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集團的清洗已近乎瘋狂,宰相崔胤幾乎每天都從被砍頭的噩夢中驚醒。被巨大的心理壓力折磨得幾乎崩潰的崔胤思來想去,隻有找擁兵在外的藩帥們幫忙。實力最強的幾個勢力中,居心叵測的李克用首先被排除在外;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近在咫尺,但此人原本就與皇帝有隔閡,跟宦官們倒是打得火熱,顯然不可用;楊行密或許會幫忙,但淮南距離京師太遠,遠水難救近火;剩下的就隻有朱溫了。
崔胤清楚,朱溫雖然表麵忠於朝廷,但一直打著朝廷的旗號擴充自己實力,找此人幫忙,很有可能就是第二個董卓進京。不過保命要緊的他,此刻已顧不了這麽多了。
崔胤的密使潛出長安,疾奔汴州。
朱溫已得知長安發生巨變,雖然對宮廷鬥爭不感興趣,但那座龍椅卻對他有致命的吸引力。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盡管幽州戰局對他極為有利,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下令退兵,迅速趕回汴州。
就在崔胤的密使趕往汴州的同時,還有一匹快馬也正向著那裏飛奔。宦官頭子劉季述很清楚,要真正控製天下,嚇住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朝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獲得手握重兵的地方節度使們的支持。而他,首先想到的也是朱溫。
兩個陣營的使者都在心急火燎地趕往汴州,希望拉攏那個手握重兵的中原霸主。現在,整個天下的目光都注視著汴州。朱溫似乎在轉眼間就成了決定天下命運的那個人。
在朱溫的內心深處,對那些百無一用,隻會搞陰謀詭計的宦官們沒有半毛錢的好感。但劉季述開出的是一個難以拒絕的價碼:如果朱溫能幫他擺平那些討厭的朝臣和各路藩鎮,願意將帝位相送。相比之下,崔胤則顯得寒酸多了,沒有任何承諾,隻是在信中嘮叨了半天江湖大義。
如果把這看作是一次生意的話,任何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倒向宦官們的懷抱。
但事情顯然沒有這麽簡單。
朱溫很清楚,這是一次生死攸關的選擇,他的選擇將決定這個王朝的走向,決定很多人的生死,也將決定他自己的命運。
他想起了八年前,在滔滔的黃河岸邊,當他決意向王重榮投降的時候那個沒有籌碼的賭注。事實證明,那一次他賭贏了,而且贏了個盆滿缽滿。這次,他的籌碼有很多,但賭局卻依然殘酷:要麽登上權力和名望的頂峰,要麽全盤皆輸,身首異處。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離開這個賭局,抽身在外,靜觀其變。
但對朱溫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廝殺,就是一局接著一局的豪賭,他從來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哪怕前途兇險,生死難料。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從一個小混混走到今天。
所有的高級將領和幕僚都被緊急找來商議。必須做出選擇的關鍵時刻,朱溫還是決定聽一聽部下們的意見。
會議討論得非常熱烈,不過大部分人的結論都指向一個方向:袖手旁觀。
“這是朝廷大事,我們隻負責打仗,不應該管這種事。”有人這樣說。
“我看兩邊都不是好人,拿我們當刀子使,他們撿果子,不管不管,堅決不能管!”有人連連搖頭。
朱溫微笑。有時候看著部下表現他們的愚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這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朱溫。
幕僚李振站了出來,大聲道:“這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機會,怎能袖手旁觀?當年齊國宦臣作亂,宋襄公不顧自己國小力弱,幫助公子昭復國,成就春秋霸業。如今區區幾個宦臣竟敢幽禁天子,濫殺大臣,主公若不誅討,將來如何號令諸侯!”
李振的話讓朱溫心裏一震。他一直很崇拜漢光武劉秀,一直很嚮往當年劉秀在河北振臂一呼,英雄響應的壯烈場景。而他自逐鹿中原以來,幾乎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部下的鮮血一點一點拚殺過來。他實在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劉秀那樣的人氣和號召力。
李振說得沒錯。這是一個博取人氣的大好機會。
他又想起當年選擇投靠朝廷的前夜,張惠激動地對他說的那番話:“以將軍之才,如能效力朝廷,則如龍歸大海,鷹飛九天,必能成就奇功大業!”
