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布希政府繼續製定計劃,為即將到來的伊拉克戰爭做準備的時候,一支以色列軍隊入侵了約旦河西岸的幾個巴勒斯坦控製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持續衝突突然升級。阿拉伯世界掀起了憤怒和抗議的浪潮,他們威脅放棄支持美國計劃的對伊戰爭。2002年3月,副總統狄克.切尼飛抵這一地區,進行斡旋。
切尼之行可看作是1990年8月他對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訪問的重演,當時,切尼曾闡述了薩達姆.海珊入侵科威特形成的威脅,與忠誠的國家結成聯盟,有利於獲得支持,使美國能夠進入該地區,並確證阿拉伯國家參與1991年的海灣戰爭。據報導,12年後,切尼之行的結果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美國在這一地區嚴重受挫,布希政府對於解決巴以衝突沒有發揮什麽作用;當以色列在巴勒斯地區橫衝直撞時,美國針對一個阿拉伯領導人的軍事行動很難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支持。
同時,在美國國內,新聞媒體首次披露了與9.11事件相關的係統性的情報失敗,這一曝光有引發政治問題危險,它會影響公眾的信任度。看起來,對於其內部機構要求在飛行學校追查暗藏的恐怖分子的警告,聯邦調查局沒有認真地追查到底。隨著國會對9.11事件情報失靈的秘密調查進一步展開,更多的真相會浮出水麵。
回顧2002年春天和初夏,商界、新聞記者和華盛頓的政策分析家們逐漸知道了攻打伊拉克的計劃。有關五角大樓製定計劃的報導時常出現,電視談話和新聞節目也在不斷地討論著。2002年6月,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典禮致詞中,布希總統首次引用了一個概念,即對於任何可能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國家或組織,美國有權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先發製人的原則即在他們構成威脅之前先採取打擊行動,是布希政府攻打伊拉克計劃的核心思想。2002年7月底,時任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的約瑟夫.拜登參議員宣布,對政府攻打伊拉克計劃舉行聽證會。布希政府沒能提供出證據。
事實上,布希政府似乎並不打算為其意圖尋找證據。幾天後,在德克薩斯州克勞福德農場度假時,布希總統就為何人們反對他的伊拉克政策提出了質疑。他說,自己是“一個有耐性的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擯棄了製定攻伊計劃是所謂“瘋狂之舉”的說法。但是,在這些煙幕的背後,所有相關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一個月後,布希的主要參謀安德魯.卡德承認:“在五一節之前,絕不會改弦更張。”
在公共事務活動中,副總統切尼採取的下一個行動是,在2002年8月底的一次演講中,他將薩達姆描繪成對美國的一個“致命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使美國和其它國家遭受核訛詐的“敵人”。副總統切尼的演說完成了政府的三段論演繹法:如果恐怖分子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襲擊美國,這將是更為致命的;美國有權先發製人地攻擊那些可能威脅我們的人或國家;不論他們是恐怖分子,還是無賴國家;由於在尋求擁有核武器,薩達姆已經成為一個致命的威脅。在這個三段論演繹法中,核武器是關鍵,由於預計伊拉克會擁有核武器,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就是正當的。
每個人都能理解這裏的邏輯,無疑,這是富有想像力的,特別是9.11事件之後。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薩達姆與這些恐怖活動有關,但不管薩達姆是否參與了這些恐怖襲擊,9.11事件的教訓如此震撼人心,可以想見,沒有人希望美國人緩慢行事,承受再次遭受襲擊的風險。
但是,就像開始出現的那樣,隻有附加三個因素之後,三段論演繹法才會有說服力。首先,有關薩達姆核武器威脅和運載手段的證據必須得到證實;第二,美國除了使用武力外別無選擇;第三,情況危急,或者說我們必須盡快採取行動。
與此同時,在反恐戰爭進入第二年後,真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布希政府不再公開談論奧薩馬.本.拉登,即使不攻打伊拉克,我們會繼續也會採取一些行動。是的,如果訴諸國際法、利用正式的聯盟機構,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為出色,然而,我們似乎也正在取得進展。對美國本土的襲擊了不會再發生,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安全營地已經被摧毀。塔利班政權垮台後,美國在國內外的反恐行動仍在繼續。其中,大部分重要工作由在巴基斯坦的聯邦調查局機構,在葉門和北非、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中央情報局機構,以及美國和東道國的員工合作完成的。但是,這些活動大部分都是隱蔽和無法公開的。相反,美國正在“超越目標”,完全按照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評價9.11事件時的建議去行動:努力以9.11事件為基礎,按照另一個也許幾年前就確定的程序來行動,即從伊拉克戰爭入手,要求美國利用其軍事優勢重新安排中東事務。
------------
滿足了伊拉克戰爭的需要
------------
根據立法,美國總統每四年必須發表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在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為題的文件中進行正式概述)。眾所周知,2002年度《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權威性闡述,它是一份永久性的文件,長期以來,政府聲明和製定決策均以該文件的表述為基礎。每一個措辭都在政府內部進行了反覆的斟酌。2002年9月,新的美國安全戰略正式形成。起先,2002年6月,布希總統在西點軍校的講話中對此有所表述,隨後,在2002年9月出版的文件中,該戰略得以進一步確定。對於美國在全世界的行動,這是一個雄心勃勃而又模稜兩可的規定,但是,其言辭和邏輯顯然是滿足了伊拉克戰爭的需要。
