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鬼點子多,早在前一晚就開始摩拳擦掌,想到新郎的一百種死法。
出人意料的是新郎接親團隊過於勢單力薄,除去伴郎李飛,和李雷兩個表弟,就沒其他人了。弄得新娘的那些兄弟叔伯看不過去,自願奉獻人頭幫新郎砸門。
紅包一封封熱熱鬧鬧的從門縫裏塞進來,陳易越鬧興致越高。直到淩如斯看時間差不多,提醒她見好就收,不要耽誤新人的吉時。她才不情不願開了門。
接到韓梅梅,新娘雙腳依然不能落地。要讓她的兄弟背出閨房,背上婚車。李雷在婚車邊幫韓梅梅穿上婚鞋,婚車隻載韓梅梅、陳易和淩如斯,在所有迎親車隊的第二輛。
第一輛是婚禮攝像。
舊時候,嫁人用八抬大轎,過橋穿巷,很多風俗習慣是從過去延續下來的。上轎要給上轎紅包,過橋要給過橋紅包。雖然時代進步了,很多俗稱依然沒變。
李雷接了韓梅梅,進李雷家的時間也是掐的分秒不差,配合喧天喜炮的聲響,歡天喜地迎進家門。
新人跪拜、叩首,給長輩敬茶。
從李雷在韓梅梅家接走她,挨個給長輩敬茶,到韓梅梅接到李雷家中,再挨個給所有長輩跪拜敬茶,每一次跪拜,每開口稱呼,所有長輩都要給新人送上紅包。
雙方父母的紅包最大,稱之為改口紅包。
最苦逼的是韓梅梅,從被接到李雷家開始,隻能待在婚房裏不能下地,直到晚間喜宴才能出發去酒店。
一雙人跟門童一樣在門口迎賓,挨個和賓客合影。
席間圍著圓桌一桌桌敬酒答謝。
這些儀式,在相愛的人心裏都是最珍貴的時刻,是讓眾人見證彼此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許諾。
而對於無關愛情的兩個人來說,這種儀式和酷刑根本無差,一整日下來飢腸轆轆、身心疲憊。
淩如斯忽然想起,之前和她假丈夫的協議婚禮,發誓再不可能有第二次了。
她看見韓梅梅離家時,和父母抱頭痛哭,妝都哭花了,假睫毛一度搖搖欲墜。想到自己當時從閨房走出,沒有笑也沒有哭。
她隻聽見外婆和老媽在哭,周圍親友鬧鬧哄哄,紅事管家生怕耽誤吉時的催促聲,外麵禮炮霹靂聲。
沸反盈天!
那時,她不止一次的想像過,那個在漫天禮炮聲朝她走來的是居然,或純衣纁袡,或鳳冠霞帔。
相比起繁瑣的迎親過程,喜宴相對簡單很多。沒有吵嚷嚷的司儀,沒有親友發言環節,更沒有新人宣讀誓詞。
鞭炮炸,席開。
並不熟悉的人被安排著圍坐一桌,該吃吃,該喝喝,等到伴手禮發完,新郎新娘敬完酒,通常不會超過一小時,來吃席的人就會散掉大半。
餘下的大多是相交頗深的摯友親朋,總有幾個抓著新人灌酒折騰,吃完席再吵著鬧洞房。吵得最熱鬧的就是陳易,她是哪有熱鬧往哪湊。以至於後來三十幾歲就加入小城廣場舞阿姨的微信群,天天和阿姨們相約城中心廣場,圍巾、絹扇、油紙傘,阿姨標配一件不落。
席間,吃酒吃得最歡的幾位已經愉快把自己灌醉,結果,響應陳易號召的聲音就薄弱了很多。
最後,鬧洞房變成了在新人家客廳打麻將。不甘心的陳易堅持要打通宵,把新人紅包全贏進自己腰包。
參加牌局的四人是淩如斯、陳易、李飛和韓梅梅,李雷搬張椅子坐在李飛和韓梅梅中間,看兩個人打,時不時幫大家加點茶水,切點水果。
後半夜,除了陳易大家都開始呈現疲態,話越來越少,哈欠聲此起彼伏,就連麻將落在牌桌上的聲音都變得柔和起來。
一局結束,淩如斯實在困得不行,說:「要不散了吧,太累了。」
還沒等其餘幾人應聲,陳易就扯著嗓子喊:「不行,說好的通宵呢,洞房不讓鬧,牌也不讓打?」
淩如斯問斜對角李雷要根煙,白陳易一眼:「你差不多得了,快一點了,你見過新人結婚賴人家裏讓陪打通宵麻將的麽?」
陳易張嘴正要辯駁,李雷在旁邊溫吞吞地說:「沒事,大家難得聚聚,挺好的。」
淩如斯不再接話,拿起桌邊的火機,去陽台上抽菸解乏。
深夜春季的風還帶著小城山林間特有的濕潤草木氣息,以及些許如水涼意。淩如斯吸兩口煙,吸進肺裏混進血液的尼古丁,和吹來的晚風讓睏倦的大腦清明許多。
手機在口袋裏懶懶震一下,她拿出打開看見居然發來的簡訊:老師,還沒回家麽?
