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作者:[日]小熊英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領有殘障手冊,但謙二屬於輕度等級,“搭乘國鐵超過一定距離後能夠獲得半價優待,大概就這種程度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好處”。順帶一提,謙二這種等級在汽車購置稅與汽車重量稅上都可以獲得減免,不過等到他知道這個訊息,已經是二〇〇九年的事情,加上他之前並未申請減免,所以現在也無法享受這個政策。
出院之後,謙二先到剩下小千代的岡山。這是一趟前往東京與靜岡拜訪親戚的旅行。
到東京之後,他先與從新潟移住東京的妹妹秀子碰麵。此時秀子已經寫信給父親,並在東京的學藝大學擔任職員。
在北海道、新潟、東京之間遷移,小熊家的成員都是所謂的“漂泊者”,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家鄉。雖然小熊家的本家在割野,但關係卻不緊密。況且新潟沒有什麽好工作,也無法達成想要照顧雄次的目標。謙二與妹妹商量,希望不久自己也能在東京找到工作,至少可以照顧雄次與繼母,全家再次一起生活。
七年之後再訪東京,已經看不到戰爭災害的痕跡。謙二到東京的一九五六年,流行一句話叫“現在已經不是戰後了”,日本開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因為石原慎太郎的小說而被稱為“太陽族”[1]的年輕人受到矚目,西武、東武以及三越等百貨公司都爭相在池袋開張。“我已經五年沒踏進這個大千世界,宛如浦島太郎[2]一般。與東京的繁華相較,自己就像是被挑剩的人一般落魄。”
在東京,謙二前往探望曾經寫信到療養所的早實時代的朋友,並逗留了幾天。
療養所待了五年,連社會規則都忘記了,來看朋友連伴手禮都沒帶,實在是很抱歉。他雖然也遭徵兵,但隻是在千葉縣挖掘了一些本土決戰用的戰壕,大戰結束後立刻復員,並在東京都廳上班。與他相比,自己在西伯利亞待了三年、療養所五年,好像隻在各種拘留所或收容所中生活一般。
東京之後,接著謙二前往靜岡,拜訪在今枝火腿上班時照顧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姊姊,以及在日本輕金屬上班的姊夫。一九五二年日本輕金屬在靜岡縣的清水開設了新工廠,姊姊一家人移居到靜岡。在姊姊家叨擾了幾天後,謙二動身前往小千代所在的岡山。
外祖母還是一樣住在離開主屋的小倉庫裏。接下來兩個月左右,我再次陪著外祖母,一起居住在狹小的倉庫中,外祖母依然溫柔地叫喚我“小謙”。親戚們的生活雖然相當辛苦,但大家也知道我得了結核病,並非故意不照顧外祖父母,所以沒有擺出一副“你事到如今才跑回來,究竟是什麽意思”的態度。
雖說住在庭院一隅的倉庫,但主屋就是小千代的老家,小千代的妹妹也住在裏頭。與日本剛戰敗的時期不同,目前生活多少較為穩定,而超過八十歲的小千代與妹妹的感情也很好。“既然已經在這裏住習慣,外祖母年紀也大了,還是別再搬移住處較妥。這趟來看過外祖母,內心踏實許多,接下來隻要擔心自己的生活,以及照顧爸爸就可以了。”
回到新潟後,謙二仍回住院前上班的製版公司工作。離開療養所之前獲準外出做些生活準備時,謙二回訪了一下公司,公司方麵也答應讓謙二再回來上班。現在公司已經不再處理銷售燃料,專心於生意興隆的製版業務。然而,在這家公司上班也隻持續了大約兩個月。
公司還是以辦公人員聘我回來辦公,仍讓我住在製版所二樓。可是老闆卻愛上喝酒,隨意亂花錢,晚上喝醉了還會爬上二樓我的住處,要我一起喝。因為這樣,所以辭職了。我酒量很差,大概體質本來就不適合飲酒。
可是,辭職之後就沒了住處。離開製版所後,謙二找到一處聽說原本是水族館的二層公寓,租了其中一個房間。因為自己也沒帶什麽家具,借了一台拉車,自己把棉被搬運過來,一眨眼就算完成了搬家。
這個公寓,房東還提供早晚餐。房間大概有十疊那麽大,不過入住的大概都是新潟市內來路不明、上不了台麵的人。從旁人的角度來看,我原本就是個“上不了台麵的人”吧。房客之中有一位學校的老師,大概算是其中最屬善類的一位。
辭掉製版所工作沒多久,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左右,偶然在新潟市街角遇到了療養所時代的熟人。他名叫原健一郎,是位立誌成為作家的年輕人。通過這位年輕人的介紹,謙二找到了一份工作。
原的父親,原本是舊式中學的英語老師,因為在廣島受到原子彈轟炸的影響,在原高中一年級時便因為核爆後遺症過世了。之後父親當醫生的弟弟收養了原,期望他未來也能當個醫生,提供他生活費。不過原本人卻誌在文學,所以進了京都大學文學部。不過經濟上卻因此出現問題,後來他輾轉來到母親所在的新潟,不久又感染上結核病。在療養所內,原便在佐藤勝巳的底下,幫忙寫患者運動的新聞稿。
