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終究是一件喜悅的事,衝散了災禍帶來的不安。


    前三甲中, 尤其是探花郎,是被提及最多的。無他,但俊爾。梁深本就出自清貴世家, 再加上本朝探花郎的名聲, 更是錦上添花。扶歡還能記得那日崇英殿時的場景。


    殿試後便在崇英殿傳臚, 這是一場盛事。皇後升座奉天樓, 後宮中有名姓的妃嬪都一道在奉天樓, 從奉天樓看去,可以第一時間見到此次秋闈前三甲的風儀。


    大約有數百名舉子在崇英殿前,一眼看過去, 都是同樣的衣冠勝雪, 風儀無雙。


    前三甲都是由皇帝親自唱名,狀元榜眼都是有些年紀的舉子,對於後妃來說, 並沒有什麽值得一看的。待唱到探花郎時,梁深的名字隨著衛士的傳唱, 在崇英殿內外盤旋。


    秋闈未開時,他便已經是出名的清貴世家公子,俊秀少年郎。如今聽到探花竟是梁深,更讓覺得好奇。奉天樓上已經有許多嬪妃紛紛往樓外探頭, 想看看探花郎究竟是何模樣。


    隻是從樓上看去,麵貌仍看得不甚清晰。有一位妃嬪遺憾地回過頭,悄聲對身旁的嬪妃說:“瞧不分明,但單看儀態風姿,便已是舉世無雙了。”


    扶歡沒有前去湊熱鬧,這位皇帝曾說過要許給她做駙馬的探花郎,她已經見過多次了。


    之後的傳臚就不是皇帝親自唱名,而是由司禮監秉筆蕭朝代替,待全部完畢後由狀元領著中舉進士,往皇後升座的奉天樓去。


    此時的舉子們已經換去了如雪襴衫,換上進士的綠袍。那綠羅進士袍是極襯人膚色的,待走到奉天樓下,一眾綠羅袍中,就隻有梁深一人,襯得膚色極白,仿佛一株碧波上的白荷。


    嬪妃們在珠簾屏風後,悄悄望過去,看進士一一接過皇後所賜的茶餅。有一位輕聲細語地開口了:“聽聞宋妃未進宮前,同探花郎一並被那些上京風流人士稱為上京雙璧。現在見到探花郎,便理解了何為雙璧。這一雙人,都生得如此好看。”


    今日宋清韻未至奉天樓,說是身體不適。說來倒也奇怪,好似回京後,宋清韻就生起了病,好一陣壞一陣的,沒有完全康複過來。也是宋清韻不在,那些妃嬪才敢提及。


    有一位就打斷了她的話:“既然宋妃娘娘進宮了,便再也莫說什麽雙璧之事了。”


    又有人到:“說不準這位探花郎還要尚公主呢,康嘉大長公主,當初不就是出降給探花郎。”


    那些妃嬪將話題轉到扶歡身上,都用團扇掩著臉,輕輕笑了起來。扶歡已經到了選駙馬的年紀,不僅是太後皇帝,那些後宮嬪妃也漸漸拿駙馬打趣扶歡。


    扶歡不甚喜歡,但又不能一一較真,隻能拿起扇擋在麵前,道一句還沒影的事,就轉到另一側,不同嬪妃們待在一塊了。


    一個人的時候,才顯得清靜許多。她用繡著白鶴翩飛的團扇撩起奉天樓掛的彩幕,柔軟的絲綢盛在團扇上,輕飄飄地,柔順地從團扇上滑下。進士們領到皇後的賞賜,從奉天樓上盤旋而下。


    那盤旋的木質樓梯上,綠羅袍魚貫而下,正好在扶歡所坐的彩幕下。她將團扇收回,恰有清風,彩幕徐徐飄起,扶歡起身,站在彩幕後。


    梁深不知為何,是最後一個下樓的。狀元榜眼探花,俱有聖上親賜簪花,梁深的巾冠上,宮花豔豔,灼烈得如同一團火,將他的眉眼燒得肆意飛揚。扶歡背身站著,那道清風不知疲倦地吹著彩幕,終於將彩幕吹得纏上了扶歡的腿。


