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搖搖頭:“如今想來,朕卻並不後悔當年背井離鄉,遊走四方的日子。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但在朕看來,如今,我們這巴不得這樣的人更多些!”柴榮又問:“朕問你們,如今之天下,最為富庶的是哪裏?”“臣觀之,如今天下,最為富庶之地不過嶺南、楚地。”魏仁浦毫不猶豫地答道。柴榮點點頭。“沒錯。嶺南劉龔出自富商之家,割據之後,西到黔蜀,南及海外,四處通商通貿。以致嶺北商賈至南海者,往來於嶺南,絡繹不絕。到如今,已號稱內足自富,外抗中原。而楚地馬氏一脈,更是置身中原戰事之外,養士息民,所謂‘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商賈之盛,遠超中原。”說到此處,柴榮抬起頭,仰望北方,長嘆道:“朕常常想,契丹一族,興盛已久。當年連李存勖那樣的不世梟雄都要敬其三分。而如今之契丹,轄地千裏,兵馬更盛,又與河東勾連一氣,對中原虎視眈眈。此患不除,遲早會釀成巨禍!”
在趙匡胤聽來,柴榮的話振聾發聵,句句震動心魄。他自從軍以來,跟隨郭威、柴榮東征西討,多次與契丹騎兵生死相博,更親眼見到了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後的燒殺劫掠。正如柴榮所言,當今中原看似恢復了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特別是北方遼國,以燕雲十六州為基地,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再次南侵的準備。
“與契丹一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必須要有當年漢武帝以傾國之力長驅痛擊匈奴的氣魄與實力。但如今中原疲敝,百姓窮困,國庫空虛,財力衰竭,雖麵臨與當年漢匈對峙相似的危局,卻無大漢之國力。如再不以非常之法,大興商貿,廣擴財源,強盛國力,又如何與契丹爭勝?我擴建新城,疏通運河,絕非好大喜功,更不是奢侈享樂,而是要讓中原成為新的嶺南,新的楚地,聚集天下財物,廣招當世英豪,為他日掃平北患打下基礎!”
趙匡胤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劍柄。掃平北患,再現當年強漢之盛世,這不禁令他心潮澎湃。他現在才明白,柴榮力排眾議,親力親為,打造禁軍,廣納人才,治理水患,修築新城,毀佛鑄錢,大興商貿,所有這些,都是他宏大計劃的一部分。柴榮就像一個高明的棋手,他看似急不可耐,實則深思熟慮地落下每一顆棋子。
柴榮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當年先帝定都開封之時,曾有人建議遷都長安,說那是漢、唐二朝的龍興之地,風水好。又說開封城地處平原,一旦有事,周圍無險可守。你們覺得呢?”
王樸對柴榮的想法已瞭然於胸,當即答道:“開封地處天下之中,又有汴水與運河相接,可達黃、淮,連同齊魯。陛下正可以此為地利,依賴水利漕運之便,網羅天下客商,聚集天下財物,以成大業。之前,我已經按陛下的意思,在汴水兩岸預留用地,由百姓自行營造商鋪貨站,邸店住宿。我想,大功告成之日,京城之麵貌必將煥然一新……”
聽到這裏,柴榮的眼裏忽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王愛卿曾說朕尚有三十年之壽。隻是人之生死,隻在旦夕之間,又哪裏是人力可以預測的?朕隻希望,今天所做的一切,會為後來之人奠定基礎。成大功,不必在我。但強國富民,卻必須從朕這裏開始。也許二十年,三十年……遲早,他們會理解朕今天所做之事。”
柴榮聲音不大,卻如龍吟,句句震動眾人肺腑。天際之上,此刻正雲捲雲舒,氣象萬千。
不管在當時有沒有人理解柴榮的苦心,但他所做的事終將被後人銘記。近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經評價柴榮是具有遠大目光的帝王,他修建和經營城市的理念已經接近於數百年之後近代都市的設計理念。很多學者,甚至認為他改變了中國都市發展的格局。
而此時,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也許是正默默站在柴榮身後的趙匡胤。不管趙匡胤此時有沒有意識到,重商富民的理念已經深植於他的心底,將對未來三百年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五章 平定關西
新政僅僅一年,柴榮便把軍刀揮向了後蜀的關西四州。這是柴榮登基以來後周王朝的第一次主動出擊,可謂誌在必得。但他沒想到,這場戰役竟然會打得如此艱難。
23 秋風萬裏芙蓉國
從鳳翔往開封的官道上,不時有快馬疾馳而過,掠起陣陣雀鳴。
在柴榮的強力推動下,中原正出現自唐亡以來難得的復興景象。以開封為中心,後周王朝正在發散出巨大的吸引力,讓各方人力、財物都慢慢向他聚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而毗鄰的各路軍閥們卻無人意識到這一點。可怕的慣性早已讓他們喪失了對時局敏銳的嗅覺。高平之戰後,遭受重創的北漢政權已陷入後周的戰略包圍,僅能勉強保全太原及周邊州縣,徹底退出了逐鹿中原的舞台。盤踞湖北荊州一帶的荊南政權雖然雄踞南北要衝,但地狹兵弱,麵對後周這個龐然大物,國主高保融選擇了主動稱臣。而更遠的吳越、南漢,偏居一隅,但求自保。真正能與後周一爭高下的隻有南唐與後蜀。
但此時柴榮還不想動兵。即位以來,他幾乎沒有一日得閑,強軍、治吏、治水、重商、擴城乃至廣招人才,他在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麵都布下了一顆顆種子。柴榮相信,成效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顯現,到那時,這些新芽終將撐起後周這棵參天大樹。
在趙匡胤聽來,柴榮的話振聾發聵,句句震動心魄。他自從軍以來,跟隨郭威、柴榮東征西討,多次與契丹騎兵生死相博,更親眼見到了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後的燒殺劫掠。正如柴榮所言,當今中原看似恢復了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特別是北方遼國,以燕雲十六州為基地,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再次南侵的準備。
“與契丹一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必須要有當年漢武帝以傾國之力長驅痛擊匈奴的氣魄與實力。但如今中原疲敝,百姓窮困,國庫空虛,財力衰竭,雖麵臨與當年漢匈對峙相似的危局,卻無大漢之國力。如再不以非常之法,大興商貿,廣擴財源,強盛國力,又如何與契丹爭勝?我擴建新城,疏通運河,絕非好大喜功,更不是奢侈享樂,而是要讓中原成為新的嶺南,新的楚地,聚集天下財物,廣招當世英豪,為他日掃平北患打下基礎!”
