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子勃生侯烏茲那捕底哈都,對他說:“若不抓你,王抵達你的卑謬時,定被你的奸計所害。”將其兩足銬上腳鐐,押到勃生。卑謬侯高聲哭喊道:“吾無罪!”父王那臘底哈勃德聞聲,令人從烏茲那處索回底哈都,放在金筏旁一隻小舟上,但沒有為他取下刑具。
是時,卑謬侯底哈都手下鄂丹艾與德丁艾二人化裝成漁夫駕小舟佯裝撒網捕魚,將底哈都偷走。底哈都脫身後迅速返回卑謬,集合將士,鞏固城防,準備停當。因部下已潰散,王擬到卑謬後集合部隊,再緩慢沿江而上。
當時,禦廚師們說:“搞不到300種菜餚了。”隻為王準備了150碟菜。王以袖遮麵哭道:“朕窮苦極矣!”紹王後說:“在三界輪迴的苦難眾生,誰都擺脫不了世間八法 注 。佛陀所講道中有:統治四大洲及其周圍二千小洲與兩層神國的轉輪王曼陀王也不能擺脫生離死別、榮辱存亡之律。想到這些,也就不會煩惱了。”
國王心情略感寬慰,與紹王後等商議:“咱們還是逆流而上去蒲甘好,還是在此集合軍隊好?”紹王後奏道:“返回京都此話說來容易,但細想一下國內情況就困難了。因為國王手下既無百姓又無軍隊,縱然能夠回到京都,一旦敵人來犯,陛下必落入敵手,那就難了。國王暴虐,百姓畏懼,都不敢來到陛下國中效力。因此,過去臣妾曾向陛下進言:望陛下勿破國腹,勿壓國額,勿撼國幡,勿刺國目,勿折國牙,勿汙國麵,勿斷國肢。但陛下不聽妾言。今日再擬使國富強,恐已難矣!”
王問:“卿言何意?”紹王後奏道:“妾謂勿破國腹,國腹者富紳也。他們本無罪,陛下卻橫加指責,毀壞沒收他們的財物金銀。他們死後,雖有子女也不準繼承其遺產,全部沒收。此乃破國腹也。”
“妾謂勿壓國額,國額者將相也。陛下發怒,就毫不留情輕率地處死他們。此乃壓國額也。”
“妾謂勿撼國幡,國幡者僧俗學者也。陛下發怒,欠思量隨意對僧俗學者們大發雷霆。此乃撼國幡也。”
“妾謂勿刺國目,國目者精修經藏星相之國師也。陛下不加克製對國師氣勢洶洶。此乃刺國目也。”
“妾謂勿折國牙,國牙者王孫公子也。陛下不瞻前顧後粗暴待之。此乃折國牙也。”
“妾謂勿汙國麵,國麵者庶民也。陛下霸占他們視如明珠的子女妻室,此乃汙國麵也。”
“妾謂勿斷國肢,國肢者士卒也。陛下不顧現世來世之輪迴,動輒殘殺士卒,此乃斷國肢也。”
王聽罷說:“卿以前未曾講得如此詳細。”王後又奏道:“再有,今卑謬侯底哈都已到卑謬,他必生事。”王說:“他哥哥把他抓起上了腳鐐,欲置他於死地,是朕將他要回,救了他一命。他還不至於加害於朕吧!”王對其混亂不堪的殘部未加整頓就逆水而上了。
禦筏抵達卑謬碼頭,卑謬侯令禦筏拋錨停泊。將有毒的食物獻給國王,請王食用。王知道食物中有毒,拒不食用。底哈都聞國王不進食,即派士卒3000各持明晃晃大刀將禦舫團團圍住。
紹王後奏道:“隻因大王以前不聽臣妾之言,才落到今日這一地步。服毒自盡比死在亂刀之下好。”王摘下指環,灑水為誓,賜予紹王後說:“恢恢輪迴,仍在其中,未達涅槃,不再生子。”吃下毒食,瞬間,死去。 注
