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回到家中,十分慶幸江子羿的私下召見為他免去了大朝會上與眾人當麵相爭的諸多顧忌,靜下心來接連揣摩五日之後,才將自己深徹思索得出的結論謄於紙上。
在這七日之中,宮中眾人皆忐忑不安。
茲事體大,其一關乎中北在此分岔路口如何抉擇,其二關乎江子羿此生功業能否超群絕倫,是以他實在無法泰然處之。
他曾盼望過自己判斷失誤,隻要能將此計施行下去,即便在此事上落個閉塞,目光短淺的名聲,他也願意,可經過這幾日的反覆揣摩確認,他大概已能看見結局。
江疾這幾日仍在長安宮中聆政,他能察覺到江子羿表麵上雖一如往常的穩健冷靜,可許多言行能表明他內心的焦躁不安。
尋常講課時,江子羿是口若懸河,若非講盡興了或是口幹舌燥,是斷然不會停下的,這幾日卻是草草了事,就連在他課上發問,答案難求不說,不招致白眼已是他法外開恩了。
隨著時間流逝,江子羿越發寢食難安,竟連奏摺也不批閱,轉而在書房不斷踱步,伺候他的宮人內侍見此狀況,一個個都惶惶不安,生怕惹他動怒,連帶著江疾江昭整日裏坐在宮中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響,偌大的長安宮竟漸漸陷入一片寂靜之中,恍若幽穀。
第八日午後,叔侄三人用完膳又在殿中沉默下來,江昭望著書案上堆積成山的奏摺與江子羿踱來踱去的身影,忍不住一陣嘆息,而後神遊太虛。
江疾見此情形,想著這幾日聽到的風聲,順手拿起一本奏摺,粗略掃了幾眼,上麵寫的是各部官員聽聞王嘉獻計,認為好高騖遠,皆上書反對。
可他那日聽江子羿講後,卻覺得此計很是可行,隻是需要時間將整個中北調轉罷了,怎麽他都能想明白的事,那些官員反倒想不明白了,真是奇事一樁。
江疾腹誹著,接連又翻幾本奏摺,內容不盡相同,讓他不由得想起爺爺口中那個政治清明,上下一心的中北,真令人神往啊!
「昭弟,你想什麽呢?」江疾望天一陣,終是受不了這幽穀一般的宮室,開口打破了這片寂靜,江子羿聞聲回頭,隻見江疾用手捏著江昭的下巴,靜靜凝望著他。
江子羿終於從連日的焦躁中脫身,一眼望去,他仿佛回到孩提時代。
那年風生竹院,花遇和風,他與幾位兄長在睿王府後院中觀看江沛與伊尹角鬥,江岐被閣樓上清新溫婉的王秋予迷了眼,江言心中好奇,從他身後用手捏了把他的下巴,笑問一句:「岐弟,你想什麽呢?」
倏忽間已過近二十載,此時此刻,他們的孩子,做著與他們相同的事,說著相同的話,令江子羿鼻子一酸,險些落下淚來。
他立在長安宮中,望向睿王府的方向,憶及二位兄長生平,隻覺他們竟似開到荼靡的芍藥一般慘烈,盛極而逝,毫無預兆的向著毀滅出發,不怨時光薄情,也不留戀世間,可謂向死而生。
江子羿負手向殿外行去,幾日之間,殿前的樹上竟已結上一層蛛網,讓他不禁嘆道,恍若隔世也不過如此。
「回稟公子,上將軍府呈來伊尹上書。」
內侍捧著一本奏摺行至江子羿身前,「來了?」他有些詫異,正是日入時分,伊尹提前兩日上書,想來從前著實輕視他了。
江子羿接過奏摺,隻覺重如千斤,他又忐忑不安起來,伊尹畢竟從軍,雖也做過文職,可生活環境卻能決定人的見識,臨門一腳了,江子羿卻有些不敢看——他害怕看到奏摺中的內容與他想的大相逕庭。
江子羿在書案旁坐下翻看奏摺,江疾一陣興奮的湊上前去,他倒是很想知道這伊尹是否浪得虛名。
映入眼中的是通篇端方的小楷,一撇一捺,筆精墨妙,透露殺伐決斷之氣:
吾啟公子:國舅方略,倚重文治,破除黨爭、軍爭,看似近謀,實則遠圖。遠圖者,須腳踏實地,以當下國力為根基。
中北軍爭歷經百年,根深蒂固,一朝破除,恐生內亂。而今新軍尚未擴充籌備,以十萬車戰老兵欲吞列國步騎新軍,難哉!中北雖有氣候,不肯折腰,然對抗九黎尚且艱難,何能吞併列國?
