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朕要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書) 作者:癢癢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同當年太~祖皇帝登基,大樂意拜孔子,不光不拜孟子,還要除去孟子的聖人之位,焚燒孟子的書籍一般。
氣學派和理學派,在北宋同時出現,為何一個奄奄一息,一個發展成今日之威勢?
當今的大明,頂尖大家都隱約意識到,程朱理學的衰落。
這衰落,不是從皇上登基開始,在幾十年前就有苗頭,南方的感受最明顯,否則為何會出現王守仁的心學熾盛?
呂柟和很多迷茫之人一樣,生逢其中。
麵對理學衰落、心學動蕩無法推廣,如此轉折之際;麵對講學日盛、異端多出的學術變革風潮,正和所有有識之士一起上下求索的時候,先皇駕崩,皇上登基,好嘛,徐大公子回來了,對皇上一番教導……
他們該慶幸,皇上沒有在暴君的路上走到底嗎?
呂柟和其他大明文人一樣,對徐景珩那真是“又愛又恨”,各種酸甜苦辣無法言語。呂柟看一眼徐大公子今兒一副酒徒的閑散打扮,呼吸間帶著剛喝酒的酒香,一股氣冒出來。
“天地翻個跟頭,世人都蒙頭轉向,大公子開心乎?”
呂柟目光如電,那是一個正直無私、心懷天下的,華夏讀書人身上的浩然之氣。
“仕三十餘年,家無長物,終身未嚐有情容。獨守程、朱不變者,惟呂柟與羅欽順雲。”大公子喜歡這樣的人物,默然片刻,緩緩給予解釋。
“程朱理學困乏支離、王、陸心學盛行江南,呂先生既沒有墨守程朱,也沒有獨宗張載,更沒有篤信陸王。
呂先生站在思想變遷、學術發展的曆史潮頭,和而不同、融會知新。不為玄虛高遠之論,既不是程朱的先在之理,也不是張載的太虛之氣,更不是陸王的靈明之心……”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假山上的一塊太湖石上,呼吸一口菊花和風的清香。皇上派人來找他去用晚飯,他答複一句,邀請呂柟坐到外院的八角亭子。
下人送上來茶點,夕陽送來一層金光。
他的人悠閑地躺到紅木躺椅上,接過來一杯熱牛奶墊墊腸胃,麵對呂柟擔憂的目光,安撫一笑。
“呂先生認同理學家的天道本原、形上本體,自覺踐行,其行可佩。呂先生主張的‘理氣非二’的陰陽變易,也是‘道體’。
理學、心學、都是道體。理學向‘天’看,心學向‘心’看,呂先生主張向‘道德和民生’看……呂先生,這都是讀書人的學說。”
他的眼裏,有一種安靜,滿天的萬千星子,璀璨冷漠地看著人間,自在地閃爍光芒。
呂柟看懂了,也聽懂了——這天下,兩京十三省的大明,一億四千萬人,有多少讀書人?不讀書,就不是人?春秋時期以前的夏商周,都不是人?
人類總是以為自己在進步,比古人進步。若真的進步,何苦抱著兩千年前的文化不放?
呂柟驀然心口一窒,定定地注視他,目光裏帶著一種痛苦和無助,深沉無助。
“都知道,孔聖人的偉大,在於教學,寓教於樂,有教無類,不是他的一個字一句話……以前呂某也一直不明白,為何從春秋時期到現在,一代代人都意識到,孔子之學不適合華夏,為何還要尊孔?
為何道學不達田間地頭,在儒釋道三家的爭鬥中,始終處於下風?”
