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狠狠地把拳頭砸向那塊江淮之間陌生的地方。
很好,先取淮南,再轉過身來全力對付李克用。到那時,他的地盤和軍隊將是那個獨眼龍的一倍以上;到那時,毫無疑問,就是徹底和心頭的夢魘說再見的時候。
第六章 變局
在中原建立基業的朱溫開始把眼光投向更加廣闊的天下。南伐淮南,北擊幽燕,他的眼界越廣,欲望也就越大。但在那陰謀交織的長安皇宮,一場驚天巨變突然爆發,幾乎讓朱溫措手不及。
1.烽火淮南路
龐師古率軍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行進。
他有些惱怒地抬頭看看陰霾的天氣。自從渡過淮水,踏入淮南這片陌生的土地,老天就像作對一樣,連綿的秋雨一刻不停地糾纏著他的軍隊。
雨水打在士兵們的盔甲上,劈啪作響。除了偶爾傳來泥水中滑倒的士兵發出的咒罵,整支軍隊寂靜無聲。
糟糕的天氣和泥濘的道路耗盡了士兵們的精力,讓這支軍隊的士氣蕩然無存。
龐師古突然很懷念身後那片中原大地。那裏,每個州,每個城市,每條大道,每座高山,他和他的士兵們都如此熟悉。碧空萬裏的天氣,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才是值得縱馬馳騁,創造榮耀的戰場。
原本他最擅長的是騎兵突擊,現在卻帶著上萬匹馬在泥水中掙紮。龐師古惱怒地想,自己寧願在廣闊的原野上去對抗李克用的鐵騎,也不願在這個陌生詭異的地方白白耗費耐心和精力。
淮南,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鬼地方?
冰冷的雨水從他皮甲的縫隙中流了進去,讓他打了個冷戰。不知道為什麽,他忽然想起了朱珍。
當年,他和朱珍幾乎同時投奔到朱溫麾下當兵。那時候他們還隻是朝廷眼中的叛亂者,一群不知死活的農民。
在軍中,兩人很快表現出才能上的差異。論武力,龐師古決不在朱珍之下,但朱珍卻更善於治軍,他選將練兵,創立軍製,很快幫朱溫把一群亡命之徒變成了軍紀嚴明的戰士。朱溫歸降王重榮之後,封宣武節度使,屯兵同州。在那裏,朱珍被委任為宣武軍右職,負責掌管最精銳的衛隊,儼然已是朱溫手下的心腹愛將。而龐師古,則因為他的勇猛,成為騎兵統領。雖然號稱統領,手下卻隻有區區五百騎而已。
兩人雖然資歷相當,但朱珍明顯比自己高出一籌。龐師古很清楚這一點,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這一點。在私下,他和朱珍關係甚好,平庸但並不愚蠢的龐師古不願意得罪這位前景遠比自己光明的同僚。
但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
朱珍擅殺李唐賓,觸怒朱溫,身首異處。似乎是理所應當的,朱珍的部隊被移交給了龐師古。在朱溫看來,除了朱珍,龐師古、丁會這幫從一開始就跟著自己混的老部下,畢竟比後來才投降過來的葛從周、張歸霸等人更可靠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師古是朱珍、李唐賓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沒有朱珍的橫死,就不會有他的迅速上位。
但他卻沒有感覺到多少興奮,更多的是心驚肉跳。
龐師古意識到,朱珍的橫死,不是因為他無能,而是因為他被懷疑不忠。對一個自負的統帥來說,部下的忠誠或許比才能更重要;對一個自卑的統帥來說,他更不能容忍部下淩駕於自己之上。
而朱溫,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自負與自卑並存的奇怪混合體。
朱珍被殺,讓龐師古成為南下大軍的新統帥,這體現了朱溫對他的信任,但也意味著這個疑心極重的老大將用更懷疑和敏感的眼神注視著他。說不定朱溫早已在他軍中安插了內線,時刻監控他的動向。就像曾經對朱珍做過的那樣。
風口浪尖,危機四伏。
早在出征之時,龐師古就決定了一件事:在這種時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表現出對朱溫的忠誠和服從。
絕對、完全的服從。
大軍從徐州一出發,龐師古就安排快馬每日向遠在宿州的朱溫報告進軍情況,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這樣一個老大手下做事,任何的疏漏和大意都意味著完蛋。
朱溫確實密切關注著龐師古的戰報。下決心征淮南是他賭博式的選擇。在李克用剛在北方大破朝廷圍剿,氣勢如虹之際,自己卻以大軍南下,把後背留給敵人,這實在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他在賭李克用不敢貿然進攻,也在賭自己能以較短時間順利平定淮南。
如果那樣,在以後的對決中,他對李克用將擁有壓倒式的優勢。否則,他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南征淮南,不容有失。
在反覆考慮之後,朱溫命令龐師古率徐、宿、宋、滑等州軍隊七萬人從徐州直奔清口(今江蘇淮陰西);葛從周領兗、鄆、曹、濮等州軍隊三萬人從霍丘渡過淮河,徑赴安豐。自己則親臨宿州坐鎮指揮。
朱溫的如意算盤是,東路以龐師古軍為主力,首先奪取楚州(今江蘇淮安),隨後沿江淮運河南下,直逼楊行密的大本營揚州;西路葛從周軍,首先攻取壽州(今安徽壽縣),然後進攻廬州(今安徽合肥),將淮南從中部一舉斬為兩段。
幹寧四年(897年)九月,汴軍兩路齊出,對楊行密發動鉗形攻勢。
在泥水中跋涉了近一個月之後,龐師古的軍隊終於到達淮河北岸。
很好,先取淮南,再轉過身來全力對付李克用。到那時,他的地盤和軍隊將是那個獨眼龍的一倍以上;到那時,毫無疑問,就是徹底和心頭的夢魘說再見的時候。
第六章 變局
在中原建立基業的朱溫開始把眼光投向更加廣闊的天下。南伐淮南,北擊幽燕,他的眼界越廣,欲望也就越大。但在那陰謀交織的長安皇宮,一場驚天巨變突然爆發,幾乎讓朱溫措手不及。
1.烽火淮南路
龐師古率軍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行進。
他有些惱怒地抬頭看看陰霾的天氣。自從渡過淮水,踏入淮南這片陌生的土地,老天就像作對一樣,連綿的秋雨一刻不停地糾纏著他的軍隊。
雨水打在士兵們的盔甲上,劈啪作響。除了偶爾傳來泥水中滑倒的士兵發出的咒罵,整支軍隊寂靜無聲。
糟糕的天氣和泥濘的道路耗盡了士兵們的精力,讓這支軍隊的士氣蕩然無存。
龐師古突然很懷念身後那片中原大地。那裏,每個州,每個城市,每條大道,每座高山,他和他的士兵們都如此熟悉。碧空萬裏的天氣,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才是值得縱馬馳騁,創造榮耀的戰場。
原本他最擅長的是騎兵突擊,現在卻帶著上萬匹馬在泥水中掙紮。龐師古惱怒地想,自己寧願在廣闊的原野上去對抗李克用的鐵騎,也不願在這個陌生詭異的地方白白耗費耐心和精力。
淮南,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鬼地方?
