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她是張家的庶出子,卻不知她的芯裏已經不是那個張鶴了。
連續加班一個月,回到家中倒頭就睡,結果一覺醒來便身處張家莊村的張家大宅裏。以為在做夢的她在吃了一個月的素食後,又渾渾噩噩地被通知分家。
「分家就分家吧,反正隻是夢!」張鶴這麽想著,在分家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東西有多少,一點也不在意。
當被趕出家門時,她才突然驚醒——這不是夢,而是她魂穿了!
身無分文,沒爹又沒娘,拖著個五歲的小蘿蔔頭,還人生地不熟無所依靠,可以說她的處境是悲慘到極致了。
好在她也並非才知道這一事實,早在那一個月裏,她就隱隱約約明白了,隻是自己不願意相信罷了。
那一個月她被動地接收了一些訊息,如:她是一個地主家的庶出子。
地主叫張廷榆,祖上是當官的,依照朝廷的蔭補製度,這蔭補的名額隻有一個,便落到了他的兄長張廷軒的身上。而他沒能蔭補當官也不在意,靠著祖上以及兄長的庇護置辦了許多田產,慢慢地成了這臨川縣裏數一數二的大地主。
張廷榆有三子:長子張雁、「次子」張鶴以及小兒子張顯。張雁是正室柳氏所生,張鶴以及張顯卻是妾劉氏所生。
張鶴並不知劉氏為何要將她作「男兒」打扮,甚至瞞過了世人,她無法向劉氏尋求答案,隻因劉氏在服喪期內,私通農莊的佃農而被人發現。
盡管本朝的婚姻規定相對寬鬆,可是有夫之婦與人私通便已經是大罪,更何況是在服喪期內。劉氏的下場可想而知,那佃農也是家破人亡。
也正因為有了劉氏的事情,張鶴和張顯時常會被族親取笑,張顯也一度被懷疑並非張廷榆的親子。
雖說嫡庶之分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很重要,可到底是父權社會:張廷榆於三年前病死,按規矩在守孝期內兄弟不得分家。於是三年守孝期一過,張雁便請了族裏的長輩主持了分家事宜。
按照本朝的分家律法,不管嫡庶、長幼,除非留有遺囑,否則都平分。隻是張雁素日裏便不喜兩個庶出的弟弟,便聯合了族裏的長輩,請他們作偽證,聲稱他們知道張廷榆生前曾立下口頭遺囑,張雁占家產的大份,兩個庶出之子占小份。
八百多畝的田產、十幾萬貫的家財以及農莊和房屋,張鶴以及張顯統共分得一百畝田產、一頭老牛以及一座老宅,然後就被趕出了家門。
張鶴初來乍到,還什麽都沒捋清楚就被趕出了家門;她更不懂這兒的法律,還以為庶出的的確沒有多少繼承權,隻知好歹還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和田產,便帶著尚且隻有五歲的張顯來到了清河村。
清河村曾是張家發跡時置辦的田宅所在處,後來張鶴的曾祖父分家產時將此處分給了張鶴的祖父,張鶴的祖父又將它分給了張廷榆。不過那個時候的張廷榆已經擁有了更好的祖宅和農莊,清河村的這間兩進院落就慢慢地廢置了。
張廷榆在世時每年都會派人回來修葺和除草,可是他一死,這兒就被人遺忘。到了張鶴的手中,便成了雜草叢生、年久失修的危房。
張鶴花了將近半年,才將它修葺個大半,雖然不至於恢復到它最原始的麵貌,可至少她睡著的時候不必會突然坍塌了。
再說那百畝田產。因它是祖上當官時按照品階被封賜的,哪怕祖上不當官後也不收回的永業田,所以它的土質和位置都是十分好的。