    她回身將纏上的綢緞揭開時,目光不可避免地,還是同梁深撞上了。


    著綠羅袍的探花郎見到扶歡,或許是因為日光盛盛的緣故,扶歡好似見到了他眼底明亮,盛著一鬥日光。


    梁深停下來,就帶著笑,看向扶歡。他輕聲喚了殿下。


    扶歡將纏在腿上的彩幕解開了,聽到梁深喚她,轉身見到梁深,便略略一頷首,稱道:“梁公子。”


    樓梯與樓閣的距離,相距不遠,扶歡隻要傾下身伸手,就能碰到梁深的巾冠。即便皇帝和嬪妃都曾拿梁深打趣過扶歡,但對於梁深本人,扶歡卻是沒有多少成見。


    他是世家的清貴公子,文韜武略,仿佛沒有什麽不足的地方,對於這樣優秀的人,大約真的很難對他感到討厭或排斥。


    扶歡頷首過後,覺得這樣一句梁公子是否過於冷淡了一些,便又補上一句。


    “恭賀你取得探花。”這一句,聊作祝賀。


    梁深取下了那朵灼豔的宮花,眉眼的肆意仿佛都停下了,換成了躍然眉上的溫柔喜愛。他本就生著一雙含情目,如此更顯得多情了些。


    “臣應當感謝殿下。”他含笑開口,“春獵時殿下賜臣簪頂宮花,如今臣能獲賜宮花,有七分功勞應屬於殿下。”


    扶歡靠著彩幕,沒有再往前多走一寸分毫。她聞梁深此言,想起晴晚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語,不免忍俊不禁,道:“我也曾賜宮女宮花,未見她們都同梁公子一般,中了進士取了探花。”


    “梁公子文采斐然,不必自謙。”


    她好似沒有猜到梁深將那朵宮花拿下來是想贈予她的意圖,扶歡拭了一下裙擺,又對他頷首,輕而易舉地結束了話題:“梁公子慢走。”


    這般乍然的結束,梁深看起來仿佛也不覺得不快,甚至他眼中的笑都沒減少半分。他道:“我看殿下先走。”


    沒有什麽好再推來推去的,扶歡提起裙擺,往前走了,要再回去皇後處。耳邊卻傳來一陣風聲,那朵宮花被投在肩頭,扶歡沒來得及接住,宮花便在肩頭跳躍了一下,落在地上。


    恍惚看去,便覺得深色地板上,無聲地開出一朵正豔的花來。


    扶歡拾起花轉頭,穿綠羅袍的年輕探花已經沒有身影,走得那樣快,又那樣無聲無息,像是貓一樣。


    這花拿在手上,燙手起來。


    回到皇後處,倒是沒有那麽多鶯鶯燕燕的妃嬪,隻是梁丹朱撫著額,看起來麵色有些白,不如剛上奉天樓時精神良好。梁丹朱身旁的宮女彎下腰在她耳側說話,應該是提醒她扶歡的到來。


    梁丹朱睜開眼,那股疲憊的,精神不濟的模樣在她睜眼後瞬間消失了。她本想和扶歡說些什麽,但看到她手上的宮花時,出口的話卻成了疑問。


    “是哪位舉子留下的宮花被帝姬撿到了。”梁丹朱笑著問她。


    再說出是梁深的話,還是免不了打趣和探問,此時扶歡真的對他有些埋怨起來,怎麽就偏偏最後給了她一朵宮花。一朵宮中人都能一眼認出,是聖上為進士簪頂的那朵。


    她心裏生出了一種模糊的感覺。


    扶歡垂下眼,指間轉著那朵宮花:“也不知是哪位舉子遺落下的,恰好被我撿到。”


    梁丹朱掩唇,應該是蓋住了笑的模樣。


    “如此粗心,連聖上簪頂的宮花也能遺落。不過,說不準是一段難得的緣分。”


    扶歡沒有心思再去反駁糾正,就將宮花放在了梁丹朱麵前。


    “緣分什麽的還是兩說,還是要煩請嫂嫂,將它送回他的主人處。”


