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來還趴在塌上的呂安忽而心念一動,他恍然間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麽,六國不要的人才,他們完全可以要啊。一夜安眠過去後,翌日清晨,呂安鋪紙研墨,一道奏書頓時一氣嗬成,這一想法與秦王政一拍即可。半月後,秦王以《招賢令》征集天下之才。不限國別,不定血緣,自覺賢德孝廉者皆可入鹹陽一敘。響應者眾。此後,秦國又將稅法變革進行了進一步細化,第一次推出了秦國國籍一說。秦國出生並且有本地戶籍者自動入秦國國籍。凡入秦國國籍者,稅率、待遇均有優待,當然,既然享有這份優待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那份義務總結起來隻有四個字——保家衛國。細分起來則是有遵守秦國法律、維護秦國安全、依法服兵役民役等,和如今生活的差別並不大。但其中有一條最為重要——秦國不接受雙國籍,即一旦加入了秦國國籍,便必須要放棄在別國的一切政治權利,且在秦國犯法後即便逃到他國,秦國也有追究到底的權利。這一點自然主要針對秦國大量的客卿,如果加入了秦國國籍他們就不再是他國來的打工仔,而是徹徹底底的秦國人,這是秦國對他們的一種接納態度,以後他們將不再是客。是接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成為了秦國人之後不再擁有後路,他們必須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到底,合則來不合則散的打工思想將徹底結束,他們的子孫也會隨著他們加入秦國國籍,自此需要在秦國服兵役,這其間種種讓不少人都有些難以抉擇。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即不入秦國國籍,就和過去一樣待在秦國,但是想也知道,入了秦國國籍者必然比沒入的有更多的好處和爬升空間。而且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份製度必然會帶來一連串的變革,這種未知帶來的不安感讓他們難以下定決心。而就在新製度推行的第一天,呂不韋一家人就齊齊自馬車上下來,由呂老太爺帶領,走去了給非秦國出生之人設立的登記處為一家人辦理入秦國國籍的手續。他們一家人走得坦坦蕩蕩,還帶上了登記國籍所需要的資產證明以及在秦國辦理身份證明。等一家人出來時候就看到了老朋友蒙氏家族,此後是尉氏家族、李氏家族,一個個老百姓平日裏難以看到的大人物都在這裏登記國籍啦!大家都是同僚,又都是客卿,彼此之間平日裏相處得也頗為友好,照理見麵定要寒暄幾句,但在這裏遇見時眾人均是極有默契地並不多說,隻以眼神互相示意後安靜等待。圍觀人群從一開始竊竊私語,到看著一輛輛馬車和一個個大人物出現時漸漸沉默,因為秦王的征賢令而聚在鹹陽城的不少六國人士自然也在圍觀的隊列中,他們不知不覺被這份氣氛帶動也跟著肅容起來。呂老太爺作為第一個從登記處走出來的人,神采飛揚,他捧著全新的戶籍登記冊,見民眾個個表情複雜灑然一笑,他衝著眾人拱手道:“秦人呂翁,有禮啦!”一時間,圍觀的不少秦人因為這句話竟是眼圈酸澀,他們終於,終於不再是那個被中原人看不起的國家了,看,有人會因入了他們的國籍而無限歡喜。一中年漢子跟著拱手,聲如洪鍾:“老先生,歡迎入籍!”第245章 大國崛起(28)秦國推動國籍一事傳到東方六國之時, 大部分人都覺得秦人多此一舉,還要耗費大力氣去整理戶籍, 簡直是錢多了燒的。但真的是白費力氣嗎?同樣的討論也在秦國的鹹陽宮內進行著。秦國實施這一製度已有近半年, 越來越多的客卿加入了秦國國籍。但是,建國籍這一製度看起來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任何的改善,反倒是頗為勞心勞力, 於是自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奏書被直接遞到了秦王手中,嬴政沒有將之壓下,反而在大朝會之時提起,讓朝堂中臣子自由論述。戰國七雄之間經曆了長時間的兼並,大家最初時候都是周天子所分封的諸侯, 雖然後來造反的造反,自立的自立, 但在成了王之後, 眾人還是用著同樣的方法分封底下的人。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製度不好,自己能造反,下頭的人自然也能,奈何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地太大, 管不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在鹹陽宮朝堂上, 呂安如此說道:“之所以當年周天子采用了分封製治國, 就是因為單靠他一人以及一個周國政府無法管理偌大的天下,方才用了分級管理的方法。”