呂柟苦笑:“因為孔子之學更符合國家學、權利學,更符合複雜的人性……這是基於人性的基礎上,對生靈最大的哀憫。”
“……一代代不是不知道,然無能為力。要修道,要先吃肚子。人人都吃飽肚子,吃的幹淨雅致,不難,也太難。用儒學好,老百姓隻要不鬧事,有一口飯吃不全餓死,那就可以……這也就是儒釋道三家合起來的,‘致君王如堯舜,使萬民免饑荒’。”
免饑荒,不是吃好喝好。
人的世界,和獅子、螞蟻的世界一樣,和這天下各地方的建築一樣,等級分明。
為什麽說華夏儒釋道三家結合的文化最好,為什麽說華夏文化是地球東方的最好?就因為華夏文化中的,這份對底層的哀憫。
佛家——老百姓餓死也沒事,修下輩子。所以印度也摒棄佛家——底層老百姓都餓死了,中上層的日子怎麽過?印度的婆娑教——幹脆直接劃分人等,要下等人都死心塌地地,期待投胎過下輩子。
他說著說著,想著想著,一句話卡在喉嚨,導致他的聲音略幹澀。
他的眼裏也有了那份哀憫,也有一種誕生於這份哀憫的光亮。
“皇上好,大明盛世可期。大公子知道,唯一可以和華夏文化類比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八股科舉再不好,也給於底層百姓一個希望。皇上改革科舉,隻添加工科考試,不廢除八股科舉。為什麽如今要動張家和孔家?”
“大明倫理和道德的一部分動蕩,‘父傳子子傳孫,父以子榮,子以父榮……’無以為繼,綱常何在?
下官知道心學好,江南大部分文人都喊著解放人性。可他們,哪一個真正懂心學?長此以往,道德何在?”
呂柟認為,王守仁那樣的完美人,天下壓根就沒有幾個。
山裏的獅子一出生,就有出身、教育、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人類也一樣。
學儒家,隻學會精致利己,哪裏記得“天下萬民”的大道?
學理學,隻學會釣名沽譽的雙標,哪裏還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寬容?
學心學,隻學會躺在祖先的名頭下,父輩留下來的土地租稅上,可勁兒揮霍銀子,天天泡在酒肉池林裏,無視人間疾苦……,何來性靈之明?
“聖人哀憫天下人,皇上是不出世的明君,大明人即將做到‘免饑荒’,甚至吃飽肚子,讀書進學,這不是很好?哪裏不夠好?我知道大公子要天下人都開啟智慧,如何可能?”
皇上、文老先生……一大夥兒人,魏國公、南京的文人大家,一夥兒人,都圍在亭子周圍,都等徐景珩的回答。
徐景珩的聲音,清冷孤寒,仿若冬天裏大雪中的梅花幽香。
“徐某相信,‘人心富貴、人性繁華’。大明人,都很好,都很可愛。
很多人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知,我們聽不同的聲音,容納不同的聲音。徐某個人的看法,人有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但是,若在相同的環境下、教育下,這個‘不同’有多大?”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虛空中,飄忽悠遠、深邃不可見。
“自古以來,聖人幾個?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體力智力心力相差無幾。”
諸位曆經人事滄桑,還有這份公心,不就說明人性的好?所有忽視人本能中的複雜性,去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都是耍流氓。
和之前有人鼓吹秦始皇一樣,利用百姓慕強的心理,辨別能力不高,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有人,聽得愣住。
大公子,對人心看得太透,叫人有一種靈魂chi裸裸地,站在朗朗乾坤下,所有的小心思,都無所遁形。
唯有皇上重重點小腦袋,默默地想:“興王就是大流氓。興王自己自私,就說天下人都自私,好像這麽說,他就沒有錯兒一般。”
“秦始皇殺人,他是皇帝,當然殺人,我要是皇帝,我也殺人。秦始皇修長城,應該,六國俘虜當然去出苦力……弱者就是活該,敗者就是活該,這是大明人該有的想法嗎?酷吏迫害百姓,也是應該?
貪官貪贓枉法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安慰自己。惡人損人利己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理直氣壯。導致老百姓也說‘人都是自私的,不怨貪官貪財,不怪惡人做惡事……’
這些,提前獲得利益者,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發明的病毒,於國於家,都是大害。卻大行其道,是何原因?”
