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國家強大,德國人同樣可以忽視憲政民主之原則問題。俾斯麥上台後,在沒有議會批準預算的情況下,居然波瀾不驚地統治了4年。議會對這種違憲行為,在1866年奧地利戰爭勝利後,竟然以230票對75票的絕對多數通過了豁免責任的法案。德國人對待強國問題的態度,俄國人巴枯寧在1873年出版的《國家製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中的描述,尖刻而又不失深刻。巴枯寧認為“德意誌人想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強大的國家”。
二、史達林有個著名的論斷:“落後者是要挨打的。”歷史上可以找出許多弱肉強食的例證,史達林自己就曾把波羅的海三國擄進蘇聯的囊中,但是,歷史的經驗還一再顯示,發達強國因為政體的缺陷,統治者將國家推向戰爭的漩渦後,難以自拔,甚至最後難以自保,淪落為飽嚐戰爭之苦的挨打國家。
國家安全與否,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大小的問題。古往今來的歷史,概括不出這樣的教條:軍事實力強大者就安全,實力弱小者就危險。迷信這樣簡單的教條,並用這樣的教條指導國家戰略,極其危險。日本帝國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挨打”,德意誌第二帝國、納粹德國之所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挨打”,並非因為它們“落後”。這些國家當時都是稱雄一方、最為發達的世界強國之一。相反,軍事、經濟實力遠遠不及納粹德國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反而比強大的德國實際上更安全。畢竟,某個時候國家安全與否,跟這個國家的地緣特徵、民眾情緒、外交戰略、政體等等,都不無關係,而非簡單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大小問題。
就拿納粹德國來說,在入侵波蘭之前,沒有哪個大國秣馬厲兵要先發製人跟它血戰一場,換言之,在侵略波蘭之前,德國的國家安全並不缺乏保障。可是希特勒卻把德國拖進了一場世界大戰。二戰不僅讓數百萬德國人送了性命,而且第三帝國灰飛煙滅之際,也是德國滿目瘡痍之時。1945年3月3日,戈培爾的日記裏寫道:“戰爭,尤其是空襲迄今已經使帝國的大約六百萬幢住房完全毀壞。這對1939年擁有二千三百萬幢住房總數的帝國來講是個不小的損失。”
其實,並非所有的德國人都願意看到國家落得這般下場。早在1940年,德國人中間就流行著這樣一則笑話:
希特勒、戈林和戈培爾乘坐的飛機墜毀了。3個人全死了。誰得救了?
答案是:德國人民。
確實如此。平心而論,德國被炸得稀巴爛,還遭占領、肢解,並不是希特勒冀望的結果,甚至閃擊波蘭引發世界大戰,也不是希特勒的初衷。可是希特勒開動了戰爭機器,就沒有收手的準備,1943年他對陸軍元帥隆美爾說,“勝利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並不因此準備結束無望的戰爭。以至於隆美爾感到自己麵對的,“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人了”。在1943年7月底的一個黃昏,兩人討論結束戰爭的問題時,希特勒對他說:“假使普魯士民族打不贏這場戰爭,那就讓他們腐爛好了。因為優秀分子一定都死光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死得轟轟烈烈——這是歷史的要求。”到了窮途末路之際,他完蛋了也要拉上整個德國墊背。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下達了焦土命令,指示“必須破壞帝國領土上一切軍用的交通、通信、工業和後勤補給設施以及其他重要設施”,以免其落到敵人手裏。如果全麵實施這項焦土命令和其他一係列補充指示,意味著德國要進行一次自我摧毀。正因為這道命令的破壞性如此之大,以至於施佩爾在回憶錄裏稱之為“德國人民的末日宣判書”。可是,即便德國落到了這步田地,德國人民再怎麽不滿,除了暗殺、造反和政變等非常手段,就沒有正常的向希特勒和納粹黨問責或令其改弦易轍的合法渠道可資利用。
這跟共和政體的國家不同。在一個共和國,別說是把國家推進了火坑,就是剛領導國家打敗了希特勒的邱吉爾,能否繼續執政,也得看競選結果。共和政體是不完美,但迄今為止的經驗顯示,所有的政體裏,惟有共和政體才備不虞之需,縱使出現希特勒似的狂人,也無所施其技。
三、一個專製、極權的大國,可能兵強馬壯,國力雄厚,就對外而言,不乏國家安全,但對內而言,國家不安全,或者說是危險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自由和尊嚴缺乏保障。這種大國,國強民弱,它不僅是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而且更使本國人民時刻感到渺小,受到威脅。
在過去的三百年裏,大國之中,不乏國家強大之至,人民渺小之極的事例。國家可能安全,而人民不安全。納粹德國、蘇聯就是其中兩個突出的例子。
生活在納粹德國的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猶太人、吉普賽人缺乏安全感,自不待言。即使是第三帝國的權貴,同樣籠罩在極權政治的陰霾之中。連希特勒的副手赫斯都是監控對象,1933年12月9日,他的夫人給慕尼黑警察局長希姆萊寫信抱怨:“為什麽您連那些規規矩矩的部長們也要監聽呢?”“當人們在談論不傷害別人的聖誕節食譜時,難道您就不能下令讓您的機構停止監控碼?”可是希姆萊告訴她,監聽別人的電話是他的職責所在。羅姆這樣的人會遭到血腥清洗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希特勒始終寵信的高官,也可能活得提心弔膽。曾擔任過副總參謀長等職的布盧門特裏特將軍,1944年9月,被電召去元首大本營報到,這事把他嚇得夠嗆。在家裏,無論是聽到電話鈴響,還是聽到門外汽車駛近的聲音,他都會情不自禁地哆嗦,不時走到窗邊張望。其實希特勒召見他,是想親自給他授鐵十字騎士勳章。這位希特勒的寵將是如此自危,可見當時氣氛之恐怖。以至於後來當美軍逼近他的家鄉時,他甚至“感到在美軍占領區家屬更為安全”。