朱溫挺了挺身子,他下了決心。他要贏回的那個獎品,不是幾個宦官信口雌黃的所謂皇帝寶座,而是他急需的威望和人氣。
第七章 對決
朱溫重又把目光轉回到自己身後,那個天高地遠的河東之地。不管多麽強大的對手,多麽不願意去麵對,總有一天,都會與這個人狹路相逢,你死我活。這是他的宿命,也是李克用的宿命。
1.宿命的對決
形勢危急。朱溫必須搶在宦官們之前動手。
李振當夜便出發,帶著朱溫的密信前往長安。
朱溫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宰相崔胤的,信中表明李振是自己的特使,全權處置京城事務,請崔胤與李振共商討逆大計。還有一封信是給皇宮侍衛軍將領孫德昭的,措辭嚴厲,要求侍衛軍認清形勢,立即配合崔胤,誅殺劉季述、王仲先等帶頭政變的宦官。朱溫在信中暗示,如果侍衛軍不配合,將親率大軍進入京城,清君側,討逆臣。
接到朱溫的密信,孫德昭等侍衛軍將領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倒向崔胤一方。
崔胤清楚,朱溫雖然表麵忠於朝廷,但一直打著朝廷的旗號擴充自己實力,找此人幫忙,很有可能就是第二個董卓進京。不過保命要緊的他,此刻已顧不了這麽多了。
崔胤的密使潛出長安,疾奔汴州。
朱溫已得知長安發生巨變,雖然對宮廷鬥爭不感興趣,但那座龍椅卻對他有致命的吸引力。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盡管幽州戰局對他極為有利,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下令退兵,迅速趕回汴州。
就在崔胤的密使趕往汴州的同時,還有一匹快馬也正向著那裏飛奔。宦官頭子劉季述很清楚,要真正控製天下,嚇住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朝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獲得手握重兵的地方節度使們的支持。而他,首先想到的也是朱溫。
兩個陣營的使者都在心急火燎地趕往汴州,希望拉攏那個手握重兵的中原霸主。現在,整個天下的目光都注視著汴州。朱溫似乎在轉眼間就成了決定天下命運的那個人。
在朱溫的內心深處,對那些百無一用,隻會搞陰謀詭計的宦官們沒有半毛錢的好感。但劉季述開出的是一個難以拒絕的價碼:如果朱溫能幫他擺平那些討厭的朝臣和各路藩鎮,願意將帝位相送。相比之下,崔胤則顯得寒酸多了,沒有任何承諾,隻是在信中嘮叨了半天江湖大義。
如果把這看作是一次生意的話,任何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倒向宦官們的懷抱。
但事情顯然沒有這麽簡單。
朱溫很清楚,這是一次生死攸關的選擇,他的選擇將決定這個王朝的走向,決定很多人的生死,也將決定他自己的命運。
他想起了八年前,在滔滔的黃河岸邊,當他決意向王重榮投降的時候那個沒有籌碼的賭注。事實證明,那一次他賭贏了,而且贏了個盆滿缽滿。這次,他的籌碼有很多,但賭局卻依然殘酷:要麽登上權力和名望的頂峰,要麽全盤皆輸,身首異處。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離開這個賭局,抽身在外,靜觀其變。
但對朱溫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廝殺,就是一局接著一局的豪賭,他從來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哪怕前途兇險,生死難料。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從一個小混混走到今天。
所有的高級將領和幕僚都被緊急找來商議。必須做出選擇的關鍵時刻,朱溫還是決定聽一聽部下們的意見。
會議討論得非常熱烈,不過大部分人的結論都指向一個方向:袖手旁觀。
“這是朝廷大事,我們隻負責打仗,不應該管這種事。”有人這樣說。
“我看兩邊都不是好人,拿我們當刀子使,他們撿果子,不管不管,堅決不能管!”有人連連搖頭。
朱溫微笑。有時候看著部下表現他們的愚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這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朱溫。
幕僚李振站了出來,大聲道:“這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機會,怎能袖手旁觀?當年齊國宦臣作亂,宋襄公不顧自己國小力弱,幫助公子昭復國,成就春秋霸業。如今區區幾個宦臣竟敢幽禁天子,濫殺大臣,主公若不誅討,將來如何號令諸侯!”
李振的話讓朱溫心裏一震。他一直很崇拜漢光武劉秀,一直很嚮往當年劉秀在河北振臂一呼,英雄響應的壯烈場景。而他自逐鹿中原以來,幾乎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部下的鮮血一點一點拚殺過來。他實在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劉秀那樣的人氣和號召力。
李振說得沒錯。這是一個博取人氣的大好機會。
他又想起當年選擇投靠朝廷的前夜,張惠激動地對他說的那番話:“以將軍之才,如能效力朝廷,則如龍歸大海,鷹飛九天,必能成就奇功大業!”
朱溫挺了挺身子,他下了決心。他要贏回的那個獎品,不是幾個宦官信口雌黃的所謂皇帝寶座,而是他急需的威望和人氣。
第七章 對決
朱溫重又把目光轉回到自己身後,那個天高地遠的河東之地。不管多麽強大的對手,多麽不願意去麵對,總有一天,都會與這個人狹路相逢,你死我活。這是他的宿命,也是李克用的宿命。
1.宿命的對決
形勢危急。朱溫必須搶在宦官們之前動手。
李振當夜便出發,帶著朱溫的密信前往長安。
朱溫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宰相崔胤的,信中表明李振是自己的特使,全權處置京城事務,請崔胤與李振共商討逆大計。還有一封信是給皇宮侍衛軍將領孫德昭的,措辭嚴厲,要求侍衛軍認清形勢,立即配合崔胤,誅殺劉季述、王仲先等帶頭政變的宦官。朱溫在信中暗示,如果侍衛軍不配合,將親率大軍進入京城,清君側,討逆臣。
接到朱溫的密信,孫德昭等侍衛軍將領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倒向崔胤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