他的眉眼安靜,慢慢的聲音裏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叫所有人聽得心裏一震。
其他人呆呆的無法思考。
自戀·皇上默默告訴自己:“朱載垣英明、朱載垣聖明。”
徐景珩看一眼皇上,聲音裏有了一絲絲感情。
“世人畏果、聖人畏因。吾等不是聖人,然吾等不能因為人性中的惡劣一麵,就絲毫沒有心裏負擔地不去行動。
告訴自己,告訴別人,你要認命,乖乖地當窮人,下等人,不要去反抗。
站在士族的立場上,理所當然地抱著那份‘哀憫’,告訴天下人,這個天下就是這樣的不公平,權利大過一切……一切都怪你出身不好,運氣不好。”
“天降懲罰,說一句‘悔不當初’。做惡事之前,沾沾自喜,甚至麵對老百姓無力的反抗,優越感十足。
徐某知道,大部分都不是大奸大惡,都是普通人。也知道大明的世家大族中,很多開明正直的人。開明正直,不是應該?一部分人犯事,官府不敢管,不去管,才是應該?”
所有人都不吱聲。
這次很多人的醜事、惡事被揭發,受到懲罰,他們大多怪自己運氣不好老天爺發怒了,不會去怪自己做了錯事,更不會愧疚。
人之初,性本善,也好;性本惡,也好。長大後的一切,大部分是因為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一些人發明一些說法,那是我族人,我族人再壞,我不幫我族人我幫你一個苦主?
老百姓迷糊了,對啊,人都是自私的啊,你沒錯,是我愚笨。
你一個當官的,秉公執法,不是應該的嗎?一句“人性自私”,就成“徇私”應該?
天下就是不公平的,誰叫你不會投胎?
你窮,你被有錢人欺負,那就是活該。
什麽?你要反抗?
忍吧,下輩子投個好胎。
什麽你不忍?找死活該。
世界就是不公平,老天爺造人的時候,那就不是公平的。可是我們既然懂了,既然認知到了,那就不光是抱著那份“哀憫”自我安慰,自我滿足。
我們至少試一試,叫天下更多的人,開啟智慧;要大部分的普通人,活在一個相對更公平的世界裏。
試都沒試,一句“人心莫測,人性自私”,所有的強權,所有的不公平,都成了合情合理合法,最後來一聲“哀憫”的歎息。
孔聖人當年,試驗一輩子才無力地放棄。
我們不是聖人,我們如何能不試一試,就喊失敗?
沉默。
徐景珩的目光安靜,他的眼睛裏,始終看得見人心的好,人性的好。始終有一種沉沉的信任,相信這大明的人,天下的人。
叫他們不敢對上那雙眼睛,可又不舍得移開,不甘心移開。
呂柟坐在他的對麵,感受最深,一顆心顫抖,一雙手顫抖,用盡全身力氣,睜大眼睛。
徐景珩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歡喜。
大明人,世間的生靈,就是這麽可愛,在爛泥裏,也仰望星空。
小廝擔心大公子錯過晚飯時間,又不吃東西,隻站著著急不敢打擾。
皇上一看,進來亭子,板著臉拉著徐景珩離開。
二門裏的小院子裏的偏屋,一杯溫熱的牛奶,一份菜羹,擺在桌子上,色香味俱全,碗碟也是精致。
徐景珩慢慢地用飯。
外院,眾人眨巴眼睛,從剛剛的氣氛裏回神,迷迷糊糊地看著徐大公子的小廝:“大公子,今兒晚上,吃什麽?”
小廝奇怪:“牛奶、蘿卜湯、菜羹。”
眾人忍不住嘴角抽抽。
敢不敢用一碗飯啊?
冬天不吃涮鍋子吃這個?
眾人去看魏國公,魏國公的背影?
