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春季種植,受氣候影響,它的畝產量比早冬薯要多了近一千公斤。十畝的產量便有兩萬七千多公斤,除了慣例收起來一些儲備外,還有兩萬多公斤的土豆堆滿了她家的糧庫與空房。
夏紀娘也有不詳的預感,她道:「水快要漫過秧苗了,晚禾的收成本就要損失了,若是還不停雨,怕是要少五成以上了。」按照水災的程度,水隻是漫過田稼,而未損及房屋、房舍隻能算是輕微的水災,若是水漫過屋舍,沖毀房屋,那才是大災,誰也逃不掉。
好在張鶴擴建宅邸時,也注意排水的問題,下在庭院中的雨水都順著暗渠流向了清河,倒是她的海棠樹枝葉被雨水打落了不少。
張鶴道:「好在山芋耐旱耐澇,即便晚禾收成不好,我們也還有山芋。」
「二郎倒是想得開。」
張鶴沒跟夏紀娘提她的係統倉庫裏不僅是紅薯、土豆、稻穀,還有大豆、豌豆、蘿蔔等,即便來年也欠收,她們還是不會餓死的。她本來隻是為了留種與減少別人的懷疑,卻沒想到這種時候派上了用場。
「撫州的雨都這麽大了,也不知江淮兩岸如何。」
張鶴搖了搖頭,她知道每一年江淮地區都會有大小程度不一的水災,畢竟連後世的水利工程眾多的情況下也未能杜絕水災,更別說如今了。除了江淮兩岸、黃河沿岸與湖南等地也怕是有水災,至於沿海的嶺南道與江南東道便是少不了颱風的破壞的了。
夏紀娘估算了一下時辰,又聽見屋內小花生的哭聲,她對張鶴道:「二郎快去看看乳娘是否送乳-汁來了。」
張鶴道:「今日的還沒送來嗎?」
「可不是,比平日晚了許多,我本以為我算錯了時辰,可花生都哭了,她餓肚子時總比我們要準時。」夏紀娘邊說邊回到屋內。
張鶴隻好從牆角處抓起油紙傘穿過廊廡跑到門口去,朝外張望了會兒,也沒看見人影。她回去道:「先給花生弄些蛋羹或土豆泥吃著吧,否則也不知要等到何時才送來。」
夏紀娘也犯嘀咕:「可是出什麽事了?」
稍晚些時候,那乳娘的家裏來了人,老婦人一臉歉然地對夏紀娘道:「家中艱食,近日所產的乳-汁便少了些,好不容易才湊出這麽點……」
夏紀娘看著碗中摻著雨水的半碗,問道:「我們不是每個月都給不少糧食的嗎,為何還會艱食?」
為了確保小花生能喝上營養豐富的乳-汁,張鶴每個月除了錢外還會多給五鬥米,而五鬥米可供兩個人吃一個月了。為何不足,夏紀娘不願意去深想。
那老婦人臉上悻悻然:「家中糧食匱乏,一家五口所食的糧不多了……」
夏紀娘心道果然,這家人將她們給乳娘的米給分享了,導致乳娘所食用的糧食並不多。她又問:「那工錢便不能買糧穀嗎?」
老婦人道:「這打哪兒去買糧食喲,就好比李尋官人家,一石米便已經升至兩貫錢了,更別提城中的米價之貴了!」
夏紀娘暗暗吃驚,她想了會兒,回去拿了幾鬥米給她,道:「這乳-汁你端回去吧,這米也是給她吃的,我希望明日過來不會是這樣。」
老婦人大喜,連忙道了謝又端著乳-汁離去了。她倒是捨不得倒掉,張鶴的孩子金貴不肯喝,可她的孫兒還是能喝的!
夏紀娘回去與張鶴將此事一說,又道:「二郎,我們是否需要去打聽一下外麵是何種情形了?」
「過兩日等雨停了再出門吧,這麽大的雨萬一不小心被沖走了怎麽是好?」張鶴道。
雖然下大雨,可僱工們依舊每日都去田中幫忙將積水疏通到溝渠中,而官府也來了官吏組織疏通河道、做防災工作。
張鶴通過這些官吏相告,才知兩淮地區從四五月的旱災開始,便已經陸陸續續地往南遷徙了許多人,加上江淮地區的水災,更多的人南下到了撫州。童歷瑜已經發了《勸糶榜》,勸一些官戶、豪民開倉賑糶。
張鶴奇怪道:「義倉中不是應該還有許多糧食的嗎?」
那官吏道:「官府自強令百姓種清河稻以來,糧倉中的穀糧便大量減少出貸的,為了防止放至發黴,官府便賣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也在江淮發生水災時,奉朝廷的敕令調運了一些糧食過去救濟,以至於撫州也發生小災與大批流民湧入撫州城時,義倉的糧食便不足了。」
更加過分的是一些豪民、官戶便是借著此次小災來提高米價,朝廷為了抑製米價而設的常平倉也被投機的米商、豪民鑽了漏洞。且官府勸他們開倉賑糶隻是以低價出售米以賑濟,並不是讓他們無償賑濟。
張鶴與夏紀娘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決定將一萬多公斤的紅薯送給官府,以便他們解決部分下等戶、流民糧食不足的問題。而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登門找張鶴買穀糧的人也越來越多。
夏紀娘每年都會收二十來石米作為荒年備荒之用,她又不想提高米價來出售,便以往常的價格來出售。清河村的村民聞言紛紛來找她們買米,一個人便買去一石。
張鶴與夏紀娘覺得有古怪,一查才知道這些人中有部分是聽了李尋等上等戶的命令來買的,目的自然是將她的米買光了,別人就不得不去向他們買米。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抱著同樣的心思,打算找張鶴買多一些米,再運到村集中高價賣出。
