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他國傳入中土,在中土生根發芽,歷朝歷代對佛教都是稱讚有加,甚至大力弘揚佛教,卻不想真實的情況居然讓人如此的觸目驚心,白天是穿著袈裟,口念佛號的得道高僧,晚上卻是與妻子在一起相聚,實在是對大唐江山社稷不利,坑害百姓,實在是對國家社稷造成負麵的影響。”
傅奕高聲喊道:“臣再次奏請皇上,廢除佛教!”
唐高祖李淵對傅奕有些印象,他為了奏請唐高祖李淵廢除佛教,傅奕一連上書七次,每次都是一樣的內容,闡述著佛教之中存在的害群之馬,隻不過其中涉及的人物卻是不一樣的。傅奕上奏的《請廢佛法表》,唐高祖李淵也是反反覆覆看了七次,其中講述的是全部都是佛教的惡,一點好的方麵都沒有,而且還分析了大唐百姓篤信佛教者甚多,對江山社稷不利的言詞,使得唐高祖李淵也萌生出廢除佛教的想法。
太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門,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所共同推崇的財神護法就叫毗沙門天王,其名毗沙門為梵語,意為多聞,表示其福德之名,聞於四方。在佛教的四天王天中,毗沙門為北方的多聞天王,由於其樂善好施,又被稱為財寶天王,凡是常行慈悲喜舍善行利樂一切眾生,藉由毗沙門及其財神部屬之大力加持,可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願,速能相應。
李建成自幼篤信佛教,一心向佛,由於佛教信徒前來大唐傳播教義,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則親自接見使臣,那名篤信佛教的使臣向李建成傳播了佛的真諦。而且,佛教追尋的是因果輪迴,隻有樂善好施之人才會有美好的沒來,使得李建成也成為佛教徒之一。
李建成見唐高祖李淵有意滅除佛教,他急忙躬身嗬斥傅奕道:“傅大人上書奏請父皇滅除佛教,實在是無稽之談,兒臣不敢苟同!”
唐高祖李淵見李建成出聲駁斥傅奕的請求,他詫異地問道:“哦,建成有何見解?”
“佛教講究眾生平等,縱然是儒道也難以與之相比,從古至今的明君賢士無不對佛教遵崇敬仰。傅大人探查寺廟內部之事,發現許多不好的現象,實屬正常。畢竟,現在的出家者未必都是好人,有行為不端的,也有為了避稅偷懶假裝學佛的;但是,佛教之中也有威儀具足,嚴守戒律,心性誌向像珠玉一樣澄明高潔的。”
“若是父皇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分賢愚,直接一道聖旨地遏令他們一併還俗,兒臣擔心那些虔誠的佛教徒將會再次選擇玉石俱焚,一旦牽扯進去,事情必將鬧大,到時候整個大唐國內信仰佛教者甚多,這件事恐怕要損傷了德政和教化。”
“父皇聖旨傳令大唐,到時候不說大唐百姓不服,就連外邦之國心中也有嫌隙,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父皇更是心胸寬廣,仁厚愛民的君主。如今諸多外邦之國,前來大唐學習大唐的文化以及技術,使得四海臣服,就算是唐軍縱橫沙場,天下萬民臣服,不足以與心悅誠服相媲美。”
“如果責令佛門自行降罰除奸,清除佛門之中的毒瘤,可不僅佛性慈悲為懷、平等無差,而且那種物我兩忘、絕愛忘恨、無嗔無怒的舍己境界就像大海一樣的包容一切。商均和丹朱這兩位儲子生長於帝舍皇宮,雖然不堪大任,但還不至於虧損堯舜的聖德。”
“今日聽信傅大人上表所言,滅除佛教,就隻是因為廣大僧侶之中存在一些愚僧的過錯而毀滅尊宗,兒臣認為於理不可以這樣做。”太子李建成語重心長,擲地有聲之詞,恭敬地說道:“兒臣懇請父皇三思而行,萬萬不可輕信傅大人一片之詞就滅佛!”
