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來,許多有識之士都敏銳地看到了其中隱藏的危機。在寺院最昌盛之時,一代名臣狄仁傑就曾向武則天痛陳寺院廟宇之浮華:“今之伽藍(指佛教廟宇),製過宮闕,窮奢極壯,畫績盡工,寶珠殫於綴飾,瑰材竭於輪奐。”又說,因為寺院僧侶太多,造成“一夫不耕,猶受其弊,浮食者眾,又劫人財”。但潛心信佛的武則天哪裏聽得進去。唐憲宗時,韓愈更因為反對皇帝迎佛骨,險些丟掉身家性命。


    到了鹹通年間,唐王朝已危機四伏。內憂外患中的唐懿宗李漼不顧群臣反對,堅持舉行空前隆重的迎佛骨大典,甚至宣稱“但得生見,死而無恨”。對佛祖的虔誠並沒有給唐朝皇帝和他的王朝帶來好運氣。迎佛骨僅僅三個月後,李漼便一命嗚呼。一年後,王仙芝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唐王朝分崩離析。


    而唐亡以後,早已被長年的戰亂和饑荒折磨得看不到希望的人們,隻能更虔誠地把希望寄托在似乎隱藏著無窮法力的寺廟中。佛像修得越來越金碧輝煌,香火越來越旺盛,而人們卻越來越貧窮。


    這是一個悲哀的輪迴。但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一味以強力禁止,隻怕會事與願違。


    遣走王樸,心事重重的柴榮信步走出殿外。烏藍的夜空低垂著幾朵巨大的朔雲,看不見一絲星光。柴榮隻覺得心頭壓抑而煩悶,自言自語道:“一場暴雨就要來了。”


    幾名宮女提著燈籠緩緩而行,柴榮跟著那搖曳不定的燭光,轉過重重回廊,緩緩邁進了寢宮。符皇後聽得皇帝到來,早已迎出門來。抬頭看著婀娜而立的符皇後,柴榮頓覺心頭釋然,不禁微笑起來。她正站在幾株盛開的牡丹旁,一如往常的安靜平和。


    數年前,後漢皇帝劉承祐突然向他和郭威一家舉起屠刀。在那場殺戮中,柴榮的結髮之妻劉氏和他的三個幼子死於非命。那是柴榮最黑暗的日子。而就在那時,這個女人如奇蹟般出現在他身邊。堅毅勇敢、寧靜沉穩、美麗端莊,上天把這些珍貴的特質毫不吝惜地賜予了這個女人。是她讓柴榮很快獲得了重生。


    看著柴榮,符皇後同樣感到了心頭那股甜甜的味道。


    她並非普通女子,原是後晉節度使、魏王符彥卿之女。成年後,按照父母之命,她嫁給了大將軍李守貞之子李崇訓。門當戶對,深院高牆,原以為這就是她人生的全部。但沒想到,一場巨變從天而降。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死後,李守貞野心膨脹,聯絡了幾個軍閥,悍然起兵,企圖奪占中原。時任樞密使的郭威奉命討伐,三下五除二便平定了叛亂。漢軍攻破河中城,李崇訓自知難逃一死,決意殺死全家老小,然後自殺。


    大好年華,豈能白白為這幫亂臣賊子陪葬?符氏並沒有如普通女子那樣輕易向命運低頭,她打定主意,藏身於帷幔後,任憑李崇訓舉著染血的鋼刀如瘋狗般狂呼亂叫,就是不發一語。漢軍已沖入府內,李崇訓找不到妻子,隻好作罷,自殺身亡。符氏這才從帷幔中走出來,鎮定地對衝進來的士兵說:“我乃魏王之女,郭將軍與吾父交往甚厚,速報!”


    郭威與符彥卿同出河東行伍,原本就是莫逆之交。聽說是符彥卿的女兒,郭威立即前來相認。問明原委,郭威對符氏的沉穩勇敢大為驚嘆,親自把她送歸魏王府。符氏感激郭威的救命之恩,拜為義父。


    不久,漢隱帝對郭威、柴榮下手,二人遭遇滅門之禍,僅以身免。郭威悲痛欲絕,對柴榮,更覺愧疚。在他看來,因為自己,年紀輕輕的柴榮無端受到牽連,結髮之妻和三個幼子慘遭橫禍。無論如何,他要為侄兒補償一個幸福的家庭。猛然間,在河中城內搭救的那個奇女子的身影跳進了腦海。名門之女,端莊賢淑,沉穩勇敢,這樣的女子和胸有大誌,英姿颯爽的柴榮,豈不正是天造地設的一雙?


    郭威又一次走進了魏王府,這一次,他帶去了豐厚的禮物,他要親自為自己的養子提親。


    柴榮與符氏,同樣經歷過生死,經歷過人生起伏的兩個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兩年之後,她為柴榮帶來了新的希望——兒子出生了。不久,郭威去世,柴榮登上皇位,隨即冊封符氏為皇後。在符氏的心裏,嫁給柴榮是她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她相信,這個男人,不僅僅是皇帝,更是天下的希望。


    這個男人正微笑著向她走來,縱然此刻陰雲密布,風雨將至,她心裏卻滿是清風明月,溫柔甜美。


    “皇後,我準備做一件大事,隻是此事牽涉甚大,不免忐忑……”柴榮接過符皇後遞過來的一杯清茶,一邊輕吹茶水,一邊說。符皇後沒有吱聲,安靜地等著他說下去。自從柴榮登基之後,件件做的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隻是他很少會主動向自己提起政事。到底是什麽樣的事,竟然讓如此有主見的柴榮如此不安?


    “最近,各州紛紛來報,寺院越建越多,越修越大。漏網背軍之輩,行奸為盜之徒,紛紛躲進寺院以逃避法辦。而天下之財更是源源不斷流向寺院,所謂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若不加限製,如此下去,恐財物枯竭,人力匱乏,我平定天下,光復燕雲之夢就難實現了。”


    符皇後一聽,心中不禁一震。原來柴榮心中所想之大事,是要限製佛教。她自小便熟讀史書,對前朝往事如數家珍。佛教傳入中土之後,自南北朝以來,曾先後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都曾掀起過轟轟烈烈的滅佛、限佛行動,史稱“三武滅佛”。毫無疑問,三次滅佛的動機都是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財源和人力的控製,但在民間卻有諸多爭議。更詭異的是,拓跋燾後來被近臣所殺,死於非命;宇文邕則英年而逝,兩年後北周滅亡;而唐武宗李炎雖然讓走下坡路的王朝迴光返照,創造了短短的會昌中興,卻因服食丹藥而暴亡,這三位皇帝似乎都未能善終。以至於民間多有傳言,說這都是因為滅佛毀佛,所以遭到天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刀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微並收藏五代刀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