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此處純係誇張之詞。雙方兵力皆比此處所述數字小得多。按《元史》緬國傳:“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緬人以阿禾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永昌之間。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蒲驃、阿昌、金齒未降部族,駐箚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晝夜行,與緬軍遇一河邊,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忽都等軍僅七百人。……十月,雲南省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剌丁率蒙古、爨、僰、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餘人征緬……以天熱還師。”《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詔納速剌丁將精兵萬人征緬國。……五月詔雲南行省發四川軍萬人,命藥剌海領之,與前所遣將同征緬國。”
[12] ngahsaungkhyan舊譯牙嵩延或牙嵩羌。
[13] 鄂倉千之戰可詳參見《馬可·波羅遊記》。
[14] 按《元史》緬國傳:“至元二十年(1283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答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答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後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另,緬甸的《信第達巴茂克碑文》也敘述到這段歷史。請參見《中外關係史譯叢》第一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中所載李謀譯的譯文。
[15] 意即:懼中國人逃跑之王。
[16] 佛教名詞。八法又稱之為八風,即:利、衰、譽、毀、贊、譏、樂、苦。
[17] 按《元史》緬國傳:“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敕造戰船,將兵六千人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總之。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徵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撥軍一千人。是月,發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二十四年(1287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裏所執(此處即指緬王之子底哈都——譯者),囚於昔裏怯答剌(即室利差呾羅、卑謬——譯者)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
[18] 此處所述明顯有誤,但無從查證,隻好照錄。因按前文所述該王於緬歷617年登基,按在位35年計,則應死於緬歷652年,而後文(154)節述:其子覺蘇瓦在其死後於緬歷648年被立為王。
(153)卑謬侯底哈都
那臘底哈勃德王死後,卑謬侯底哈都命文武大臣將官士卒等向他效忠,率水陸大軍直取其兄烏茲那食邑勃生城。烏茲那因身體欠佳未隨父王同行。後聞父王為卑謬侯底哈都所害,悲痛欲絕,水米不進,病情更加嚴重。此時,底哈都攻至城下,烏茲那毫無戒備,底哈都攻入勃生。底哈都逕入王兄烏茲那府中,見兄已奄奄一息,亂刀砍下,烏茲那遂死於臥榻之上。底哈都又將烏茲那之親信奴僕捕殺。
鄂勃孟獲此消息後,遂構築白古壕塹,割據一方。達拉侯覺蘇瓦也儲備糧食堅守。卑謬侯底哈都攻至達拉,覺蘇瓦早有準備,屢攻不克。底哈都遂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卑謬侯說:“我軍屢次攻城,均未得手。不如暫棄達拉不管,先取白古侯鄂勃孟。攻下白古,何愁達拉不克?”於是揮師白古。白古侯鄂勃孟與妻子兒女齊聚城頭破口大罵。底哈都勃然大怒,將所佩弓箭取出,引弓將箭向鄂勃孟射去。不料用力過猛,箭反射向自身,一命嗚呼。文武大臣將底哈都火化埋葬,建一塔。向該塔拜祭後,眾人齊呼:“大王留下吧!”故此,該塔至今仍名為“奈意” 注 塔。
* * *
[1] 意即:留下來。
(154)達拉侯覺蘇瓦
