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得都對。我們要強軍、興農、治水,無一不需要人力財力。而平定天下,則更需強大的國力。”柴榮有些激動地揮揮手:“但民不富,則國不強!要想富民強國,必須讓我大周之地成為天下之中,吸引四方商旅,天下萬民!”柴榮一邊說,一邊走過驚疑不安的群臣身邊。他抬起頭,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所有人都聽見了皇帝似乎在喃喃自語,卻清晰無比的聲音:“今日由我來下此決心,成效卻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後才能見到。但這樣的事卻總要有人去做!”


    餘音繞樑,如雷貫耳。


    開封城外,春意盎然。柴榮端坐馬上,回身看著青翠原野上的這座巨大黝黑的城牆。“趙愛卿,你可聽說過當年莊周與雄辯家惠能的故事?”趙匡胤急忙答道:“臣聽說過。當年莊子與惠子相伴遊於大梁城,正是在這護城河橋上有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著名辯論。”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天下人不是我,又安知我的心思?”柴榮有些自嘲地笑了笑:“擴建新城,定有很多人不理解。就算朝中大臣,我看也有大半不支持。”


    “燕雀焉知鴻鵠之誌。陛下誌向高遠,眼界開闊,又焉是迂腐清談之輩能及的。”趙匡胤恭恭敬敬地說。


    柴榮哈哈大笑:“誌向再高再遠,也需要有人一步一步地走。既然要修新城,首先要圈定範圍。今天,我就命你趙將軍跑馬圈城,你能跑多遠,我就把城修多大!”


    馬蹄聲擊碎了開封城外這個早春的清晨。趙匡胤騎著戰馬如箭一般飛射,絕塵而去。他的身後,是柴榮那雙似乎要穿透時空的清澈的眼睛。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柴榮頒布了《京城別築羅城詔》,正式宣布啟動京城開封的外城建設。詔書中說:“惟王建國,實曰京師,度地居民,固有前則,東京華夷輻輳,水陸會通,時相隆平,日益繁盛,而都城因舊,製度未恢,諸衛軍營,或多窄狹,百司公署,無處興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絡繹無窮,僦賃之資增添不定,貧闕之戶,供辦實艱。而又屋宇交連,街衢湫溢,入夏有暑濕之苦,冬居常多煙火之憂,將便公私,須廣都邑。”詔書中,柴榮從行政、發展工商、宜居、城市安全等角度全麵細緻地闡述了改擴建開封城的重要性,思維之清晰超前令人嘆為觀止。


    詔書中說:“宜令所司於京城四麵,別築羅城,先立標誌”,他明確闡明了擴大京城的設想,即在開封舊城之外新建羅城,先規劃,後建設。接著,他細述了城市建設的人員和時間安排、工程進度安排:“俟將來冬末春初,農務閑時,即量差近甸人夫,漸次修築,春作才動,便令放散,如或土動未畢,即迤邐次年修築……”即使在改造城市之時,柴榮也充分考慮到百姓的實際情況,使工程進度與農忙時節錯峰,避免影響農業生產。柴榮同時考慮到了城市的規劃和管理。他說:“今後凡有營葬及興置宅灶並草市,並須去標誌七裏外,其標誌內,候官中擎劃、定街巷、軍營、倉場、諸司公廨院,務了,即任百姓營造。”


    當時的開封城,違章建築橫行,道路狹窄,擁擠不堪,許多街道甚至難通馬車。更惡劣的是,由於無人管理,許多人甚至把死人埋在城內,一些街道竟然變成了墳地。柴榮痛感城市管理、規範之混亂,下令設計規劃紅線,紅線之內嚴禁違章建築,同時將街道全部取直拓寬,最寬到三十步(古代的一步相當於約1.65米);墳墓必須遷移到標線七裏以外。


    柴榮對深感壓力巨大的京城官員們說:“拓寬京城,改建城市,遷移墓地,這麽大的動作肯定會有很多人怨恨誹謗。但這樣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怨恨誹謗的言語,朕自己承當,然而將來終究會對百姓有利。”柴榮何嚐不知,因循守舊當然毫無風險,但命運把自己放到了這個位置,他必須要對天下老百姓有所交代,更要對歷史有所擔當。


    顯德三年(公元955年)六月,柴榮就開封城的建設問題再次下詔,對道路寬度和綠化、建築退線等具體問題列出更細緻的要求,“其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者,許兩邊人戶於五步內取便種樹掘井,修蓋涼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與三步,其次有差”。此外,柴榮還提出充分發揮老百姓的積極性,營造汴京的水係景觀,美化城市,“許京城民環汴栽榆柳、起台榭,以為都會之壯。”


    開封地處平原,四周沒有險要,當然還要重視城防問題。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曾記載:“世傳周世宗築京城,取虎牢土為之,堅密如鐵。”就是說,為了堅固城防,柴榮專門下令采虎牢關附近的高密度的土來修築新城城牆,以抵禦外敵入侵。柴榮的這一設計甚至影響了數百年後的蒙金戰爭。金哀宗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三月,蒙古軍進攻開封,史載:“用炮石晝夜擊之,不能壞,乃因外壕築城,圍百五十裏,晝夜攻擊,竟不能拔。”


    即使過了一千多年,當我們再看柴榮的這兩份詔書,仍不由深感震驚。這兩份詔書,迥異於常見的居高臨下,空談說教的皇帝詔書,完全是一份詳細而專業的城市建設方案。一個身處亂世的古代帝王,竟然能對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有如此全麵和細緻的安排,而他管理與經營城市的理念甚至有了現代城市建設的雛形。柴榮體現出的驚人的超前思維、深遠的歷史眼光和勇敢的政治擔當,不能得不讓人敬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刀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微並收藏五代刀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