被其毒害。連我都不能保全妻子,更何況他人?算了吧。
眼淚掉了下來。
身為親王,不得不對一個太監禮敬三分,卻還是不能保全妻子。
屈辱、不甘、痛心。
百官聞言,麵麵相覷,都忍不住掉下淚來。
禮部尚書胡濙問,王妃還好嗎?世子的後事是否也該辦了?
郕王閉了眼睛,不說話。
百官都是唏噓感嘆。
胡濙於是奏道,世子乃是王妃嫡出,又值沖齡,如今已近十日,該準備後事了。
吏部尚書王直等人也這樣說,郕王這才點頭,這件事,就交給禮部去辦,如今大敵當前,一切喪儀從簡。
胡濙領旨。
這一天,也先裹挾英宗到了九十九個海子。
第二天,封靖江王府輔國將軍替偕第二庶子法澄為奉國將軍。
重點還是應敵。首先是人事,升吏部右侍郎趙新為本部尚書,仍於山東等處撫安軍民;升山東左布政使洪英、河南左布政使王來俱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仍食二品俸;山西布政使朱鑒為右副都禦史,俱仍於本處巡撫。
然後是堅持立場,諭昌平伯楊洪等,今得爾等差人送原來黃紙文書一張,眾辨此文委係詐偽,或復有文書與人來到,不問真偽,一切拒之,毋墮奸計。
接下來是車馬、運輸等各方麵的安排。
第二天,升禮部尚書胡濙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王直為太子太保,仍兼尚書。直再上啟懇辭,郕王說:國家多難,正當委任老成,不必固讓。
接下來又是人事調整,並發布殺敵宣言,安排後勤保障,順便下令罷各處收車船鈔。
這一天,英宗到了黑河。
第二天,安排完地方人事,就是令成安侯郭晟掌中軍都督府事,建平伯高遠掌左軍都督府事,駙馬都尉薛桓掌右軍都督府事。
接著,鎮守大同廣寧伯劉安上書,匯報了當天出城麵見英宗的情況。
英宗對他說:也先想將妹妹嫁給我,送我回京,仍然做皇帝。
又讓他麵見皇太後,朕雖虜中,身體無恙,若再遣使臣,多齎表裏物貨前來給賞,可得早回,如來遲,恐深入虜地。
媽的智障!
連郕王都想叫罵了,這樣的血海深仇,你還想著娶仇敵之妹?還想被也先送回來當皇帝,當他的傀儡皇帝嗎?還多給賞賜?不就是贖金嗎?你怎麽不想想這次損兵折將,朝廷損失多少,還有多少錢糧?再說,這些東西怎麽送出去?人家萬一趁機攻城怎麽辦?
郕王第一次覺得,他這哥哥,簡直腦子裏都是漿糊,這樣拎不清,為了活命連祖宗社稷、帝王臉麵都不顧了,還不如死了好!
他想到汪舜華的那句話,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強行收住思想,下旨:虜圍擁一人,稱是至尊,爾等俱出朝見,及與銀兩叚匹賞眾。此蓋虜寇設計詐誘爾等!爾等無知無謀,至於如此,朝廷用爾鎮守何為?中國惟知社稷為重,今後但有此等,不分真偽,爾等決不可聽信,以誤國家!近者虜寇詐誘楊洪三次,洪皆不聽。如爾等日後再聽詐誘,罪不容誅!
然後下令將此意遍諭沿邊諸將。
郕王不想廢話,下令取南京內庫所貯軍器三分之二,來備急用;同時下令籍沒王振黨羽太監郭敬、內官陳璵、內使唐童、欽天監正彭德清等家產,命當然也別要了。
他現在恨透了王振,隻可惜這孫子死了,那就把跟他有牽連的全部處死。
群臣同仇敵愾,自然是很贊成。
第二天,八月二十九日,郕王難得回府,今天長子入殮,無論如何,他也要回來看看。
也就是這一天,文武百官聯名向孫太後上表:聖駕北狩,皇太子幼沖,國勢危殆,人心洶湧。古雲: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定大計,以奠宗社。
昨天,左都禦史王文已經上表提過,今天是群臣聯名。
王文字千之,號簡齋,原名王強,京師束鹿人,永樂十九年進士,授監察禦史。父王緒,原籍鳳陽府霍邱縣,後入贅束鹿彭家。宣德末,宣宗賜名王文。英宗即位後,歷任陝西按察使、右副都禦史,兼寧夏巡撫、大理寺卿、右都禦史、左都禦史。歷史上,官至吏部尚書、少保、東閣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深得景帝寵信。英宗復位,把他和於謙一起處斬,兒子充軍。王文雖然含冤而死,但因為他一向刻薄固執,並在奉迎英宗還朝及景泰帝復儲等事上有違眾人,所以眾人並不同情。直到成化五年其子王宗彝伏闕替父陳冤,憲宗予以平反,特進太保,諡毅湣。
事到如今,孫太後也沒有辦法,兒子被俘了,孫子還小,她不懂軍務,兒媳婦更是整天隻知道哭,哭到讓她心慌;也隻有郕王能主持大事了,至於其他的,以後再說吧。
於是下旨:命郕王即皇帝位,禮部具儀,擇日以聞。
群臣到郕王府的時候,他正和王妃汪舜華一起安排兒子後事。
雖然上次不歡而散,但經過這麽些天沒日沒夜的折騰,郕王其實對兄長已經有了很大意見,尤其想到兒子的死,覺得這個哥哥簡直混帳之極;又看到汪舜華一副身無可戀的表情,實在感同身受。