唐高祖沉默許久,想了又想,他之所以想要滅除佛教也是因為大唐百姓信仰佛教者甚多,總覺得對自己的政權有威脅,才欣然接受傅奕的請求。但是,聽到太子李建成的良苦用心的勸諫,使得李淵知道自己實在是想得太多了,他沉聲道:“就以太子所言,準奏!”
由於太子李建成的勸諫,使得唐高祖李淵沒有真正的走上滅除佛教的這一步,不然歷史之中佛教必定遭受更加重大地打擊。不過,太子李建成字字珠璣,使得朝中大臣紛紛側目相看,他們從未想到唯唯諾諾的李建成何時變得如此機智敏捷,眾人全部都瞪大著眼睛看著李建成,就連唐高祖李淵都微微一笑,暗暗地想道:“建成終於有了太子的威嚴,朕也放心了!……”
☆、第二百九十章 整頓宗教
傅奕乃是唐初學者,唐相州鄴人,精於天文歷數;唐高祖李淵因其確實有真才實學,拜太史丞,遷太史令。他崇尚儒學和道家學說,傅奕從小博學,聰敏善辯,談吐流暢。他素不信佛,輕視僧尼,別人崇拜佛像,他卻不以為然,認為石象為磚瓦之用,根本不需要參拜。
南北朝以來,佛教盛極一時,寺院遍及各地,僧尼人數與日俱增。傅奕見篤信佛教者甚多,在武德四年六月,他就首次上奏《請廢佛法表》,文中記載曰:“竊聞八十老父,擊壤而歌;十五少童,鼓腹為樂。耕能讓畔,路不拾遺。孝子承家,忠臣滿國。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儔,相來羽翊。乃有守道含德,無欲無求。寵辱若驚,職參朝位。”
“定天門之開闔,更新寶位,通萬物之逵否,再育黔黎,布李老無為之風,而民自化;執孔子愛敬之禮,而天下孝慈。但聞郊祀上帝,官治民察,未見寺堂銅像,建社寧邦。胡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桑梓;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役之曹,恆忻效力。勿度小禿,長揖國家,自足忠臣,宿衛宗廟。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無事,為犧皇之民。”
傅奕高聲喊道:“臣再次奏請皇上,廢除佛教!”
唐高祖李淵對傅奕有些印象,他為了奏請唐高祖李淵廢除佛教,傅奕一連上書七次,每次都是一樣的內容,闡述著佛教之中存在的害群之馬,隻不過其中涉及的人物卻是不一樣的。傅奕上奏的《請廢佛法表》,唐高祖李淵也是反反覆覆看了七次,其中講述的是全部都是佛教的惡,一點好的方麵都沒有,而且還分析了大唐百姓篤信佛教者甚多,對江山社稷不利的言詞,使得唐高祖李淵也萌生出廢除佛教的想法。
太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門,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所共同推崇的財神護法就叫毗沙門天王,其名毗沙門為梵語,意為多聞,表示其福德之名,聞於四方。在佛教的四天王天中,毗沙門為北方的多聞天王,由於其樂善好施,又被稱為財寶天王,凡是常行慈悲喜舍善行利樂一切眾生,藉由毗沙門及其財神部屬之大力加持,可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願,速能相應。
李建成自幼篤信佛教,一心向佛,由於佛教信徒前來大唐傳播教義,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則親自接見使臣,那名篤信佛教的使臣向李建成傳播了佛的真諦。而且,佛教追尋的是因果輪迴,隻有樂善好施之人才會有美好的沒來,使得李建成也成為佛教徒之一。
李建成見唐高祖李淵有意滅除佛教,他急忙躬身嗬斥傅奕道:“傅大人上書奏請父皇滅除佛教,實在是無稽之談,兒臣不敢苟同!”
唐高祖李淵見李建成出聲駁斥傅奕的請求,他詫異地問道:“哦,建成有何見解?”