二、史達林有個著名的論斷:“落後者是要挨打的。”歷史上可以找出許多弱肉強食的例證,史達林自己就曾把波羅的海三國擄進蘇聯的囊中,但是,歷史的經驗還一再顯示,發達強國因為政體的缺陷,統治者將國家推向戰爭的漩渦後,難以自拔,甚至最後難以自保,淪落為飽嚐戰爭之苦的挨打國家。
國家安全與否,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大小的問題。古往今來的歷史,概括不出這樣的教條:軍事實力強大者就安全,實力弱小者就危險。迷信這樣簡單的教條,並用這樣的教條指導國家戰略,極其危險。日本帝國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挨打”,德意誌第二帝國、納粹德國之所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挨打”,並非因為它們“落後”。這些國家當時都是稱雄一方、最為發達的世界強國之一。相反,軍事、經濟實力遠遠不及納粹德國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反而比強大的德國實際上更安全。畢竟,某個時候國家安全與否,跟這個國家的地緣特徵、民眾情緒、外交戰略、政體等等,都不無關係,而非簡單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大小問題。
就拿納粹德國來說,在入侵波蘭之前,沒有哪個大國秣馬厲兵要先發製人跟它血戰一場,換言之,在侵略波蘭之前,德國的國家安全並不缺乏保障。可是希特勒卻把德國拖進了一場世界大戰。二戰不僅讓數百萬德國人送了性命,而且第三帝國灰飛煙滅之際,也是德國滿目瘡痍之時。1945年3月3日,戈培爾的日記裏寫道:“戰爭,尤其是空襲迄今已經使帝國的大約六百萬幢住房完全毀壞。這對1939年擁有二千三百萬幢住房總數的帝國來講是個不小的損失。”
其實,並非所有的德國人都願意看到國家落得這般下場。早在1940年,德國人中間就流行著這樣一則笑話:
希特勒、戈林和戈培爾乘坐的飛機墜毀了。3個人全死了。誰得救了?
答案是:德國人民。
確實如此。平心而論,德國被炸得稀巴爛,還遭占領、肢解,並不是希特勒冀望的結果,甚至閃擊波蘭引發世界大戰,也不是希特勒的初衷。可是希特勒開動了戰爭機器,就沒有收手的準備,1943年他對陸軍元帥隆美爾說,“勝利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並不因此準備結束無望的戰爭。以至於隆美爾感到自己麵對的,“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人了”。在1943年7月底的一個黃昏,兩人討論結束戰爭的問題時,希特勒對他說:“假使普魯士民族打不贏這場戰爭,那就讓他們腐爛好了。因為優秀分子一定都死光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死得轟轟烈烈——這是歷史的要求。”到了窮途末路之際,他完蛋了也要拉上整個德國墊背。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下達了焦土命令,指示“必須破壞帝國領土上一切軍用的交通、通信、工業和後勤補給設施以及其他重要設施”,以免其落到敵人手裏。如果全麵實施這項焦土命令和其他一係列補充指示,意味著德國要進行一次自我摧毀。正因為這道命令的破壞性如此之大,以至於施佩爾在回憶錄裏稱之為“德國人民的末日宣判書”。可是,即便德國落到了這步田地,德國人民再怎麽不滿,除了暗殺、造反和政變等非常手段,就沒有正常的向希特勒和納粹黨問責或令其改弦易轍的合法渠道可資利用。
這跟共和政體的國家不同。在一個共和國,別說是把國家推進了火坑,就是剛領導國家打敗了希特勒的邱吉爾,能否繼續執政,也得看競選結果。共和政體是不完美,但迄今為止的經驗顯示,所有的政體裏,惟有共和政體才備不虞之需,縱使出現希特勒似的狂人,也無所施其技。
三、一個專製、極權的大國,可能兵強馬壯,國力雄厚,就對外而言,不乏國家安全,但對內而言,國家不安全,或者說是危險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自由和尊嚴缺乏保障。這種大國,國強民弱,它不僅是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而且更使本國人民時刻感到渺小,受到威脅。
在過去的三百年裏,大國之中,不乏國家強大之至,人民渺小之極的事例。國家可能安全,而人民不安全。納粹德國、蘇聯就是其中兩個突出的例子。
生活在納粹德國的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猶太人、吉普賽人缺乏安全感,自不待言。即使是第三帝國的權貴,同樣籠罩在極權政治的陰霾之中。連希特勒的副手赫斯都是監控對象,1933年12月9日,他的夫人給慕尼黑警察局長希姆萊寫信抱怨:“為什麽您連那些規規矩矩的部長們也要監聽呢?”“當人們在談論不傷害別人的聖誕節食譜時,難道您就不能下令讓您的機構停止監控碼?”可是希姆萊告訴她,監聽別人的電話是他的職責所在。羅姆這樣的人會遭到血腥清洗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希特勒始終寵信的高官,也可能活得提心弔膽。曾擔任過副總參謀長等職的布盧門特裏特將軍,1944年9月,被電召去元首大本營報到,這事把他嚇得夠嗆。在家裏,無論是聽到電話鈴響,還是聽到門外汽車駛近的聲音,他都會情不自禁地哆嗦,不時走到窗邊張望。其實希特勒召見他,是想親自給他授鐵十字騎士勳章。這位希特勒的寵將是如此自危,可見當時氣氛之恐怖。以至於後來當美軍逼近他的家鄉時,他甚至“感到在美軍占領區家屬更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