    能得聖上簪頂的,必是前三甲,人選不消細想,就能得出。


    她朝皇後行禮後,便從奉天殿拾級而下,走時偶爾一回頭,便看到皇後卸去了麵對他人的輕鬆,憂愁與疲憊重新回到麵上。


    扶歡想,大約還是為了梁同知,皇後一母同胞的兄長。


    那日從皇後的永寧宮回來後,其實不消扶歡再過去打聽,沒幾日後,皇帝便在朝上宣派了同胡虜作戰的將領,不是西北大將軍梁同知,也不是什麽其他將領,竟是兩北總督郭奉回。


    郭奉回文人出身,是正德年間的進士,論領兵作戰的經驗,比梁同知是萬萬不及的,細數他人生中最出名的一次帶兵,大約還是剿滅大慶山山匪一事。皇帝初初在朝堂上提起任郭奉回為抗擊胡虜的總帥將領時,很是激起了一些大臣的反應。


    不過皇帝向來我行我素,加之蕭朝帶著錦衣衛在那些大臣門前走上一遭,反對的聲音已然微弱。


    這般一意孤行的舉措造成的結果竟然不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勝多敗少,還隱隱有將胡虜一舉打回北疆關外的氣勢。這對皇帝和大宣來說是極好的消息,但聽在皇後耳裏,應該是一種煎熬。


    皇帝故意不選她的兄長,接替她兄長位置的官員也並不比梁同知差。這是不是意味著,皇帝其實並不需要梁同知。


    或者,已經深深地忌憚著梁同知了。


    在後宮,若沒有可以一手堵住他人嘴的權力,什麽事都成為不了秘密,以往皇後若無大事,很少去皇帝處,近期卻是頻頻。皇帝卻甚少見她,後宮裏的寵愛,那麽久了,還是隻落到宋清韻一人身上。


    也是唏噓。


    扶歡在回慕卿的信時不會將這些寫進去,朝事繁雜,這些事就算沒有她,還有許多人告訴他。她的筆在信紙上,停了很久也沒有落下一子,直到滾下一滴墨來。


    慕卿的信在前方,整齊地攤著,信紙間還夾有一瓣棠梨。


    那人的筆法繾綣,寫道:見有一樹棠梨,掛滿枝頭,似風雪,江南無雪,權將這一瓣棠梨當做江南雪,以博殿下展眉。


    第44章 指婚


    這一封信迢迢經過千裏, 到扶歡手上時,棠梨的味道已經幾不可聞,隻有在信紙上才殘留一分一寸。但終究還是很淡了。


    “滿樹棠梨勝雪, 大約真的是風雪盈樹的感覺了。我沒見過滿樹棠梨,但見過冰霜雨雪在這頭, 模樣應該能想出來。”


    扶歡坐在軟塌上,她麵前的幾子有些矮, 但對於坐在軟塌上的她來說,恰是正好。


    “晴晚。”扶歡小聲地喚了一聲她的貼身宮女,帶著自己也不曾察覺的雀躍喜意, “我讓廠臣給我寫信, 他每到一處, 真的就寫一封信給我。”


    “太過認真了, 我不知回什麽才好。”回什麽才顯得我也如此重視他。


    晴晚將一碟子豌豆黃放到幾子上, 輕言道:“殿下無論回什麽,想必掌印都會覺得很好。”


    扶歡將已經滴上一滴墨汁的信箋揉皺,重換了另一張來。她的筆端虛虛地抵在唇前, 眼底有笑意一縷一縷:“你是不懂的。”


    晴晚垂下眼, 扶歡說她不懂,也許她懂的比扶歡想的要多許多。


    但她隻能閉口緘言。


    換了一張信紙,仿佛就好下筆許多了。扶歡漫無邊界得寫到:現下宮中蟬鳴聲已然不能聽聞, 再過幾月,雖然不能見到滿樹棠梨, 冰雪滿京或許能見到,也算是看過同樣風景……


    斷斷續續寫了許多,扶歡擱下筆,驚覺竟然寫滿了兩張信紙。


    她忽然反應過來, 將那兩張信紙全都揉皺了,在將要扔到紙簍時又覺得仍是不行。扶歡抿了抿唇,終究還是將這兩張信紙都撕了。


    再落筆時,信箋上隻有寥寥幾句,克製而理性。


    棠梨已收到,上京城的楓葉紅了一半,附一葉去江南,教廠臣也見京城風光。


    扶歡將信紙疊了兩折,信紙中,還有一片楓葉。


    “晴晚。”她站起來,叫了一聲晴晚,將信紙遞給她,“幫我寄給廠臣吧。”