一百畝零零散散地劃分開來也隻有四塊地方,幾乎都在清河村的範圍內。不過這些田當初租給了佃農耕種,後來那戶佃農的兒子在城裏做買賣賺了錢,一家人便都搬到了城裏去了。張家正在辦喪事,這田便暫時沒有租出去。
張鶴看著那長了許多雜草的荒地,頭一下子就疼了。
莫說這原主自小嬌生慣養沒幹過粗活,就連她本人在現代也都是沒下過田的人。雖然外祖父是耕農,可她也隻在小時候湊在田邊聽老人說過農經而已。長大以後就更是坐辦公室,整日對著電腦,別說農活,連運動都極少做。
要怎麽在這個時代活下去,是一個值得她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回到家門前,張鶴便看見夏紀娘從裏頭走出來,她呼道:「夏家娘子!」
「張二郎回來了?」夏紀娘待她走近,才道,「姨母聽說你去了你堂叔父家,想著你還未回來的話,晚食也沒時間煮了,便讓我帶些吃的來給你們。」
「多謝,有勞李大娘和夏家娘子費心了。」張鶴頗不好意思。
「姨母說你借牛和耕具給我們也不曾收租,我們這麽做是應該的。」夏紀娘道,像張鶴這般善良的人,在這世間可是罕見的。
世間農戶十之八-九,並非每一家都有牛可用的,快到農忙時期,沒有牛又有地的人家自然得借牛,而多數有牛的人家都會趁機撈一筆。
張鶴家中的情況可以算得上是令人擔憂的,她似乎一點也不懂得經營。夏紀娘有時難免會替張鶴感到擔心,若長此以往,這兄弟倆要怎麽活下去?
不知夏紀娘心裏所想的張鶴心裏也是一番糾結,她其實想問夏紀娘是否知道她的女子身份,可是觀這兩日夏紀娘的表現又不像是發現了的樣子。
曾經的她倒是不在乎自己的女子身份是否被戳穿,她甚至有些抗拒這「男子」身份,畢竟要經營男子身份將會十分艱難和麻煩。可是當她意識到女子的身份會給她帶來什麽之後,她便被迫接受了這一偽裝。
連續加班一個月,回到家中倒頭就睡,結果一覺醒來便身處張家莊村的張家大宅裏。以為在做夢的她在吃了一個月的素食後,又渾渾噩噩地被通知分家。
「分家就分家吧,反正隻是夢!」張鶴這麽想著,在分家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東西有多少,一點也不在意。
當被趕出家門時,她才突然驚醒——這不是夢,而是她魂穿了!
身無分文,沒爹又沒娘,拖著個五歲的小蘿蔔頭,還人生地不熟無所依靠,可以說她的處境是悲慘到極致了。
好在她也並非才知道這一事實,早在那一個月裏,她就隱隱約約明白了,隻是自己不願意相信罷了。
那一個月她被動地接收了一些訊息,如:她是一個地主家的庶出子。
地主叫張廷榆,祖上是當官的,依照朝廷的蔭補製度,這蔭補的名額隻有一個,便落到了他的兄長張廷軒的身上。而他沒能蔭補當官也不在意,靠著祖上以及兄長的庇護置辦了許多田產,慢慢地成了這臨川縣裏數一數二的大地主。
張廷榆有三子:長子張雁、「次子」張鶴以及小兒子張顯。張雁是正室柳氏所生,張鶴以及張顯卻是妾劉氏所生。
張鶴並不知劉氏為何要將她作「男兒」打扮,甚至瞞過了世人,她無法向劉氏尋求答案,隻因劉氏在服喪期內,私通農莊的佃農而被人發現。
盡管本朝的婚姻規定相對寬鬆,可是有夫之婦與人私通便已經是大罪,更何況是在服喪期內。劉氏的下場可想而知,那佃農也是家破人亡。
也正因為有了劉氏的事情,張鶴和張顯時常會被族親取笑,張顯也一度被懷疑並非張廷榆的親子。
雖說嫡庶之分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很重要,可到底是父權社會:張廷榆於三年前病死,按規矩在守孝期內兄弟不得分家。於是三年守孝期一過,張雁便請了族裏的長輩主持了分家事宜。