切尼之行可看作是1990年8月他對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訪問的重演,當時,切尼曾闡述了薩達姆.海珊入侵科威特形成的威脅,與忠誠的國家結成聯盟,有利於獲得支持,使美國能夠進入該地區,並確證阿拉伯國家參與1991年的海灣戰爭。據報導,12年後,切尼之行的結果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美國在這一地區嚴重受挫,布希政府對於解決巴以衝突沒有發揮什麽作用;當以色列在巴勒斯地區橫衝直撞時,美國針對一個阿拉伯領導人的軍事行動很難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支持。
同時,在美國國內,新聞媒體首次披露了與9.11事件相關的係統性的情報失敗,這一曝光有引發政治問題危險,它會影響公眾的信任度。看起來,對於其內部機構要求在飛行學校追查暗藏的恐怖分子的警告,聯邦調查局沒有認真地追查到底。隨著國會對9.11事件情報失靈的秘密調查進一步展開,更多的真相會浮出水麵。
回顧2002年春天和初夏,商界、新聞記者和華盛頓的政策分析家們逐漸知道了攻打伊拉克的計劃。有關五角大樓製定計劃的報導時常出現,電視談話和新聞節目也在不斷地討論著。2002年6月,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典禮致詞中,布希總統首次引用了一個概念,即對於任何可能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國家或組織,美國有權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先發製人的原則即在他們構成威脅之前先採取打擊行動,是布希政府攻打伊拉克計劃的核心思想。2002年7月底,時任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的約瑟夫.拜登參議員宣布,對政府攻打伊拉克計劃舉行聽證會。布希政府沒能提供出證據。
事實上,布希政府似乎並不打算為其意圖尋找證據。幾天後,在德克薩斯州克勞福德農場度假時,布希總統就為何人們反對他的伊拉克政策提出了質疑。他說,自己是“一個有耐性的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擯棄了製定攻伊計劃是所謂“瘋狂之舉”的說法。但是,在這些煙幕的背後,所有相關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一個月後,布希的主要參謀安德魯.卡德承認:“在五一節之前,絕不會改弦更張。”
在公共事務活動中,副總統切尼採取的下一個行動是,在2002年8月底的一次演講中,他將薩達姆描繪成對美國的一個“致命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使美國和其它國家遭受核訛詐的“敵人”。副總統切尼的演說完成了政府的三段論演繹法:如果恐怖分子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襲擊美國,這將是更為致命的;美國有權先發製人地攻擊那些可能威脅我們的人或國家;不論他們是恐怖分子,還是無賴國家;由於在尋求擁有核武器,薩達姆已經成為一個致命的威脅。在這個三段論演繹法中,核武器是關鍵,由於預計伊拉克會擁有核武器,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就是正當的。
每個人都能理解這裏的邏輯,無疑,這是富有想像力的,特別是9.11事件之後。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薩達姆與這些恐怖活動有關,但不管薩達姆是否參與了這些恐怖襲擊,9.11事件的教訓如此震撼人心,可以想見,沒有人希望美國人緩慢行事,承受再次遭受襲擊的風險。
但是,就像開始出現的那樣,隻有附加三個因素之後,三段論演繹法才會有說服力。首先,有關薩達姆核武器威脅和運載手段的證據必須得到證實;第二,美國除了使用武力外別無選擇;第三,情況危急,或者說我們必須盡快採取行動。
與此同時,在反恐戰爭進入第二年後,真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布希政府不再公開談論奧薩馬.本.拉登,即使不攻打伊拉克,我們會繼續也會採取一些行動。是的,如果訴諸國際法、利用正式的聯盟機構,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為出色,然而,我們似乎也正在取得進展。對美國本土的襲擊了不會再發生,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安全營地已經被摧毀。塔利班政權垮台後,美國在國內外的反恐行動仍在繼續。其中,大部分重要工作由在巴基斯坦的聯邦調查局機構,在葉門和北非、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中央情報局機構,以及美國和東道國的員工合作完成的。但是,這些活動大部分都是隱蔽和無法公開的。相反,美國正在“超越目標”,完全按照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評價9.11事件時的建議去行動:努力以9.11事件為基礎,按照另一個也許幾年前就確定的程序來行動,即從伊拉克戰爭入手,要求美國利用其軍事優勢重新安排中東事務。
------------
滿足了伊拉克戰爭的需要
------------
根據立法,美國總統每四年必須發表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在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為題的文件中進行正式概述)。眾所周知,2002年度《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權威性闡述,它是一份永久性的文件,長期以來,政府聲明和製定決策均以該文件的表述為基礎。每一個措辭都在政府內部進行了反覆的斟酌。2002年9月,新的美國安全戰略正式形成。起先,2002年6月,布希總統在西點軍校的講話中對此有所表述,隨後,在2002年9月出版的文件中,該戰略得以進一步確定。對於美國在全世界的行動,這是一個雄心勃勃而又模稜兩可的規定,但是,其言辭和邏輯顯然是滿足了伊拉克戰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