底哈都死後,紹王後與大臣們意見一致,共推達拉侯覺蘇瓦為王,時年緬歷648年(公元1286年) 注 。王號:底裏德裏巴瓦那底達拉巴瓦拉班底達達馬亞紮 注 。王即位後,不理朝政,致使阿奴律陀王開創的至那臘底哈勃德——德由別敏共11世王建立之國家州縣城鎮紛紛割據。各地諸侯反叛,諸如:若開、旦迎瓦底等西部一帶的密察吉利、德摩永、班德瓦等不再朝納貢物,自立為王;孟三邦 注 的白古侯鄂勃孟以達拉帕耶為號,統周圍32鎮,分庭抗禮;食邑莫塔馬等32鎮的瓦裏魯也不再入貢,另立旗號;諸如:阿瑜陀耶、德林達依、道格岱、彭世洛、勒宮、底馬、阿覺、孟珊、萬象、勒外、密那米等城也不再進貢,紛紛起來謀叛;雲國即清邁侯也糾集周圍57鎮鬧分裂;貢國即景棟侯匯合周圍20鎮鬧獨立;盧國即景永侯與周圍12鎮另樹一幟;薩爾溫江以東的孟卯、西崑、霍達、拉達、摩納、山達、孟溫、景馬、孟米等鎮也紛紛獨立。至此,覺蘇瓦王統治地僅剩薩爾溫江以西的蘇龍撣九國、孟三邦的勃生等32鎮及緬甸本部了。
[12] ngahsaungkhyan舊譯牙嵩延或牙嵩羌。
[13] 鄂倉千之戰可詳參見《馬可·波羅遊記》。
[14] 按《元史》緬國傳:“至元二十年(1283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答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答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後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另,緬甸的《信第達巴茂克碑文》也敘述到這段歷史。請參見《中外關係史譯叢》第一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中所載李謀譯的譯文。
[15] 意即:懼中國人逃跑之王。
[16] 佛教名詞。八法又稱之為八風,即:利、衰、譽、毀、贊、譏、樂、苦。
[17] 按《元史》緬國傳:“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敕造戰船,將兵六千人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總之。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徵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撥軍一千人。是月,發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二十四年(1287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裏所執(此處即指緬王之子底哈都——譯者),囚於昔裏怯答剌(即室利差呾羅、卑謬——譯者)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
[18] 此處所述明顯有誤,但無從查證,隻好照錄。因按前文所述該王於緬歷617年登基,按在位35年計,則應死於緬歷652年,而後文(154)節述:其子覺蘇瓦在其死後於緬歷648年被立為王。
(153)卑謬侯底哈都
那臘底哈勃德王死後,卑謬侯底哈都命文武大臣將官士卒等向他效忠,率水陸大軍直取其兄烏茲那食邑勃生城。烏茲那因身體欠佳未隨父王同行。後聞父王為卑謬侯底哈都所害,悲痛欲絕,水米不進,病情更加嚴重。此時,底哈都攻至城下,烏茲那毫無戒備,底哈都攻入勃生。底哈都逕入王兄烏茲那府中,見兄已奄奄一息,亂刀砍下,烏茲那遂死於臥榻之上。底哈都又將烏茲那之親信奴僕捕殺。
鄂勃孟獲此消息後,遂構築白古壕塹,割據一方。達拉侯覺蘇瓦也儲備糧食堅守。卑謬侯底哈都攻至達拉,覺蘇瓦早有準備,屢攻不克。底哈都遂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卑謬侯說:“我軍屢次攻城,均未得手。不如暫棄達拉不管,先取白古侯鄂勃孟。攻下白古,何愁達拉不克?”於是揮師白古。白古侯鄂勃孟與妻子兒女齊聚城頭破口大罵。底哈都勃然大怒,將所佩弓箭取出,引弓將箭向鄂勃孟射去。不料用力過猛,箭反射向自身,一命嗚呼。文武大臣將底哈都火化埋葬,建一塔。向該塔拜祭後,眾人齊呼:“大王留下吧!”故此,該塔至今仍名為“奈意” 注 塔。
* * *
[1] 意即:留下來。
(154)達拉侯覺蘇瓦
底哈都死後,紹王後與大臣們意見一致,共推達拉侯覺蘇瓦為王,時年緬歷648年(公元1286年) 注 。王號:底裏德裏巴瓦那底達拉巴瓦拉班底達達馬亞紮 注 。王即位後,不理朝政,致使阿奴律陀王開創的至那臘底哈勃德——德由別敏共11世王建立之國家州縣城鎮紛紛割據。各地諸侯反叛,諸如:若開、旦迎瓦底等西部一帶的密察吉利、德摩永、班德瓦等不再朝納貢物,自立為王;孟三邦 注 的白古侯鄂勃孟以達拉帕耶為號,統周圍32鎮,分庭抗禮;食邑莫塔馬等32鎮的瓦裏魯也不再入貢,另立旗號;諸如:阿瑜陀耶、德林達依、道格岱、彭世洛、勒宮、底馬、阿覺、孟珊、萬象、勒外、密那米等城也不再進貢,紛紛起來謀叛;雲國即清邁侯也糾集周圍57鎮鬧分裂;貢國即景棟侯匯合周圍20鎮鬧獨立;盧國即景永侯與周圍12鎮另樹一幟;薩爾溫江以東的孟卯、西崑、霍達、拉達、摩納、山達、孟溫、景馬、孟米等鎮也紛紛獨立。至此,覺蘇瓦王統治地僅剩薩爾溫江以西的蘇龍撣九國、孟三邦的勃生等32鎮及緬甸本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