眾人去看呂柟,呂柟驀然仰天大笑。
!!!
呂柟笑完,眼睛發亮,麵孔發光。
氣學派和理學派,在北宋同時出現,為何一個奄奄一息,一個發展成今日之威勢?
當今的大明,頂尖大家都隱約意識到,程朱理學的衰落。
這衰落,不是從皇上登基開始,在幾十年前就有苗頭,南方的感受最明顯,否則為何會出現王守仁的心學熾盛?
呂柟和很多迷茫之人一樣,生逢其中。
麵對理學衰落、心學動蕩無法推廣,如此轉折之際;麵對講學日盛、異端多出的學術變革風潮,正和所有有識之士一起上下求索的時候,先皇駕崩,皇上登基,好嘛,徐大公子回來了,對皇上一番教導……
他們該慶幸,皇上沒有在暴君的路上走到底嗎?
呂柟和其他大明文人一樣,對徐景珩那真是“又愛又恨”,各種酸甜苦辣無法言語。呂柟看一眼徐大公子今兒一副酒徒的閑散打扮,呼吸間帶著剛喝酒的酒香,一股氣冒出來。
“天地翻個跟頭,世人都蒙頭轉向,大公子開心乎?”
呂柟目光如電,那是一個正直無私、心懷天下的,華夏讀書人身上的浩然之氣。
“仕三十餘年,家無長物,終身未嚐有情容。獨守程、朱不變者,惟呂柟與羅欽順雲。”大公子喜歡這樣的人物,默然片刻,緩緩給予解釋。
“程朱理學困乏支離、王、陸心學盛行江南,呂先生既沒有墨守程朱,也沒有獨宗張載,更沒有篤信陸王。
呂先生站在思想變遷、學術發展的曆史潮頭,和而不同、融會知新。不為玄虛高遠之論,既不是程朱的先在之理,也不是張載的太虛之氣,更不是陸王的靈明之心……”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假山上的一塊太湖石上,呼吸一口菊花和風的清香。皇上派人來找他去用晚飯,他答複一句,邀請呂柟坐到外院的八角亭子。
下人送上來茶點,夕陽送來一層金光。
他的人悠閑地躺到紅木躺椅上,接過來一杯熱牛奶墊墊腸胃,麵對呂柟擔憂的目光,安撫一笑。
“呂先生認同理學家的天道本原、形上本體,自覺踐行,其行可佩。呂先生主張的‘理氣非二’的陰陽變易,也是‘道體’。
理學、心學、都是道體。理學向‘天’看,心學向‘心’看,呂先生主張向‘道德和民生’看……呂先生,這都是讀書人的學說。”
他的眼裏,有一種安靜,滿天的萬千星子,璀璨冷漠地看著人間,自在地閃爍光芒。
呂柟看懂了,也聽懂了——這天下,兩京十三省的大明,一億四千萬人,有多少讀書人?不讀書,就不是人?春秋時期以前的夏商周,都不是人?
人類總是以為自己在進步,比古人進步。若真的進步,何苦抱著兩千年前的文化不放?
呂柟驀然心口一窒,定定地注視他,目光裏帶著一種痛苦和無助,深沉無助。
“都知道,孔聖人的偉大,在於教學,寓教於樂,有教無類,不是他的一個字一句話……以前呂某也一直不明白,為何從春秋時期到現在,一代代人都意識到,孔子之學不適合華夏,為何還要尊孔?
為何道學不達田間地頭,在儒釋道三家的爭鬥中,始終處於下風?”
