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和氏璧是在我趙國境內不會有錯。」我斬釘截鐵道。
「既然在我趙國境內,為何不在寡人手中呢!」趙何皺眉道,「難道也是過手的階梯麽!」
「所謂盡人事,方能應天命。」我道,「大王還是先盡人事,善待百姓,安撫士卒,自然能感應上蒼,成就古聖人之德業。」
「先生有教寡人矣!」趙何朝我拜了一拜,「請以上卿待先生!」
「臣陪臣,安敢!」我連忙頓首表示不敢。當年周室也要以上卿之禮接待管仲,管仲說的就是這五個字,我懶得想原創,直接抄襲。甚至連動作都抄襲了。
頓首啊!多麽高規格的回禮,你就乖乖的少鬧一些麽蛾子吧。
趙何又回禮一拜,方才錯開了這個話題,不再公然挖牆腳。
接下去的談話我就不是很感興趣了,都是些廢話,讓連瑞跟他們應付就行了。我跪坐陪席,目光投向膝蓋前方三寸,十分守禮。不過我的餘光卻注意到繆賢一直在看我,索性直接迎了上去。
繆賢的目光被我抓了個正著,十分慌張,連忙別過頭去。就在此時,趙何又突然問道:「先生,這和氏璧之前的主人都是誰人?」
我腦子裏一回憶,道:「此玉璧自從獻於楚文王之後,一直在熊氏代代相傳。直到楚威王時,上柱國昭陽攻打越國,殺了越王無疆。又於楚王槐六年,在襄陵大敗魏國,威震天下,是為楚魏襄陵之戰。是年,熊槐命昭陽為令尹,封食邑於古渤海之地。和氏璧也是這個時候賜予昭陽的。」
「熊槐還真捨得,」趙何不屑道,「竟然將天命之物賜予臣下。」
「說起來,這位令尹為楚國開疆拓土是為有大功,但是因為這個和氏璧,卻也害了楚國。」我道。
「請先生講來。」趙何興趣又來了。
「當年張儀尚未發跡,遊走於豪門,以求試用。」我道,「在楚國時,他拜見昭陽,並幸得與之共餐。結果筵席中有人恭喜昭陽,得賜和氏之璧。昭陽一時興起,便道:『願與諸君共賞。』大王您猜怎麽?」
「怎麽?」
「昭陽派人去取玉,和氏璧不見了!」
「啊!去了哪裏?」
「誰都不知道。昭陽門下的僕從害怕被罰,就說:『今天來的這個張儀,滿口大話,粗魯無行,一定是他拿的!』於是昭陽便命人將張儀拖下去重重鞭撻。」
「想那和氏璧必然重重保管,豈是張儀一介外客能偷竊的?」趙何微微搖頭,倒真的挺像一個明君。
「大王英明。」我笑道,「昭陽豈能不知?隻是他早已化作白骨,再也無法探究他究竟為何要折辱張儀。」
「難怪後來張儀入秦,將楚國視作大敵。」趙何感嘆道,「九世之讎猶可報,張儀之謂也!」
我點頭表示認同。若是昭陽泉下有知,看到張儀將他打下來的土地盡數騙走,不知道是什麽反應。
不過張儀那頓打也沒白挨,他回到家後問老婆:「你看我舌頭還在不在?」他老婆說:「當然還在。你屁股都被打爛了,還開玩笑?」張儀說:「還在就好,隻要有著三寸不爛之舌,哥就還有未來!」
中華民族勵誌故事因此多了一則!
我小學老師給的標準解讀是:「堅定信念,遭遇再大的挫折都不放棄!」
不過眼下這個時代,大家都把張儀的這則悲痛故事當笑話在傳播。
趙何果然笑了。
他說:「寡人若是拿到了和氏璧,必當重賞獻璧之人!」
「大王必須殺了那人。」我道。
「為何?」趙何一臉茫然。
狐伏勿用 第15章 第一六六章 司徒(四)
「這樣才能讓和氏璧忘卻前主,成為天命所授的正主。」我以一副理所當然的口吻道,「這就是血祭。楚文王不能感應天命,就是因為他重賞了卞和,不曾血祭。故而以楚國之大,終究不能順天命而應人。」
「多謝夫子。」趙何突然大笑道,「寡人知道了,但是獻璧之人哪裏會知道!傳寡人王命,凡是獻上和氏璧者,封上大夫,食千戶之城!」
我也笑了。
趙何看來不是個好對付的傢夥。在一定的生活環境之下,會將一些原本有點天賦的人折磨成非人。比如十六歲擒殺鰲拜的康熙。現在看來,十六歲的趙何也不是省油的燈。隻是還欠缺那麽一點點城府,我以後要是想在趙國發展,恐怕要比跟他老爸相處累許多。
繆賢的臉色很難看,他大概是所有人中唯一笑不出來的人。他要是趕在我說那話之前大喊一聲:「大王!和氏璧在我手裏,正要獻給你呢!」那麽非但沒事,還有重賞。偏偏他不能決斷,讓我把後路堵死了,乖乖抱著和氏璧受我的要挾吧。
這個時代的宦者令地位並不低,雖然閹人被人看不起,但是走到宦者令這個地位的閹人卻和士人沒有多少區別。他們一樣別府而居,進王宮隻是上班。一樣收納門徒,為君侯進獻人才。不過他們寺人的身份註定了不可能有一個強大的貴族家庭支持他們,所以更依賴王室,也更容易因為君人者一句話而家破人亡。
沒有根基,實在是最可怕的事。
拚不過那幫「根某代」,哥表示壓力很大。
不過沒關係,反正哥的根不在這裏。
