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向郕王稟告了剛才的情況,他微微點頭,稍事歇息,即便準備回門。
全套儀仗出宮,郕王在前,汪舜華在後,聽著外頭的鼓樂聲,她把頭靠在轎子上想,這輩子是不是真的隻能認命?
前麵回報,已經到汪府了。
汪舜華知道,今早內官已經將禮物至汪家。郕王也已經先到汪家。
汪瑛出迎,郕王先進門,他跟在女婿後麵;到中堂,郕王立東向西,汪瑛立西向東。
郕王向嶽父母行四拜禮,汪瑛夫婦立受兩拜、答兩拜。禮畢,郕王在堂中坐下。其餘親屬包括汪泉夫婦前來拜見,都要行四拜禮,郕王都坐著接受。
汪舜華的轎子在中堂前才放下,進了中堂,到父母前,行四拜禮。父母正麵坐受。前來拜見,就各敘家禮。
汪舜華暗暗擦了把冷汗,還好,雖然不喜歡汪家,但是要讓長輩給自己行禮,還真的擔不起。
隻是看著桂香懇求的眼神,她實在有點不忍心:或許可以試試?
行完禮已經差不多晌午,飯自然是要吃的,隻是汪舜華看著供用器皿尤其是桌上一堆光華閃閃的金銀器,沒來由的胃疼:
壺瓶一對,六十兩重;酒注一對,六十兩重;盂子一對,二十兩重;贄禮盤二麵,六十兩重;盤盞二副,二十兩重;托裏胡桃木碗四個,六十四兩重;楞邊胡桃木托子四個,五兩重;托裏胡桃木鍾子一對,一十一兩重;撒盞一對,八兩重;葫蘆盤盞一副,一十兩重;茶匙一雙,一兩重;匙一雙,五兩重;箸二雙,五兩重。
這些是金器。
果合一對,一百六十兩重;汁瓶二對,一百兩重;茶瓶一對,五十兩重;湯鼓四個,八十兩重;按酒楪一十二個,四十二兩重;果楪一十二個,三十兩重;菜楪一十二個,二十四兩重。
這些是銀器。
還有朱紅戧金大托盤二麵、朱紅戧金饅頭肉盤四個,都是漆器。
此外小車子一乘、紅紵絲車衣一副、紅平羅車衣一副、錦靠褥二個、紅素油絹雨衣一副、紅油儀仗木架二座,都是從宮裏帶出來的。
汪舜華心裏吐槽,朱元璋真是精力旺盛,給兒孫排字輩不算,居然連這些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正國當得,比自己這個正科還累;又想,都是好東西啊,可惜魂穿,隻能看看,就算有一天回去了,也帶不走;又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什麽都不能帶來什麽都不能帶走。
這樣一想,順心多了,禁不住多扒了兩口飯,連院子裏的羊叫都可以忽略了。
朱重八還真是實在,回門禮物都這麽實在:花銀三百兩、雜色紵絲三十二匹、北羊四隻、酒四十瓶、果四合。
放下碗的那一刻,汪舜華有點躊躇:婚禮結束了,但她在這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十年,沒有工作,沒有水電氣網絡手機空調,還要麵對森嚴的秩序和變幻莫測的時局,她該如何熬過去?
出門前,汪舜華總算回過神來,扯了扯郕王的袖子,卻不知道怎麽說。
郕王感覺到了,怎麽了?
汪舜華有點不好意思,隻能硬著頭皮,丫環桂香,自五歲就服侍妾身,這麽些年不離不棄的,很是捨不得;如今入宮,身邊也沒個熟悉的,想請殿下開恩,讓她也跟著入宮。
郕王笑笑,這是件小事。你是王妃,後院的事,你做主便了,不必知會我,何況原是你趁手的人,很該帶去讓她服侍。
汪舜華大喜,桂香也是驚喜過望,連忙出來拜謝;郕王看了眼她,以後你就好生服侍服侍王妃。
桂香連忙磕頭稱是。
郕王卻轉臉對汪舜華說,不過王府規矩多,可以先讓人教教。
汪舜華道謝,桂香磕頭。
郕王轉頭吩咐貼身太監陳符,他是宦官陳蕪的養子,自小服侍,剛才聽得真真切切,隻說殿下放心,便招呼心腹李德留下辦事。
回到王府,時間不算早,用過晚膳,沐浴更衣,就該歇息了。
隻是汪舜華看著郕王滿臉期待的從太監手裏接過避火圖,討賞似的跟她商量,你覺得哪個比較好?