呂柟苦笑:“因為孔子之學更符合國家學、權利學,更符合複雜的人性……這是基於人性的基礎上,對生靈最大的哀憫。”
“……一代代不是不知道,然無能為力。要修道,要先吃肚子。人人都吃飽肚子,吃的幹淨雅致,不難,也太難。用儒學好,老百姓隻要不鬧事,有一口飯吃不全餓死,那就可以……這也就是儒釋道三家合起來的,‘致君王如堯舜,使萬民免饑荒’。”
免饑荒,不是吃好喝好。
人的世界,和獅子、螞蟻的世界一樣,和這天下各地方的建築一樣,等級分明。
為什麽說華夏儒釋道三家結合的文化最好,為什麽說華夏文化是地球東方的最好?就因為華夏文化中的,這份對底層的哀憫。
佛家——老百姓餓死也沒事,修下輩子。所以印度也摒棄佛家——底層老百姓都餓死了,中上層的日子怎麽過?印度的婆娑教——幹脆直接劃分人等,要下等人都死心塌地地,期待投胎過下輩子。
他說著說著,想著想著,一句話卡在喉嚨,導致他的聲音略幹澀。
他的眼裏也有了那份哀憫,也有一種誕生於這份哀憫的光亮。
“皇上好,大明盛世可期。大公子知道,唯一可以和華夏文化類比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八股科舉再不好,也給於底層百姓一個希望。皇上改革科舉,隻添加工科考試,不廢除八股科舉。為什麽如今要動張家和孔家?”
“大明倫理和道德的一部分動蕩,‘父傳子子傳孫,父以子榮,子以父榮……’無以為繼,綱常何在?
下官知道心學好,江南大部分文人都喊著解放人性。可他們,哪一個真正懂心學?長此以往,道德何在?”
呂柟認為,王守仁那樣的完美人,天下壓根就沒有幾個。
山裏的獅子一出生,就有出身、教育、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人類也一樣。
學儒家,隻學會精致利己,哪裏記得“天下萬民”的大道?
學理學,隻學會釣名沽譽的雙標,哪裏還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寬容?
學心學,隻學會躺在祖先的名頭下,父輩留下來的土地租稅上,可勁兒揮霍銀子,天天泡在酒肉池林裏,無視人間疾苦……,何來性靈之明?
“聖人哀憫天下人,皇上是不出世的明君,大明人即將做到‘免饑荒’,甚至吃飽肚子,讀書進學,這不是很好?哪裏不夠好?我知道大公子要天下人都開啟智慧,如何可能?”
皇上、文老先生……一大夥兒人,魏國公、南京的文人大家,一夥兒人,都圍在亭子周圍,都等徐景珩的回答。
徐景珩的聲音,清冷孤寒,仿若冬天裏大雪中的梅花幽香。
“徐某相信,‘人心富貴、人性繁華’。大明人,都很好,都很可愛。
很多人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知,我們聽不同的聲音,容納不同的聲音。徐某個人的看法,人有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但是,若在相同的環境下、教育下,這個‘不同’有多大?”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虛空中,飄忽悠遠、深邃不可見。
“自古以來,聖人幾個?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體力智力心力相差無幾。”
諸位曆經人事滄桑,還有這份公心,不就說明人性的好?所有忽視人本能中的複雜性,去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都是耍流氓。
和之前有人鼓吹秦始皇一樣,利用百姓慕強的心理,辨別能力不高,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有人,聽得愣住。
大公子,對人心看得太透,叫人有一種靈魂chi裸裸地,站在朗朗乾坤下,所有的小心思,都無所遁形。
唯有皇上重重點小腦袋,默默地想:“興王就是大流氓。興王自己自私,就說天下人都自私,好像這麽說,他就沒有錯兒一般。”
“秦始皇殺人,他是皇帝,當然殺人,我要是皇帝,我也殺人。秦始皇修長城,應該,六國俘虜當然去出苦力……弱者就是活該,敗者就是活該,這是大明人該有的想法嗎?酷吏迫害百姓,也是應該?
貪官貪贓枉法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安慰自己。惡人損人利己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理直氣壯。導致老百姓也說‘人都是自私的,不怨貪官貪財,不怪惡人做惡事……’
這些,提前獲得利益者,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發明的病毒,於國於家,都是大害。卻大行其道,是何原因?”
