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黎汝清戰爭經典係列:湘江之戰 作者:黎汝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歷史,是嚴酷的。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休戚榮譽,總要留下他的足跡。它告誡人們。不要製造冤案,不要違背正義,不要扼殺真理,人人最終要站在歷史明鏡前顯露真容。
歷史的畫頁又翻到湘江西岸。資水河邊,水清見底,淙淙流去,無止無休。
洛甫勸博古,不要把王稼祥傾向於毛澤東的表現看得過分嚴重。其實,也等於說不要把“中央隊三人集團”看得過分嚴重。其實已經十分嚴重,他們已經為改換領導作準備了。
“改換領導是必須的,正確的!”但是,洛甫不能把這種情緒流露出來:因而他在反對第三次“左”傾路線鬥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中共七大選舉時,毛澤東同誌有兩次發言〔1945年5月24日和6月10日),就特別提到了這一點:“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王稼祥兩個同誌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
洛甫麵對著博古,他期望著大變故——改換領導的時機早些到來,此時,他隻能沉默。
“洛甫同態,”博古不再親切地稱“思美”了,這種稱呼太富於個人色彩和感情色彩。不夠莊重,“聽說你們中央隊有個‘三人小集團’。對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黨的工作有許多不滿,真的嗎?為什麽不當麵說出來?……這樣……很不好吧?……為什麽不在會上……”
博古沒法把內心的話全說出來,便不合文法地打住了。在博古看來,洛甫他們是非組織活動,但博古錯了。
行為與手段,是由階級立場和路線對錯來定褒貶的,這種活動是為遵義會議立大功。
洛甫似乎也錯了。
25年後的廬山會議上,那種背後議論,可就成了彭、黃、張、周反黨集團。
那就在於你擁護的是什麽,反對的是什麽。
“我們始終認為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洛甫說得很真誠,很謹慎、也很策略,“第三國際的路線和指示也都是正確的。……”
他絕不多說一句話,怕言多有失。
博古感到了片刻的欣慰。既然承認中央的路線是正確的,那就基本上承認他博古也是正確的。某些枝節問題,工作上的疏漏,軍事指揮上的失誤,就好解決了。
“如果沒有原則上的分歧,……”博古又把話打住了,這種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談話,使他難受,兩個同學之間既不想互相隱瞞又不願袒露真情,這種尷尬場麵還是早結束為好。他直愣愣地盯住洛甫的清秀的圓潤的白淨的臉,尋找不出確切的答案,隻見洛甫的略微蒼白的嘴唇有些顫抖。他不想繼續談下去了,沉默壓得他喘不上氣來,可是,他又不想結束,似乎為挽回他們的關係再努一把力。因為他和李德都感到,為了擺脫目前失敗帶來的信任危機,需要鞏固自己內部的陣線,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這方麵,洛甫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由得哀嘆了一聲。感覺到自己的麵頰微微痙攣,心靈上襲來一陣寒意,用沉重得近似絕望的聲調斷斷續續地說,“……如果沒有原則上的分歧,你們又承認中央路線的正確,那麽,我們莫斯科回來的同誌,就應該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的領導之下。……”
沉默,殘酷的沉默。
洛甫也很為難,他不能把毛澤東、王稼祥跟他談的一切告訴博古,他不能單獨跟博古爭論軍事上的問題。在軍事問題上,他比博古知道得更少。他負責政府工作以來,對軍事工作幾乎一無所知,他隻知道五次反“圍剿”失敗了,他認為毛澤東解釋得頭頭是道,很能服人。
博古把目光從洛甫臉上移開,凝視著蓋滿黑灰和掛滿蛛網的小窗,開始意識到他與洛甫之間已經失去了坦誠對話的基礎,覺得一陣難忍的壓抑和窒悶。小屋內的空氣是停滯的,散發著黴味。他需要透透氣,便站起來告辭。
他走出小屋看了看手錶,隻交談了9分鍾。多麽漫長而又短暫的交談。
直到遵義會議之後,洛甫代替他擔任了中央書記,他如釋重負,卻又向壞處想了很久:“噢,你洛甫是因為無權不滿才擁護毛澤東的吧?毛澤東是利用你想掌權而把你分化了吧?”一會兒,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測,心想:“我不會是疑神疑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博古從河邊小屋走出來時,絕對沒有這般想。因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洛甫會代替他,既然他們承認中央的路線完全正確,他還有什麽擔心的呢?他站在資水河邊,茫然地站了很久,跟洛甫的交談給他帶來一種奇異的壓迫,對麵前的景象產生出虛幻縹緲的感覺,惆悵塞滿了肺腑,他忍不住深深呼吸,對麵越城嶺的巍峨的黑黝黝的山影,向他擠壓過來;不祥的預感折磨著他,此時,他最需要的是支持與鼓勵。