夏紀娘也有不詳的預感,她道:「水快要漫過秧苗了,晚禾的收成本就要損失了,若是還不停雨,怕是要少五成以上了。」按照水災的程度,水隻是漫過田稼,而未損及房屋、房舍隻能算是輕微的水災,若是水漫過屋舍,沖毀房屋,那才是大災,誰也逃不掉。
好在張鶴擴建宅邸時,也注意排水的問題,下在庭院中的雨水都順著暗渠流向了清河,倒是她的海棠樹枝葉被雨水打落了不少。
張鶴道:「好在山芋耐旱耐澇,即便晚禾收成不好,我們也還有山芋。」
「二郎倒是想得開。」
張鶴沒跟夏紀娘提她的係統倉庫裏不僅是紅薯、土豆、稻穀,還有大豆、豌豆、蘿蔔等,即便來年也欠收,她們還是不會餓死的。她本來隻是為了留種與減少別人的懷疑,卻沒想到這種時候派上了用場。
「撫州的雨都這麽大了,也不知江淮兩岸如何。」
張鶴搖了搖頭,她知道每一年江淮地區都會有大小程度不一的水災,畢竟連後世的水利工程眾多的情況下也未能杜絕水災,更別說如今了。除了江淮兩岸、黃河沿岸與湖南等地也怕是有水災,至於沿海的嶺南道與江南東道便是少不了颱風的破壞的了。
夏紀娘估算了一下時辰,又聽見屋內小花生的哭聲,她對張鶴道:「二郎快去看看乳娘是否送乳-汁來了。」
張鶴道:「今日的還沒送來嗎?」
「可不是,比平日晚了許多,我本以為我算錯了時辰,可花生都哭了,她餓肚子時總比我們要準時。」夏紀娘邊說邊回到屋內。
張鶴隻好從牆角處抓起油紙傘穿過廊廡跑到門口去,朝外張望了會兒,也沒看見人影。她回去道:「先給花生弄些蛋羹或土豆泥吃著吧,否則也不知要等到何時才送來。」
夏紀娘也犯嘀咕:「可是出什麽事了?」
稍晚些時候,那乳娘的家裏來了人,老婦人一臉歉然地對夏紀娘道:「家中艱食,近日所產的乳-汁便少了些,好不容易才湊出這麽點……」
夏紀娘看著碗中摻著雨水的半碗,問道:「我們不是每個月都給不少糧食的嗎,為何還會艱食?」
為了確保小花生能喝上營養豐富的乳-汁,張鶴每個月除了錢外還會多給五鬥米,而五鬥米可供兩個人吃一個月了。為何不足,夏紀娘不願意去深想。
那老婦人臉上悻悻然:「家中糧食匱乏,一家五口所食的糧不多了……」
夏紀娘心道果然,這家人將她們給乳娘的米給分享了,導致乳娘所食用的糧食並不多。她又問:「那工錢便不能買糧穀嗎?」
老婦人道:「這打哪兒去買糧食喲,就好比李尋官人家,一石米便已經升至兩貫錢了,更別提城中的米價之貴了!」
夏紀娘暗暗吃驚,她想了會兒,回去拿了幾鬥米給她,道:「這乳-汁你端回去吧,這米也是給她吃的,我希望明日過來不會是這樣。」
老婦人大喜,連忙道了謝又端著乳-汁離去了。她倒是捨不得倒掉,張鶴的孩子金貴不肯喝,可她的孫兒還是能喝的!
夏紀娘回去與張鶴將此事一說,又道:「二郎,我們是否需要去打聽一下外麵是何種情形了?」
「過兩日等雨停了再出門吧,這麽大的雨萬一不小心被沖走了怎麽是好?」張鶴道。
雖然下大雨,可僱工們依舊每日都去田中幫忙將積水疏通到溝渠中,而官府也來了官吏組織疏通河道、做防災工作。
張鶴通過這些官吏相告,才知兩淮地區從四五月的旱災開始,便已經陸陸續續地往南遷徙了許多人,加上江淮地區的水災,更多的人南下到了撫州。童歷瑜已經發了《勸糶榜》,勸一些官戶、豪民開倉賑糶。
張鶴奇怪道:「義倉中不是應該還有許多糧食的嗎?」
那官吏道:「官府自強令百姓種清河稻以來,糧倉中的穀糧便大量減少出貸的,為了防止放至發黴,官府便賣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也在江淮發生水災時,奉朝廷的敕令調運了一些糧食過去救濟,以至於撫州也發生小災與大批流民湧入撫州城時,義倉的糧食便不足了。」
更加過分的是一些豪民、官戶便是借著此次小災來提高米價,朝廷為了抑製米價而設的常平倉也被投機的米商、豪民鑽了漏洞。且官府勸他們開倉賑糶隻是以低價出售米以賑濟,並不是讓他們無償賑濟。
張鶴與夏紀娘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決定將一萬多公斤的紅薯送給官府,以便他們解決部分下等戶、流民糧食不足的問題。而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登門找張鶴買穀糧的人也越來越多。
夏紀娘每年都會收二十來石米作為荒年備荒之用,她又不想提高米價來出售,便以往常的價格來出售。清河村的村民聞言紛紛來找她們買米,一個人便買去一石。
張鶴與夏紀娘覺得有古怪,一查才知道這些人中有部分是聽了李尋等上等戶的命令來買的,目的自然是將她的米買光了,別人就不得不去向他們買米。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抱著同樣的心思,打算找張鶴買多一些米,再運到村集中高價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