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裏芬這位能幹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群書的人之一,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啟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因而施裏芬擬定了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一百七十八英裏。以這個築壘地區為樞軸,由七十九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麵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這個戰略像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軍在這個繞著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麵、西麵和南麵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麵。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麵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隻能麵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麵來對付從法國方麵進攻的德國人。
施裏芬製定的戰略,還包括應對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係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裏芬隻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reads;。
對於德國人實行右翼包圍的戰略,法國人是知情的,法國甚至還有情報人員得到過施利芬計劃的一部分副本,並報告給法軍總參謀部。但法國人依然不願意將一兵一卒調到北方戰線防守,而是執著向阿爾薩斯挺進。法國總參謀部認為,德國人在他們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們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應地減弱,法軍就可以計劃在這一帶突破。法國的戰略是背靠比利時邊界麵對萊茵河,隻要德國人遠道迂迴包抄法軍翼側,法國就計劃動鉗形攻勢。在德軍設防的梅斯地區的兩側突破德軍中路和左翼,並乘勝切斷德軍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聯繫,使其無法出擊。
基於這種的戰略構想,法國人製定了17號計劃:“法國5集團軍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邊境上,而北部時地防務則由比利時6個師負責。後來法國還將英國人也拉入了這個計劃,並讓英國陸軍協助防守比利時。”
開戰之初,德軍隻在東線部署了第八集團軍,以防範俄國人可能的進攻,另外七個集團軍則在西線從北向南一字排開:部署在比利時列日城以東的是德軍陣線右翼頂端的第一集團軍,部署在阿爾薩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團軍,第六、七兩集團軍組成德軍左翼,計十六個師,他們將擔負起阻擋法軍進攻的重任;第四、五兩集團軍組成中路,計二十個師,負責盧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團軍組成右翼,計三十四個師,按計劃將穿越比利時,直接攻入巴黎郊區。
於是,戰爭開始後,德國人開始進攻比利時,而法國人開始向阿爾薩斯進攻。如果將雙方的行軍路線同時繪製在地圖上,宛若一個太極圖案:德國人在北方從東向西迂迴,而法國人則在南方從西向東挺進。關鍵問題是,此時的“陰陽雙魚”,並不是勻等運動,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對方的防線,哪一方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總統李經述往歐洲戰場派了一千名軍事觀察員。當時,戰爭中立國派軍事觀察員到前線,是國際慣例。歷史上,美軍史上軍階最高的軍事家約翰·約瑟夫·潘興——美利堅合眾國特級上將,1905年就是任駐日武官兼日俄戰爭的軍事觀察員。蔣百裏、蔡鍔等一批青年將領,被李經述派往了歐洲戰場當軍事觀察員!
每天早晨一醒來,總統李經述就要看中國派往歐洲的觀察員收集回來的戰報,召集段祺瑞、劉步蟾、袁世凱等人商議戰況。歐洲的戰報通常由李經述的夫人容雪領導的情報小組負責收集整理好,她畢竟當了多年的報紙編輯,幹這事得心應手。加上容雪早年在歐洲遊歷,精通這些國家的語言,熟悉他們的歷史,所以李經述在這段時間經常和她在一起。容雪也很開心。能和自己喜歡的人朝夕相處,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中華帝國總統李經述之所以這麽關心歐洲的戰爭,除了因為中國企業要發戰爭財,他還預料到戰爭結果很可能會跟歷史上的一戰不一樣,因為費迪南大公沒有死,奧匈帝國的軍隊可能在塞爾維亞不會慘敗而歸,德國的總參謀長施利芬本來應該已經退休,但德皇威廉二世為了在1909年發動戰爭,又把他召了回來,他絕對不會像歷史上小毛奇那樣背離“施利芬計劃”,肯定會集中優勢兵力打右翼的戰爭,那麽德國未必會在一戰中遭到失敗。而沙俄帝國已經奔潰,烏克蘭和波蘭已經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分裂後的俄國在1909年已經虛弱不堪,雖然有法國和英國的支援,要跟德國作戰,是以卵擊石。所以,歷史已經改變,一旦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說不定義大利這牆頭草會倒向同盟國。德國一旦稱霸歐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可能派德軍奇襲美國紐約和波士頓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國,中國就可以趁機攻下整個亞洲,到時候夏威夷、澳大利亞都可以拿下。