淩如斯回覆:就回,這麽晚不睡?
居然:睡不著,想你。你到家記得告訴我。
淩如斯正準備回復,聽見身後響起腳步聲,回身看見李雷走出來從煙盒裏抽出香菸,點燃,深吸一口看陽台外沉寂的夜色。
淩如斯把煙摁進擱在陽台欄杆上的煙缸裏,準備進屋。她現在每次看見李雷,總有種說不上來的怪異,就像你熟識多年的人,聲音容貌未變,但卻從毛細孔頭髮絲都透出種陌生與違和。
「你和居然還好麽?」剛要抬腳,聽見李雷突然冒出沒頭沒尾的一句話。
淩如斯轉頭看他,看見李雷眼睛裏像蒙著一層霧,在夜色中瞧不清晰,她淡淡地:「嗯,好。」
李雷深吸一口煙,朝空氣中吐出一個個堆疊的煙圈:「有打算過以後麽?」
出人意料的是新郎接親團隊過於勢單力薄,除去伴郎李飛,和李雷兩個表弟,就沒其他人了。弄得新娘的那些兄弟叔伯看不過去,自願奉獻人頭幫新郎砸門。
紅包一封封熱熱鬧鬧的從門縫裏塞進來,陳易越鬧興致越高。直到淩如斯看時間差不多,提醒她見好就收,不要耽誤新人的吉時。她才不情不願開了門。
接到韓梅梅,新娘雙腳依然不能落地。要讓她的兄弟背出閨房,背上婚車。李雷在婚車邊幫韓梅梅穿上婚鞋,婚車隻載韓梅梅、陳易和淩如斯,在所有迎親車隊的第二輛。
第一輛是婚禮攝像。
舊時候,嫁人用八抬大轎,過橋穿巷,很多風俗習慣是從過去延續下來的。上轎要給上轎紅包,過橋要給過橋紅包。雖然時代進步了,很多俗稱依然沒變。
李雷接了韓梅梅,進李雷家的時間也是掐的分秒不差,配合喧天喜炮的聲響,歡天喜地迎進家門。
新人跪拜、叩首,給長輩敬茶。
從李雷在韓梅梅家接走她,挨個給長輩敬茶,到韓梅梅接到李雷家中,再挨個給所有長輩跪拜敬茶,每一次跪拜,每開口稱呼,所有長輩都要給新人送上紅包。
雙方父母的紅包最大,稱之為改口紅包。
最苦逼的是韓梅梅,從被接到李雷家開始,隻能待在婚房裏不能下地,直到晚間喜宴才能出發去酒店。
一雙人跟門童一樣在門口迎賓,挨個和賓客合影。
席間圍著圓桌一桌桌敬酒答謝。
這些儀式,在相愛的人心裏都是最珍貴的時刻,是讓眾人見證彼此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許諾。
而對於無關愛情的兩個人來說,這種儀式和酷刑根本無差,一整日下來飢腸轆轆、身心疲憊。
淩如斯忽然想起,之前和她假丈夫的協議婚禮,發誓再不可能有第二次了。
她看見韓梅梅離家時,和父母抱頭痛哭,妝都哭花了,假睫毛一度搖搖欲墜。想到自己當時從閨房走出,沒有笑也沒有哭。
她隻聽見外婆和老媽在哭,周圍親友鬧鬧哄哄,紅事管家生怕耽誤吉時的催促聲,外麵禮炮霹靂聲。
沸反盈天!