所謂分級管理法就是周天子隻管理諸侯,然後由諸侯管理卿大夫, 卿大夫管理士,士管理最底層的庶民,庶民管理奴隸,層層遞進。周天子僅負責外交和軍事,並不負責管理最底層的民眾,民生如何與他無關,諸侯國內發生什麽亦是和他無關。“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庶民隻認士,不識卿大夫,而卿大夫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士,卻不知道封地有多少庶民。”呂安道,“士隻效忠於卿大夫,卻並不會效忠卿大夫所效忠的諸侯,所以一旦某個卿大夫背叛了,那麽他底下被他所管理的士階層以及士所管理的庶民也會跟著他一同背叛。”隨著他的話出口,朝堂上諸人表情都有些微妙,那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地往王位上頭飄。隻因為嚴格來說,呂安所說的背叛造反的人當中包括了先代秦王,當年孝公之子也就是嬴政太爺爺的父親惠文王嬴駟就是自立為王,隻不過那時候秦國強盛,周天子無可奈何隻能捂臉承認。在眾人小心翼翼的目光中,嬴政麵不改色,老秦人在這點上麵頭都十分鐵,隨便你怎麽說,反正勝者為王。見他表示渾不在意,眾人又將目光投向了侃侃而談的呂安。諸侯為何都能紛紛僭越為王,此前眾人隻意識到諸侯國強大擁有更多的軍事實力之故,確實沒有想到呂安所說的這一更深一層的原因,再深入挖掘一下……雖然話沒有說出口,但呂安的言下之意便是——諸侯如果可以升級成了王,為了管理自己的屬地自然會將原本的卿大夫封為諸侯,這就是活生生的領導造反,小弟喝湯。在這種製度之下,當小弟的自然紛紛要慫恿領導造反了。——等領悟到這一未盡之語時,眾人紛紛牙疼,隻覺得這呂小郎還是敢說啊!但反過來想想,他又有什麽不敢說的呢?因為秦國並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秦國的情況卻和別的國家有所不同,秦國從楚國學來了縣製,又在穆公時期創新了郡製,商鞅將之完善成郡縣劃分,以這種獨特的分級方法來管理國家,後來的王為了管理方便又繼續加以完善。傳到了嬴政手上的時候,秦國的郡縣製度已經趨於完美。本來是為了方便中央直接統治地方,以最大可能征調民力的方法如今成為了鋼鐵骨架,支撐住了秦國的快速發展。又因為秦國擇優為官以及對於官員考察調動的習慣,郡太守和縣令都成了“流官”,隨時都有可能因為中央的需要進行調動。這種製度最初是因為秦國人才少,所以一旦發現一個就要立刻用起來的樸素思想,最後有效避免了小勢力團體的形成。“據臣觀察所得,我國的郡縣民眾雖也是受縣郡直接管理,但除非極寡聞者,都能知道秦王是誰。和六國分封製造成的層層隔斷不同,在秦國,大王的聲音可以傳到國家的最下層,最下層的聲音也可以一層層反饋回來。”“我們,和六國不一樣。”呂安肯定又驕傲地說道,他微微抬頭,目光和嬴政對了個正著,青年勾唇一笑,又側轉過身向著諸多反對派說道,“六國連國內有多少臣民,又有多少外來人、多少野人都不知道,他們甚至連自己有多少土地都不知道,而我們卻知道。”“因此,秦國的百姓比別的任何國家也都清楚,他們自己是秦國的人民。”“那不就夠了,何必弄出個勞什子的國籍?”一個贏姓宗老十分不能理解,他站出來衝著嬴政拱拱手,看向呂安,“秦人就是秦人,外國人就是外國人,人的血統無法改變,難道說改一個國籍就能算作是秦人了?此豈不荒謬?”“若此人出生在秦國,接受秦國教育學習秦國文字,說的是秦話,吃的是秦肉,演奏的是秦箏,宗老且想想,此為秦人還是外國人?”都說了是血脈,和這些勞什子甚關聯?宗老皺皺眉,想要開口,卻將出口的字吞了下去止住了話頭,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秦人本身也並不是秦人。這樣說起來好像有些拗口,其實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贏姓家族是從東邊遷到西邊的,在遷徙之前,他們和趙氏那一支一樣生活在如今的趙地邯鄲,是他們的先人非子受周國孝王之封,封到了現在的秦國之地作為當時的秦地主人的附庸,所以他們才來到了這兒。而當時的秦國甚至也還不是現在的秦國,秦民當然也不全是贏姓的血脈。當年秦國的老祖宗們打敗了死敵犬戎,將被犬戎擄掠去的諸多周人都又搶了回來充作秦民,後來這些周人加上贏姓人在一起融合,後期還加上了被收複的戎人,如此種種才鑄就了今日之秦。從本質上來說,秦國的老百姓從一開始就是混血來著。所以,如果說以血脈的話,那誰都不是秦人,而現在的秦人之所以是秦人就是因為他們在這裏生存繁衍,既然這麽說的話,六國客卿在這裏生下的孩子又怎麽不能算是秦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