按照本朝的分家律法,不管嫡庶、長幼,除非留有遺囑,否則都平分。隻是張雁素日裏便不喜兩個庶出的弟弟,便聯合了族裏的長輩,請他們作偽證,聲稱他們知道張廷榆生前曾立下口頭遺囑,張雁占家產的大份,兩個庶出之子占小份。
八百多畝的田產、十幾萬貫的家財以及農莊和房屋,張鶴以及張顯統共分得一百畝田產、一頭老牛以及一座老宅,然後就被趕出了家門。
張鶴初來乍到,還什麽都沒捋清楚就被趕出了家門;她更不懂這兒的法律,還以為庶出的的確沒有多少繼承權,隻知好歹還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和田產,便帶著尚且隻有五歲的張顯來到了清河村。
清河村曾是張家發跡時置辦的田宅所在處,後來張鶴的曾祖父分家產時將此處分給了張鶴的祖父,張鶴的祖父又將它分給了張廷榆。不過那個時候的張廷榆已經擁有了更好的祖宅和農莊,清河村的這間兩進院落就慢慢地廢置了。
張廷榆在世時每年都會派人回來修葺和除草,可是他一死,這兒就被人遺忘。到了張鶴的手中,便成了雜草叢生、年久失修的危房。
張鶴花了將近半年,才將它修葺個大半,雖然不至於恢復到它最原始的麵貌,可至少她睡著的時候不必會突然坍塌了。
再說那百畝田產。因它是祖上當官時按照品階被封賜的,哪怕祖上不當官後也不收回的永業田,所以它的土質和位置都是十分好的。
一百畝零零散散地劃分開來也隻有四塊地方,幾乎都在清河村的範圍內。不過這些田當初租給了佃農耕種,後來那戶佃農的兒子在城裏做買賣賺了錢,一家人便都搬到了城裏去了。張家正在辦喪事,這田便暫時沒有租出去。
張鶴看著那長了許多雜草的荒地,頭一下子就疼了。
莫說這原主自小嬌生慣養沒幹過粗活,就連她本人在現代也都是沒下過田的人。雖然外祖父是耕農,可她也隻在小時候湊在田邊聽老人說過農經而已。長大以後就更是坐辦公室,整日對著電腦,別說農活,連運動都極少做。
要怎麽在這個時代活下去,是一個值得她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回到家門前,張鶴便看見夏紀娘從裏頭走出來,她呼道:「夏家娘子!」
「張二郎回來了?」夏紀娘待她走近,才道,「姨母聽說你去了你堂叔父家,想著你還未回來的話,晚食也沒時間煮了,便讓我帶些吃的來給你們。」
「多謝,有勞李大娘和夏家娘子費心了。」張鶴頗不好意思。
「姨母說你借牛和耕具給我們也不曾收租,我們這麽做是應該的。」夏紀娘道,像張鶴這般善良的人,在這世間可是罕見的。
世間農戶十之八-九,並非每一家都有牛可用的,快到農忙時期,沒有牛又有地的人家自然得借牛,而多數有牛的人家都會趁機撈一筆。
張鶴家中的情況可以算得上是令人擔憂的,她似乎一點也不懂得經營。夏紀娘有時難免會替張鶴感到擔心,若長此以往,這兄弟倆要怎麽活下去?
不知夏紀娘心裏所想的張鶴心裏也是一番糾結,她其實想問夏紀娘是否知道她的女子身份,可是觀這兩日夏紀娘的表現又不像是發現了的樣子。
曾經的她倒是不在乎自己的女子身份是否被戳穿,她甚至有些抗拒這「男子」身份,畢竟要經營男子身份將會十分艱難和麻煩。可是當她意識到女子的身份會給她帶來什麽之後,她便被迫接受了這一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