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幹佑元年(公元948年)春,劉知遠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召郭威等人託孤於榻前。郭威成了後漢王朝的顧命大臣。漢隱帝即位後,對郭威繼續重用,官拜樞密使,加封檢校太尉。
李繼韜、石敬塘、劉知遠,他曾跟隨過的這些梟雄,無一不對他欣賞重用,視為心腹。而他,也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步步升遷,直至今日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如今他已四十又五,早已過了不惑之年。他深深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不久前,他領兵平定河中叛亂,為剛剛繼位的漢隱帝劉承祐立下大功。朝廷要重賞他,他堅辭不受,皇帝再三封賞,他最終勸說朝廷遍賞大臣和各道節度使。郭威相信,自己這樣做,至少不會成為被人嫉恨的出頭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此事之後,竟然有人議論,郭威不願獨攬大功,推恩與他人,固然是一件美事,但朝廷因此遍賞天下,豈不是有賞賜過濫之嫌?更有甚者,還有人說,郭威手握兵權,盛名在外,如今這樣做,定是要籠絡人心,其心莫測。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低調和謙讓帶來的並不是讚譽和平靜,而是一支又一支防不勝防的暗箭。
郭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想當年,“雲台二十八將”中的馮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李靖,無不低調謙遜,知足而退,終能成就大節,功德圓滿。為什麽到了他這裏,卻變了味道?也許,這場已經延綿了數十年的戰亂,改變的不僅僅是城頭的大旗,也不僅僅是龍椅上的主人,更有世道人心。現在早已不是“尚氣節,崇廉恥”的光武中興,也不是繁華如夢的煌煌盛唐,而是一個血腥與混亂的時代。這個時代,人們為了生存你死我活,為了權力明爭暗鬥,那些曾被堅守的東西早已被恐懼的人們棄若敝屣。
他隱隱感到某種危險正暗暗逼近。他並不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功名利祿,已到極致。他再沒有半分留戀。也許,急流勇退是他最好的選擇。
但他能退嗎?他永遠不會忘記,十一年前,石敬塘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還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至此,北方門戶洞開,契丹鐵騎的馬蹄聲日日響徹中原。他當然更不會忘記,三年前,契丹大軍揮師南下,攻陷開封,擄走後晉少帝。契丹悍軍竟以“打草穀”為名,大肆燒殺搶掠,黃河以北,伏屍千裏。曾無數次將來自塞外的威脅阻擋在高牆之下的長城依舊靜靜地佇立在北方,但這一次,巍巍長城也隻能默默地看著曾經保護了千年的中原遍地狼煙,血流成河。而這一切,都因為北方的那個虎視眈眈的遼國,都因為尚淪敵手的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不復,中原將永無寧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丈夫當像前朝的李廣、霍去病一樣千裏誅敵,保家衛國,而不是看著強敵跋扈徒感悲傷。郭威毅然轉過身,緩緩向皇宮的方向走去。不管怎麽樣,即使要隱退田園,也絕不是現在。生於亂世,長於軍伍,立於天地間,就算前路兇險,他也隻能直麵刀鋒,奮力一搏。凜冽的朔風中,這個男人的高大身影漸漸隱沒在皇宮巨大的石階之上。
後漢幹佑二年(949年)十月,郭威再一次臨危受命,領兵反擊遼軍。十九日,郭威兵至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他帶著柴榮登上了城中的清風樓,出現了本書開頭的一幕。
看著滿目瘡痍的邢州城,郭威百感交集。他是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從小在這裏長大。他熟悉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曾經青山環抱,風光秀美的故土經過契丹騎兵的反覆蹂躪,早已一片狼藉,滿眼破敗,令人扼腕心痛。
“想不到再回故土,竟凋敝至此。有朝一日,定要揮師幽燕,蕩平塞北,讓鄉親們再不遭契丹之禍,永不受戰亂之苦!”悲憤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正說出了他想要說的話。郭威回過頭。白衣勝雪,英姿勃發,那是年僅二十八歲的養子柴榮。
看著他,就像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北風嗚咽,戰旗亂卷。郭威隻覺得心頭一股豪情穿胸而出。“要成大事,何待他日。今日,你我就來了此夙願如何?”郭威信手拂開卷過麵頰的旗角,朗聲笑道。
2 風雨欲來
刀光淩厲,馬蹄聲急。呼嘯的朔風中,漢軍騎兵向北疾馳而去。郭威以大將王峻為先鋒,直撲鎮、定二州。郭威之名早已響徹天下,後漢精兵一出,河北震動。這一次南下,契丹人原本就沒有打算全麵開戰,聽說漢軍精英盡出,遼軍當即向北退卻。
消息傳到邢州,郭威拍著柴榮的肩頭,笑道:“善戰者,求之於勢。如今大勢已成,你我不直搗塞外,光復燕雲十六州,更待何時?”柴榮奮然而起:“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我軍氣勢如虹,幽雲老百姓思念王師久矣,正好一鼓作氣,直驅北境,了此夙願!”父子二人此刻豪情滿腔,忍受了十年的屈辱,終於到了結之時。
在柴榮看來,現在,也許將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柴家曾經擁有顯赫的過往。邢州人說起堯山柴家莊,都會豎起大拇指,露出崇拜的神情。因為,這個柴氏家族的祖先是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威震天下的大唐開國名將柴紹。如今的柴家雖然已不似初唐朝時那般顯赫,但依然是豪紳世家,富甲一方。柴家人不僅會做官,還會經商。他們的足跡遍及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經營茶貨生意,帶來滾滾財源。