冰冷的雨水從他皮甲的縫隙中流了進去,讓他打了個冷戰。不知道為什麽,他忽然想起了朱珍。
當年,他和朱珍幾乎同時投奔到朱溫麾下當兵。那時候他們還隻是朝廷眼中的叛亂者,一群不知死活的農民。
在軍中,兩人很快表現出才能上的差異。論武力,龐師古決不在朱珍之下,但朱珍卻更善於治軍,他選將練兵,創立軍製,很快幫朱溫把一群亡命之徒變成了軍紀嚴明的戰士。朱溫歸降王重榮之後,封宣武節度使,屯兵同州。在那裏,朱珍被委任為宣武軍右職,負責掌管最精銳的衛隊,儼然已是朱溫手下的心腹愛將。而龐師古,則因為他的勇猛,成為騎兵統領。雖然號稱統領,手下卻隻有區區五百騎而已。
兩人雖然資歷相當,但朱珍明顯比自己高出一籌。龐師古很清楚這一點,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這一點。在私下,他和朱珍關係甚好,平庸但並不愚蠢的龐師古不願意得罪這位前景遠比自己光明的同僚。
但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
朱珍擅殺李唐賓,觸怒朱溫,身首異處。似乎是理所應當的,朱珍的部隊被移交給了龐師古。在朱溫看來,除了朱珍,龐師古、丁會這幫從一開始就跟著自己混的老部下,畢竟比後來才投降過來的葛從周、張歸霸等人更可靠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師古是朱珍、李唐賓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沒有朱珍的橫死,就不會有他的迅速上位。
但他卻沒有感覺到多少興奮,更多的是心驚肉跳。
龐師古意識到,朱珍的橫死,不是因為他無能,而是因為他被懷疑不忠。對一個自負的統帥來說,部下的忠誠或許比才能更重要;對一個自卑的統帥來說,他更不能容忍部下淩駕於自己之上。
而朱溫,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自負與自卑並存的奇怪混合體。
朱珍被殺,讓龐師古成為南下大軍的新統帥,這體現了朱溫對他的信任,但也意味著這個疑心極重的老大將用更懷疑和敏感的眼神注視著他。說不定朱溫早已在他軍中安插了內線,時刻監控他的動向。就像曾經對朱珍做過的那樣。
風口浪尖,危機四伏。
早在出征之時,龐師古就決定了一件事:在這種時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表現出對朱溫的忠誠和服從。
絕對、完全的服從。
大軍從徐州一出發,龐師古就安排快馬每日向遠在宿州的朱溫報告進軍情況,不敢有絲毫大意。
在這樣一個老大手下做事,任何的疏漏和大意都意味著完蛋。
朱溫確實密切關注著龐師古的戰報。下決心征淮南是他賭博式的選擇。在李克用剛在北方大破朝廷圍剿,氣勢如虹之際,自己卻以大軍南下,把後背留給敵人,這實在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他在賭李克用不敢貿然進攻,也在賭自己能以較短時間順利平定淮南。
如果那樣,在以後的對決中,他對李克用將擁有壓倒式的優勢。否則,他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南征淮南,不容有失。
在反覆考慮之後,朱溫命令龐師古率徐、宿、宋、滑等州軍隊七萬人從徐州直奔清口(今江蘇淮陰西);葛從周領兗、鄆、曹、濮等州軍隊三萬人從霍丘渡過淮河,徑赴安豐。自己則親臨宿州坐鎮指揮。
朱溫的如意算盤是,東路以龐師古軍為主力,首先奪取楚州(今江蘇淮安),隨後沿江淮運河南下,直逼楊行密的大本營揚州;西路葛從周軍,首先攻取壽州(今安徽壽縣),然後進攻廬州(今安徽合肥),將淮南從中部一舉斬為兩段。
幹寧四年(897年)九月,汴軍兩路齊出,對楊行密發動鉗形攻勢。
在泥水中跋涉了近一個月之後,龐師古的軍隊終於到達淮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