他的眉眼安靜,慢慢的聲音裏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叫所有人聽得心裏一震。
其他人呆呆的無法思考。
自戀·皇上默默告訴自己:“朱載垣英明、朱載垣聖明。”
徐景珩看一眼皇上,聲音裏有了一絲絲感情。
“世人畏果、聖人畏因。吾等不是聖人,然吾等不能因為人性中的惡劣一麵,就絲毫沒有心裏負擔地不去行動。
告訴自己,告訴別人,你要認命,乖乖地當窮人,下等人,不要去反抗。
站在士族的立場上,理所當然地抱著那份‘哀憫’,告訴天下人,這個天下就是這樣的不公平,權利大過一切……一切都怪你出身不好,運氣不好。”
“天降懲罰,說一句‘悔不當初’。做惡事之前,沾沾自喜,甚至麵對老百姓無力的反抗,優越感十足。
徐某知道,大部分都不是大奸大惡,都是普通人。也知道大明的世家大族中,很多開明正直的人。開明正直,不是應該?一部分人犯事,官府不敢管,不去管,才是應該?”
所有人都不吱聲。
這次很多人的醜事、惡事被揭發,受到懲罰,他們大多怪自己運氣不好老天爺發怒了,不會去怪自己做了錯事,更不會愧疚。
人之初,性本善,也好;性本惡,也好。長大後的一切,大部分是因為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一些人發明一些說法,那是我族人,我族人再壞,我不幫我族人我幫你一個苦主?
老百姓迷糊了,對啊,人都是自私的啊,你沒錯,是我愚笨。
你一個當官的,秉公執法,不是應該的嗎?一句“人性自私”,就成“徇私”應該?
天下就是不公平的,誰叫你不會投胎?
你窮,你被有錢人欺負,那就是活該。
什麽?你要反抗?
忍吧,下輩子投個好胎。
什麽你不忍?找死活該。
世界就是不公平,老天爺造人的時候,那就不是公平的。可是我們既然懂了,既然認知到了,那就不光是抱著那份“哀憫”自我安慰,自我滿足。
我們至少試一試,叫天下更多的人,開啟智慧;要大部分的普通人,活在一個相對更公平的世界裏。
試都沒試,一句“人心莫測,人性自私”,所有的強權,所有的不公平,都成了合情合理合法,最後來一聲“哀憫”的歎息。
孔聖人當年,試驗一輩子才無力地放棄。
我們不是聖人,我們如何能不試一試,就喊失敗?
沉默。
徐景珩的目光安靜,他的眼睛裏,始終看得見人心的好,人性的好。始終有一種沉沉的信任,相信這大明的人,天下的人。
叫他們不敢對上那雙眼睛,可又不舍得移開,不甘心移開。
呂柟坐在他的對麵,感受最深,一顆心顫抖,一雙手顫抖,用盡全身力氣,睜大眼睛。
徐景珩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歡喜。
大明人,世間的生靈,就是這麽可愛,在爛泥裏,也仰望星空。
小廝擔心大公子錯過晚飯時間,又不吃東西,隻站著著急不敢打擾。
皇上一看,進來亭子,板著臉拉著徐景珩離開。
二門裏的小院子裏的偏屋,一杯溫熱的牛奶,一份菜羹,擺在桌子上,色香味俱全,碗碟也是精致。
徐景珩慢慢地用飯。
外院,眾人眨巴眼睛,從剛剛的氣氛裏回神,迷迷糊糊地看著徐大公子的小廝:“大公子,今兒晚上,吃什麽?”
小廝奇怪:“牛奶、蘿卜湯、菜羹。”
眾人忍不住嘴角抽抽。
敢不敢用一碗飯啊?
冬天不吃涮鍋子吃這個?
眾人去看魏國公,魏國公的背影?
眾人去看呂柟,呂柟驀然仰天大笑。
!!!
呂柟笑完,眼睛發亮,麵孔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