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喬陀沙彌促使眾生民眾與大王皈依三寶,遵守五戒,虔奉佛法。一日,阿育王令人帶上金腳鐲套索將曾經膜拜過拘樓孫等四佛的有整整一住時壽命的伽拉那伽 注 龍王請了來。請他登上貴人的白傘寶座,然後獻上生長在陸地山岡海洋河川的各色鮮花,指派16000名用百寶妝飾的宮娥姬妃侍候,讓他以具有無窮智慧、能轉動“聖賢真諦”法輪的光輝的佛陀形象在眾人眼前顯現。所謂請伽拉那伽龍王之說,是伽拉那伽龍王見到“金腳鐲”掉下恆河,以為是自己腳上的腳鐲,便順從地隨著來到阿育王處。


    阿育王威力範圍僅及地下一由旬,伽拉那伽龍王的宮殿在地下一由旬之外,為何要服從阿育王的管束呢?因為龍王的宮殿緊挨著阿育王的疆域,不得不聽命於他。比如,居住在兩國邊界之間的居民,往往要聽命於兩國的國王一樣。上述說法出自《精義釋註疏》。《緬甸大史》則說:金腳鐲被扔進大海。伽拉那伽龍王活了一個大劫,他住在大地下一由旬內,屬阿育王的勢力範圍之內,所以不敢不聽從阿育王的召喚。此說與《精義釋註疏》、《大史註疏》所述不符。


    伽拉那伽龍王化身為佛陀的形象,具有三十二大相和八十種好 注 ,儀表堂堂,好像陽光普照之下盛開的白色、藍色蓮花的水麵,宛如星辰光芒閃爍的天際,煥發著五彩的異光,潔淨的頭頂猶如金色的山頂,放射出直徑四肘尺的光輪和祥瑞的霞光,具有奇異的神通,閃爍著耀眼的光彩。佛陀的形象光芒四射,使梵天、神、人、龍、鬼等生靈一睹為快。阿育王見之欣喜萬分,七日不進餐食,頓起肅敬之心,目不旁視,專心一意,穆然站立,注目崇拜。


    據《緬甸大史》載,阿育王所見乃拘樓孫、拘那含、迦葉和喬答摩等四佛形象。典籍上則記載說僅顯示了喬答摩佛祖的形象,並沒有其他三佛的形象。


    * * *


    [1] 蘇摩那 sumana,有說為“修斯摩”者。


    [2] 《法句經》 dhammapada。


    [3] 《不忘品》 appamādavag。


    [4] 阿婆西abhāsi,意為:“弘誦”、“講述”。


    [5] 烏波闍耶,upajjhāya的音譯,也譯烏社。意譯為“和尚”、“導師”或“先師”。


    [6] 伽拉那伽knagā,傳說中當佛出世時才會全醒的好睡的龍。現今以此名喻嗜睡者。


    [7] 佛教謂佛陀生來不同凡俗,具神異容貌,有三十二個顯著特徵,八十種細微特徵,合稱“相好”。詳可查有關辭書。


    (92) 目犍連子帝須 注 長老


    參加第二次佛經結集之眾羅漢長老預見到未來佛教將遇到厄運。他們知道:“在此以後的118年 注 華氏城將有阿育王灌頂加冕主宰南島。該阿育王將虔敬佛教,大事布施行善。外道們希望得到種種布施,紛紛削髮為僧進入佛門,宣揚各自主張。因而給佛教帶來無窮災難。”大家又思忖:“當出現這些災難之時吾等能否在世?”當所有羅漢們知道他們都不能麵對這種情況時,想:“誰能消除這場災禍呢?”遍尋人、神各界都沒有找到。發現獲得禪定的帝須大梵誌將在梵界命終,上升到大梵天。於是就決定盡力爭取帝須大梵誌投生人世。將來大梵誌投胎到目犍梨女婆羅門腹中。該人出世後,若以吠陀對其誘導,將進入佛門為僧。為僧後,精修佛陀全部教誨,通曉無礙辯道等,將鎮服外道,主斷紛爭,弘揚佛教。想到此處,眾羅漢長老就來到梵界,對帝須大梵誌說:


    “此後的第118年時 注 ,佛教將遇到厄運。吾等遍尋人、神各界都沒有找到能夠扶助佛教大業的人,在梵界打聽,才找到大梵誌你。大梵誌你是個善人。吾等求你投生人世扶助佛祖的佛教大業。你就答應了吧!”聽眾羅漢長老如此說,大梵誌遂以非常愉悅的心情保證道:“我一定能消除佛教大業的災禍,扶助弘揚佛教大業。”眾羅漢長老在梵界一切安排妥當後返回人間。此時,私伽婆長老和薑陀伐紀長老雖然還是小羅漢,卻早已精通三藏,獲得無礙辯道。


    此二位長老未能參加第二次佛經結集的爭論。大羅漢長老們對他們說:“你們兩位沒有參加我們的爭論,因此要對你們處罰。帝須梵誌將投胎目犍梨女婆羅門腹中。將來你二人一人度其為僧,一人傳授他佛門經典。”眾羅漢長老按照各自的壽命,先後圓寂歸天。帝須大梵誌也在梵界命終,投胎到目犍梨女婆羅門腹中。私伽婆長老自帝須投胎之日起,便每日到女婆羅門家來化齋,歷時七年。然而,一無所獲,就是一瓢粥、一勺湯也沒有得到。過了七年某一天,才得到:“無施物請諒解!”一句話。


    那天,婆羅門正從外麵辦事回來,路上遇到長老,問道:“師父,您是否曾駕臨寒舍?”答道:“婆羅門,我是去過貴府。”又問:“您得到布施了嗎?”答:“得到了。”婆羅門到家後問家人:“向長老布施了什麽東西嗎?”“什麽也沒有。”第二天清晨,婆羅門待在門口,心想我要責備長老說謊。過了不久,長老來到門前。婆羅門問長老:“昨天,長老明明沒從寒捨得到任何施物,卻說得到了。羅漢怎麽能說謊呢?”“婆羅門,我在貴府化齋七年,連無施物請諒解的話也沒有得到。昨天,終於得到了無施物請諒解這樣一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得到了。所以我這樣說。”婆羅門想:這位長老連某種意義上講得到了都會加以讚揚,如果得到某種食物就更會讚揚了。不禁肅然起敬。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從已做好的飯中取了一勺加上一些菜布施給長老。並說:“願一切羅漢都能得到這齋飯。”婆羅門從這天清晨看到長老如此莊重安詳,非常敬重,請長老今後每日來家用齋。長老答應了。每日來婆羅門家用齋,並講一些佛法。從梵界投生來的少年無憂無慮,逐日成長,滿16歲時,已通曉三吠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琉璃宮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謀並收藏琉璃宮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