以吾推算,欲吞吐天下,須得攘外安內,再添四十萬步騎新軍方能言勝。而擴充軍力,籌備訓練,廣尋將領,非五年不能完成。另則,中北鹽鐵糧大部皆仰賴晉陽,以晉陽一隅養數十萬大軍長期征戰之資,終有不妥。
故此,國舅此計,實為遠圖,不思近謀。依此計策,中北強國,可作三期,徐徐圖之。
十年預期,十年動期。
五年之內,於文,實行科舉,裁撤冗官,重編官製,以求列國士人入北;於武,送還老兵,擴充新軍,整軍經武,安撫九黎。韜光養晦,五年之後,暗拓國土,充實國力。此為預期方略。
十年以後,傾巢而出,遠交近攻,遠圖可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願公子三思而行。
伊尹謹上,鹹元二年三月十一。
江子羿看完,隻覺意猶未盡,伊尹在奏摺中的遣詞造句可謂費盡心思,既不稱臣,又突顯自身才幹,再則小心眼的揶揄王嘉,可卻讓江子羿好沒脾氣,對他發不起火來。
江疾一道看完,還未想好如何評價這份奏摺,就已挑眉一笑,對江子羿道:「伊尹手活兒真不錯!」是輕佻的讚許。
在這七日之中,宮中眾人皆忐忑不安。
茲事體大,其一關乎中北在此分岔路口如何抉擇,其二關乎江子羿此生功業能否超群絕倫,是以他實在無法泰然處之。
他曾盼望過自己判斷失誤,隻要能將此計施行下去,即便在此事上落個閉塞,目光短淺的名聲,他也願意,可經過這幾日的反覆揣摩確認,他大概已能看見結局。
江疾這幾日仍在長安宮中聆政,他能察覺到江子羿表麵上雖一如往常的穩健冷靜,可許多言行能表明他內心的焦躁不安。
尋常講課時,江子羿是口若懸河,若非講盡興了或是口幹舌燥,是斷然不會停下的,這幾日卻是草草了事,就連在他課上發問,答案難求不說,不招致白眼已是他法外開恩了。
隨著時間流逝,江子羿越發寢食難安,竟連奏摺也不批閱,轉而在書房不斷踱步,伺候他的宮人內侍見此狀況,一個個都惶惶不安,生怕惹他動怒,連帶著江疾江昭整日裏坐在宮中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響,偌大的長安宮竟漸漸陷入一片寂靜之中,恍若幽穀。
第八日午後,叔侄三人用完膳又在殿中沉默下來,江昭望著書案上堆積成山的奏摺與江子羿踱來踱去的身影,忍不住一陣嘆息,而後神遊太虛。
江疾見此情形,想著這幾日聽到的風聲,順手拿起一本奏摺,粗略掃了幾眼,上麵寫的是各部官員聽聞王嘉獻計,認為好高騖遠,皆上書反對。
可他那日聽江子羿講後,卻覺得此計很是可行,隻是需要時間將整個中北調轉罷了,怎麽他都能想明白的事,那些官員反倒想不明白了,真是奇事一樁。
江疾腹誹著,接連又翻幾本奏摺,內容不盡相同,讓他不由得想起爺爺口中那個政治清明,上下一心的中北,真令人神往啊!
