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沃爾斯特覺得麥克阿瑟不該這麽做,其實總統本人心裏也不見得就認為對勁。杜魯門卸任總統多年之後,沃爾斯特在拜訪他時還問起這事。杜魯門說他“當時感到遺憾”,因為他也注意到了麥克阿瑟沒敬禮。不過,總統當時並沒有計較。
在會麵中,杜魯門對麥克阿瑟說,美國情報界人士都說中共將參加這場戰爭,要麥克阿瑟談談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麥克阿瑟卻信心滿滿地回答說:“總統先生,他們無意參加這場戰爭。當今是我們強大而不是孱弱的時代。我們已不再隨人俯仰。倘若中共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屠殺。”他堅信戰爭一定能在聖誕節前結束。
但這隻是麥克阿瑟個人的如意算盤。不但來自北方的抵抗沒有在感恩節前結束,反而因為中國軍隊的介入,聯合國軍11月再一次潰退。在公開談話中,麥克阿瑟把這次失敗的原因歸咎到了華盛頓當局頭上。在他看來,責任在於華盛頓方麵把戰爭局限在朝鮮並且禁止襲擊中國東北基地的決策。
麥克阿瑟的言行很是讓華盛頓當局傷腦筋。
五角大樓意識到麥克阿瑟故意不服從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950年9月27日下達的命令。這道命令要求他不要在與蘇聯交界的省份或沿中國東北邊境使用韓國以外的軍隊。可是在最後向鴨綠江和圖們江推進時,這位戰區司令官卻撤銷了不許使用非韓國部隊的全部禁令。當參謀長聯席會議詢問他時,他聲稱這樣決定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
對麥克阿瑟自行其是的做法,五角大樓很是擔心。萬一麥克阿瑟今後還不服從其他的命令,豈不是可能會招致更嚴重的後果?1950年12月3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作戰室裏,針對麥克阿瑟的不祥舉措,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頭頭腦腦們討論了幾個小時,但沒能做出任何決定。無人願意向麥克阿瑟斷然下令,以扭轉勢態向危險的方向發展。
散會後,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問空軍參謀長霍伊特·範登堡:“為什麽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向麥克阿瑟下命令,告訴他應該做什麽呢?”範登堡搖了搖頭回答說:“那有什麽用?他不會服從命令的。我們又能怎麽樣?”李奇微一聽這話,火了。他大聲地質問:“誰不服從命令你可以解除他的職務啊,怎麽不行?”可範登堡張著嘴,用一種困惑而又驚奇的表情看著李奇微,接著啥也沒說就走了。
這也難怪範登堡。
1950年時,在位的軍職領導人,無論資歷和聲望,都不及麥克阿瑟這個遠在東京的下級。當時,布雷德利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25年麥克阿瑟已經是一名陸軍少將時,布雷德利還在夏威夷當營長;當麥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時,陸軍參謀長柯林斯那時不過是瓜達卡納爾戰役中的一位師長;空軍參謀長範登堡是西點軍校1923屆的學員,而麥克阿瑟則在1922年6月之前當了三年的西點校長。
但是不管怎樣,李奇微的質問,合法、在理。
雖然暫時沒人要撤麥克阿瑟的職,但也不是默認這位戰區司令我行我素。1950年12月6日,杜魯門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命令,要求所有高級軍事指揮官今後在計劃公開發表任何有關對外政策的講話時,必須送五角大樓批準。這道命令其實就是直接針對麥克阿瑟的。
可是麥克阿瑟最後還是剎不了車。
美國文官治軍的傳統,麵臨著被麥克阿瑟撕開一道裂口的危險。
“我們終於要回家了”
在內政外交的某個問題上,將軍與總統之間看法不一致,本來並不奇怪。畢竟沒有任何一種製度能夠保證做到將軍跟文職政府在任何問題上的觀點始終沒有分歧。
雖然麥克阿瑟與總統之間想法相距甚遠,麥克阿瑟想在中國大幹一場,而杜魯門卻不想事態擴大,這固然讓杜魯門感到惴惴不安,但也正如杜魯門在回憶錄裏所說的那樣,“他把他的意見上達給他的統帥,這當然是正當而又合適的。如果他沒有超越這一點,我決不會感到必須撤他的職。”
可是麥克阿瑟將軍跟杜魯門總統之間,不僅僅是意見分歧的問題。
麥克阿瑟重蹈了麥克萊倫當年的覆轍。
1951年1月,中國軍隊攻陷漢城。2月,李奇微指揮第8集團軍發起攻勢。3月18日,漢城被聯合國軍奪回。在重創中國軍隊時,杜魯門和艾奇遜認為和談結束戰爭的時機成熟了。3月2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了麥克阿瑟,擬將發表杜魯門的聲明。
可是朝鮮的3月24日早晨,也就是在華盛頓時間3月23日,麥克阿瑟擅自向中國發表正式聲明。聲明說:“……敵人此刻必然已經痛苦地意識到,如果聯合國決定放棄它力圖把戰爭局限於朝鮮境內的容忍態度,通過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它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則赤色中國就註定有立即陷於軍事崩潰的危險。”
麥克阿瑟的這個聲明,等於是一個在外之將威脅要擴大戰爭。這跟華盛頓的意圖背道而馳,是在拆杜魯門總統的台。
麥克阿瑟超越了其軍人的本分,說了不該說的話。
他這一下子,把杜魯門總統的和談夢一時給擊得粉碎。用李奇微的話來說,麥克阿瑟擅自發表的聲明,“使中國人處於如果真要接受邀請進行談判就會大丟其醜的難堪境地”。事隔多年,杜魯門對這件事還耿耿於懷:“我們為取得其他國家政府的同意而花去的許多時間以及許多外交家和國防領袖們的詳盡討論全付諸流水了。”因為在麥克阿瑟發表聲明之後,杜魯門就“不能向中國人發出文電了”。
