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真相:專機副駕駛親歷「九一三」 作者:康庭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本書第三章第五節“起飛後很不正常的轉彎說明什麽”一節中已經提到,256號專機航跡的實際出發點並不像林立果地圖上畫的那樣在山海關機場,由於潘景寅與林立果們的刻意周旋,飛機在唐山市以北的遷安縣上空經過時,其實際位置已經偏到山海關與北京之間,距離山海關約130公裏的地方。而且以後的實際航跡也不在山海關畫向伊爾庫茨克的航線上,而是沿著與北京到烏蘭巴托的國際航線相平行的航線飛下去的。
雖然示意圖中畫出的航跡是很直的,但實際上並不如此規範,一來,因為這是一次很不正常的飛行;二來,在空中風的影響下飛機的航向與航跡並不能完全一致。
二、預先了解我國三北地區雷達分布情況,企圖避開雷達的跟蹤監視
上一節談到,林立果採用3000米的高度飛行,其目的之一是為了躲避地麵雷達的長期跟蹤,實際上,林立果為了對付雷達的技術準備還不止這些。
9月9日,周宇馳在辦公室對空軍司令部雷達兵技術處副處長說:“林副部長要你給他搞一份雷達探測圖和開關時刻表。”
“要全國的,還是要哪個地區的?”副處長問。
“隻要三北地區的。”周宇馳說。
10日上午,副處長將此事報告了雷達兵部部長,拿了一份三北地區雷達探測部署圖,交給了周宇馳。關於開關機的時間表,由於雷達站很多,比較複雜,隻是把開關的原則告訴了周宇馳。星羅棋布的地麵雷達完全可以消滅對空監視的死角,叛逃航線企圖避開地麵雷達跟蹤是不可能的(邵一海:《林彪9.13事件始末》第240頁)。
當256號專機出境前在內蒙貝爾廟附近上空的時候,其位置處在北京到烏蘭巴托航線東邊約180公裏,與北京到烏蘭巴托的國際航線基本平行。也就是說,256號專機國內段的飛行中,始終沒有回到周宇馳拿到的地圖上所標出的北京到烏蘭巴托的航線上來,也不是準確沿著山海關到伊爾庫茨克的航線飛行的。
為什麽會飛到溫都爾汗?
從林彪專機留下的飛行痕跡看,出境前與出境後的航向比較是基本相同的。根據空軍指揮所雷達員反映,飛機出境後的航跡有些“s”型的彎曲,但前後連接起來基本是一條直線。飛機出境後,國內雷達雖然失去目標,但根據飛機墜毀地點到國境線隻有約360公裏的航程判斷,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是不會做機動飛行的。從以下幾點可以證實:
其一,飛機離境後沒有再次上升高度。
3000米是以海平麵為基準計算的高度,實際飛機離地麵的高度隻有2400米左右,因為當地的海拔標高也有600米。這樣的飛行高度,飛機在邊境雷達屏幕上的監視範圍隻有幾十公裏。雖然,高空飛行可以省油,但當時珍貴的燃油不會用來在爬高中過多的消耗,根據機上的剩油與可能繼續飛行的距離,也沒有必要再次上升高度。高度上去了,燃油也消耗完了,還得下降落地。
其二,中蒙邊境線414界樁附近的插隊知青曾經看到飛機越境,也聽到了飛機的聲音。
9月12日是星期日,當地知青們的周末活動結束得很晚,親眼看到了飛機飛越國境時的情況。而且,孫一先同誌的回憶文章見報後,有位知青還特意找到他,反映了看到飛機越境的情況。因為414界樁附近不是國際航班經過的地方,平時看不到來往的飛機,更看不到飛行高度如此低的運輸飛機從頭頂經過,三叉戟256號專機的突然光臨,一定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三,蒙古國原副外長雲登透露,飛機從越境到墜毀之前,蒙方沒有發現目標。
1998年年初,71歲的原蒙古國外交部副部長雲登向日本記者首次透露林彪墜機事件時說,飛機是以超低空越境的,蒙軍雷達沒有能夠發現目標。這一信息表明,飛機在墜毀前的飛行中,沒有因來自蒙方的任何幹擾而做航向與高度的機動飛行。
實際情況是蒙古國邊防人員很快就發現了入境的中國256號專機,而且在溫都爾汗附近墜毀的信息也是我情報部門偵聽到的,否則,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不會在9月13日早上那麽快就得到這個消息。雲登說沒有發現目標,是指蒙古國上層沒有及時接到來自邊防站的報告。據孫一先同誌調查得知,等蒙方上層得知這一信息時,已經是飛機墜毀之後十幾個小時的事情了。
最後,飛機墜毀在溫都爾汗附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1.飛機上油量不夠是256號專機放棄飛往烏蘭巴托的根本原因
1點55分,當256號專機從中蒙邊境飛越的時候,機上的油量隻剩下5噸了,但此時大約還有510公裏才能到達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若按當時的高度(3000米)與速度(550公裏/小時)繼續飛下去,也許剛到目的地,油量也就耗完了,其中連在跑道上空建立航線進行落地的餘地都沒有。世界上沒有哪一個飛行員敢這樣做,即使在白天,降落場地有著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也沒有人敢做這樣的實驗飛行。況且256號專機還是在後半夜,是在沒有任何準備情況下的貿然行動,麵對如此極端困難的局麵,飛行員絕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任何一個飛行員處在潘景寅的位置上必然產生的想法。
