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戰爭在變,因此,指導戰爭的戰略,也一定要變,要未雨綢繆,麵向未來,為指導未來戰爭提供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略學實際上是未來學、預測學。
許多人把戰略思想等同於戰略,二者實際上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戰略思想是理論形態的抽象與歸納,是我們製訂戰略的依據和指導原則;戰略是戰略思想的具體化,它有明確的敵人、明確的戰爭目的、明確的戰爭指導、明確的戰爭方案,並通過明確的方案文本、明確的戰爭部署,明確的作戰任務來顯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隻有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卻不存在什麽積極防禦戰略,我們所謂的積極防禦戰略,實際上隻是一種戰略思想,隻是表明了我國軍事戰略的防禦性質,由於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它並不是什麽具體的戰略。在積極防禦戰略中,我們找不到未來的敵人是誰;找不到針對不同的敵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什麽;找不到有什麽方法,來實現我們的戰略方針,等等。當然,戰略思想可以公開,而戰略則必須是絕密的,也許我國有戰略,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不過,考察幾十年來的政治、軍事狀況,我看不出中國曾經製訂過什麽戰略,中國沒有顯現出製訂過戰略的任何端倪。一句話,中國無戰略。
一個完整的戰略,至少包括四個環節:一是確定誰是敵人。誰危害了我正當的國家利益或者把我當成敵人,那麽誰就是我的敵人;二是製定戰略目的。即與敵人戰爭或者對抗時,我要實現什麽樣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這個要由敵我雙方的實力、國際形勢和政治需求來決定;三是製訂戰略方針。主要是明確戰略目的和戰略任務,規定主要戰略方向和戰略目標,確定戰略步驟和戰略部署,確定戰略行動樣式;四是製訂戰爭方案。依據戰略方針,周密製訂戰爭計劃。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更重要的是需要具體的國別戰略。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國力量在重整,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由一極向多極過渡,國際社會矛盾重重。中國是崛起中的全球性國家,他的崛起引起了整個國際秩序的劇烈震盪,其中既包括全球性國家,也包括邊緣性全球國家,還有地區性國家。一些全球性大國,比如美國,是很壞的國家,演變我、分化我、亡我之心一直不死,抱著唯恐中國不亂的心態;印度、日本這兩個邊緣性全球國家,以冷戰心態對待我,對我羨慕、嫉妒、憤恨,總希望中國出點事;地區性國家,與我有領土、領海爭端的,比如越南,心態是既怕又恨,與我無矛盾的地區性國家,一般會羨慕、模仿中國的發展模式,而這通常又會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心態,產生酸葡萄心理。在叢林法則主導下的國際政治中,中國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別人的任何花言巧語都不能相信,隻能相信自己的實力。針對不同的國家,中國必須要製訂不同的國別戰略,而非僅用簡單的一句話“積極防禦戰略”來敷衍了事。
製訂國別戰略的原則有三條:一是在總體國家發展規劃指導下製訂具體的國別戰略。任何一個具體國別戰略的製訂,都必須基於整個國家的文化、經濟、政治、軍事力量,是總體戰,是綜合國力之戰,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較量;二是基於國家實力而非國家關係來製訂。任何國家,隻要有威脅或者與我戰爭的能力,即自動成為我之戰略對手,不能因其與我關係友好,而不準備與其戰爭的可能性,因為許多國家是兩麵派,有可能加入敵對陣營,共同對我。當前,製訂對美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爭計劃是當務之急;三是定期根據實力、國際形勢來修正戰爭計劃。有的敵人,要從積極防禦戰略變成進攻戰略;有的敵人,要從毀滅其10%的人口變為毀滅其30%的人口;有的敵人,要根據其國家地理形狀的特殊性,使用核武器予以攻擊。當然,中國不是好戰的民族,當任何國家欲將挑起戰爭時,國家必須先採取謀略、經濟、政治、外交等各種手段,與敵人交涉周旋,使敵人望而生畏,從而避免戰爭。戰爭,隻是迫不得已的最後選擇。《孫子兵法·謀攻篇》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還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戰略學研究領域,中國向美國引入了一個概念,叫國家戰略,把它作為最高層次的戰略,這是非常荒謬的。據我研究,美國不存在國家戰略,迄今為止,美國國家戰略也沒有固定的名稱,也沒有任何標識有“美國國家戰略”字樣的官方文本。戰略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全球性大國麵對的威脅,類型是多元的,對象是複雜的,一個內容空洞的國家戰略怎麽可能存在呢?國家戰略應當是一個偽概念。
筆者提出國別戰略這個概念。國別戰略是在國家政策和國家發展規劃指導下,以不同國家為對象,綜合衡量敵我綜合國力以及具體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力量對比,可能以軍事鬥爭為核心,也可能不以軍事鬥爭為核心,但必定有軍事力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最終形成一種我主動敵被動的態勢,從而實現國家利益的科學和藝術。
舉例說明。當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國力世界第一,遠遠超出中國,中國迅猛發展,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雖然中國並不想挑戰美國的全球利益,但美國卻對中國處處戒備,企圖壓製中國。為了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製止美國可能的賭徒心理,中國必須要對美國的敵視敵對行為作出反應,當美國準備大打或者幹涉我統一台灣的時候,在萬不得已之時,中國必須做好與美國打全麵戰爭、打核大戰的準備。