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將康熙的諡號決定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聖德功成仁皇帝」簡稱太宗仁皇帝, 至此大行皇帝喪禮最重要的這部分就算完事了。
在十五天之內, 在京的致休老臣如明珠、張英等也請旨前來拜謁大行皇帝。另外諸外藩、公主、各省督撫也陸續抵達京城。嗣皇帝借著這個時候可以短時間的觀察一下各位地方大員, 在心中做個比較。
通常在這個時候,沒人願意去觸嗣君的黴頭,胤禔說的話一樣一樣吩咐下去, 就連改廟號這種可能引發爭議的問題,宗室、大臣也都一致的表達了贊同。
「尊諡、廟號的確不好辦, 如今不是正好,更尊三位先帝, 而大行皇帝也得了太宗之號。恰如其分, 亦可為後世垂範。」這種說法在朝野內外, 倒是得到了不少認同。
雖然也有老學究覺得以子孫身份去動父祖輩的尊號略有不妥,但這種聲音畢竟是少數, 淹沒在更多的願意靠攏在嗣皇帝身邊的聲音裏, 無足輕重。
尊太皇太後、皇太後, 尤其是冊了皇後,後宮也開始規整起來。頭天大殮, 眾人多少有些惶惶然的不安,而當日嗣皇帝叫底下人看顧年幼的弟妹子侄,次日的一係列尊封旨意,好歹讓女人們安心些,這位嗣皇帝不像是刻薄寡人之人。
「暢春園那幾位也接過來了,但到底安排到哪。畢竟是皇考庶妃,皇上的意思,也是請額娘做主。」新出爐的皇後道琴,正陪在太後納蘭氏身邊,婆媳倆還在延禧宮。
「回皇後的話,過去世祖的妃子早年都和太皇太後一樣,住在孝莊文皇後的慈寧宮,後來又一起搬到了寧壽宮。」皇太後示意新任的太後總管高八格交待道。
而旁邊的趙頑也道:「奉皇太後、皇後懿旨,奴才跟著高總管去了前頭,皇上叫全都傳話,慈寧宮且不能開。」
「既然如此,就先讓庶妃們住在,東六宮罷。」納蘭氏太後想了一下,才對道琴說:「如今也隻有東六宮的景陽宮,之前住過瓜爾佳氏,後來她封了和嬪就搬走了。讓三個懷孕的庶妃住在這,倒也合宜。」
「都聽母後的。」道琴溫柔的說道:「皇上還說,隻有太後處置這事,必定最合宜。至於大行皇帝後宮主位們,皇上說了,陸續遷入寧壽宮,集中住起來。然後他再行定奪。」
胤禔在百忙當中還是發現了納蘭氏對於升級這件事非常激動,為了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他讓道琴把後宮的舞台空出來給皇太後,「額娘很高興,且讓她老人家樂一會罷。」讓皇太後處理遺妃們的事情,然後宗室外藩女眷和外朝誥命拜祭大行皇帝,每日禮儀,自然要皇後來主持。
皇後的權威也是在此中建立,大型祭祀、禮儀,皇後承擔的是一個代表皇權的角色,隻要皇後本人和這份象徵意義穩固,毫無疑問,她的後位就是穩固的。
譬如女眷們在幾筵殿行禮、舉哀,敬獻酒食的時候,皇後要站在所有人的前麵。不管是先帝的妃子,還是宗室女眷,不管輩分如何,現在都是皇後的「臣」。
大行皇帝喪禮的前幾天,胤禔都忙的腳不沾地,也不好離開倚廬。等到外省督撫陸續抵京之後,胤禔才算是鬆了口氣,而曹寅等三織造的到來,更為他帶來了一個大消息。
曹寅趴在梓宮前哭得死去活來,險些厥過去,還是成德把他拉起來的。等緩過來了不會失儀了,他才被引到胤禔跟前,說有密報。