看來今天還是太輕鬆了,居然有精神。汪舜華臉一下子紅透了,雖然這畫實在拙劣,讓經歷過無數電視電影雜誌洗禮的她實在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但看他眉飛色舞的解說,還是憋不住,強按住想笑的心思,鑽進他懷裏。
畫上的東西郕王這些天其實早就熟記於心了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馬上帳子就垂下來了。
第二天,汪舜華跟著郕王去仁壽宮向孫太後、吳太妃行禮,其實腿腳是不大舒服的;隻是看著郕王神清氣爽的,隻好跟上了。
出來的時候,汪舜華找了個話題,母妃一人待在宮裏怪冷清的,能不能把她接到王府好生奉養?
郕王苦笑了一聲,握住她的手,沒有說話。
他貴為親王,然而出生尷尬,直到父親去世前才得到承認,母親素日鬱鬱寡歡,太皇太後張氏對他很是關照,隻是年老體衰,又要操勞國政,實在沒有多少精力關注他;孫太後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庶子自然沒什麽好感,不過威脅不到她兒子的地位,也樂得做個好人不為難罷了;倒是他的皇帝哥哥,很難得有這麽個玩伴,倒是很在意他,隻是太皇太後駕崩,皇帝親政後事務繁忙,自然越來越少有時間照看他了。
這次結婚,應該是他哥哥為他做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雖然他是皇帝唯一的親弟弟,但畢竟不可能永遠留在京城,規矩擺在那裏。
太祖仁宗的兒子多,基本都是批量就國,一般28歲左右;他這回就是自己獨自上路,應該也是這個年紀,否則拖得太久,肯定大臣不會同意。
一旦就國,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北京,隻能待在封地的王宮裏,不能隨意外出,也不能隨意交結地方官,甚至連出城也要向北京打報告,獲準才能成行。
雖然是親王,也不過是高級的囚徒。
而且朝廷為了牽製親王,生母隻能留在北京。
到那時候,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
所以盡管素昧平生,他還是希望能跟王妃和睦相處,畢竟他們是夫妻,生同衾、死同穴。
如今看來,皇嫂給他挑的王妃還是不錯的,明艷照人,溫柔體貼。
出來也不能回府,反而得跟著四處拜訪。能讓親王登門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公侯伯都不行,仁宗皇帝的兒子們早就就藩了,因此隻有公主們;都是長輩,成婚當天在宮裏陪著太後皇後說話,不會親自到家裏來道賀,隻能郕王夫婦前去拜訪,好在都住在十王府,並不費力。
明朝的公主也不多。太祖皇帝十六個女兒,活到仁宗繼位的,有八位,即次女寧國公主、六女懷慶公主、七女大名公主、十一女南康公主、十二女永嘉公主、十四女含山公主、十五女汝陽公主、十六女寶慶公主。她們被一同進封大長公主。又過了二十年,如今隻剩下永嘉公主和含山公主還在世。
太宗皇帝五個女兒都已作古,其中次女永平公主去年去世,三女安成公主前年去世。
仁宗皇帝七個女兒三個未嫁早死,長女嘉興公主,張皇後所生,正統四年薨,駙馬井源後來死於土木之難;次女慶都公主,年妃趙氏所生,正統五年薨;三女清河公主,宣德八年薨;幼女真定公主,賢妃李氏出,宣德四年下嫁王誼,如今隻有她還在。
宣宗三個女兒,長女順德長公主正統八年去世;次女永清公主早夭,三女常德公主還在,她是孫太後所生。
所以總結起來,一共要拜訪四位公主,包括曾祖母輩的永嘉大長公主、含山大長公主、母親輩的真定大長公主、姐姐常德長公主。
汪舜華看清穿小說就知道,清朝公主和駙馬分居,導致早夭,沒想到這規矩居然是明朝傳下去的,當時就警鈴大作:萬一她以後生了女兒封了公主,還住在宮裏,夫妻見一麵還要給太監宮女行賄,那怎麽辦?