而且還有比我壓力更大的人,繆賢。
「既然在我趙國境內,為何不在寡人手中呢!」趙何皺眉道,「難道也是過手的階梯麽!」
「所謂盡人事,方能應天命。」我道,「大王還是先盡人事,善待百姓,安撫士卒,自然能感應上蒼,成就古聖人之德業。」
「先生有教寡人矣!」趙何朝我拜了一拜,「請以上卿待先生!」
「臣陪臣,安敢!」我連忙頓首表示不敢。當年周室也要以上卿之禮接待管仲,管仲說的就是這五個字,我懶得想原創,直接抄襲。甚至連動作都抄襲了。
頓首啊!多麽高規格的回禮,你就乖乖的少鬧一些麽蛾子吧。
趙何又回禮一拜,方才錯開了這個話題,不再公然挖牆腳。
接下去的談話我就不是很感興趣了,都是些廢話,讓連瑞跟他們應付就行了。我跪坐陪席,目光投向膝蓋前方三寸,十分守禮。不過我的餘光卻注意到繆賢一直在看我,索性直接迎了上去。
繆賢的目光被我抓了個正著,十分慌張,連忙別過頭去。就在此時,趙何又突然問道:「先生,這和氏璧之前的主人都是誰人?」
我腦子裏一回憶,道:「此玉璧自從獻於楚文王之後,一直在熊氏代代相傳。直到楚威王時,上柱國昭陽攻打越國,殺了越王無疆。又於楚王槐六年,在襄陵大敗魏國,威震天下,是為楚魏襄陵之戰。是年,熊槐命昭陽為令尹,封食邑於古渤海之地。和氏璧也是這個時候賜予昭陽的。」
「熊槐還真捨得,」趙何不屑道,「竟然將天命之物賜予臣下。」
「說起來,這位令尹為楚國開疆拓土是為有大功,但是因為這個和氏璧,卻也害了楚國。」我道。
「請先生講來。」趙何興趣又來了。
「當年張儀尚未發跡,遊走於豪門,以求試用。」我道,「在楚國時,他拜見昭陽,並幸得與之共餐。結果筵席中有人恭喜昭陽,得賜和氏之璧。昭陽一時興起,便道:『願與諸君共賞。』大王您猜怎麽?」
「怎麽?」
「昭陽派人去取玉,和氏璧不見了!」
「啊!去了哪裏?」
「誰都不知道。昭陽門下的僕從害怕被罰,就說:『今天來的這個張儀,滿口大話,粗魯無行,一定是他拿的!』於是昭陽便命人將張儀拖下去重重鞭撻。」
「想那和氏璧必然重重保管,豈是張儀一介外客能偷竊的?」趙何微微搖頭,倒真的挺像一個明君。
「大王英明。」我笑道,「昭陽豈能不知?隻是他早已化作白骨,再也無法探究他究竟為何要折辱張儀。」
「難怪後來張儀入秦,將楚國視作大敵。」趙何感嘆道,「九世之讎猶可報,張儀之謂也!」
我點頭表示認同。若是昭陽泉下有知,看到張儀將他打下來的土地盡數騙走,不知道是什麽反應。
不過張儀那頓打也沒白挨,他回到家後問老婆:「你看我舌頭還在不在?」他老婆說:「當然還在。你屁股都被打爛了,還開玩笑?」張儀說:「還在就好,隻要有著三寸不爛之舌,哥就還有未來!」
中華民族勵誌故事因此多了一則!
我小學老師給的標準解讀是:「堅定信念,遭遇再大的挫折都不放棄!」
不過眼下這個時代,大家都把張儀的這則悲痛故事當笑話在傳播。
趙何果然笑了。
他說:「寡人若是拿到了和氏璧,必當重賞獻璧之人!」
「大王必須殺了那人。」我道。
「為何?」趙何一臉茫然。
狐伏勿用 第15章 第一六六章 司徒(四)
「這樣才能讓和氏璧忘卻前主,成為天命所授的正主。」我以一副理所當然的口吻道,「這就是血祭。楚文王不能感應天命,就是因為他重賞了卞和,不曾血祭。故而以楚國之大,終究不能順天命而應人。」
「多謝夫子。」趙何突然大笑道,「寡人知道了,但是獻璧之人哪裏會知道!傳寡人王命,凡是獻上和氏璧者,封上大夫,食千戶之城!」
我也笑了。
趙何看來不是個好對付的傢夥。在一定的生活環境之下,會將一些原本有點天賦的人折磨成非人。比如十六歲擒殺鰲拜的康熙。現在看來,十六歲的趙何也不是省油的燈。隻是還欠缺那麽一點點城府,我以後要是想在趙國發展,恐怕要比跟他老爸相處累許多。
繆賢的臉色很難看,他大概是所有人中唯一笑不出來的人。他要是趕在我說那話之前大喊一聲:「大王!和氏璧在我手裏,正要獻給你呢!」那麽非但沒事,還有重賞。偏偏他不能決斷,讓我把後路堵死了,乖乖抱著和氏璧受我的要挾吧。
這個時代的宦者令地位並不低,雖然閹人被人看不起,但是走到宦者令這個地位的閹人卻和士人沒有多少區別。他們一樣別府而居,進王宮隻是上班。一樣收納門徒,為君侯進獻人才。不過他們寺人的身份註定了不可能有一個強大的貴族家庭支持他們,所以更依賴王室,也更容易因為君人者一句話而家破人亡。
沒有根基,實在是最可怕的事。
拚不過那幫「根某代」,哥表示壓力很大。
不過沒關係,反正哥的根不在這裏。
而且還有比我壓力更大的人,繆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