李繼韜、石敬塘、劉知遠,他曾跟隨過的這些梟雄,無一不對他欣賞重用,視為心腹。而他,也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步步升遷,直至今日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如今他已四十又五,早已過了不惑之年。他深深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不久前,他領兵平定河中叛亂,為剛剛繼位的漢隱帝劉承祐立下大功。朝廷要重賞他,他堅辭不受,皇帝再三封賞,他最終勸說朝廷遍賞大臣和各道節度使。郭威相信,自己這樣做,至少不會成為被人嫉恨的出頭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此事之後,竟然有人議論,郭威不願獨攬大功,推恩與他人,固然是一件美事,但朝廷因此遍賞天下,豈不是有賞賜過濫之嫌?更有甚者,還有人說,郭威手握兵權,盛名在外,如今這樣做,定是要籠絡人心,其心莫測。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低調和謙讓帶來的並不是讚譽和平靜,而是一支又一支防不勝防的暗箭。
郭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想當年,“雲台二十八將”中的馮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李靖,無不低調謙遜,知足而退,終能成就大節,功德圓滿。為什麽到了他這裏,卻變了味道?也許,這場已經延綿了數十年的戰亂,改變的不僅僅是城頭的大旗,也不僅僅是龍椅上的主人,更有世道人心。現在早已不是“尚氣節,崇廉恥”的光武中興,也不是繁華如夢的煌煌盛唐,而是一個血腥與混亂的時代。這個時代,人們為了生存你死我活,為了權力明爭暗鬥,那些曾被堅守的東西早已被恐懼的人們棄若敝屣。
他隱隱感到某種危險正暗暗逼近。他並不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功名利祿,已到極致。他再沒有半分留戀。也許,急流勇退是他最好的選擇。
但他能退嗎?他永遠不會忘記,十一年前,石敬塘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還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至此,北方門戶洞開,契丹鐵騎的馬蹄聲日日響徹中原。他當然更不會忘記,三年前,契丹大軍揮師南下,攻陷開封,擄走後晉少帝。契丹悍軍竟以“打草穀”為名,大肆燒殺搶掠,黃河以北,伏屍千裏。曾無數次將來自塞外的威脅阻擋在高牆之下的長城依舊靜靜地佇立在北方,但這一次,巍巍長城也隻能默默地看著曾經保護了千年的中原遍地狼煙,血流成河。而這一切,都因為北方的那個虎視眈眈的遼國,都因為尚淪敵手的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不復,中原將永無寧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丈夫當像前朝的李廣、霍去病一樣千裏誅敵,保家衛國,而不是看著強敵跋扈徒感悲傷。郭威毅然轉過身,緩緩向皇宮的方向走去。不管怎麽樣,即使要隱退田園,也絕不是現在。生於亂世,長於軍伍,立於天地間,就算前路兇險,他也隻能直麵刀鋒,奮力一搏。凜冽的朔風中,這個男人的高大身影漸漸隱沒在皇宮巨大的石階之上。
後漢幹佑二年(949年)十月,郭威再一次臨危受命,領兵反擊遼軍。十九日,郭威兵至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他帶著柴榮登上了城中的清風樓,出現了本書開頭的一幕。
看著滿目瘡痍的邢州城,郭威百感交集。他是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從小在這裏長大。他熟悉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曾經青山環抱,風光秀美的故土經過契丹騎兵的反覆蹂躪,早已一片狼藉,滿眼破敗,令人扼腕心痛。
“想不到再回故土,竟凋敝至此。有朝一日,定要揮師幽燕,蕩平塞北,讓鄉親們再不遭契丹之禍,永不受戰亂之苦!”悲憤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正說出了他想要說的話。郭威回過頭。白衣勝雪,英姿勃發,那是年僅二十八歲的養子柴榮。
看著他,就像看見了年輕時的自己。北風嗚咽,戰旗亂卷。郭威隻覺得心頭一股豪情穿胸而出。“要成大事,何待他日。今日,你我就來了此夙願如何?”郭威信手拂開卷過麵頰的旗角,朗聲笑道。
2 風雨欲來
刀光淩厲,馬蹄聲急。呼嘯的朔風中,漢軍騎兵向北疾馳而去。郭威以大將王峻為先鋒,直撲鎮、定二州。郭威之名早已響徹天下,後漢精兵一出,河北震動。這一次南下,契丹人原本就沒有打算全麵開戰,聽說漢軍精英盡出,遼軍當即向北退卻。
消息傳到邢州,郭威拍著柴榮的肩頭,笑道:“善戰者,求之於勢。如今大勢已成,你我不直搗塞外,光復燕雲十六州,更待何時?”柴榮奮然而起:“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我軍氣勢如虹,幽雲老百姓思念王師久矣,正好一鼓作氣,直驅北境,了此夙願!”父子二人此刻豪情滿腔,忍受了十年的屈辱,終於到了結之時。
在柴榮看來,現在,也許將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柴家曾經擁有顯赫的過往。邢州人說起堯山柴家莊,都會豎起大拇指,露出崇拜的神情。因為,這個柴氏家族的祖先是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威震天下的大唐開國名將柴紹。如今的柴家雖然已不似初唐朝時那般顯赫,但依然是豪紳世家,富甲一方。柴家人不僅會做官,還會經商。他們的足跡遍及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經營茶貨生意,帶來滾滾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