絕對不行!
但是這話是絕對不能說的。一來她是新婦,根基未穩說這些,別人肯定不聽;更重要的是,這個製度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伺候或者說看管公主的老嬤嬤和她們的伴食太監,其中利益糾纏,別說自己理不清,就算郕王也得罪不起,一個不好,被滅口都是有可能的。
她有黨性有人性,但不是聖母瑪麗蘇,不可能飛蛾撲火,和整個世界對抗,沒有那實力,也沒有那野心。
入鄉隨俗,還是先管好自己吧。
汪舜華警示自己,說不定自己根本就不能生。
她暗暗盤算,景帝在位不過七年,死的時候也才三十,廢後是在好幾年前,難怪歷史上的汪廢後要反對廢太子,她還年輕,能生啊!如果是侄子占了太子位,將來自己生了兒子,都不用自己動手,皇帝就會想著換太子;但如果是嬪妃的兒子占了太子位,自己生出兒子怎麽辦?再換一次?還是聽之任之,嫡子去當親王?
別逗!
汪舜華想的大致不錯。歷史上的景泰對汪廢後,不能說恩深義重,也實在待遇優厚。繼位冊立皇後,立刻提拔她的爺爺汪泉和父親汪瑛為正一品都督,四個還是白丁的叔叔,汪璽為正四品,汪瑄、汪智為正五品,汪玉為正六品,這在此前絕無僅有;不僅如此,景泰二年初,汪皇後直接以皇後的名義發布兩道懿旨,一是度僧三萬,二是讓錦衣衛掩埋北京保衛戰烈士的骸骨,拾骨官人賜銀一兩,旗校半兩,堪稱大手筆。在整個明朝,以皇後名義發懿旨給外廷的,也隻此一例。
景帝不僅對妻子驕縱,對嶽家同樣縱容。景泰二年三月,汪家竟一次侵占武清縣官田民田一萬六千餘頃,並招納無藉禁民樵採,擅榷商賈貨利,引發輿論沸騰,給事中林聰等紛紛上表彈劾,景帝竟然不治罪,直到群臣再三上言,這才讓戶部派人勘測所占田畝,歸還原主;卻沒有追究汪家的罪行。
然而景帝的寬宥並沒有換來妻子在廢儲問題上的支持。她旗幟鮮明的反對廢儲,導致夫妻徹底決裂;但即便廢後,景帝也沒有對汪家進行清算,汪家的待遇一如往常。
道是無晴卻有晴。
汪舜華不知道這些,隻是跟著丈夫一家一家的拜訪公主們,這回禮節簡單很多,她也輕鬆自在些。公主們整天悶在府裏,其實也沒什麽事,現在多出一個人,還是很高興的,何況場麵上的人,怎麽都不至於難堪。大家坐下,親親熱熱的說話,一邊感嘆歲月匆匆,年華易逝,當年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在的時候是什麽樣子,郕王小時候是什麽樣子;一邊說著新媳婦長得真漂亮,和郕王是一對兒,以後要好好相處;一邊催著你們趕緊造人,為皇家開枝散葉;一邊說以後就是鄰居,更要經常走動。
汪舜華低著頭應了。
她看的出來,常德公主才不過二十來歲,青春韶華,又繼承了母親的貌美,明艷絕倫,卻一臉落寞。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可知這深深宮牆,鎖住的不僅是清秋,還有無數女人一生的幸福,不僅後妃嬪禦,還有公主宮女。
這真不是什麽好地方。
全套儀仗出宮,郕王在前,汪舜華在後,聽著外頭的鼓樂聲,她把頭靠在轎子上想,這輩子是不是真的隻能認命?