2.出境前後,飛行員不知道飛機的精確位置。
雖然示意圖中畫出的航跡是很直的,但實際上並不如此規範,一來,因為這是一次很不正常的飛行;二來,在空中風的影響下飛機的航向與航跡並不能完全一致。
二、預先了解我國三北地區雷達分布情況,企圖避開雷達的跟蹤監視
上一節談到,林立果採用3000米的高度飛行,其目的之一是為了躲避地麵雷達的長期跟蹤,實際上,林立果為了對付雷達的技術準備還不止這些。
9月9日,周宇馳在辦公室對空軍司令部雷達兵技術處副處長說:“林副部長要你給他搞一份雷達探測圖和開關時刻表。”
“要全國的,還是要哪個地區的?”副處長問。
“隻要三北地區的。”周宇馳說。
10日上午,副處長將此事報告了雷達兵部部長,拿了一份三北地區雷達探測部署圖,交給了周宇馳。關於開關機的時間表,由於雷達站很多,比較複雜,隻是把開關的原則告訴了周宇馳。星羅棋布的地麵雷達完全可以消滅對空監視的死角,叛逃航線企圖避開地麵雷達跟蹤是不可能的(邵一海:《林彪9.13事件始末》第240頁)。
當256號專機出境前在內蒙貝爾廟附近上空的時候,其位置處在北京到烏蘭巴托航線東邊約180公裏,與北京到烏蘭巴托的國際航線基本平行。也就是說,256號專機國內段的飛行中,始終沒有回到周宇馳拿到的地圖上所標出的北京到烏蘭巴托的航線上來,也不是準確沿著山海關到伊爾庫茨克的航線飛行的。
為什麽會飛到溫都爾汗?
從林彪專機留下的飛行痕跡看,出境前與出境後的航向比較是基本相同的。根據空軍指揮所雷達員反映,飛機出境後的航跡有些“s”型的彎曲,但前後連接起來基本是一條直線。飛機出境後,國內雷達雖然失去目標,但根據飛機墜毀地點到國境線隻有約360公裏的航程判斷,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是不會做機動飛行的。從以下幾點可以證實:
其一,飛機離境後沒有再次上升高度。
3000米是以海平麵為基準計算的高度,實際飛機離地麵的高度隻有2400米左右,因為當地的海拔標高也有600米。這樣的飛行高度,飛機在邊境雷達屏幕上的監視範圍隻有幾十公裏。雖然,高空飛行可以省油,但當時珍貴的燃油不會用來在爬高中過多的消耗,根據機上的剩油與可能繼續飛行的距離,也沒有必要再次上升高度。高度上去了,燃油也消耗完了,還得下降落地。
其二,中蒙邊境線414界樁附近的插隊知青曾經看到飛機越境,也聽到了飛機的聲音。
9月12日是星期日,當地知青們的周末活動結束得很晚,親眼看到了飛機飛越國境時的情況。而且,孫一先同誌的回憶文章見報後,有位知青還特意找到他,反映了看到飛機越境的情況。因為414界樁附近不是國際航班經過的地方,平時看不到來往的飛機,更看不到飛行高度如此低的運輸飛機從頭頂經過,三叉戟256號專機的突然光臨,一定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三,蒙古國原副外長雲登透露,飛機從越境到墜毀之前,蒙方沒有發現目標。
1998年年初,71歲的原蒙古國外交部副部長雲登向日本記者首次透露林彪墜機事件時說,飛機是以超低空越境的,蒙軍雷達沒有能夠發現目標。這一信息表明,飛機在墜毀前的飛行中,沒有因來自蒙方的任何幹擾而做航向與高度的機動飛行。
實際情況是蒙古國邊防人員很快就發現了入境的中國256號專機,而且在溫都爾汗附近墜毀的信息也是我情報部門偵聽到的,否則,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不會在9月13日早上那麽快就得到這個消息。雲登說沒有發現目標,是指蒙古國上層沒有及時接到來自邊防站的報告。據孫一先同誌調查得知,等蒙方上層得知這一信息時,已經是飛機墜毀之後十幾個小時的事情了。
最後,飛機墜毀在溫都爾汗附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1.飛機上油量不夠是256號專機放棄飛往烏蘭巴托的根本原因
1點55分,當256號專機從中蒙邊境飛越的時候,機上的油量隻剩下5噸了,但此時大約還有510公裏才能到達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若按當時的高度(3000米)與速度(550公裏/小時)繼續飛下去,也許剛到目的地,油量也就耗完了,其中連在跑道上空建立航線進行落地的餘地都沒有。世界上沒有哪一個飛行員敢這樣做,即使在白天,降落場地有著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也沒有人敢做這樣的實驗飛行。況且256號專機還是在後半夜,是在沒有任何準備情況下的貿然行動,麵對如此極端困難的局麵,飛行員絕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任何一個飛行員處在潘景寅的位置上必然產生的想法。
2.出境前後,飛行員不知道飛機的精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