趙匡胤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劍柄。掃平北患,再現當年強漢之盛世,這不禁令他心潮澎湃。他現在才明白,柴榮力排眾議,親力親為,打造禁軍,廣納人才,治理水患,修築新城,毀佛鑄錢,大興商貿,所有這些,都是他宏大計劃的一部分。柴榮就像一個高明的棋手,他看似急不可耐,實則深思熟慮地落下每一顆棋子。
柴榮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當年先帝定都開封之時,曾有人建議遷都長安,說那是漢、唐二朝的龍興之地,風水好。又說開封城地處平原,一旦有事,周圍無險可守。你們覺得呢?”
王樸對柴榮的想法已瞭然於胸,當即答道:“開封地處天下之中,又有汴水與運河相接,可達黃、淮,連同齊魯。陛下正可以此為地利,依賴水利漕運之便,網羅天下客商,聚集天下財物,以成大業。之前,我已經按陛下的意思,在汴水兩岸預留用地,由百姓自行營造商鋪貨站,邸店住宿。我想,大功告成之日,京城之麵貌必將煥然一新……”
聽到這裏,柴榮的眼裏忽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王愛卿曾說朕尚有三十年之壽。隻是人之生死,隻在旦夕之間,又哪裏是人力可以預測的?朕隻希望,今天所做的一切,會為後來之人奠定基礎。成大功,不必在我。但強國富民,卻必須從朕這裏開始。也許二十年,三十年……遲早,他們會理解朕今天所做之事。”
柴榮聲音不大,卻如龍吟,句句震動眾人肺腑。天際之上,此刻正雲捲雲舒,氣象萬千。
不管在當時有沒有人理解柴榮的苦心,但他所做的事終將被後人銘記。近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經評價柴榮是具有遠大目光的帝王,他修建和經營城市的理念已經接近於數百年之後近代都市的設計理念。很多學者,甚至認為他改變了中國都市發展的格局。
而此時,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也許是正默默站在柴榮身後的趙匡胤。不管趙匡胤此時有沒有意識到,重商富民的理念已經深植於他的心底,將對未來三百年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五章 平定關西
新政僅僅一年,柴榮便把軍刀揮向了後蜀的關西四州。這是柴榮登基以來後周王朝的第一次主動出擊,可謂誌在必得。但他沒想到,這場戰役竟然會打得如此艱難。
23 秋風萬裏芙蓉國
從鳳翔往開封的官道上,不時有快馬疾馳而過,掠起陣陣雀鳴。
在柴榮的強力推動下,中原正出現自唐亡以來難得的復興景象。以開封為中心,後周王朝正在發散出巨大的吸引力,讓各方人力、財物都慢慢向他聚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而毗鄰的各路軍閥們卻無人意識到這一點。可怕的慣性早已讓他們喪失了對時局敏銳的嗅覺。高平之戰後,遭受重創的北漢政權已陷入後周的戰略包圍,僅能勉強保全太原及周邊州縣,徹底退出了逐鹿中原的舞台。盤踞湖北荊州一帶的荊南政權雖然雄踞南北要衝,但地狹兵弱,麵對後周這個龐然大物,國主高保融選擇了主動稱臣。而更遠的吳越、南漢,偏居一隅,但求自保。真正能與後周一爭高下的隻有南唐與後蜀。
但此時柴榮還不想動兵。即位以來,他幾乎沒有一日得閑,強軍、治吏、治水、重商、擴城乃至廣招人才,他在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麵都布下了一顆顆種子。柴榮相信,成效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顯現,到那時,這些新芽終將撐起後周這棵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