王16歲即位,在位35年,終年51歲。 注 王將死佛塔浮屠顯靈;土崗田埂冒煙;緬歷十月天氣,黃道帶卻出現了一月的樣子;木星落在月亮之上;地震發出巨大地聲。王生辰為日曜日。《緬甸大史》寫為月曜日。史釋中所載與生辰為日曜日相符。《蒲甘箴言》中也有:大鵬折翼,依山而立之說。故王之生辰應視為日曜日。紹王後無子女。紹王後甥女蘇南生勃生侯烏茲那,一女普瓦紹欣。《新史》中沒有講到普瓦紹欣。信巴妃生達拉侯覺蘇瓦。信茂妃生卑謬侯底哈都。信瑞妃生一女米紹烏。史籍中沒有記明蘇隆妃有無子女。
* * *
[1] narathihapate舊譯那羅梯訶波帝。
[2] 緬文原意為:頭爛發朽。與漢語成語“肝腦塗地”同。
[3] 即紹王後。
[4] 緬語中習慣稱一切疾病為九十六種疾病。意即:百病。
[5] 緬語對茄子的古稱。
[6] 現代緬語稱茄子為“卡延”,按字義看,“卡”義:腰部;“延”義:腫。
[7] 緬甸全年氣候分三季:暑季(大約為公曆3月至6月)、雨季(7月至10月)、旱季(11月至次年2月)。
[8] 四惡道,佛教用語,又稱四惡趣,即: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傍生道)、阿修羅道。
[9] wariru舊譯伐麗流。
[10] 據此載,中國使臣至緬應為1281年,被殺,遂引起中緬之戰。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即1273年)詔勘馬剌失裏、乞帶脫因、劉源使緬國。諭遣子弟近臣來朝。”《元史》緬國傳:“雲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去使不返,必須征討。(至元十二年,即1275年)六月,樞密院以聞。帝曰:姑緩之。十一月,雲南始報:差人探伺國使消息,而蒲賊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齒千額總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兩者所述年代略有出入。但因消息阻隔,元廷當時並未獲使臣被殺事,也未馬上發兵攻緬。
是時,卑謬侯底哈都手下鄂丹艾與德丁艾二人化裝成漁夫駕小舟佯裝撒網捕魚,將底哈都偷走。底哈都脫身後迅速返回卑謬,集合將士,鞏固城防,準備停當。因部下已潰散,王擬到卑謬後集合部隊,再緩慢沿江而上。
當時,禦廚師們說:“搞不到300種菜餚了。”隻為王準備了150碟菜。王以袖遮麵哭道:“朕窮苦極矣!”紹王後說:“在三界輪迴的苦難眾生,誰都擺脫不了世間八法 注 。佛陀所講道中有:統治四大洲及其周圍二千小洲與兩層神國的轉輪王曼陀王也不能擺脫生離死別、榮辱存亡之律。想到這些,也就不會煩惱了。”
國王心情略感寬慰,與紹王後等商議:“咱們還是逆流而上去蒲甘好,還是在此集合軍隊好?”紹王後奏道:“返回京都此話說來容易,但細想一下國內情況就困難了。因為國王手下既無百姓又無軍隊,縱然能夠回到京都,一旦敵人來犯,陛下必落入敵手,那就難了。國王暴虐,百姓畏懼,都不敢來到陛下國中效力。因此,過去臣妾曾向陛下進言:望陛下勿破國腹,勿壓國額,勿撼國幡,勿刺國目,勿折國牙,勿汙國麵,勿斷國肢。但陛下不聽妾言。今日再擬使國富強,恐已難矣!”
