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在他的敘事謠曲中也講了也一則類似的小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把它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麽,就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三文錢,並用這三文錢買了18顆櫻桃。出了城,二人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八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將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兩則故事耐人尋味,啟發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教育送給人的明明是瑰麗的“寶石”,可總有人因為彎腰太累而看見了如同沒有看見一樣,結果白白地錯過了許多機會。


    不會彎腰或疏於彎腰,是糊塗;而恥於彎腰者,肯定是傻子!彎腰的確有點累,但如果農民不彎腰,他能開鐮收割嗎,我們又吃啥?工人不彎腰,他能做出產品嗎,我們又用啥?啥都沒有,我們不又回到那個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去了嗎?


    最後一段,我是一字一頓地講的。安安若有所悟,她不是糊塗的孩子,相信她已經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我的用意了。


    1999年5月22日星期六天氣狀況:晴


    住在我們五單元一樓孩子強強母親,求我幫助她理順理順強強。強強四歲時父親病逝,母子倆相依為命。強強母親工作單位好,收入頗豐,母子二人衣食住行無憂。強強母親擔心孩子受委屈,多年來一直單身未再婚。她既當媽又當爹,一身多重角色異常辛苦,性格上也變得婆婆媽媽,動輒:“要不是為了你,我能這麽辛苦嗎!一袋米,我不去來不了;一次家長會,我不去,人家找;一頓飯,我不做,吃不上。……”


    強強的心理也漸漸失衡,自己何嚐願意成為拖油瓶,不都是沒辦法嗎!隨著強強年齡的增長,身材的魁梧,年級的升高,他開始反抗。反抗的程度也由小到大。那天,我和寧寧都在場,他們母子倆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他母親說一句,他有兩句堵著她,聲音高八度,一句不讓過。我們走不是,說不是,左右為難。他們母子都倔強,針鋒相對,就那樣僵持著,搞得我們母子尷尬不已。


    後來強強母親哭了:“我把心都掏給你了,你還嫌棄,……”哭得特別傷心。這裏再一次驗證了那句話,“在孩子麵前,眼淚比拳頭更有效。”當然,強強母親是真傷心了。


    強強終於不再和她母親啪啦啪啦亂強了,跟我們來到我家。我又給他講了《刺蝟育兒記》的故事。等他情緒平靜了,我叫他幫助我去學校辦公室批了一會卷子,又表揚他幾句,他才愉快起來了。


    強強母親把自己未實現的大學夢寄托在強強身上,又總愛拿其他孩子的優點和強強的缺點比較。本來強強就已經不堪重負,現在在母親眼裏又越來越一無是處,他灰心喪氣,破罐破摔,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提前到來。諸項加在一起,導致強強一次總爆發。


    看到強強與他母親的巔峰對決,我當時也有幾分討厭他,可是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明白“三分教育,七分等待”的內涵。於是,我又為自己對強強不負責任的看法汗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每個孩子擺脫幼稚,告別無知,拋棄惡習都需要一段時日。教育就是一個朝朝暮暮、記憶成球的過程,是一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如同蜜蜂等待花開,晚霞等待迎接朝陽一般。


    我又想起了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段話:一位種花老人,他將幾近枯萎的花草移回家中,細心培植,待以時日,那花就好像是為了感謝老人似的,開得異常鮮艷,滿院芬芳。老人說:“誰愛花,花就為誰開放。”說的多好啊!給花以愛,花就會給你以愛。


    孩子不都是我們手心裏的花,給孩子以冷漠,他給你以冷漠;給孩子以溫暖,他給你以溫暖;給孩子以愛,就像讓花兒開放,收穫的也許是一生的馨香。


    ☆、第七十二章


    1999年5月23日星期日天氣狀況:晴


    今天是周末,我領著安安,帶著寧寧回家幫母親拔苗。


    我們走著來到離家最近的一塊地,給寧寧放在地頭一塊墊子,讓坐在那裏看書。母親、安安和我三人開始拔玉米苗。我們祖孫三代壟挨壟、肩並肩,我和母親各拔兩條壟,安安拔一條壟。我們在兩邊教著安安:每一堆苗中要留最高最敦實的這兩棵苗,前提是它們還得長壟溝裏的、與後邊已經留下的和前邊將要留下的距離盡量合適。同時,用刮鋤子將壟眼的草除掉。


    我們給安安作著示範,口述要領,三人一點一點地慢慢前進著。安安感覺很新奇,努力地按我們說的要領實踐著。我們成為一道絕佳的風景,在大地母親的懷中,我們、秧苗及萬事萬物都是她的孩子,我們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學習、勞作、歇息等有序的進行著。


    寧寧看會書,就跑過來看看我們拔苗,母親忙大喊:“寧寧,好孩子,慢走別跑,可千萬別踩了苗啊!”


    “寧寧,看腳底下,腳下留情,小苗可是咱將來的飯啊,你踩倒一棵,到秋天你就少吃一個玉米。”我也趕緊囑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童氏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麥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麥田並收藏童氏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