那時,她不止一次的想像過,那個在漫天禮炮聲朝她走來的是居然,或純衣纁袡,或鳳冠霞帔。
相比起繁瑣的迎親過程,喜宴相對簡單很多。沒有吵嚷嚷的司儀,沒有親友發言環節,更沒有新人宣讀誓詞。
鞭炮炸,席開。
並不熟悉的人被安排著圍坐一桌,該吃吃,該喝喝,等到伴手禮發完,新郎新娘敬完酒,通常不會超過一小時,來吃席的人就會散掉大半。
餘下的大多是相交頗深的摯友親朋,總有幾個抓著新人灌酒折騰,吃完席再吵著鬧洞房。吵得最熱鬧的就是陳易,她是哪有熱鬧往哪湊。以至於後來三十幾歲就加入小城廣場舞阿姨的微信群,天天和阿姨們相約城中心廣場,圍巾、絹扇、油紙傘,阿姨標配一件不落。
席間,吃酒吃得最歡的幾位已經愉快把自己灌醉,結果,響應陳易號召的聲音就薄弱了很多。
最後,鬧洞房變成了在新人家客廳打麻將。不甘心的陳易堅持要打通宵,把新人紅包全贏進自己腰包。
參加牌局的四人是淩如斯、陳易、李飛和韓梅梅,李雷搬張椅子坐在李飛和韓梅梅中間,看兩個人打,時不時幫大家加點茶水,切點水果。
後半夜,除了陳易大家都開始呈現疲態,話越來越少,哈欠聲此起彼伏,就連麻將落在牌桌上的聲音都變得柔和起來。
一局結束,淩如斯實在困得不行,說:「要不散了吧,太累了。」
還沒等其餘幾人應聲,陳易就扯著嗓子喊:「不行,說好的通宵呢,洞房不讓鬧,牌也不讓打?」
淩如斯問斜對角李雷要根煙,白陳易一眼:「你差不多得了,快一點了,你見過新人結婚賴人家裏讓陪打通宵麻將的麽?」
陳易張嘴正要辯駁,李雷在旁邊溫吞吞地說:「沒事,大家難得聚聚,挺好的。」
淩如斯不再接話,拿起桌邊的火機,去陽台上抽菸解乏。
深夜春季的風還帶著小城山林間特有的濕潤草木氣息,以及些許如水涼意。淩如斯吸兩口煙,吸進肺裏混進血液的尼古丁,和吹來的晚風讓睏倦的大腦清明許多。
手機在口袋裏懶懶震一下,她拿出打開看見居然發來的簡訊:老師,還沒回家麽?
淩如斯回覆:就回,這麽晚不睡?
居然:睡不著,想你。你到家記得告訴我。
淩如斯正準備回復,聽見身後響起腳步聲,回身看見李雷走出來從煙盒裏抽出香菸,點燃,深吸一口看陽台外沉寂的夜色。
淩如斯把煙摁進擱在陽台欄杆上的煙缸裏,準備進屋。她現在每次看見李雷,總有種說不上來的怪異,就像你熟識多年的人,聲音容貌未變,但卻從毛細孔頭髮絲都透出種陌生與違和。
「你和居然還好麽?」剛要抬腳,聽見李雷突然冒出沒頭沒尾的一句話。
淩如斯轉頭看他,看見李雷眼睛裏像蒙著一層霧,在夜色中瞧不清晰,她淡淡地:「嗯,好。」
李雷深吸一口煙,朝空氣中吐出一個個堆疊的煙圈:「有打算過以後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