但在中美可能的戰爭之前,中國必須首先要改變敵優我劣的這種態勢,基於中美實力對比,當前我國改變這種力量對比的方式,並不是主要採取軍事手段,而是主要採取經濟手段,比如利用美國國債,通過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國債從而影響美國經濟的方式,牽製美國,減輕美國對我的軍事壓力,與此同時,中國通過正確的國內政策,發展自己的經濟、軍事、外交能力,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改變雙方實力對比,最終迫使美國無力以軍事手段威脅中國的安全與發展,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許多人把戰略思想等同於戰略,二者實際上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戰略思想是理論形態的抽象與歸納,是我們製訂戰略的依據和指導原則;戰略是戰略思想的具體化,它有明確的敵人、明確的戰爭目的、明確的戰爭指導、明確的戰爭方案,並通過明確的方案文本、明確的戰爭部署,明確的作戰任務來顯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隻有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卻不存在什麽積極防禦戰略,我們所謂的積極防禦戰略,實際上隻是一種戰略思想,隻是表明了我國軍事戰略的防禦性質,由於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它並不是什麽具體的戰略。在積極防禦戰略中,我們找不到未來的敵人是誰;找不到針對不同的敵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什麽;找不到有什麽方法,來實現我們的戰略方針,等等。當然,戰略思想可以公開,而戰略則必須是絕密的,也許我國有戰略,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不過,考察幾十年來的政治、軍事狀況,我看不出中國曾經製訂過什麽戰略,中國沒有顯現出製訂過戰略的任何端倪。一句話,中國無戰略。
一個完整的戰略,至少包括四個環節:一是確定誰是敵人。誰危害了我正當的國家利益或者把我當成敵人,那麽誰就是我的敵人;二是製定戰略目的。即與敵人戰爭或者對抗時,我要實現什麽樣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這個要由敵我雙方的實力、國際形勢和政治需求來決定;三是製訂戰略方針。主要是明確戰略目的和戰略任務,規定主要戰略方向和戰略目標,確定戰略步驟和戰略部署,確定戰略行動樣式;四是製訂戰爭方案。依據戰略方針,周密製訂戰爭計劃。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更重要的是需要具體的國別戰略。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國力量在重整,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由一極向多極過渡,國際社會矛盾重重。中國是崛起中的全球性國家,他的崛起引起了整個國際秩序的劇烈震盪,其中既包括全球性國家,也包括邊緣性全球國家,還有地區性國家。一些全球性大國,比如美國,是很壞的國家,演變我、分化我、亡我之心一直不死,抱著唯恐中國不亂的心態;印度、日本這兩個邊緣性全球國家,以冷戰心態對待我,對我羨慕、嫉妒、憤恨,總希望中國出點事;地區性國家,與我有領土、領海爭端的,比如越南,心態是既怕又恨,與我無矛盾的地區性國家,一般會羨慕、模仿中國的發展模式,而這通常又會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心態,產生酸葡萄心理。在叢林法則主導下的國際政治中,中國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別人的任何花言巧語都不能相信,隻能相信自己的實力。針對不同的國家,中國必須要製訂不同的國別戰略,而非僅用簡單的一句話“積極防禦戰略”來敷衍了事。
製訂國別戰略的原則有三條:一是在總體國家發展規劃指導下製訂具體的國別戰略。任何一個具體國別戰略的製訂,都必須基於整個國家的文化、經濟、政治、軍事力量,是總體戰,是綜合國力之戰,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較量;二是基於國家實力而非國家關係來製訂。任何國家,隻要有威脅或者與我戰爭的能力,即自動成為我之戰略對手,不能因其與我關係友好,而不準備與其戰爭的可能性,因為許多國家是兩麵派,有可能加入敵對陣營,共同對我。當前,製訂對美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爭計劃是當務之急;三是定期根據實力、國際形勢來修正戰爭計劃。有的敵人,要從積極防禦戰略變成進攻戰略;有的敵人,要從毀滅其10%的人口變為毀滅其30%的人口;有的敵人,要根據其國家地理形狀的特殊性,使用核武器予以攻擊。當然,中國不是好戰的民族,當任何國家欲將挑起戰爭時,國家必須先採取謀略、經濟、政治、外交等各種手段,與敵人交涉周旋,使敵人望而生畏,從而避免戰爭。戰爭,隻是迫不得已的最後選擇。《孫子兵法·謀攻篇》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還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戰略學研究領域,中國向美國引入了一個概念,叫國家戰略,把它作為最高層次的戰略,這是非常荒謬的。據我研究,美國不存在國家戰略,迄今為止,美國國家戰略也沒有固定的名稱,也沒有任何標識有“美國國家戰略”字樣的官方文本。戰略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全球性大國麵對的威脅,類型是多元的,對象是複雜的,一個內容空洞的國家戰略怎麽可能存在呢?國家戰略應當是一個偽概念。
筆者提出國別戰略這個概念。國別戰略是在國家政策和國家發展規劃指導下,以不同國家為對象,綜合衡量敵我綜合國力以及具體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力量對比,可能以軍事鬥爭為核心,也可能不以軍事鬥爭為核心,但必定有軍事力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最終形成一種我主動敵被動的態勢,從而實現國家利益的科學和藝術。
舉例說明。當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國力世界第一,遠遠超出中國,中國迅猛發展,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雖然中國並不想挑戰美國的全球利益,但美國卻對中國處處戒備,企圖壓製中國。為了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製止美國可能的賭徒心理,中國必須要對美國的敵視敵對行為作出反應,當美國準備大打或者幹涉我統一台灣的時候,在萬不得已之時,中國必須做好與美國打全麵戰爭、打核大戰的準備。但在中美可能的戰爭之前,中國必須首先要改變敵優我劣的這種態勢,基於中美實力對比,當前我國改變這種力量對比的方式,並不是主要採取軍事手段,而是主要採取經濟手段,比如利用美國國債,通過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國債從而影響美國經濟的方式,牽製美國,減輕美國對我的軍事壓力,與此同時,中國通過正確的國內政策,發展自己的經濟、軍事、外交能力,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改變雙方實力對比,最終迫使美國無力以軍事手段威脅中國的安全與發展,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