與謙二重逢時,原健一郎因為自己父親的學生是《新潟日報》的記者,通過這層關係,自己得以進入一家小出版社工作。雖說是出版社,不過就是採訪新潟的地方政界、財界名人,把他們自吹自擂的故事,做成數十頁的報導,並製成小冊子刊載其上,靠此賺錢營生。“好好寫出褒揚的文章,便可獲得對方的大量購買,還能讓對方願意登gg。內容則完全都靠原一個人撰寫。”
出院之後,謙二先到剩下小千代的岡山。這是一趟前往東京與靜岡拜訪親戚的旅行。
到東京之後,他先與從新潟移住東京的妹妹秀子碰麵。此時秀子已經寫信給父親,並在東京的學藝大學擔任職員。
在北海道、新潟、東京之間遷移,小熊家的成員都是所謂的“漂泊者”,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家鄉。雖然小熊家的本家在割野,但關係卻不緊密。況且新潟沒有什麽好工作,也無法達成想要照顧雄次的目標。謙二與妹妹商量,希望不久自己也能在東京找到工作,至少可以照顧雄次與繼母,全家再次一起生活。
七年之後再訪東京,已經看不到戰爭災害的痕跡。謙二到東京的一九五六年,流行一句話叫“現在已經不是戰後了”,日本開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因為石原慎太郎的小說而被稱為“太陽族”[1]的年輕人受到矚目,西武、東武以及三越等百貨公司都爭相在池袋開張。“我已經五年沒踏進這個大千世界,宛如浦島太郎[2]一般。與東京的繁華相較,自己就像是被挑剩的人一般落魄。”
在東京,謙二前往探望曾經寫信到療養所的早實時代的朋友,並逗留了幾天。
療養所待了五年,連社會規則都忘記了,來看朋友連伴手禮都沒帶,實在是很抱歉。他雖然也遭徵兵,但隻是在千葉縣挖掘了一些本土決戰用的戰壕,大戰結束後立刻復員,並在東京都廳上班。與他相比,自己在西伯利亞待了三年、療養所五年,好像隻在各種拘留所或收容所中生活一般。
東京之後,接著謙二前往靜岡,拜訪在今枝火腿上班時照顧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姊姊,以及在日本輕金屬上班的姊夫。一九五二年日本輕金屬在靜岡縣的清水開設了新工廠,姊姊一家人移居到靜岡。在姊姊家叨擾了幾天後,謙二動身前往小千代所在的岡山。
外祖母還是一樣住在離開主屋的小倉庫裏。接下來兩個月左右,我再次陪著外祖母,一起居住在狹小的倉庫中,外祖母依然溫柔地叫喚我“小謙”。親戚們的生活雖然相當辛苦,但大家也知道我得了結核病,並非故意不照顧外祖父母,所以沒有擺出一副“你事到如今才跑回來,究竟是什麽意思”的態度。
雖說住在庭院一隅的倉庫,但主屋就是小千代的老家,小千代的妹妹也住在裏頭。與日本剛戰敗的時期不同,目前生活多少較為穩定,而超過八十歲的小千代與妹妹的感情也很好。“既然已經在這裏住習慣,外祖母年紀也大了,還是別再搬移住處較妥。這趟來看過外祖母,內心踏實許多,接下來隻要擔心自己的生活,以及照顧爸爸就可以了。”
回到新潟後,謙二仍回住院前上班的製版公司工作。離開療養所之前獲準外出做些生活準備時,謙二回訪了一下公司,公司方麵也答應讓謙二再回來上班。現在公司已經不再處理銷售燃料,專心於生意興隆的製版業務。然而,在這家公司上班也隻持續了大約兩個月。
公司還是以辦公人員聘我回來辦公,仍讓我住在製版所二樓。可是老闆卻愛上喝酒,隨意亂花錢,晚上喝醉了還會爬上二樓我的住處,要我一起喝。因為這樣,所以辭職了。我酒量很差,大概體質本來就不適合飲酒。
可是,辭職之後就沒了住處。離開製版所後,謙二找到一處聽說原本是水族館的二層公寓,租了其中一個房間。因為自己也沒帶什麽家具,借了一台拉車,自己把棉被搬運過來,一眨眼就算完成了搬家。
這個公寓,房東還提供早晚餐。房間大概有十疊那麽大,不過入住的大概都是新潟市內來路不明、上不了台麵的人。從旁人的角度來看,我原本就是個“上不了台麵的人”吧。房客之中有一位學校的老師,大概算是其中最屬善類的一位。
辭掉製版所工作沒多久,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左右,偶然在新潟市街角遇到了療養所時代的熟人。他名叫原健一郎,是位立誌成為作家的年輕人。通過這位年輕人的介紹,謙二找到了一份工作。
原的父親,原本是舊式中學的英語老師,因為在廣島受到原子彈轟炸的影響,在原高中一年級時便因為核爆後遺症過世了。之後父親當醫生的弟弟收養了原,期望他未來也能當個醫生,提供他生活費。不過原本人卻誌在文學,所以進了京都大學文學部。不過經濟上卻因此出現問題,後來他輾轉來到母親所在的新潟,不久又感染上結核病。在療養所內,原便在佐藤勝巳的底下,幫忙寫患者運動的新聞稿。
與謙二重逢時,原健一郎因為自己父親的學生是《新潟日報》的記者,通過這層關係,自己得以進入一家小出版社工作。雖說是出版社,不過就是採訪新潟的地方政界、財界名人,把他們自吹自擂的故事,做成數十頁的報導,並製成小冊子刊載其上,靠此賺錢營生。“好好寫出褒揚的文章,便可獲得對方的大量購買,還能讓對方願意登gg。內容則完全都靠原一個人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