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上海:火輪信使(2)


    豪華馬車橫行的世界


    在上海,即使在洋人的會館裏,也到處充斥著清國人的身影和聲音。大街上,到處是扛著包的苦力。如果離開汽輪上岸,你會發現有許多這樣的行李搬運工都在等待著一個可以掙點錢的差事。碼頭上還有一種獨輪的手推車1,坐這種手推車的乘客幾乎都是清國人。剛到上海的那個傍晚,我與一個朋友在街上閑逛時,提議去坐一回手推車,他同意了。一眨眼工夫,我倆就爬上了一輛,把自己完全託付給了推車的苦力。車輪下的街道,新近剛用碎石鋪就,而這種車沒有安裝減震的彈簧,坐在上麵真不舒服,剛走過幾個街區就足以讓我們領教了。


    我更喜歡從日本傳過來的那種人力車,是新近從長崎流傳過來的。雖然它沒有日本當地那樣清潔和舒適,但十分方便,而且價格不貴。這種人力車雇一輛的價格是每小時10美分,如包租一天,是50美分。在日本,這種人力車隻做商業用途,可不是用來享受愉快旅程的。


    在上海,任何人若想獲得別人的尊敬,他必須有一匹馬和一架馬車,需要以這樣的氣派在外灘或某條郊外馬路上露麵。清國人使用的馭馬大多是駿馬,許多馬都能跑得飛快。他們也從加利福尼亞或其他地方進口了一些洋馬,但當地氣候對這些洋馬不利,因此多數人更願意用本地馬。上海的賽馬會花費巨大,而本地馬幾乎從來不用於賽馬。


    電報和蒸汽快船改變遊戲規則


    環球旅行家的大量出現,並非是上海曾聞名遐邇的好客態度消失的惟一原因。上海的商業近來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利潤也不像原來那麽豐厚了,因此好客程度也隨著利潤一起下滑。在沒有電報、蒸汽輪也十分稀缺時,少數商行占據了本地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甚至壟斷了上海的貿易。


    使用蒸汽快輪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將新加坡和香港的市場行情盡快帶到上海。當時,一些最激動人心的快船比賽就發生在相互競爭的商行之間。一方如果比其他商行早一天知道茶葉、大米和棉花的行情,它就能搶占先機。當所有人都知道實際交易價格時,它已經獨霸市場。在許多年裏,寶順洋行和旗昌洋行就是以這種方式來競爭經營的。


    商務函件通過快船從香港送到上海。這些快船的煙囪一刻不停地向外冒著蒸汽,待機而發。一旦拿到送往上海的商務函件,它們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直衝出去。這些船上沒有一個乘客,也沒有一件貨物,別的信件也一概沒有。總之,它沒有任何額外的負擔。


    據悉,快船的船長和船員都是從所能找到的最矮小的人中挑選出來。他們的蒸汽船快得像風一樣,駛往上海。在揚子江江口,有一個跑得特別快的傢夥等在那裏,信件就交給他。禁止快船立即進入上海,以防止船員偷偷摸摸地帶出信息。它要等在上海外麵一兩天後,才可以悠然駛入黃浦江。


    大多數情況下,由此帶來的金錢回報足以支付快船的所有開支。據說,旗昌洋行有一次花了50萬美元,另一次花了40萬美元,還有幾次花了25萬美元。


    然而,電報的出現改變了一切,賽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任何人隻花一點美元就可獲知倫敦、紐約、巴黎或聖彼得堡當天的行情,再沒有人可能比別人有更多的信息優勢。電報出現前,所有貿易都操控在少數人的手中,小人物沒有任何機會。而現在,任何人都可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買賣,大商行不可能因為早幾天擁有獨家信息而擠垮他。我猜想,昔日的那些壟斷商們麵對此情此景,是多麽厭惡而無奈啊!他們一定會為往昔的黃金時光而惋惜,對於今天盛行的新概念,又是多麽憤恨!


    利潤與先前比較,一下子薄了很多,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去年的茶葉貿易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歐洲和美國的市場都非常糟糕,幾乎所有貨物都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拋售。好幾個小商行都破產了,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以外。稍大一些的商行,也被迫在帳本和資金平衡表上記錄下一筆筆令人不悅的帳目。所有的商行都不得不慘澹經營,那些幾年內或單單一年就能積聚大筆財富的日子已經遠去了,沒有重新回來的可能。先前那些嘲笑別人隻賺上千元利潤的人,現在也為能夠獲得百元甚至十元的利潤而感到滿足了。


    從前,外灘上的飯館開席時,總會伴隨著香檳塞子從瓶口噴射而出的脆響。據說,那時一個晚上積累下來的軟木塞,就需要好幾十名苦力用掃帚來掃除。現在,人們隻能偶爾聽到開香檳的聲音了。有時候,連續好些天都悄無聲息。昔日的黃金時代和現在的反差真是好強烈,但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人們的生活比先前更謹慎和嚴肅了,當然還是有大量盡情狂歡的活動在上海發生。


    茶葉、棉花和石油


    清國茶葉貿易從好幾個方麵受到損害。首先,由於前麵提到的原因,商業買賣從幾家商行擴展到了許多家,這樣導致競爭加劇,減少了單位貨物的獲利;其次,清國貿易剛開時,日本基本上還沒有對外開放,當時荷蘭人從日本運出的貨物數量微不足道。而現在,日本大量出口茶葉,減少了人們對清國茶葉的需求量;第三,英國政府很早就開始在印度栽培茶葉,並努力在英國推廣印度茶。過去幾年裏,印度茶發展迅速,嚴重地衝擊了清國茶葉貿易。在清國的英商說,如果阿薩姆茶(assam,印度東北部的邦)和其他印度茶葉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到本世紀末,清國茶葉就將退出英國市場了。在過去數年裏,上海的茶葉出口量已大幅下降,盡管許多商人堅信可以生存下去,但其他人對此不抱希望,他們認為事情隻可能越變越糟,難見好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回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曦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曦原並收藏帝國的回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