在會麵中,杜魯門對麥克阿瑟說,美國情報界人士都說中共將參加這場戰爭,要麥克阿瑟談談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麥克阿瑟卻信心滿滿地回答說:“總統先生,他們無意參加這場戰爭。當今是我們強大而不是孱弱的時代。我們已不再隨人俯仰。倘若中共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屠殺。”他堅信戰爭一定能在聖誕節前結束。
但這隻是麥克阿瑟個人的如意算盤。不但來自北方的抵抗沒有在感恩節前結束,反而因為中國軍隊的介入,聯合國軍11月再一次潰退。在公開談話中,麥克阿瑟把這次失敗的原因歸咎到了華盛頓當局頭上。在他看來,責任在於華盛頓方麵把戰爭局限在朝鮮並且禁止襲擊中國東北基地的決策。
麥克阿瑟的言行很是讓華盛頓當局傷腦筋。
五角大樓意識到麥克阿瑟故意不服從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950年9月27日下達的命令。這道命令要求他不要在與蘇聯交界的省份或沿中國東北邊境使用韓國以外的軍隊。可是在最後向鴨綠江和圖們江推進時,這位戰區司令官卻撤銷了不許使用非韓國部隊的全部禁令。當參謀長聯席會議詢問他時,他聲稱這樣決定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
對麥克阿瑟自行其是的做法,五角大樓很是擔心。萬一麥克阿瑟今後還不服從其他的命令,豈不是可能會招致更嚴重的後果?1950年12月3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作戰室裏,針對麥克阿瑟的不祥舉措,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頭頭腦腦們討論了幾個小時,但沒能做出任何決定。無人願意向麥克阿瑟斷然下令,以扭轉勢態向危險的方向發展。
散會後,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問空軍參謀長霍伊特·範登堡:“為什麽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向麥克阿瑟下命令,告訴他應該做什麽呢?”範登堡搖了搖頭回答說:“那有什麽用?他不會服從命令的。我們又能怎麽樣?”李奇微一聽這話,火了。他大聲地質問:“誰不服從命令你可以解除他的職務啊,怎麽不行?”可範登堡張著嘴,用一種困惑而又驚奇的表情看著李奇微,接著啥也沒說就走了。
這也難怪範登堡。
1950年時,在位的軍職領導人,無論資歷和聲望,都不及麥克阿瑟這個遠在東京的下級。當時,布雷德利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25年麥克阿瑟已經是一名陸軍少將時,布雷德利還在夏威夷當營長;當麥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時,陸軍參謀長柯林斯那時不過是瓜達卡納爾戰役中的一位師長;空軍參謀長範登堡是西點軍校1923屆的學員,而麥克阿瑟則在1922年6月之前當了三年的西點校長。
但是不管怎樣,李奇微的質問,合法、在理。
雖然暫時沒人要撤麥克阿瑟的職,但也不是默認這位戰區司令我行我素。1950年12月6日,杜魯門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命令,要求所有高級軍事指揮官今後在計劃公開發表任何有關對外政策的講話時,必須送五角大樓批準。這道命令其實就是直接針對麥克阿瑟的。
可是麥克阿瑟最後還是剎不了車。
美國文官治軍的傳統,麵臨著被麥克阿瑟撕開一道裂口的危險。
“我們終於要回家了”
在內政外交的某個問題上,將軍與總統之間看法不一致,本來並不奇怪。畢竟沒有任何一種製度能夠保證做到將軍跟文職政府在任何問題上的觀點始終沒有分歧。
雖然麥克阿瑟與總統之間想法相距甚遠,麥克阿瑟想在中國大幹一場,而杜魯門卻不想事態擴大,這固然讓杜魯門感到惴惴不安,但也正如杜魯門在回憶錄裏所說的那樣,“他把他的意見上達給他的統帥,這當然是正當而又合適的。如果他沒有超越這一點,我決不會感到必須撤他的職。”
可是麥克阿瑟將軍跟杜魯門總統之間,不僅僅是意見分歧的問題。
麥克阿瑟重蹈了麥克萊倫當年的覆轍。
1951年1月,中國軍隊攻陷漢城。2月,李奇微指揮第8集團軍發起攻勢。3月18日,漢城被聯合國軍奪回。在重創中國軍隊時,杜魯門和艾奇遜認為和談結束戰爭的時機成熟了。3月2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了麥克阿瑟,擬將發表杜魯門的聲明。
可是朝鮮的3月24日早晨,也就是在華盛頓時間3月23日,麥克阿瑟擅自向中國發表正式聲明。聲明說:“……敵人此刻必然已經痛苦地意識到,如果聯合國決定放棄它力圖把戰爭局限於朝鮮境內的容忍態度,通過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它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則赤色中國就註定有立即陷於軍事崩潰的危險。”
麥克阿瑟的這個聲明,等於是一個在外之將威脅要擴大戰爭。這跟華盛頓的意圖背道而馳,是在拆杜魯門總統的台。
麥克阿瑟超越了其軍人的本分,說了不該說的話。
他這一下子,把杜魯門總統的和談夢一時給擊得粉碎。用李奇微的話來說,麥克阿瑟擅自發表的聲明,“使中國人處於如果真要接受邀請進行談判就會大丟其醜的難堪境地”。事隔多年,杜魯門對這件事還耿耿於懷:“我們為取得其他國家政府的同意而花去的許多時間以及許多外交家和國防領袖們的詳盡討論全付諸流水了。”因為在麥克阿瑟發表聲明之後,杜魯門就“不能向中國人發出文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