王問:“卿言何意?”紹王後奏道:“妾謂勿破國腹,國腹者富紳也。他們本無罪,陛下卻橫加指責,毀壞沒收他們的財物金銀。他們死後,雖有子女也不準繼承其遺產,全部沒收。此乃破國腹也。”
“妾謂勿壓國額,國額者將相也。陛下發怒,就毫不留情輕率地處死他們。此乃壓國額也。”
“妾謂勿撼國幡,國幡者僧俗學者也。陛下發怒,欠思量隨意對僧俗學者們大發雷霆。此乃撼國幡也。”
“妾謂勿刺國目,國目者精修經藏星相之國師也。陛下不加克製對國師氣勢洶洶。此乃刺國目也。”
“妾謂勿折國牙,國牙者王孫公子也。陛下不瞻前顧後粗暴待之。此乃折國牙也。”
“妾謂勿汙國麵,國麵者庶民也。陛下霸占他們視如明珠的子女妻室,此乃汙國麵也。”
“妾謂勿斷國肢,國肢者士卒也。陛下不顧現世來世之輪迴,動輒殘殺士卒,此乃斷國肢也。”
王聽罷說:“卿以前未曾講得如此詳細。”王後又奏道:“再有,今卑謬侯底哈都已到卑謬,他必生事。”王說:“他哥哥把他抓起上了腳鐐,欲置他於死地,是朕將他要回,救了他一命。他還不至於加害於朕吧!”王對其混亂不堪的殘部未加整頓就逆水而上了。
禦筏抵達卑謬碼頭,卑謬侯令禦筏拋錨停泊。將有毒的食物獻給國王,請王食用。王知道食物中有毒,拒不食用。底哈都聞國王不進食,即派士卒3000各持明晃晃大刀將禦舫團團圍住。
紹王後奏道:“隻因大王以前不聽臣妾之言,才落到今日這一地步。服毒自盡比死在亂刀之下好。”王摘下指環,灑水為誓,賜予紹王後說:“恢恢輪迴,仍在其中,未達涅槃,不再生子。”吃下毒食,瞬間,死去。 注
王16歲即位,在位35年,終年51歲。 注 王將死佛塔浮屠顯靈;土崗田埂冒煙;緬歷十月天氣,黃道帶卻出現了一月的樣子;木星落在月亮之上;地震發出巨大地聲。王生辰為日曜日。《緬甸大史》寫為月曜日。史釋中所載與生辰為日曜日相符。《蒲甘箴言》中也有:大鵬折翼,依山而立之說。故王之生辰應視為日曜日。紹王後無子女。紹王後甥女蘇南生勃生侯烏茲那,一女普瓦紹欣。《新史》中沒有講到普瓦紹欣。信巴妃生達拉侯覺蘇瓦。信茂妃生卑謬侯底哈都。信瑞妃生一女米紹烏。史籍中沒有記明蘇隆妃有無子女。
* * *
[1] narathihapate舊譯那羅梯訶波帝。
[2] 緬文原意為:頭爛發朽。與漢語成語“肝腦塗地”同。
[3] 即紹王後。
[4] 緬語中習慣稱一切疾病為九十六種疾病。意即:百病。
[5] 緬語對茄子的古稱。
[6] 現代緬語稱茄子為“卡延”,按字義看,“卡”義:腰部;“延”義:腫。
[7] 緬甸全年氣候分三季:暑季(大約為公曆3月至6月)、雨季(7月至10月)、旱季(11月至次年2月)。
[8] 四惡道,佛教用語,又稱四惡趣,即: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傍生道)、阿修羅道。
[9] wariru舊譯伐麗流。
[10] 據此載,中國使臣至緬應為1281年,被殺,遂引起中緬之戰。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即1273年)詔勘馬剌失裏、乞帶脫因、劉源使緬國。諭遣子弟近臣來朝。”《元史》緬國傳:“雲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去使不返,必須征討。(至元十二年,即1275年)六月,樞密院以聞。帝曰:姑緩之。十一月,雲南始報:差人探伺國使消息,而蒲賊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齒千額總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兩者所述年代略有出入。但因消息阻隔,元廷當時並未獲使臣被殺事,也未馬上發兵攻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