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這個昏君腦子裏就是漿糊。


    受某部暢銷書的影響,汪順華曾經一度真的以為英宗是個好人,隻是被王振給哄了,直到某部電視劇熱播,論壇上罵聲一片,這才發現自己被坑了——明英宗,他既不是好皇帝,也不是什麽好人,而是一個十成十的坑貨!坑死人不償命的那種!


    一般人隻知道,這貨在土木堡之戰喪師辱國,葬送幾十萬大軍;復辟後殺害民族英雄於謙。前一件事一般推給王振,後一件事一般歸咎徐有貞。但如果沒有英宗的首肯,這兩個人想要達到目的,那是癡人說夢。


    幾十年後的程敏政說的非常直率:故竊以為肅湣公之死,雖出於亨,而主於柄臣之心,和於言官之口,裁於法吏之手,不誣也;首禍之罪,則通於天矣!《春秋》討賊,必先黨與,亦烏可緘默,而自異於孔氏之家法哉……


    跪在嶽飛墓前的有四個人,但是缺席的宋高宗,才真的是幕後主使。


    當然,王振和徐有貞既然幹了,就不要怕背鍋。


    但問題是,明英宗幹的奇葩事還有很多。最無恥的一件,就是被俘後,以皇帝身份叫守將開關獻城。這位昔日口含天憲的天子,不僅喪失了帝王的尊嚴,而且完全喪失了民族氣節,其行徑遠超過一般的漢奸。對不肯給他開關賣國的郭登,他竟銜恨在心,復辟後以此為罪,將之削爵流放,可見此人全無心肝。


    後代人評價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其中,絕對不包括明英宗。


    正統年間的種種,史家習慣將其歸咎於王振;然而復辟以後,這位仁兄也從來沒有痛定思痛,改過自新;而是變本加厲,大肆報復。


    他首先大規模清洗朝堂,報復眾多京師保衛戰的有功朝臣。包括兵部尚書於謙和內閣輔臣王文被同斬於市,德勝門之戰擊退也先的副總兵範廣被淩遲處死;內閣輔臣陳循、工部尚書江淵、刑部尚書俞士悅被發配流放,內閣輔臣蕭鎡、商輅,吏部尚書王直、右都禦史李實、右通政殷謙等罷職。至於景帝寵幸的宦官,則幾乎屠殺殆盡。


    如果說這是政治需要,也還說得過去,但接下來,他幹了一件是人都無法理解的事:為瓦剌太師也先立廟。在北京的西大市街石老娘胡同東口,建了一個廟,座南麵向北,當年車馬皆由廟之兩旁繞行。直到民國初年修馬路時,這個廟才被拆了。堂堂天子為胡虜酋長、敵國君主在京城立廟,尤其是南麵向北,這是古代臣子對君主的坐席!不知道土木堡陣亡的數十萬將士,幾十位殉國文武重臣,瓦剌入侵蹂躪河北、山西時慘死的幾十萬百姓,當做何是觀。當時左副都禦史羅琦曾因參劾王振黨羽被發配,聞知此事後雲朝廷失政,因此被捕死於獄中,其家中男性流放,婦女沒入浣衣局,類似因忤逆英宗而被處置的大臣,並不乏人。


    他在重用李賢之前,用的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輩又如何?石亨石彪叔侄驕縱不法,圖謀變亂;太監曹吉祥與其侄曹欽更公然在京師舉兵造反;他還重用錦衣衛逯杲、門達,推行特務統治。放縱他們納賄弄權,製造多起冤案。各地按察使、參政、巡按等大員因此被罷免和下獄無數,甚至連皇族宗親也不倖免。堂叔弋陽王朱奠壏,得罪錦衣衛,竟被誣陷與其母亂倫,他明知此事荒誕不經,還是下令冤殺朱奠壏母子,並焚其屍;就連他在瓦剌時相依為命的護駕功臣袁彬,也被拷打下獄,流放閑置。


