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慎之自信記憶力特強,卻想不起在隨軍阿訇中有這麽一個人。
按說,這種吱吱嘎嘎拉鋸式的談話早該結束了,想一句問一句,問一句說一句,不多一字,叫人難受,張慎之也已察覺馬正良不是他希望的那種促膝談心傾訴衷腸的對象,更不是愛私利害公義之人,籠絡其心甚難。但是,馬正良這種不卑不亢,雖不多言,卻句句誠實的回答,深深吸引了他。
“你家在哪裏?也許有機會去拜訪他。”
“在永昌,柴山堡,離漢長城很近。”
“那是蒼涼之地!”
“很適合父親半隱居的生活……”
“他怎麽能允許你從軍呢?你是孤子。”
“用父親的話說,他是理性多於感情,我是感情多於理性,我不能像他那樣生活……”
“我倒覺得你是理智型的,比如,你不多酒,得了最高獎勵也不興高采烈,當大夥歡叫著去爭奪女俘時,你卻沉默無言,本來,今夜值得狂歡的應該是你。”
“不欺婦孺,不殺無辜……這是父親的教誨。”
“你在軍中,朋友多嗎?”
“……”馬正良搖搖頭。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為什麽不廣結友人?”
“黃金易得,知心難求……我是個不合群的人。”
“這我理解,曲高則和寡。”
張慎之陷入沉思之中,生活中充滿悖論,他感到馬正良正是他需要之人,又是他最不需要的人,就像尋覓一個堅貞專一忠於愛情而又背叛丈夫的情婦,需要一個對別人惡對自己善的雙重人格。
張慎之是聰明之人,自信精通世事,練達人情,卻又走不出他的誤區:他總想在生活中找一個可以背叛任何人,卻又無限忠於他的夥伴。
“參謀長,”馬正良在張慎之愣神的時候站了起來,“如果沒有別的事,我回去了。”
“噢,可以,可以,”張慎之不無遺憾地說,“我們以後還是有機會談談的。”他也站起來,忽然想到了幾句要緊的話問,“你父親是在哪個部隊裏當隨軍阿訇的?”為了不引起馬正良對他尋根究底的猜疑,又補充說,“我在總部多年,怎麽會不認識呢?”
“他在馬仲英部隊裏,在馬仲英失敗之前,他就居家賦閑了。”
張慎之歷數了馬仲英的四個隨軍阿訇,卻無一個叫馬向真的,但他不便再問,而且他已經看出,馬正良正為自己多言有些後悔了。
“噢,噢。”張慎之做出毫不在意隻是隨便問問的樣子,把馬正良送出門去。
他用適度的冷漠,掩飾找馬正良“密談”的真正企圖。
馬正良走後,張慎之沉思了好久,神龍見首不見尾,似藏似露的馬向真強烈地吸引了他。
他相信馬向真是馬仲英的隨軍阿訇之一。他在司令部多年,見過各種編製名冊,記不起這麽個名字。
他眼前忽有亮光一閃,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化名!向真,向真,嚮往真理,嚮往真主,嚮往真實者也……”他立即賦予這個人物以神秘的色彩,產生了一種直覺:也許這位隱士能幫助他解開這個難解之秘吧?
“明者遠禍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十數年來,張慎之謹慎從事,害怕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反而憂慮重重,莫衷一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慎則無智。奇和險往往是連在一起的,不冒風險,智有何用?
生活,就像一座雲遮霧繞的山林,從遠處看來,猶如仙境,呈現出朦朧之美,如果近看,就會看到殘枝敗葉,蟻穴蟲窩。
張慎之的獲寶美夢,一旦落實,就感到危險萬分:
在沒來河西擔任總參謀長之前,他就設計過多種方案,但沒有一種不存危險:
他曾設想把這個秘密出賣給馬步芳,達成秘密協定:發掘之後,可以對半分或是四六分。
發掘方法,可以採用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挖盜清東陵慈禧墓的方法,但絕不會引起那樣大的震動。因為那是盡人皆知的皇陵,而他的寶窟卻是誰也不知道的洞穴。
隻要用軍事演習為藉口,在測定的地點挖個小小的地下掩蔽部就是了。當發現那兩個密封酒缸時,就運往“演習”指揮部,當眾宣稱挖出了兩缸陳年老酒,馬步芳就效法當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凱旋歸來,將漢武帝送來犒賞他的一缸禦酒,傾入金泉之中,與全軍將士共飲,傳為千古佳話,後來,金泉也就更名為酒泉。
在古酒泉之後,再來一個今酒泉,由兵家、學士、文人、墨客,留於言談、史籍、詩文、傳說、歌謠之中。
如此美事,馬步芳何樂而不為呢?張慎之想入非非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保存這些財寶,如何運用這些財寶。麝因臍死,蚌因珠剖,他的安全可就大成問題了,幾度夢中,蒙麵大盜闖入他的帳內,刀觸咽喉,逼他交出一切,驀然驚醒,冷汗淋淋,心悸肉跳。
仔細一想,不過是一場虛驚,因為財寶僅有兩人(不包括親屬)知道,應是千古之謎,他將不動聲色,或做官,或為民,他將逐漸廣置田地——這是燒不掉搶不去的不動產。
按說,這種吱吱嘎嘎拉鋸式的談話早該結束了,想一句問一句,問一句說一句,不多一字,叫人難受,張慎之也已察覺馬正良不是他希望的那種促膝談心傾訴衷腸的對象,更不是愛私利害公義之人,籠絡其心甚難。但是,馬正良這種不卑不亢,雖不多言,卻句句誠實的回答,深深吸引了他。
“你家在哪裏?也許有機會去拜訪他。”
“在永昌,柴山堡,離漢長城很近。”
“那是蒼涼之地!”