前麵回報,已經到汪府了。
汪舜華知道,今早內官已經將禮物至汪家。郕王也已經先到汪家。
汪瑛出迎,郕王先進門,他跟在女婿後麵;到中堂,郕王立東向西,汪瑛立西向東。
郕王向嶽父母行四拜禮,汪瑛夫婦立受兩拜、答兩拜。禮畢,郕王在堂中坐下。其餘親屬包括汪泉夫婦前來拜見,都要行四拜禮,郕王都坐著接受。
汪舜華的轎子在中堂前才放下,進了中堂,到父母前,行四拜禮。父母正麵坐受。前來拜見,就各敘家禮。
汪舜華暗暗擦了把冷汗,還好,雖然不喜歡汪家,但是要讓長輩給自己行禮,還真的擔不起。
隻是看著桂香懇求的眼神,她實在有點不忍心:或許可以試試?
行完禮已經差不多晌午,飯自然是要吃的,隻是汪舜華看著供用器皿尤其是桌上一堆光華閃閃的金銀器,沒來由的胃疼:
壺瓶一對,六十兩重;酒注一對,六十兩重;盂子一對,二十兩重;贄禮盤二麵,六十兩重;盤盞二副,二十兩重;托裏胡桃木碗四個,六十四兩重;楞邊胡桃木托子四個,五兩重;托裏胡桃木鍾子一對,一十一兩重;撒盞一對,八兩重;葫蘆盤盞一副,一十兩重;茶匙一雙,一兩重;匙一雙,五兩重;箸二雙,五兩重。
這些是金器。
果合一對,一百六十兩重;汁瓶二對,一百兩重;茶瓶一對,五十兩重;湯鼓四個,八十兩重;按酒楪一十二個,四十二兩重;果楪一十二個,三十兩重;菜楪一十二個,二十四兩重。
這些是銀器。
還有朱紅戧金大托盤二麵、朱紅戧金饅頭肉盤四個,都是漆器。
此外小車子一乘、紅紵絲車衣一副、紅平羅車衣一副、錦靠褥二個、紅素油絹雨衣一副、紅油儀仗木架二座,都是從宮裏帶出來的。
汪舜華心裏吐槽,朱元璋真是精力旺盛,給兒孫排字輩不算,居然連這些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正國當得,比自己這個正科還累;又想,都是好東西啊,可惜魂穿,隻能看看,就算有一天回去了,也帶不走;又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什麽都不能帶來什麽都不能帶走。
這樣一想,順心多了,禁不住多扒了兩口飯,連院子裏的羊叫都可以忽略了。
朱重八還真是實在,回門禮物都這麽實在:花銀三百兩、雜色紵絲三十二匹、北羊四隻、酒四十瓶、果四合。
放下碗的那一刻,汪舜華有點躊躇:婚禮結束了,但她在這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十年,沒有工作,沒有水電氣網絡手機空調,還要麵對森嚴的秩序和變幻莫測的時局,她該如何熬過去?
出門前,汪舜華總算回過神來,扯了扯郕王的袖子,卻不知道怎麽說。
郕王感覺到了,怎麽了?
汪舜華有點不好意思,隻能硬著頭皮,丫環桂香,自五歲就服侍妾身,這麽些年不離不棄的,很是捨不得;如今入宮,身邊也沒個熟悉的,想請殿下開恩,讓她也跟著入宮。
郕王笑笑,這是件小事。你是王妃,後院的事,你做主便了,不必知會我,何況原是你趁手的人,很該帶去讓她服侍。
汪舜華大喜,桂香也是驚喜過望,連忙出來拜謝;郕王看了眼她,以後你就好生服侍服侍王妃。
桂香連忙磕頭稱是。
郕王卻轉臉對汪舜華說,不過王府規矩多,可以先讓人教教。
汪舜華道謝,桂香磕頭。
郕王轉頭吩咐貼身太監陳符,他是宦官陳蕪的養子,自小服侍,剛才聽得真真切切,隻說殿下放心,便招呼心腹李德留下辦事。
回到王府,時間不算早,用過晚膳,沐浴更衣,就該歇息了。
隻是汪舜華看著郕王滿臉期待的從太監手裏接過避火圖,討賞似的跟她商量,你覺得哪個比較好?