因此,臉色好了很多。
汪舜華沒有注意丈夫的表情。她生性淡漠,沒想過結婚,也沒有期待什麽地老天荒,也沒有想一定要把基因傳下去的意思。但對這個前世今生兩輩子的第一個孩子,她不可能說沒有一點感情,尤其這孩子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又因為自己慘遭橫死。
喪子之痛,無以言表。
見濟才兩歲,還沒有立為世子,隻是大家都這樣稱呼而已;郕王本來想如果打贏了官司,能讓兒子以世子身份下葬,也就算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了;隻是昨天進宮稟告孫太後,順便說了左順門的事情,她猶豫了很久,見濟是被王振加害的,算是為國而死,就以親王之禮下葬吧。
古代沒有成年的孩子下葬,都是很簡單的,即便是皇親國戚也不例外;現在孫太後下旨,郕王憂勞國事,郕王妃直言進諫,嫡長子又係奸臣加害,著以親王禮下葬。
這就和別的皇子公主喪葬,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也正因為如此,禮儀相當繁瑣,光是找地方挖墳就要準備好些日子。按照正統十三年的規定,親王塋地五十畝,房十五間。
現在大軍壓境,各種事情又多,實在沒有功夫安排,但也不能這樣一直躺著,隻能先入殮,然後請點和尚道士做法。
隻是這些,都不過是給別人看的,孩子已經回不來了,而且以後如果就國,連到墳前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倆口子默默的看著下麵忙來忙去,都不做聲。
一切都收拾好,就準備蓋棺,汪舜華忍不住跑上前,扶棺痛哭。
聽說百官上門,郕王愣了一下,以為是來給兒子送別的,反正都這樣了,也顧上避嫌,於是招呼他們進來。
見濟還小,雖然偶爾跟父母進宮參加宮宴,但百官還真不熟悉。這會兒看著棺材裏的小小人兒,因為冰塊保鮮,還是最初的模樣,五官精緻,晶瑩剔透,想來如果沒有意外,也是個聰明伶俐的主兒,大家都忍不住落淚,同時請郕王、王妃節哀順變。
郕王還了禮,道謝。
棺材蓋上,汪舜華這才收住悲聲,默默飲泣。
但現在不是哭的時候。
太監金英宣布了孫太後的旨意,命郕王擇日即皇帝位。
汪舜華愣了一下,馬上回過神來,轉過頭,這一天到底是來了。
郕王卻驚呆了,他老半天才回過神來,雙目圓睜,聲音顫抖:你們這是做什麽?我有何才何德,敢當此重任!快退下,這事找別人去吧!
王直、於謙等人上前,再三勸說,懇求郕王以社稷為重。
郕王還是搖頭,不行,不行!皇太子在,卿等怎敢亂法?
群臣停頓了一下,麵麵相覷,但還是上前接著說:皇太後有命,殿下豈可固違?
兵部尚書於謙朗聲開口: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以慰人心。
他聲情悲壯,幾乎下淚,郕王也受到感染,猶豫良久,群臣一起上言,郕王這才點頭同意了。
百官伏地齊呼萬歲,郕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好在金英替他解圍,請郕王殿下立刻入宮覲見太後,商量大事。
郕王點頭,眾臣簇擁著出來,走到門口,突然聽見有人喊道殿下!
是汪舜華的聲音。
郕王回過頭,看她立在那裏,身形消瘦,憔悴不堪,神情悽然,心頭有點痛。
百官也看著她,隻怕郕王妃不答應,畢竟現在把郕王扶上去容易,以後萬一皇帝回來,可就難了;但是,於今隻有先顧眼前了。
汪舜華冷眼看了很久,她註定無法改變歷史,至少目前如此。
隻是看著郕王慌慌張張的模樣,盡管知道結果,還是有點不放心。
她看了郕王很久,終於說了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殿下保重。
她的聲音嘶啞,目光渙散,甚至沒有多餘的表情,仿佛已經沒有生氣的木偶,隻是不知怎的,臉上一陣冰涼。
郕王怔了一下,百官也很意外,連於謙也愣了一下。
郕王點頭,賢妻之言,孤王記住了。賢妻也保重。
他走到妻子身邊,摸摸她的麵頰,準備掉頭就走。
汪舜華終究不放心,又拽住了,卻不知道該說什麽,老半天才吐出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她看著站在郕王身邊的那個瘦弱的老人,應該就是男神於謙了。
於謙也看著汪舜華,有點不可置信。
郕王看了眼妻子,又看了眼於謙,點頭,在百官的簇擁下,頭也不回的走了。
汪舜華終於跌坐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