“佛教講究眾生平等,縱然是儒道也難以與之相比,從古至今的明君賢士無不對佛教遵崇敬仰。傅大人探查寺廟內部之事,發現許多不好的現象,實屬正常。畢竟,現在的出家者未必都是好人,有行為不端的,也有為了避稅偷懶假裝學佛的;但是,佛教之中也有威儀具足,嚴守戒律,心性誌向像珠玉一樣澄明高潔的。”
“若是父皇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分賢愚,直接一道聖旨地遏令他們一併還俗,兒臣擔心那些虔誠的佛教徒將會再次選擇玉石俱焚,一旦牽扯進去,事情必將鬧大,到時候整個大唐國內信仰佛教者甚多,這件事恐怕要損傷了德政和教化。”
“父皇聖旨傳令大唐,到時候不說大唐百姓不服,就連外邦之國心中也有嫌隙,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父皇更是心胸寬廣,仁厚愛民的君主。如今諸多外邦之國,前來大唐學習大唐的文化以及技術,使得四海臣服,就算是唐軍縱橫沙場,天下萬民臣服,不足以與心悅誠服相媲美。”
“如果責令佛門自行降罰除奸,清除佛門之中的毒瘤,可不僅佛性慈悲為懷、平等無差,而且那種物我兩忘、絕愛忘恨、無嗔無怒的舍己境界就像大海一樣的包容一切。商均和丹朱這兩位儲子生長於帝舍皇宮,雖然不堪大任,但還不至於虧損堯舜的聖德。”
“今日聽信傅大人上表所言,滅除佛教,就隻是因為廣大僧侶之中存在一些愚僧的過錯而毀滅尊宗,兒臣認為於理不可以這樣做。”太子李建成語重心長,擲地有聲之詞,恭敬地說道:“兒臣懇請父皇三思而行,萬萬不可輕信傅大人一片之詞就滅佛!”
唐高祖沉默許久,想了又想,他之所以想要滅除佛教也是因為大唐百姓信仰佛教者甚多,總覺得對自己的政權有威脅,才欣然接受傅奕的請求。但是,聽到太子李建成的良苦用心的勸諫,使得李淵知道自己實在是想得太多了,他沉聲道:“就以太子所言,準奏!”
由於太子李建成的勸諫,使得唐高祖李淵沒有真正的走上滅除佛教的這一步,不然歷史之中佛教必定遭受更加重大地打擊。不過,太子李建成字字珠璣,使得朝中大臣紛紛側目相看,他們從未想到唯唯諾諾的李建成何時變得如此機智敏捷,眾人全部都瞪大著眼睛看著李建成,就連唐高祖李淵都微微一笑,暗暗地想道:“建成終於有了太子的威嚴,朕也放心了!……”
☆、第二百九十章 整頓宗教
傅奕乃是唐初學者,唐相州鄴人,精於天文歷數;唐高祖李淵因其確實有真才實學,拜太史丞,遷太史令。他崇尚儒學和道家學說,傅奕從小博學,聰敏善辯,談吐流暢。他素不信佛,輕視僧尼,別人崇拜佛像,他卻不以為然,認為石象為磚瓦之用,根本不需要參拜。
南北朝以來,佛教盛極一時,寺院遍及各地,僧尼人數與日俱增。傅奕見篤信佛教者甚多,在武德四年六月,他就首次上奏《請廢佛法表》,文中記載曰:“竊聞八十老父,擊壤而歌;十五少童,鼓腹為樂。耕能讓畔,路不拾遺。孝子承家,忠臣滿國。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儔,相來羽翊。乃有守道含德,無欲無求。寵辱若驚,職參朝位。”
“定天門之開闔,更新寶位,通萬物之逵否,再育黔黎,布李老無為之風,而民自化;執孔子愛敬之禮,而天下孝慈。但聞郊祀上帝,官治民察,未見寺堂銅像,建社寧邦。胡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桑梓;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役之曹,恆忻效力。勿度小禿,長揖國家,自足忠臣,宿衛宗廟。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無事,為犧皇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