「大行皇帝,」剛說出口,曹寅又想哭,趕緊拭淚勉強道:「先帝之前命臣追查前朝皇子之事,如今已經有些眉目,隻待最後確定。臣想請旨,若是確認其人無誤,是否即刻押解京城。」
「前朝皇子?哦,那個什麽朱三太子,真有此人!」胤禔有些驚訝:「他得多大年紀了,70多歲了罷?」
「已過古稀之年,且早已娶妻生子,而今也算子孫滿堂。」曹寅提到那個人也有些唏噓,「臣已經有六分確定了,現下還有一事求皇上允準。」
「說罷。」
「臣想求皇上,在宮中尋年老太監,最好是當年見過前朝皇子、皇女的,到時押解來京,也好做個憑證。」
胤禔頷首允許,這也是應有之意,但人來了,如果真的是那位被借名多年的朱三太子,自己該怎麽辦?如果真的抓到了,那就是自己登基以來的頭一件大事。
還有三織造,胤禔打量著曹寅,和遠處一直往這邊看的李、孫二人,他們要不要換、什麽時候換。再往外擴展,各地督撫、駐守將軍……
胤禔揉揉脖子,這些天守在這,他整個人都僵硬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辦,不能急,急則易出錯。但不管怎麽安慰自己,事到臨頭,他多少有些茫然。
直到這一刻,他才有了實感,自己已經做皇帝了……就是那個富有四海、統禦九州,工作難度說高也高、說低也低的皇帝。
二十七天眨眼而過,而大學士們和禮部、翰林院也終於送來了諸多年號,以備嗣皇帝挑選。
當決定年號的時候,通常是朝中那些博學多才的學士們湊在一起,從四書五經、尚書左傳,乃至於前三史中選擇合宜的字眼,精挑拚湊最後提供給嗣皇帝。
「臣等自尚書、易經,左傳等典籍中,選出諸多年號,請皇上聖裁。」
大學士張玉書帶著一幫同僚跪在胤禔麵前,遞上了一本年號,包括其中的簡介,包含什麽寓意。
在十五天之內, 在京的致休老臣如明珠、張英等也請旨前來拜謁大行皇帝。另外諸外藩、公主、各省督撫也陸續抵達京城。嗣皇帝借著這個時候可以短時間的觀察一下各位地方大員, 在心中做個比較。
通常在這個時候,沒人願意去觸嗣君的黴頭,胤禔說的話一樣一樣吩咐下去, 就連改廟號這種可能引發爭議的問題,宗室、大臣也都一致的表達了贊同。
「尊諡、廟號的確不好辦, 如今不是正好,更尊三位先帝, 而大行皇帝也得了太宗之號。恰如其分, 亦可為後世垂範。」這種說法在朝野內外, 倒是得到了不少認同。
雖然也有老學究覺得以子孫身份去動父祖輩的尊號略有不妥,但這種聲音畢竟是少數, 淹沒在更多的願意靠攏在嗣皇帝身邊的聲音裏, 無足輕重。
尊太皇太後、皇太後, 尤其是冊了皇後,後宮也開始規整起來。頭天大殮, 眾人多少有些惶惶然的不安,而當日嗣皇帝叫底下人看顧年幼的弟妹子侄,次日的一係列尊封旨意,好歹讓女人們安心些,這位嗣皇帝不像是刻薄寡人之人。
「暢春園那幾位也接過來了,但到底安排到哪。畢竟是皇考庶妃,皇上的意思,也是請額娘做主。」新出爐的皇後道琴,正陪在太後納蘭氏身邊,婆媳倆還在延禧宮。
「回皇後的話,過去世祖的妃子早年都和太皇太後一樣,住在孝莊文皇後的慈寧宮,後來又一起搬到了寧壽宮。」皇太後示意新任的太後總管高八格交待道。
而旁邊的趙頑也道:「奉皇太後、皇後懿旨,奴才跟著高總管去了前頭,皇上叫全都傳話,慈寧宮且不能開。」