“很適合父親半隱居的生活……”
“他怎麽能允許你從軍呢?你是孤子。”
“用父親的話說,他是理性多於感情,我是感情多於理性,我不能像他那樣生活……”
“我倒覺得你是理智型的,比如,你不多酒,得了最高獎勵也不興高采烈,當大夥歡叫著去爭奪女俘時,你卻沉默無言,本來,今夜值得狂歡的應該是你。”
“不欺婦孺,不殺無辜……這是父親的教誨。”
“你在軍中,朋友多嗎?”
“……”馬正良搖搖頭。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為什麽不廣結友人?”
“黃金易得,知心難求……我是個不合群的人。”
“這我理解,曲高則和寡。”
張慎之陷入沉思之中,生活中充滿悖論,他感到馬正良正是他需要之人,又是他最不需要的人,就像尋覓一個堅貞專一忠於愛情而又背叛丈夫的情婦,需要一個對別人惡對自己善的雙重人格。
張慎之是聰明之人,自信精通世事,練達人情,卻又走不出他的誤區:他總想在生活中找一個可以背叛任何人,卻又無限忠於他的夥伴。
“參謀長,”馬正良在張慎之愣神的時候站了起來,“如果沒有別的事,我回去了。”
“噢,可以,可以,”張慎之不無遺憾地說,“我們以後還是有機會談談的。”他也站起來,忽然想到了幾句要緊的話問,“你父親是在哪個部隊裏當隨軍阿訇的?”為了不引起馬正良對他尋根究底的猜疑,又補充說,“我在總部多年,怎麽會不認識呢?”
“他在馬仲英部隊裏,在馬仲英失敗之前,他就居家賦閑了。”
張慎之歷數了馬仲英的四個隨軍阿訇,卻無一個叫馬向真的,但他不便再問,而且他已經看出,馬正良正為自己多言有些後悔了。
“噢,噢。”張慎之做出毫不在意隻是隨便問問的樣子,把馬正良送出門去。
他用適度的冷漠,掩飾找馬正良“密談”的真正企圖。
馬正良走後,張慎之沉思了好久,神龍見首不見尾,似藏似露的馬向真強烈地吸引了他。
他相信馬向真是馬仲英的隨軍阿訇之一。他在司令部多年,見過各種編製名冊,記不起這麽個名字。
他眼前忽有亮光一閃,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化名!向真,向真,嚮往真理,嚮往真主,嚮往真實者也……”他立即賦予這個人物以神秘的色彩,產生了一種直覺:也許這位隱士能幫助他解開這個難解之秘吧?
“明者遠禍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十數年來,張慎之謹慎從事,害怕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反而憂慮重重,莫衷一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慎則無智。奇和險往往是連在一起的,不冒風險,智有何用?
生活,就像一座雲遮霧繞的山林,從遠處看來,猶如仙境,呈現出朦朧之美,如果近看,就會看到殘枝敗葉,蟻穴蟲窩。
張慎之的獲寶美夢,一旦落實,就感到危險萬分:
在沒來河西擔任總參謀長之前,他就設計過多種方案,但沒有一種不存危險:
他曾設想把這個秘密出賣給馬步芳,達成秘密協定:發掘之後,可以對半分或是四六分。
發掘方法,可以採用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挖盜清東陵慈禧墓的方法,但絕不會引起那樣大的震動。因為那是盡人皆知的皇陵,而他的寶窟卻是誰也不知道的洞穴。
隻要用軍事演習為藉口,在測定的地點挖個小小的地下掩蔽部就是了。當發現那兩個密封酒缸時,就運往“演習”指揮部,當眾宣稱挖出了兩缸陳年老酒,馬步芳就效法當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凱旋歸來,將漢武帝送來犒賞他的一缸禦酒,傾入金泉之中,與全軍將士共飲,傳為千古佳話,後來,金泉也就更名為酒泉。
在古酒泉之後,再來一個今酒泉,由兵家、學士、文人、墨客,留於言談、史籍、詩文、傳說、歌謠之中。
如此美事,馬步芳何樂而不為呢?張慎之想入非非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保存這些財寶,如何運用這些財寶。麝因臍死,蚌因珠剖,他的安全可就大成問題了,幾度夢中,蒙麵大盜闖入他的帳內,刀觸咽喉,逼他交出一切,驀然驚醒,冷汗淋淋,心悸肉跳。
仔細一想,不過是一場虛驚,因為財寶僅有兩人(不包括親屬)知道,應是千古之謎,他將不動聲色,或做官,或為民,他將逐漸廣置田地——這是燒不掉搶不去的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