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張居正欲有所建樹之時,客觀政治形勢已不容樂觀,隆慶年間,皇帝懶於朝政,內閣始終處於極不安靜、你爭我鬥的氣氛中。


    徐階位居首輔,與次輔李春芳禮賢下士,而高拱、郭樸兩位河南同鄉則另立山頭,明顯地與徐階、李春芳對立。


    張居正入閣之時,正當兩派勢力爭鬥難解難分之時,新生力量的加入,更加催化了內閣混戰。


    一次閣潮此時已在醞釀之中。


    這次閣潮的緣由在於《嘉靖遺詔》。依照明朝慣例,皇帝駕崩後遺詔大多由內閣首輔主要起草,如果需要有人商議,多半也是邀請內閣同僚。


    然而,徐階卻把其他閣臣統統拋開,單單與門生張居正共同商議。這種做法使張居正甚為感激,卻引來一位政壇老將的極度不滿,這人正是張居正的學友高拱。


    在高拱眼裏,徐階睥睨同列,專斷獨裁,為此他憤恨不已,不僅痛恨徐階,還把怒火遷移到張居正身上。


    恰逢這年的京察對群臣有所不公,這成為此次閣潮直接的導火索,使得雙方私下的“冷戰”變為檯麵上的“熱戰”。


    京察起於明憲宗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品以下的京官,都必須經過吏部會同都察院及各科給事中嚴格考察,方可留任。其本意在於澄清吏治,可惜後來發展成為大臣排斥異己的工具。京察威柄掌握在吏部尚書手中,除了都察院的都禦史可以過問外,任何人不得幹涉。


    此時,吏部尚書楊博站在了舞台的中心。這一次的京察,連最難纏的禦史、給事中都降黜了,偏偏楊博山西老鄉全部安然無恙。


    這不是明顯的徇私行為嗎?楊博的過失激起了言官的公憤。吏科給事中胡應嘉打響了維權反抗第一槍。


    胡應嘉彈劾楊搏挾私憤,縱庇鄉裏。這些一點不錯,然而京察的慣例是:吏科給事中監督吏部辦理京察,如有異議盡早提出,結果一經公開就不再作討論。


    如今胡應嘉擾亂成規,秋後算帳,不僅違反程序,也說明他當時玩忽職守,連寬厚的隆慶皇帝都無法容忍,下令內閣給予處罰。


    冤家路窄,胡應嘉彈劾楊博之事,不慎撞在了恨他已久的高拱手上,不僅自己險些丟掉烏紗帽,更是引來一場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官場風暴。


    想當初,高拱在嘉靖老皇帝病重之日,偷偷跑回家看妻子,受到過胡應嘉的狂批臭罵,而胡又是老政敵徐階的同鄉,高拱一直懷疑其背後是徐階在指使。這下,報仇的機會到了。


    內閣當中,郭樸和高拱老鄉情深,又一起進入內閣,郭閣老遇事唯高閣老馬首是瞻。出於維護同鄉利益,郭樸首先發難:“胡應嘉出爾反爾,全非人臣事君之理,應當革職。”


    既然老鄉已先表態,同坐一條船的高拱也要緊跟風向,加大對胡應嘉的聲討力度。


    “郭大人所言極是,應當將其削籍為民。”高拱連聲附和。見此情景,高拱的黨羽齊康趁機上躥下跳彈劾徐階。


    這種強大的攻勢很快就起到了效果,況且胡應嘉的確也有失職之處,徐階看到郭樸和高拱這兩位閣老情緒異常激動,又將矛頭直指自己,他無可奈何地點點頭,大筆一揮,將胡應嘉革職為民。


    大明帝國的言官“士氣高揚”,他們有如一窩胡蜂,不小心動了其中一隻,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這個處分引發了言官一連串的動作。


    京察時楊博給言官們的降黜已經讓這些人窩火了,偏偏郭樸、高拱這次又主張將彈劾楊博的胡應嘉革職為民。言官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絕不會坐以待斃,“胡蜂窩”就此被驚動。


    兵科給事中歐陽一敬首先對高拱發難,扣大帽子:“大學士高拱奸詐、險毒、專橫、邪惡,無異於宋奸蔡京。”


    給事中辛自修、禦史陳聯芳聯合上疏再次彈劾:“大學士高拱依仗帝寵專權擅政,目無主上,作威作福。”


    禦史郝傑則更為直接:“大學士高拱心胸狹隘,不擇手段排斥異己,毫無宰相之器。”


    一套組合拳攻下來,氣氛立刻緊張了起來。


    擔子都壓在徐階身上。徐階擬旨調胡應嘉為建寧推官,似乎已經作出足夠的妥協,嚐到甜頭的言官得勢不饒人,繼續圍剿高拱。


    歐陽一敬繼續攻擊:“大學士高拱威壓同僚,專柄擅國,臣等懇請主上早日罷黜之,以正國典。”


    高拱氣急敗壞地亂了方寸,逕自在朝房與小言官們展開激烈辯論,極力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貞。


    事情又回到徐階手裏了。


    徐階和起稀泥調解矛盾,一邊擬旨慰留高拱,一邊斥責言官,他滿心以為藉此可以結束了這件公案,誰知高拱頗難伺候,不但毫不領情,反而越發不悅。在他眼裏,徐階就是個兩頭討好、誰都不敢得罪的偽君子,必須施加廷杖之刑教訓這群不安分守己的言官,煞煞他們的囂張氣焰。


    徐階趕忙阻攔:“言官不過言辭過激,所言並非全無道理,用刑過重,恐傷天合。”


    從此,兩人在閣中更加怒氣相對。這時,高拱的門生齊康又一次跳了出來,公然詆毀徐階。


    徐階可是眾望所歸的百官領袖。既然高拱已撕破臉皮,徐階自然不甘示弱。高拱一向目中無人,引起言官公憤,徐階麾下官員亦隨風而動,對高拱展開輿論攻勢,掀起了“討高”浪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間已無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宏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宏瞻並收藏世間已無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