看來今天還是太輕鬆了,居然有精神。汪舜華臉一下子紅透了,雖然這畫實在拙劣,讓經歷過無數電視電影雜誌洗禮的她實在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但看他眉飛色舞的解說,還是憋不住,強按住想笑的心思,鑽進他懷裏。
畫上的東西郕王這些天其實早就熟記於心了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馬上帳子就垂下來了。
第二天,汪舜華跟著郕王去仁壽宮向孫太後、吳太妃行禮,其實腿腳是不大舒服的;隻是看著郕王神清氣爽的,隻好跟上了。
出來的時候,汪舜華找了個話題,母妃一人待在宮裏怪冷清的,能不能把她接到王府好生奉養?
郕王苦笑了一聲,握住她的手,沒有說話。
他貴為親王,然而出生尷尬,直到父親去世前才得到承認,母親素日鬱鬱寡歡,太皇太後張氏對他很是關照,隻是年老體衰,又要操勞國政,實在沒有多少精力關注他;孫太後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庶子自然沒什麽好感,不過威脅不到她兒子的地位,也樂得做個好人不為難罷了;倒是他的皇帝哥哥,很難得有這麽個玩伴,倒是很在意他,隻是太皇太後駕崩,皇帝親政後事務繁忙,自然越來越少有時間照看他了。
這次結婚,應該是他哥哥為他做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雖然他是皇帝唯一的親弟弟,但畢竟不可能永遠留在京城,規矩擺在那裏。
太祖仁宗的兒子多,基本都是批量就國,一般28歲左右;他這回就是自己獨自上路,應該也是這個年紀,否則拖得太久,肯定大臣不會同意。
一旦就國,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北京,隻能待在封地的王宮裏,不能隨意外出,也不能隨意交結地方官,甚至連出城也要向北京打報告,獲準才能成行。
雖然是親王,也不過是高級的囚徒。
而且朝廷為了牽製親王,生母隻能留在北京。
到那時候,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
所以盡管素昧平生,他還是希望能跟王妃和睦相處,畢竟他們是夫妻,生同衾、死同穴。
如今看來,皇嫂給他挑的王妃還是不錯的,明艷照人,溫柔體貼。
出來也不能回府,反而得跟著四處拜訪。能讓親王登門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公侯伯都不行,仁宗皇帝的兒子們早就就藩了,因此隻有公主們;都是長輩,成婚當天在宮裏陪著太後皇後說話,不會親自到家裏來道賀,隻能郕王夫婦前去拜訪,好在都住在十王府,並不費力。
明朝的公主也不多。太祖皇帝十六個女兒,活到仁宗繼位的,有八位,即次女寧國公主、六女懷慶公主、七女大名公主、十一女南康公主、十二女永嘉公主、十四女含山公主、十五女汝陽公主、十六女寶慶公主。她們被一同進封大長公主。又過了二十年,如今隻剩下永嘉公主和含山公主還在世。
太宗皇帝五個女兒都已作古,其中次女永平公主去年去世,三女安成公主前年去世。
仁宗皇帝七個女兒三個未嫁早死,長女嘉興公主,張皇後所生,正統四年薨,駙馬井源後來死於土木之難;次女慶都公主,年妃趙氏所生,正統五年薨;三女清河公主,宣德八年薨;幼女真定公主,賢妃李氏出,宣德四年下嫁王誼,如今隻有她還在。
宣宗三個女兒,長女順德長公主正統八年去世;次女永清公主早夭,三女常德公主還在,她是孫太後所生。
所以總結起來,一共要拜訪四位公主,包括曾祖母輩的永嘉大長公主、含山大長公主、母親輩的真定大長公主、姐姐常德長公主。
汪舜華看清穿小說就知道,清朝公主和駙馬分居,導致早夭,沒想到這規矩居然是明朝傳下去的,當時就警鈴大作:萬一她以後生了女兒封了公主,還住在宮裏,夫妻見一麵還要給太監宮女行賄,那怎麽辦?