“啊!它多麽像高加索的厄爾布魯士山呀!隻是沒有那麽多雪!”蘇聯境內的黑海、亞速海、裏海之間的高山、低地、平原、河流、森林、草原、荒漠,以及幹、濕不同的溫帶、亞熱帶的氣候,引起他多少回憶啊!此時,莫斯科的美麗無比的白樺林,大概已經黃落了。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休戚榮譽,總要留下他的足跡。它告誡人們。不要製造冤案,不要違背正義,不要扼殺真理,人人最終要站在歷史明鏡前顯露真容。
歷史的畫頁又翻到湘江西岸。資水河邊,水清見底,淙淙流去,無止無休。
洛甫勸博古,不要把王稼祥傾向於毛澤東的表現看得過分嚴重。其實,也等於說不要把“中央隊三人集團”看得過分嚴重。其實已經十分嚴重,他們已經為改換領導作準備了。
“改換領導是必須的,正確的!”但是,洛甫不能把這種情緒流露出來:因而他在反對第三次“左”傾路線鬥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中共七大選舉時,毛澤東同誌有兩次發言〔1945年5月24日和6月10日),就特別提到了這一點:“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王稼祥兩個同誌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
洛甫麵對著博古,他期望著大變故——改換領導的時機早些到來,此時,他隻能沉默。
“洛甫同態,”博古不再親切地稱“思美”了,這種稱呼太富於個人色彩和感情色彩。不夠莊重,“聽說你們中央隊有個‘三人小集團’。對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黨的工作有許多不滿,真的嗎?為什麽不當麵說出來?……這樣……很不好吧?……為什麽不在會上……”
博古沒法把內心的話全說出來,便不合文法地打住了。在博古看來,洛甫他們是非組織活動,但博古錯了。
行為與手段,是由階級立場和路線對錯來定褒貶的,這種活動是為遵義會議立大功。
洛甫似乎也錯了。
25年後的廬山會議上,那種背後議論,可就成了彭、黃、張、周反黨集團。
那就在於你擁護的是什麽,反對的是什麽。
“我們始終認為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洛甫說得很真誠,很謹慎、也很策略,“第三國際的路線和指示也都是正確的。……”
他絕不多說一句話,怕言多有失。
博古感到了片刻的欣慰。既然承認中央的路線是正確的,那就基本上承認他博古也是正確的。某些枝節問題,工作上的疏漏,軍事指揮上的失誤,就好解決了。
“如果沒有原則上的分歧,……”博古又把話打住了,這種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談話,使他難受,兩個同學之間既不想互相隱瞞又不願袒露真情,這種尷尬場麵還是早結束為好。他直愣愣地盯住洛甫的清秀的圓潤的白淨的臉,尋找不出確切的答案,隻見洛甫的略微蒼白的嘴唇有些顫抖。他不想繼續談下去了,沉默壓得他喘不上氣來,可是,他又不想結束,似乎為挽回他們的關係再努一把力。因為他和李德都感到,為了擺脫目前失敗帶來的信任危機,需要鞏固自己內部的陣線,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這方麵,洛甫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由得哀嘆了一聲。感覺到自己的麵頰微微痙攣,心靈上襲來一陣寒意,用沉重得近似絕望的聲調斷斷續續地說,“……如果沒有原則上的分歧,你們又承認中央路線的正確,那麽,我們莫斯科回來的同誌,就應該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的領導之下。……”
沉默,殘酷的沉默。
洛甫也很為難,他不能把毛澤東、王稼祥跟他談的一切告訴博古,他不能單獨跟博古爭論軍事上的問題。在軍事問題上,他比博古知道得更少。他負責政府工作以來,對軍事工作幾乎一無所知,他隻知道五次反“圍剿”失敗了,他認為毛澤東解釋得頭頭是道,很能服人。
博古把目光從洛甫臉上移開,凝視著蓋滿黑灰和掛滿蛛網的小窗,開始意識到他與洛甫之間已經失去了坦誠對話的基礎,覺得一陣難忍的壓抑和窒悶。小屋內的空氣是停滯的,散發著黴味。他需要透透氣,便站起來告辭。
他走出小屋看了看手錶,隻交談了9分鍾。多麽漫長而又短暫的交談。
直到遵義會議之後,洛甫代替他擔任了中央書記,他如釋重負,卻又向壞處想了很久:“噢,你洛甫是因為無權不滿才擁護毛澤東的吧?毛澤東是利用你想掌權而把你分化了吧?”一會兒,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測,心想:“我不會是疑神疑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博古從河邊小屋走出來時,絕對沒有這般想。因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洛甫會代替他,既然他們承認中央的路線完全正確,他還有什麽擔心的呢?他站在資水河邊,茫然地站了很久,跟洛甫的交談給他帶來一種奇異的壓迫,對麵前的景象產生出虛幻縹緲的感覺,惆悵塞滿了肺腑,他忍不住深深呼吸,對麵越城嶺的巍峨的黑黝黝的山影,向他擠壓過來;不祥的預感折磨著他,此時,他最需要的是支持與鼓勵。
“啊!它多麽像高加索的厄爾布魯士山呀!隻是沒有那麽多雪!”蘇聯境內的黑海、亞速海、裏海之間的高山、低地、平原、河流、森林、草原、荒漠,以及幹、濕不同的溫帶、亞熱帶的氣候,引起他多少回憶啊!此時,莫斯科的美麗無比的白樺林,大概已經黃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