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剛學拚音沒幾天,字母還都沒認識全,父親就讓我下來哄弟弟妹妹了。等到秋天打完場,我再回到原班,感覺自己已經成了傻子了。我不會給漢字注音,不會根據拚音寫漢字。我跟同學學拚音,跟小軍學拚音,最後,隻弄個虎皮色,勉強將就過來了。知識是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的。如果其中一個環節落下或者沒學到位,以後的各個環節都會受到影響。我深有體會,我的數學經常滿分,可是,我的語文,就因為拚音,從未得過高分。


    到安安在學校學拚音時,她在學校學會一點,回來教我一點,她學會了,我也徹底學會了。硬是把當年的夾生飯,重新做成了熟飯。盡管麵相上看去不那麽漂亮,卻很有味道了。如今,我在這方麵堪稱專家,有的同事的小孩學拚音,出了問題還問我呢。我的拚音能有今天,安安功不可沒。


    人們常說:“大人孩子都愛聽好話。”可是,安安需要表揚,又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小題大做式的表揚。她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一是一、二是二,發自內心的表揚。安安就是安安,她是個極富個性而又非常敏感的孩子,你絕不可以敷衍她。


    我關注安安的一點一滴,不輕易表揚她,隻要表揚她,就名副其實,讓她沒有敷衍之感。孩子的世界太奇妙了,個體的差異如此之大,教育他們得有多高的藝術性啊。我感覺到自己責任重大,可是,知識技能及經驗又是那麽的匱乏。學習的緊迫感鞭策著我,學習、學習、再學習。此時,我又想起《論語》裏的一則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一個弟子問孔子:“老師,聽到一件事就去做嗎?”孔子回答:“那可不行,你的父親、哥哥都在,你為什麽不和他們商量商量再去做呢?”


    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答曰:“馬上就去做吧,否則就耽誤時機了。”可巧,這兩個人問問題的時候,公西華都在場,他聽到了老師如此矛盾的回答,感到非常困惑,就問孔子:“老師,他們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您為什麽回答的不一樣呢?”


    孔子說:“冉有遇事冷靜,善於思考,但是喜歡退縮,所以我那樣回答是督促他;子路呢,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做事欠考慮、不夠理性。所以,我才在後麵拉一拉他。”


    孔子不愧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教育學生,連最細微之處都不放過。因此學生三千中,賢者就七十二也就不足為奇了。


    1998年11月3日星期二天氣狀況:多雲


    今天,我收拾辦公桌抽屜,從一本書裏掉下來一張十多年前的紙條。紙張已經泛黃,字跡也不十分清晰。可是,寫紙條的主人伊達卻又浮現在我眼前,關於伊達的那件事的前前後後也歷歷在目。


    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不久。一節課上,伊達把一張紙條捲成卷,眼睛瞟著我,遞給了他前座的同學。我假裝沒看到,又若無其事地慢步走到接紙條的人身邊,沒說話,指著他攥著的拳頭,眼睛盯著他。他立即明白了,極不情願地交出紙條給我。


    我再看伊達,他已經深深地埋下頭去了。我當場展開看,盡是寫些汙言穢語,不堪入目。我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下課時把伊達好個批評。事過十多年後的今天,想起當時的情景還後悔。年輕的教師,當然不是人人都一樣,但是我當年眼睛揉不得半點兒塵埃,錙銖必較。傷害了伊達們的自尊心,是多麽的不應該啊!這還得說是重要事件,我意識到的;那些雞毛蒜皮小事,我沒意識到的呢!


    曾經親耳聆聽過教育教學專家何慧華(當時已經六十多歲,頭腦清晰,思維縝密)老師的講座,時間久了,內容記不清了,但是主持人的那句話至今還迴響在耳邊:“何慧華專家是我們教育界的一個寶貝。”一個稱職的教師,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就像陳年的酒,越來越芳香醇厚。又像一座富裕的礦脈,裏邊貯滿了各種礦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相比較而言,我是一座貧鐵礦,隻有係統的文化知識,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及經驗,愛也不豐富。我幼年太缺乏愛,長大後,盡管口口聲聲說要給予學生、給予自己孩子多多的愛。可是落實到實際生活學習中,自己還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未能給孩子們太多。換句話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而我的愛恰恰不豐富。我非常非常慚愧,好在我還有二十來年的教育教學生涯,我還有機會重新塑造自己,否則我將遺恨終生。


    專家的著作必須得讀,專家的智慧必須得學,專家的處事方法必須得學以致用。不是套用,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借鑑其精髓,作為我行動的指南,為我所用,指導我的教育教學實踐。


    1998年11月28日星期六天氣狀況:晴


    今天一天,想起來回母親家路上寧寧說的那句話,就感覺到有趣,就想笑。


    早晨,我們早早吃完飯,寧寧就吵著要去姥姥家,勉強等我拾掇妥當,我們出發了。我騎自行車帶著寧寧走在前邊,安安自己騎自行車跟在後邊。路旁一片烤菸地,隻見綠油油的烤菸壟挨壟,棵靠棵,挨挨擠擠連成一片,方方正正,簡直是一塊立體大地毯。微風拂過,小簸箕似的烤菸葉子微微點頭。坐在自行車後座的寧寧也捕捉到了這一細節,不覺詩興大發:“大葉菜沖我們點頭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童氏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麥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麥田並收藏童氏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