總之,歷史上的“蝴蝶效應”已經太大了,李經述不得不靠每天收集大量情報,來判斷未來的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參戰的時機什麽時候成熟,以及如何參戰。
☆、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
在世界戰爭初期,西線是德國與法國的主戰場。根據德國參謀長施利芬的估計,西線戰鬥大約39天就能結束。施利芬信心十足跟奧匈帝國的皇儲、司令官費迪南大公說,“39天之後,英勇的德軍就會去東線支持奧匈帝國的軍隊,你們隻需要堅持39天。”
施裏芬製定的戰略,還包括應對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係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裏芬隻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reads;。
對於德國人實行右翼包圍的戰略,法國人是知情的,法國甚至還有情報人員得到過施利芬計劃的一部分副本,並報告給法軍總參謀部。但法國人依然不願意將一兵一卒調到北方戰線防守,而是執著向阿爾薩斯挺進。法國總參謀部認為,德國人在他們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們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應地減弱,法軍就可以計劃在這一帶突破。法國的戰略是背靠比利時邊界麵對萊茵河,隻要德國人遠道迂迴包抄法軍翼側,法國就計劃動鉗形攻勢。在德軍設防的梅斯地區的兩側突破德軍中路和左翼,並乘勝切斷德軍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聯繫,使其無法出擊。
基於這種的戰略構想,法國人製定了17號計劃:“法國5集團軍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邊境上,而北部時地防務則由比利時6個師負責。後來法國還將英國人也拉入了這個計劃,並讓英國陸軍協助防守比利時。”
開戰之初,德軍隻在東線部署了第八集團軍,以防範俄國人可能的進攻,另外七個集團軍則在西線從北向南一字排開:部署在比利時列日城以東的是德軍陣線右翼頂端的第一集團軍,部署在阿爾薩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團軍,第六、七兩集團軍組成德軍左翼,計十六個師,他們將擔負起阻擋法軍進攻的重任;第四、五兩集團軍組成中路,計二十個師,負責盧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團軍組成右翼,計三十四個師,按計劃將穿越比利時,直接攻入巴黎郊區。
於是,戰爭開始後,德國人開始進攻比利時,而法國人開始向阿爾薩斯進攻。如果將雙方的行軍路線同時繪製在地圖上,宛若一個太極圖案:德國人在北方從東向西迂迴,而法國人則在南方從西向東挺進。關鍵問題是,此時的“陰陽雙魚”,並不是勻等運動,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對方的防線,哪一方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總統李經述往歐洲戰場派了一千名軍事觀察員。當時,戰爭中立國派軍事觀察員到前線,是國際慣例。歷史上,美軍史上軍階最高的軍事家約翰·約瑟夫·潘興——美利堅合眾國特級上將,1905年就是任駐日武官兼日俄戰爭的軍事觀察員。蔣百裏、蔡鍔等一批青年將領,被李經述派往了歐洲戰場當軍事觀察員!
每天早晨一醒來,總統李經述就要看中國派往歐洲的觀察員收集回來的戰報,召集段祺瑞、劉步蟾、袁世凱等人商議戰況。歐洲的戰報通常由李經述的夫人容雪領導的情報小組負責收集整理好,她畢竟當了多年的報紙編輯,幹這事得心應手。加上容雪早年在歐洲遊歷,精通這些國家的語言,熟悉他們的歷史,所以李經述在這段時間經常和她在一起。容雪也很開心。能和自己喜歡的人朝夕相處,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中華帝國總統李經述之所以這麽關心歐洲的戰爭,除了因為中國企業要發戰爭財,他還預料到戰爭結果很可能會跟歷史上的一戰不一樣,因為費迪南大公沒有死,奧匈帝國的軍隊可能在塞爾維亞不會慘敗而歸,德國的總參謀長施利芬本來應該已經退休,但德皇威廉二世為了在1909年發動戰爭,又把他召了回來,他絕對不會像歷史上小毛奇那樣背離“施利芬計劃”,肯定會集中優勢兵力打右翼的戰爭,那麽德國未必會在一戰中遭到失敗。而沙俄帝國已經奔潰,烏克蘭和波蘭已經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分裂後的俄國在1909年已經虛弱不堪,雖然有法國和英國的支援,要跟德國作戰,是以卵擊石。所以,歷史已經改變,一旦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說不定義大利這牆頭草會倒向同盟國。德國一旦稱霸歐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可能派德軍奇襲美國紐約和波士頓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國,中國就可以趁機攻下整個亞洲,到時候夏威夷、澳大利亞都可以拿下。
總之,歷史上的“蝴蝶效應”已經太大了,李經述不得不靠每天收集大量情報,來判斷未來的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參戰的時機什麽時候成熟,以及如何參戰。
☆、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
在世界戰爭初期,西線是德國與法國的主戰場。根據德國參謀長施利芬的估計,西線戰鬥大約39天就能結束。施利芬信心十足跟奧匈帝國的皇儲、司令官費迪南大公說,“39天之後,英勇的德軍就會去東線支持奧匈帝國的軍隊,你們隻需要堅持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