「昭弟,你想什麽呢?」江疾望天一陣,終是受不了這幽穀一般的宮室,開口打破了這片寂靜,江子羿聞聲回頭,隻見江疾用手捏著江昭的下巴,靜靜凝望著他。
江子羿終於從連日的焦躁中脫身,一眼望去,他仿佛回到孩提時代。
那年風生竹院,花遇和風,他與幾位兄長在睿王府後院中觀看江沛與伊尹角鬥,江岐被閣樓上清新溫婉的王秋予迷了眼,江言心中好奇,從他身後用手捏了把他的下巴,笑問一句:「岐弟,你想什麽呢?」
倏忽間已過近二十載,此時此刻,他們的孩子,做著與他們相同的事,說著相同的話,令江子羿鼻子一酸,險些落下淚來。
他立在長安宮中,望向睿王府的方向,憶及二位兄長生平,隻覺他們竟似開到荼靡的芍藥一般慘烈,盛極而逝,毫無預兆的向著毀滅出發,不怨時光薄情,也不留戀世間,可謂向死而生。
江子羿負手向殿外行去,幾日之間,殿前的樹上竟已結上一層蛛網,讓他不禁嘆道,恍若隔世也不過如此。
「回稟公子,上將軍府呈來伊尹上書。」
內侍捧著一本奏摺行至江子羿身前,「來了?」他有些詫異,正是日入時分,伊尹提前兩日上書,想來從前著實輕視他了。
江子羿接過奏摺,隻覺重如千斤,他又忐忑不安起來,伊尹畢竟從軍,雖也做過文職,可生活環境卻能決定人的見識,臨門一腳了,江子羿卻有些不敢看——他害怕看到奏摺中的內容與他想的大相逕庭。
江子羿在書案旁坐下翻看奏摺,江疾一陣興奮的湊上前去,他倒是很想知道這伊尹是否浪得虛名。
映入眼中的是通篇端方的小楷,一撇一捺,筆精墨妙,透露殺伐決斷之氣:
吾啟公子:國舅方略,倚重文治,破除黨爭、軍爭,看似近謀,實則遠圖。遠圖者,須腳踏實地,以當下國力為根基。
中北軍爭歷經百年,根深蒂固,一朝破除,恐生內亂。而今新軍尚未擴充籌備,以十萬車戰老兵欲吞列國步騎新軍,難哉!中北雖有氣候,不肯折腰,然對抗九黎尚且艱難,何能吞併列國?
以吾推算,欲吞吐天下,須得攘外安內,再添四十萬步騎新軍方能言勝。而擴充軍力,籌備訓練,廣尋將領,非五年不能完成。另則,中北鹽鐵糧大部皆仰賴晉陽,以晉陽一隅養數十萬大軍長期征戰之資,終有不妥。
故此,國舅此計,實為遠圖,不思近謀。依此計策,中北強國,可作三期,徐徐圖之。
十年預期,十年動期。
五年之內,於文,實行科舉,裁撤冗官,重編官製,以求列國士人入北;於武,送還老兵,擴充新軍,整軍經武,安撫九黎。韜光養晦,五年之後,暗拓國土,充實國力。此為預期方略。
十年以後,傾巢而出,遠交近攻,遠圖可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願公子三思而行。
伊尹謹上,鹹元二年三月十一。
江子羿看完,隻覺意猶未盡,伊尹在奏摺中的遣詞造句可謂費盡心思,既不稱臣,又突顯自身才幹,再則小心眼的揶揄王嘉,可卻讓江子羿好沒脾氣,對他發不起火來。
江疾一道看完,還未想好如何評價這份奏摺,就已挑眉一笑,對江子羿道:「伊尹手活兒真不錯!」是輕佻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