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放心,屬下這就去辦!”
兗州,此時發生了巨變,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治所昌邑,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鮑信勸阻說:“現在敵人眾多,百姓恐懼不安,士兵毫無鬥誌,顯然我軍不能馬上和敵人相抗,據我觀察,敵人家屬很多,軍中糧草物資極為缺乏,靠搶掠維持給養。如今對策,與其貿然出擊,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敵人無法求戰,強攻又徒增傷亡,等其氣勢低落,我們在派精銳出擊,就能打敗他們了。”
劉岱不採納鮑信的意見,堅持出戰,結果兵敗被殺。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曹操設計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十餘萬,人口五六十萬,曹操收其精銳四萬,組成軍隊,號青州兵,一時間實力大漲。
☆、第六十三章 長安之變
四月,西京長安,發生了巨變,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人聯合騎都尉呂布,準備對董卓下手。可是考慮到董卓平時戒備森嚴,而且他本人武力過人,如果不採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所以假借禪讓之名,準備誆騙董卓。
一切準備就緒,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癒,朝中文武大臣都集會於未央殿,恭賀天子龍體康復。呂布藉此機會,事先安排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親兵,換上衛士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門的兩邊。董卓剛到側門,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襲。董卓大駭,慌忙向呂布呼救。呂布正襟危坐,大聲道:“我們是奏詔討殺亂臣賊子,你死有餘辜!”絕望中的董卓雖然奮力反抗,但已無濟於事,當場被殺,並誅連三族。
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滿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萬歲!長安老百姓高興得在大街小巷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國賊被誅。據說董卓死後,被暴屍東市,守屍吏把點燃的撚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因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董卓被殺後,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遣使張種撫慰山東。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於是,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麽可懼怕的呢?”他便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每當群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權宜之計,而是正襟危坐,麵無和悅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董卓死後,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覆無常,態度極不慎重,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呂布也多次相勸,可繼而王允又對群臣解釋說:“本來,他們是沒有罪的,隻是身不由己,跟隨董卓,所以不得已聽從董卓差遣,犯了錯誤。現在如果給他們突然加上惡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們,恐怕反而使他們猜疑恐懼,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們無罪不是使他們安心的上上之策,還不如讓他們承受懲罰。”呂布又想把董卓的財物賞賜公卿、將校,王允又不準。王允平日卻看不起呂布,以劍客對待他。呂布也認為自己有功勞,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漸漸與王允不和了。
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隨後牛輔也被殺,李傕等人歸來時無所依託,本欲解散部隊逃歸家鄉,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賈詡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便對李傕說:“聽長安人議論說欲誅盡涼州人,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
李傕等人採納了賈詡的建議,到處說:“朝廷不赦免我們,我們應當拚死作戰。如果攻克長安,則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財物,西歸故鄉,還可以保命。”部下紛紛響應,於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軍幾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長安。王允聽說後,派董卓舊部將領胡軫在新豐迎擊李傕、郭汜,結果胡軫率部投降,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隊,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人。李傕等人又與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會合,一起圍攻長安,八日後城陷,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敗走,王允等人遇害。
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李傕等人占領長安,挾持漢獻帝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又進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
長安政變,短短一月之間,風雲迭起,倒是讓駐守河內的徐榮不知所措,先是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沒多久又聽到李傕、郭汜攻入長安的消息,一下子讓徐榮不知道怎麽辦了,是率兵回長安匯合李郭他們嗎?還是自立門戶呢?徐榮有些拿不準,不知道怎麽選擇。
“將軍非董公親信舊部,隻是在董卓在河東的時候投奔而去的,跟隨董卓時間不長,跟李傕、郭汜等人不怎麽交好,現在投奔而去,隻怕李郭二人會忌憚將軍,到時候少不了受氣啊!”
兗州,此時發生了巨變,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治所昌邑,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鮑信勸阻說:“現在敵人眾多,百姓恐懼不安,士兵毫無鬥誌,顯然我軍不能馬上和敵人相抗,據我觀察,敵人家屬很多,軍中糧草物資極為缺乏,靠搶掠維持給養。如今對策,與其貿然出擊,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敵人無法求戰,強攻又徒增傷亡,等其氣勢低落,我們在派精銳出擊,就能打敗他們了。”
劉岱不採納鮑信的意見,堅持出戰,結果兵敗被殺。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曹操設計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十餘萬,人口五六十萬,曹操收其精銳四萬,組成軍隊,號青州兵,一時間實力大漲。
☆、第六十三章 長安之變
四月,西京長安,發生了巨變,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人聯合騎都尉呂布,準備對董卓下手。可是考慮到董卓平時戒備森嚴,而且他本人武力過人,如果不採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所以假借禪讓之名,準備誆騙董卓。
一切準備就緒,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癒,朝中文武大臣都集會於未央殿,恭賀天子龍體康復。呂布藉此機會,事先安排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親兵,換上衛士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門的兩邊。董卓剛到側門,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襲。董卓大駭,慌忙向呂布呼救。呂布正襟危坐,大聲道:“我們是奏詔討殺亂臣賊子,你死有餘辜!”絕望中的董卓雖然奮力反抗,但已無濟於事,當場被殺,並誅連三族。
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滿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萬歲!長安老百姓高興得在大街小巷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國賊被誅。據說董卓死後,被暴屍東市,守屍吏把點燃的撚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因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董卓被殺後,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遣使張種撫慰山東。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於是,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麽可懼怕的呢?”他便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每當群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權宜之計,而是正襟危坐,麵無和悅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董卓死後,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覆無常,態度極不慎重,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呂布也多次相勸,可繼而王允又對群臣解釋說:“本來,他們是沒有罪的,隻是身不由己,跟隨董卓,所以不得已聽從董卓差遣,犯了錯誤。現在如果給他們突然加上惡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們,恐怕反而使他們猜疑恐懼,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們無罪不是使他們安心的上上之策,還不如讓他們承受懲罰。”呂布又想把董卓的財物賞賜公卿、將校,王允又不準。王允平日卻看不起呂布,以劍客對待他。呂布也認為自己有功勞,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漸漸與王允不和了。
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隨後牛輔也被殺,李傕等人歸來時無所依託,本欲解散部隊逃歸家鄉,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賈詡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便對李傕說:“聽長安人議論說欲誅盡涼州人,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
李傕等人採納了賈詡的建議,到處說:“朝廷不赦免我們,我們應當拚死作戰。如果攻克長安,則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財物,西歸故鄉,還可以保命。”部下紛紛響應,於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軍幾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長安。王允聽說後,派董卓舊部將領胡軫在新豐迎擊李傕、郭汜,結果胡軫率部投降,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隊,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人。李傕等人又與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會合,一起圍攻長安,八日後城陷,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敗走,王允等人遇害。
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李傕等人占領長安,挾持漢獻帝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又進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
長安政變,短短一月之間,風雲迭起,倒是讓駐守河內的徐榮不知所措,先是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沒多久又聽到李傕、郭汜攻入長安的消息,一下子讓徐榮不知道怎麽辦了,是率兵回長安匯合李郭他們嗎?還是自立門戶呢?徐榮有些拿不準,不知道怎麽選擇。
“將軍非董公親信舊部,隻是在董卓在河東的時候投奔而去的,跟隨董卓時間不長,跟李傕、郭汜等人不怎麽交好,現在投奔而去,隻怕李郭二人會忌憚將軍,到時候少不了受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