    晴晚恭謹地接過。


    那碟豌豆黃在幾上,扶歡也失去了嚐它的心思。她本不是個事事敏感,日日憂愁的性子,近來卻愈來愈覺得心思沉重。那些嬪妃的打趣調笑雖然無關輕重,但多了,總會往心裏去一兩分。


    或許今年,或許明年,她的婚事就會有了著落。


    多寶閣上的走馬燈沒有點上蠟燭,不能隨著蠟燭點燃的氣流,一格格地走動起來。扶歡撥著燈籠,沒有蠟燭,因她撥著,壁上的影畫也走動起來,少了光影,就顯得單調。


    這也是慕卿送她的小玩意,起初見到點著蠟燭就能走動的燈籠,驚訝得玩了許久。即便後來見得多了,扶歡也還是喜歡這個。


    晴晚去寄信了,暖閣中就隻剩扶歡一人。她低下頭,額頭觸碰到走馬燈的簷壁,那簷壁的棱角不算尖銳,反而是鍾鈍鈍的圓潤。他細心周到到了這種地步,連送她的小玩意都絕不會讓它傷到扶歡。


    她把那瓣棠梨,輕輕地放到走馬燈上。


    若有似無地,仿佛輕吻了染上泛黃的棠梨。


    ***


    從未想過,慕卿也會有騙她的一日。隨著郭奉回再一次大敗北疆胡虜的捷報傳來的同時,西北督軍慕卿一名也甚囂其上。那一戰,是慕卿在後方督軍,郭奉回在前線打來的。


    這消息傳到朝中時,一下引發軒然大波。縱然諸位大臣平日被慕卿壓得極狠,懼於東廠威勢不敢隨意道慕卿好壞,但此番重大的消息下,到底還有一些人上了折子,指責慕卿違逆皇命,篡奪軍權。


    那些折子司禮監沒有壓下,即便壓下了,朝上議事時那些大臣也會對皇帝上奏。


    皇帝卻對這些折子置之不理,任由那些流言越傳越洶湧。


    直到五日一次的大朝會上,兵部侍郎拿著白玉芴,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對皇帝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皇帝看著下頭須發皆白的兵部侍郎,眯了眯眼,待看清了兵部侍郎的模樣,嘴角不自覺地往下垂了幾分。兵部侍郎姓陳,與皇帝剛登基時就以謀逆罪論處的陳閣老同宗。


    當初的陳閣老謀逆案轟轟烈烈,家族血緣關係親近者全都下了東廠大牢與刑部監獄,當時砍頭就砍了好一批人,發配充軍的更是不知幾何。


    而這位兵部侍郎,雖然同宗,但是他這一係與陳閣老相去甚遠,燕重殷當時與五皇子爭位時,這位也保持中立,況且他年事已高,再過幾年,恐怕連路也走不動,話也不能說了。因此在燕重殷登基後,這位兵部侍郎才能依舊安穩地待在他原來的位置。


    盡管如此,皇帝對陳姓人依舊沒有多少好顏色,他動了動唇,道:“陳侍郎要奏什麽,朕聽著。”


    年邁的兵部侍郎,跪在金玉磚上,對著九五至尊奏言。他慢慢地將慕卿罔顧皇命,不在江南賑災卻遠行北疆,甚至還做了西北督軍一事渲染得極其嚴重。說到最後,兵部侍郎向皇帝叩首,聲淚俱下地道:“如此閹豎,陛下再任由其下去,必將禍亂國祚,危害大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宦為我點朱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月與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月與你並收藏權宦為我點朱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