    此外,荊襄地區的流民、河套地區的丟失,乃至滿清的崛起,無不與這位兩朝天子密切相關。


    這些人和事,汪舜華記得不那麽真切,但大體還是知道的,畢竟當時書和電視劇都太熱了。她真切的覺得,這貨恩怨不分,敵友不辨,是非不明,輕重不顧,為人則涼薄陰狠,為君則罪孽深重,更為異族侵略者叫門叩關,喪失民族氣節,不但不是個好皇帝,甚至不是任何意義上的好人;即便是加上停止嬪妃殉葬的善政和釋放建庶人這樣的小惠,依舊是大明朝兩百餘年間最差勁的皇帝,不用加之一。


    ——甚至在整個歷史上,這貨都是排的上號的昏君,號稱江山藥丸教左護法,僅次於秦二世胡亥,與北宋徽欽二帝等量齊觀,比桓靈二帝楊廣李治都差勁!跟阿鬥趙構互換人家朝代粉都不要的渣渣!


    ——文治武功都在最鼎盛時期的大明被他一手帶到亡國邊緣,沒讓他成為亡國之君的君臣都被他幹掉。如果不是根正苗紅的接班人,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這貨是敵人打進明朝內部的間諜。


    ——就是晉惠帝那個公認的大傻子,看到嵇康的兒子嵇紹挺身而出保護自己,還請求軍士不要殺他;戰事平息後,侍從要浣洗禦衣,還知道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神一樣的豬隊友!


    攤上這樣的最高領導人,真他娘的家國不幸!


    汪舜華想到論壇上的那句話:穿越到明朝,要麽穿越成明英宗,要麽幹掉明英宗。因為這貨實在太奇葩,僅次於胡亥那種千年一遇的超級大奇葩。


    汪舜華決定不跟這些人計較,反正她也管不了,早晚有這妖孽遭報應的一天。


    隻是……英宗這貨可是沒遭到什麽報應。


    誰讓人家有個好兒子呢?


    她吐了口氣,承光殿位置高,還是能看到外頭的燈火,突然想到閱兵時的一句流行語山河仍在,國泰民安;這盛世,如您所願。現在一架飛機都沒有,不知道自己走的時候會不會看到一點希望?


    一邊想著電視劇裏老喜歡說推出午門,斬首示眾的話,還是後來參觀故宮才知道午門是莊嚴神聖所在,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尤其正門平時隻有皇帝才能出入,大婚時皇後可以進一次,殿試狀元、榜眼、探花可以走一次,其他人都隻能從兩掖門出入,絕不會用來殺人,太膈應人了;不過想到故宮鬧鬼的傳說,心裏有些堵;轉念一想,明朝皇帝喜歡在這裏打大臣屁股,大才子楊慎和聖賢王守仁都曾經在那裏被拍過,還出過人命,說斬首似乎也不算冤枉,心裏更不舒服了。


    無可奈何,隻好到處亂看。其實西苑能看到的多是水麵,隻能憑藉想像。後代的北京和明朝有很多不同,包括長安街,明朝是不通的,有左右長安門。她聽郕王說過,這是百官上朝的必經之路,無論官居幾品,爵位多高,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門,經天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門前豎立一座巨大石碑,上麵刻有8個大字: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並有禁軍站崗。


    唯一可以允許騎馬是在金殿唱名後,黃榜捧出午門,在鼓樂禦杖導引下,經承天門穿過廣場,轉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起的龍棚內。由狀元率領新進士看榜,隨即由順天府尹給狀元插花、披紅綢,新進士騎上禦賜的高頭大馬,走過天街,以顯示皇恩浩蕩。隨後到順天府衙飲宴祝賀,這就是金殿傳臚。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門,因此,長安左門被稱作龍門。


    當然,作為親王,他還是有優待的,不用走那裏兜圈子,直接走東安門進東華門,近便很多。


    她心裏想著長安街被左右長安門截成幾段,實在不爽。心說幸好拆了,否則長安街還不知道堵成什麽樣子;想到梁思成的北京城牆下看夕陽很美,所以不能拆,當時就覺得酸,現在更覺得不合時宜了——國家當時貧困落後成那個鬼樣子,你不想著怎麽搞建設,倒想看夕陽,夕陽哪裏不能看?幾千年還沒看夠?——你哪怕說現在工業全放北京,以後汙染加劇又要搬出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者人員過度密集,北京城放不下,領導人估摸還要琢磨一下。


    汪舜華吸吸鼻子,不能這樣再想了,否則真有拆拆拆的潛質;又一想,我倒是想拆,有誰能讓我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