「既然如此,就先讓庶妃們住在,東六宮罷。」納蘭氏太後想了一下,才對道琴說:「如今也隻有東六宮的景陽宮,之前住過瓜爾佳氏,後來她封了和嬪就搬走了。讓三個懷孕的庶妃住在這,倒也合宜。」
「都聽母後的。」道琴溫柔的說道:「皇上還說,隻有太後處置這事,必定最合宜。至於大行皇帝後宮主位們,皇上說了,陸續遷入寧壽宮,集中住起來。然後他再行定奪。」
胤禔在百忙當中還是發現了納蘭氏對於升級這件事非常激動,為了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他讓道琴把後宮的舞台空出來給皇太後,「額娘很高興,且讓她老人家樂一會罷。」讓皇太後處理遺妃們的事情,然後宗室外藩女眷和外朝誥命拜祭大行皇帝,每日禮儀,自然要皇後來主持。
皇後的權威也是在此中建立,大型祭祀、禮儀,皇後承擔的是一個代表皇權的角色,隻要皇後本人和這份象徵意義穩固,毫無疑問,她的後位就是穩固的。
譬如女眷們在幾筵殿行禮、舉哀,敬獻酒食的時候,皇後要站在所有人的前麵。不管是先帝的妃子,還是宗室女眷,不管輩分如何,現在都是皇後的「臣」。
大行皇帝喪禮的前幾天,胤禔都忙的腳不沾地,也不好離開倚廬。等到外省督撫陸續抵京之後,胤禔才算是鬆了口氣,而曹寅等三織造的到來,更為他帶來了一個大消息。
曹寅趴在梓宮前哭得死去活來,險些厥過去,還是成德把他拉起來的。等緩過來了不會失儀了,他才被引到胤禔跟前,說有密報。
「大行皇帝,」剛說出口,曹寅又想哭,趕緊拭淚勉強道:「先帝之前命臣追查前朝皇子之事,如今已經有些眉目,隻待最後確定。臣想請旨,若是確認其人無誤,是否即刻押解京城。」
「前朝皇子?哦,那個什麽朱三太子,真有此人!」胤禔有些驚訝:「他得多大年紀了,70多歲了罷?」
「已過古稀之年,且早已娶妻生子,而今也算子孫滿堂。」曹寅提到那個人也有些唏噓,「臣已經有六分確定了,現下還有一事求皇上允準。」
「說罷。」
「臣想求皇上,在宮中尋年老太監,最好是當年見過前朝皇子、皇女的,到時押解來京,也好做個憑證。」
胤禔頷首允許,這也是應有之意,但人來了,如果真的是那位被借名多年的朱三太子,自己該怎麽辦?如果真的抓到了,那就是自己登基以來的頭一件大事。
還有三織造,胤禔打量著曹寅,和遠處一直往這邊看的李、孫二人,他們要不要換、什麽時候換。再往外擴展,各地督撫、駐守將軍……
胤禔揉揉脖子,這些天守在這,他整個人都僵硬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辦,不能急,急則易出錯。但不管怎麽安慰自己,事到臨頭,他多少有些茫然。
直到這一刻,他才有了實感,自己已經做皇帝了……就是那個富有四海、統禦九州,工作難度說高也高、說低也低的皇帝。
二十七天眨眼而過,而大學士們和禮部、翰林院也終於送來了諸多年號,以備嗣皇帝挑選。
當決定年號的時候,通常是朝中那些博學多才的學士們湊在一起,從四書五經、尚書左傳,乃至於前三史中選擇合宜的字眼,精挑拚湊最後提供給嗣皇帝。
「臣等自尚書、易經,左傳等典籍中,選出諸多年號,請皇上聖裁。」
大學士張玉書帶著一幫同僚跪在胤禔麵前,遞上了一本年號,包括其中的簡介,包含什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