絕對不行!
但是這話是絕對不能說的。一來她是新婦,根基未穩說這些,別人肯定不聽;更重要的是,這個製度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伺候或者說看管公主的老嬤嬤和她們的伴食太監,其中利益糾纏,別說自己理不清,就算郕王也得罪不起,一個不好,被滅口都是有可能的。
她有黨性有人性,但不是聖母瑪麗蘇,不可能飛蛾撲火,和整個世界對抗,沒有那實力,也沒有那野心。
入鄉隨俗,還是先管好自己吧。
汪舜華警示自己,說不定自己根本就不能生。
她暗暗盤算,景帝在位不過七年,死的時候也才三十,廢後是在好幾年前,難怪歷史上的汪廢後要反對廢太子,她還年輕,能生啊!如果是侄子占了太子位,將來自己生了兒子,都不用自己動手,皇帝就會想著換太子;但如果是嬪妃的兒子占了太子位,自己生出兒子怎麽辦?再換一次?還是聽之任之,嫡子去當親王?
別逗!
汪舜華想的大致不錯。歷史上的景泰對汪廢後,不能說恩深義重,也實在待遇優厚。繼位冊立皇後,立刻提拔她的爺爺汪泉和父親汪瑛為正一品都督,四個還是白丁的叔叔,汪璽為正四品,汪瑄、汪智為正五品,汪玉為正六品,這在此前絕無僅有;不僅如此,景泰二年初,汪皇後直接以皇後的名義發布兩道懿旨,一是度僧三萬,二是讓錦衣衛掩埋北京保衛戰烈士的骸骨,拾骨官人賜銀一兩,旗校半兩,堪稱大手筆。在整個明朝,以皇後名義發懿旨給外廷的,也隻此一例。
景帝不僅對妻子驕縱,對嶽家同樣縱容。景泰二年三月,汪家竟一次侵占武清縣官田民田一萬六千餘頃,並招納無藉禁民樵採,擅榷商賈貨利,引發輿論沸騰,給事中林聰等紛紛上表彈劾,景帝竟然不治罪,直到群臣再三上言,這才讓戶部派人勘測所占田畝,歸還原主;卻沒有追究汪家的罪行。
然而景帝的寬宥並沒有換來妻子在廢儲問題上的支持。她旗幟鮮明的反對廢儲,導致夫妻徹底決裂;但即便廢後,景帝也沒有對汪家進行清算,汪家的待遇一如往常。
道是無晴卻有晴。
汪舜華不知道這些,隻是跟著丈夫一家一家的拜訪公主們,這回禮節簡單很多,她也輕鬆自在些。公主們整天悶在府裏,其實也沒什麽事,現在多出一個人,還是很高興的,何況場麵上的人,怎麽都不至於難堪。大家坐下,親親熱熱的說話,一邊感嘆歲月匆匆,年華易逝,當年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在的時候是什麽樣子,郕王小時候是什麽樣子;一邊說著新媳婦長得真漂亮,和郕王是一對兒,以後要好好相處;一邊催著你們趕緊造人,為皇家開枝散葉;一邊說以後就是鄰居,更要經常走動。
汪舜華低著頭應了。
她看的出來,常德公主才不過二十來歲,青春韶華,又繼承了母親的貌美,明艷絕倫,卻一臉落寞。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可知這深深宮牆,鎖住的不僅是清秋,還有無數女人一生的幸福,不僅後妃嬪禦,還有公主宮女。
這真不是什麽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